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苏迷 2012-09-24

一、唐寅园是墓园扩建,并非故居

 

    唐寅园,位于苏城之外西南,地处解放西路146号,西面靠近西环高架路,西距大运河、横塘古镇仅2站公交车路。古时这里叫王家村,唐寅过世先葬城里桃花庵(在其故居西附近),后迁葬于王家村,此地曾一直叫唐寅墓的,后来叫唐寅墓园,或唐寅(墓)园。现在的门票上印的是“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如果不顾所在地墓是主角,因墓才形成园的道理,就易误导;不管怎么说,苏州人知道唐寅园是唐伯虎墓园,至于唐伯虎故居则另在苏城之内桃花坞,双荷花池北,但是,外地人却被误导,他们有的人不知道墓地和故居是两码事;有的外地人甚至还发表游苏州的博文说,游览了(解放西路的)唐伯虎故居(唐寅园),他们并没有提到城内桃花坞的那个故居,岂不成了笑话?可见他们把墓地和故居混二为一了。因此,作为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尊重历史文化,用有效的办法,向游客讲清楚,而不“捣糨糊”、甚至“一切向钱看”。

   参观唐寅园,门票当留念,可惜,门票设计显得美中不足。第一,门票上,既然打出【唐伯虎文化园】的旗号和“江南第一才地”的牌子,那么就要突出相关文化品位,品位在哪里?加大江南才气显示,才气又何在?票上均无具体说明。而参观印象觉得,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及质量有待提高,景观和文字说明有待形成匹配,而交易买卖似乎好多;第二,门票上印的“吴文化——从唐寅园开始”,其实,历史上泰伯奔吴,老早就开始了吴文化,有2500多年历史的吴文化,难道吴文化还要从另外开始?如此片面,说法不妥。第三,唐伯虎文化是个整体,包括所有的方方面面,门票上提到【戏说、史话、外传、礼祭】四大板块立体演绎唐伯虎,不错,有创意,在考虑四大板块同时,笔者亦提建议两条:(一)园管部门不要疏漏墓园与故居两大地块的人文联系,或许因管辖不同,可能只管自己一方地块,但各方不能不提及与对方的关系、联系,克服片面,才能让游客更好地全面了解唐伯虎生前、故后等方方面面,当然,两地各有侧重,但应配合、互补;(二)也建议园管部门把香港影片《唐伯虎》(老片)拿来,可以放映,或充实“四大板块”。

   

    二、重修唐寅园,总体是好的。

   

    作为游客,希望见到的是精心打造的精品,而不是粗制滥造的东西。

    以下的照片资料是9月10日10点半开始入园一路拍摄的。当时门票全票45元;60-69老龄半票23元;70以上老龄凭卡免费。刚进园时,没几个人,几分钟后,一个又一个的导游带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唐寅园,顿时热闹起来了,后来发觉大门外居然停满了旅游团队的大巴车,至少有十几辆,游客来自全国各地。真是金秋旺季,门庭若市。

    唐寅园正大门朝南,门前建牌坊,牌坊上刻写“唐寅园”。进大门后的广场,过去为停车场,现在整修,成为进门首见亮点,有点像园林了。一进门是屏风式文字栏,简介了唐寅,宣传了福、才等书法大字,“才”的意思:一是说明唐伯虎是一代才子,二是迎合“才气带来财气”的人们心态。过了屏风,东、西两边利用边墙空地,设一系列的小品,也是新亮点:建有小型山石水池、人物雕塑、石刻、假山等;广场中间壁墙为瞻仰纪念墙,墙朝南面为浮雕唐寅等人像,背面为文字,书法刻有唐寅的《桃花仙人歌》,也算是突出的新亮点。往北,左为支道,有门额为“唐府”(并非故居遗址),右为主道,原来的茶室好像也改建了,中间有一牌坊,上有谢孝思书法“一代才人”。前有两个水池,也是新亮点,西水池中显示石雕塑人物唐寅驾舟;东水池显示金蟾添财,口含金币,恭喜发财。两个水池在游客人多的时候,各就打开喷水,景观越发引人入胜。再往前,经过多个厅堂、曲径通幽,门额古朴,最后,才可到达墓园之地。墓地台阶前有两块碑,分别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市府修唐寅墓记文碑。

    唐寅墓,中为土、周围石驳,东侧有石亭,亭内墓碑上刻“明唐解元之墓”。其墓的地势较高,地点、式样与前几年来看过,均为原位维护原貌未变动。西北侧有树林。南面有两条步行道。环境幽深,林木苍翠,庄重肃穆。敬仰之情有加。

    园内其余建筑,有的修,有的造,有的拆了重建,几颗大树也在,桂花已飘香。全园格局更加园林化了,总体是好的。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门面前停满大巴旅游车。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车已停满,无法正面拍摄,只能左右两侧拍摄。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  CCTV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拍摄基地(2009年2月)。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 解放西路146号门牌号。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进门东侧小品。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8.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9.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0.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1.进门西侧的小品。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2.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3.进门屏风字画廊(简介)。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4.“福”有典故。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5.纪念墙南面,没有说明是画家,还是才子。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6.纪念墙北面,遗憾,没有题目。其实,题目《桃花仙人歌》(唐寅名作)。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7.(续上一张16.)。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8.(续上一张17.)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19.左前往“唐府”。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0.主道南口。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1.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2.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3.从主道进去,曲径通幽。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4. 西水池, 雕塑唐伯虎,或许驾舟舟,或许放生龟,喻龟为长寿。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5. 龟不愿去,偏要过来。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6.游客多的时候,会开喷泉。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7. 东水池,有金蟾。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8. 金蟾添币,喻为招财进宝。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29. 游客多的时候,水池会喷泉。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0.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1.园内牌坊,谢孝思书法题刻:一代才人。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2.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3. 牌坊后(北面)。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4. 萧淑芬书额:桃花仙馆。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5.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6.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7.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8.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39.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0.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1. 唐寅故居模型。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2. 名作难得一见。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3.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4. 梦墨堂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5.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6.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7.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8.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49.曲径通幽处。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0.洞门内景。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1.闲来草堂。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2.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3.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4.内有两颗棕榈树等。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5.“遗韻”。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6. 洞门窥竹。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7. 唐寅墓之道。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8.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59.林中有亭。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0.1956年江苏省文保单位碑。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1. 1989年4月市府修唐寅墓记碑。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2. 墓前台级,表示地势较高。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3. 墓前石亭,中有墓碑,柱有对联。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4. 唐寅,唐伯虎,为明代唐解元。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5. (上联)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6. (下联)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7. 墓冢。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8.从墓西南回程,见到的书画展,觉得很精致,留拍了3张,即68、69、70。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69.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0.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1. 导游称这里也是书法展,但人多、拥挤,没有再拍书画展照。只拍了景观照。

    三、西围墙建了西门,通望“市民广场”(曾传“秋香园”)

   

    唐寅园的西面围墙有一道古色古香的门,打开后,出去就是园外,由于前一段时期听说在建“秋香园”,故抱着好奇,自行出门,想去寻访,其实就是西环高架路东侧的“市民广场”,广场的门在西环路边,广场中心有大圆圈地标,中心有山石,山石上的纹路看似流水、瀑布,不愧为景观奇石。西围墙外的树林,增添了环境的优雅。12:40拍完照片回入园内。幸好里面员工没有把我关在门外,否则要跑冤枉路了。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2. 唐寅园的西门外,建了“市民广场”,相邻西环路。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3. 回过来看,广场圆圈象地标,中心有奇石,石纹如瀑布。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4.西围墙的树,守护着古迹。

[之二沧浪区]20.唐伯虎墓园新亮点   75. 古色古香的唐寅园西门。
    

    四、唐寅、唐寅园简介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号桃花庵主,别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慎密,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推崇。传世作品有《秋风纨扇图》、《一世姻缘图》、《簪花仕女图》等。其艺术才气横溢,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同当时的名画家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并称“吴门四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画谱》传世。

    唐寅54岁时辞世而去,家境清贫,就葬于故居附近。嘉靖22年才移葬今址。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的唐寅墓,现称唐寅园,位于苏州市区(古城外西南)解放西路146号,占地近万平方米。

    明崇祯十六年(1644年),文人雷起剑、毛子晋等人见唐寅墓地荒芜,牛羊践踏,凄然叹曰:“千载下读唐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呼!”乃出资整修,“理厥封树”,“购数楹而祠之”。清嘉庆六年(1801年)长沙人唐仲冕来苏任吴县知县,以唐寅族裔身份再修唐寅墓,碑书“明唐解元之墓”,覆以石亭,立石绰锲。

    新中国建立后,1957和1958年,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唐寅墓。当时,唐忠冕所立之石亭及墓碑尚存。除整治基地外,新建石坊一座于墓道起端,上刻“唐伯虎墓”,背刻“名传万口”并种植桃花数十株、松柏20余株。

    1955年,政府对唐寅墓进行了整修,次年被立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文革”期间,唐寅墓地遭毁坏,墓碑、石亭、石坊均毁,只留荒冢一堆。1985年,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修复墓,次年又在墓南建起六如堂、梦墨堂等厅堂,辟为唐寅纪念陈列室,并对公众正式开放。唐寅园总体布局均匀有致,恬静中不失风雅。

    2008年5月起,苏州市区文保所对唐寅园举行了大修,屋顶翻修,电线重排,围墙加高,门窗柱子重新油漆,地面假方砖则被真方砖替下;重铺下水道,配置抽水机;增加陈列史料,包括唐伯虎的正史、野史等资料;制作了唐寅故居沙盘。文管部门还设想增加演艺内容、评弹故事等,来增加游园的趣味性。

 

    五、唐寅园之外,唐寅故居、唐寅祠等均在古城内桃花坞

 

    苏州古城内,北寺塔西面,有条桃花坞大街(说是大街,其实不大),街的北面有廖家巷等小巷通往唐寅老家,唐宋时期这一带是遍植桃树的桃花坞,唐寅作《桃花仙人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是他住在这里的真实写照。唐寅在此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一直住到54岁去世。他一生中的艺术作品就诞生于此。1982年苏州市文保标志碑立于此地,上称“唐寅故居遗址”。故居始建于弘治十五年,为时两年完工,后经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多次改建。

    据载,唐寅故居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等建筑。唐寅只有一个女儿。唐寅去世后,故居逐渐荒芜。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迁居苏州,买下此地块,构筑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景亭等建筑,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年间,僧人禅林、道心将这里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

    6年前笔者去实地寻访,见到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唐寅故居遗址,见到唐寅祠等。唐寅祠,位于廖家巷和前新街相接地段,1963年列为苏州市文保单位。现存唐寅祠建筑布局为单路三进,其中,大殿保存相对完整,早些年为苏州版画院的办公之地、创作之地。可惜,建筑破旧,环境一点没有桃花坞的景色。有外地许多客人慕名而来,好不容易找到实地,一看破落景象,都高兴而来,遗憾而归。

    随着文保呼声和各方努力,政府引起重视。去年8月10日的苏州日报刊登了记者采访,报道称苏州唐寅故居将重新刷漆,保护性修复工作启动。公布了《唐寅故居文化区修复性详细规划》、《唐寅故居遗址复原整治设计方案》。唐寅文化区将通过重点展示“唐寅文化”和“非遗文化”,打造成一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场所,成为吴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非物质文化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旅游的新亮点。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唐伯虎外传》作者潘君明先生认为,唐伯虎是苏州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人,和他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理所应当通过保护性修复最终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

    有关唐寅故居遗址的保护性修复、桃花坞规划整修等工程,尚在进行时。市民将翘首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