分享

行善没有国界

 钟愧傲工作室 2012-09-24
                                                      行善没有国界

       善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义举,可以将自身最美的心理素质展示出来,让人见证精神的崇高和乐助他人的善心,当自己事业辉煌手有余资之时,给他人送去你的帮助,乐解别人的燃眉之急,做做乐为他人添嫁衣裳的捐助好事,是人生的一大快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多行善举,就会其乐无穷,特别是 920中国人民大学杰出校友裘国根为母校75周年献礼捐赠了2亿元人民币的消息传出,国人对之也是对此义举啧啧称赞,此举成为国内高校获赠金额最大的捐款之一,也拉开了国人对校友捐助学校善行的弘扬与赞赏,引发了国人对于捐款的新一轮的重新思考,特别是捐赠有没有国界之分。

       在思考之前,我们还是先对我国高校的校友捐赠作个大致的了解,据高校校友会网统计数据得知:1990年至今,中国大学共接受校友捐赠金额合计52.27亿,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累计接收校友捐赠均超10亿,双双打破浙江大学保持多年的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最高纪录;累计接受校友捐赠在1亿元以上的大学有10所,而北京大学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最多,高达12.41亿元,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

       哺育恩似海,不忘桃李情。我国是一个注重情感理性报恩的礼仪国度,学校是培养懵懂孩童为学有长青年的成长摇篮,恩师的一言一笑的谆谆教诲总会历历在目,能够不忘师恩,不弃校谊,谨尽自己之所能,用各种方式报母校恩情以万一,扬中华教育之精髓,才是我们教育没有走向偏移的标志,培养的大批学子能以母校为重,深深感恩,这是一种值得称道而又可喜可贺的孝道精神,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从校园中走出来的学子,凭借自己的知识能颇有建树,在社会上事业有成之时,拿出一定的资金来回报母校,既可解决目前教育中的资金短缺危机,又可以进行特别的科学实验与研究,对于发展社会经济推进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创举,这不但是一种较好的正义回报,更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正道思维,应该大力褒扬与肯定,不过对于支持学校建设,或进行科学研究,设立奖励这些有益之举,不管初衷怎样,其出发点与原则问题都不容更改,受助方应全力做好经费的管理,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捐助者的好心与正义精神得到传承与发扬,这是目前应该着重进行考虑需要改进的工作,更不能让这些善款成为一些人人想争而分吃的唐僧肉,让本是用来激励教育弘扬科学创造的行为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这才是需要好好把握的善良底线。

    那么校友对学校的捐款有没有国界呢,由此不少人对于校友捐款还是有较多的议论,特别是该捐向什么地方,毕竟经费有限,是不是该考虑华人都应该将款捐给国人,回报母校,赠送给国人这才是正理,这才是顺势思维,值得我们商议。从以前的捐款人们应该不会忘记,颇有争议的有201014日美国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1972年出生在中国中部,于1989年考进人民大学,专业是国际金融。)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8万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 ,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无独有偶2011124日,中国民营企业家钟馨稼向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捐赠1000万美元,资助该校伯恩斯工程学院开发清洁电池、太阳能以及可持续交通研究。

    国人对以上事例中的异常举动还是耿耿于怀,心理存有疙瘩,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并不差钱,而本国又是教育因负债举步维艰,为什么不将最宝贵的资金投给本国而崇洋媚外,从而引发国人对这类从本国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诸多异议,特别是在国内接受十到二十年的教育,国家花费了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成功了将所积累的资金转投支援国外,大有反眼无义的白眼狼之嫌,特别是对我国花巨资培养的高级人才出国留学之后,他们只是在外接受短短几年的教育培训就开始有了抛弃祖国的行为,为此感到更是义愤填膺,如此数典忘祖的行为,我们不理解,更是大受国人的讨伐,在很多方面这些精英们的行为确实值得商榷,许多学子的考虑更应该谨慎三思,不过,这里牵涉到爱国情感与事业发展的矛盾,还有许多特殊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细细考量,因此校友对校园的捐助,也应该有自己的底线,我认为只要是带着善意来张扬学术事业或者是举办优势教育的行为都是正义之举,毕竟科学无国界,我们援助他人,同样不少外国友好人士一样对国内不少的困难进行过捐助,甚至不少外国友善人士自己虽然不够富裕还卖掉自己的实业来扶助来安抚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救济国内贫困地区的人们享有体面的生活、还有援建学校、高校实验室等教育科研机构,他们可能也没有过多的利益考虑与感情诉求,只是一种快乐的付出,因此我们总是大倡其善,从未进行过拒绝和抵制,看来行善和义举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是用在正义和正道,是与社会进步与弘扬首善精神、真正为人类美好生活服务的事业上的所有行为,我们都应该给予褒扬,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责与批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