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翔是一位热衷于记录人文、历史遗踪的记者,一条古老的街道平江路,老翻新,新复旧,不断被改变,于翔拍摄平江路,一拍就拍了六年,底片积了几大箱,也是一个痴人。有了这样的痴人,我们对自己城市的记忆保持了鲜活,怀旧情绪有了寄托。 这是于翔拍摄的城市一角,取名《古城清音》。这幅照片以影调取胜。黑、白、灰三色间层次很丰富,它的独到之处是鸟笼在墙上拉出的几道长长的投影,呼应了主题——清音,声音似乎有了形状——鸟儿踏着谱线而歌。缺陷是左上角那块黑影,给视觉带来了压抑感。 从投在墙上的斜斜的光影看,应该是清晨时分,太阳初升。 在这张照片上我们能够看到苏州著名的瑞光塔,还有著名的吴门桥,但作者似乎无意将“伟大的看点”放在这两个著名上,他是别有怀抱,照片的看点是一溜挂在墙上的鸟笼——这是一个小细节,于祥作这样的取舍,他是有话想说。 他想说点什么呢? 鸟笼养鸟是中国人一种很普遍的消遣方法,上至宫廷下到平民百姓,从北方到南方,街坊巷肆,如茶馆一般,是一幅民俗风情画;它有修心养性积极的一面,但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人隐忍、实利主义的一面。 以鸟笼为拍摄题材的照片很多,作者想体现的往往是一种闲情和逸致,一种安逸的市井生活;而于祥的这张照片,这样的构图,让人情不自禁要想一想,在安逸的背后还有些东西。因为看这张照片的时候,有一股忧伤情绪。 鸟笼的主人是谁? 那斜长的投影,向下,向下,逐渐淡去,桥上那个模糊的老人,是离去的背影,这些都暗喻了人心绚烂过后落寞的一刻; 鸟笼的主人隐在背后,他是谁?在这古城的一隅,在他独自的世界里,他一生曾经的爱恨情仇,丝丝缕缕,欲说还休,到如今,千帆过尽,繁华退去,一切都装进这鸟笼里,挂在墙上,凝成了一声鸟鸣。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
来自: 苏迷 > 《苏州老照片、老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