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44年徐继畬《瀛环考略》手稿文字串2

 看见就非常 2012-09-25

七州洋之南,有大小二山,屹立澎湃,称为昆仑(或称昆屯),南洋必由之路。山产佳果,幽寂无人迹,神龙所宅。昔荷兰失台湾,归途过昆仑,欲建立为埔头。龙与为患,荷兰以大炮与龙斗。久之,多发狂病毙,乃扬帆去,至噶罗巴而舟履。康熙四十五六年,荷兰又图昆仑,就海滨营埔头,夜轧为鳄鱼所吞,又为广南海盗所劫杀,乃仍虚其地。凡中国洋艘遇昆仑,天时极晴霁,瞥见黑云一点,蜿蜒摇曳,狂风立至,顷刻而止,俗呼鼠尾龙云。云白者,风尤烈,日两三作,或四五作。舟人焚鸡毛鲎壳,使龙触秽气而远避,遇昆仑即无此事。(节《海国闻见录》)

  由昆仑而西南,有小岛曰茶盘,为西南洋分路之地。

62

往息力者,西行;往噶罗巴者,南行。

63

64空

亚细亚澳大利亚图   宽126mm高101mm

65

66空

  泰西人所著《高厚蒙求》云,昔有国王遣大臣,驾巨舰,探海西行,亚墨利加之西,又得大土,部落国土未详。使臣名墨瓦蜡尼,因名其地为墨瓦蜡尼加,又名火地,因其地萤火甚多也。以今考之,即澳大利亚,在亚细亚南洋之极东南隅,其地周回约数千里。野番所居,蒿莱满目,户口稀疏。昔荷兰探得其地,建立埔头,称为新荷兰。后为佛郎西所夺。近年,英吉利夺之。其埔头在东南滨海之地,名曰息尼。息尼之东南,有二小岛,名曰搦日伦敦。《海国闻见录》〈四海总图〉,东南隅画片土,署曰人迹不到处,亦即澳大利亚。其地虽在东面,而水程甚远,中国海船,不能到也。

  按,澳大利亚之广莫,甲於东南洋诸岛。英夷虽

67

夺得之,而视之亦不甚重。盖地虽广而荒旷才辟,物产无多,又澳大利亚之东,直抵南北亚墨利加,汪洋数万里,更无片土;其南则直抵南冰海,亦别无岛屿,块然一土,天末孤悬,市舶无利可贪,罕有至者,则亦徒费经营而已。

  前数十年,闽广贩洋之船,轰传荷兰为英吉利所灭,盖即新荷兰展转被夺之事,否则噶罗巴之被子夺,遂致讹传耳。

  按,澳大利亚一土虽广,然非亚非利加之比,且与南洋诸岛毗近,故附之亚细亚。

68

    亚细亚五印度图  宽119mm高103mm

69

70(空)

  五印度图说  

 

  由麻喇甲而西北,有广土突入南海,形如迸笋,所谓印度也。其地在后藏之西南,东与廓尔喀接壤,西与阿富汗回部(即敖罕)接壤。东北一带,与青海番回各部毗连。西北一带与西域杂回部毗连。其地纵横各数千里。《汉书》谓之身毒。佛经谓之印度。今称温都斯坦。又曰痕都斯坦。盖身毒、印度、温都、痕都,本为一音,以华文译之,遂人人殊耳。由云南、四川视之,在西南,由西口之回疆视之,当在正南,而略偏西。陈资斋《海国闻见录》,称为戈什塔,王柳谷《海岛逸志》,称为高失踏。失塔失塔,即斯坦之转音。至温都之转为戈高,则又闽音番语之歧误也。


  五印度故土极广,两藏滇面,皆印度也。今之印度,共存二十馀国。极北曰克什米尔,迤南曰勒怀,再南曰聂离,

71

再南曰乌纳,曰阿尔各拉,再南曰麦哈尔,曰阿拉哈板特,曰马尔洼,再南曰工洼纳,曰弥勒尔,曰甘勒士,再南曰海特尔拉蛮,极南曰买若尔,此中一路也。其东北一带,界勒怀者曰威聊,威聊之东南曰尼泊尔,尼泊尔之东曰阿萨密,其南曰孟加拉,其地有大城,曰加尔各搭,印度之大都会,即所谓披楞也。由孟加拉沿海向西南,曰阿力色,再西南曰噶纳的。其西北一带,界勒怀者曰阿布尔信,迤南曰尔勒士布他拉。由尔勒士布他拉沿海向东南,在连山之背者,曰孟买。此印度之全土也。印度之极东南,别有片土,悬海中,即古天竺国。《海国闻见录》谓之西仑。又印度一带,中国名为小西洋。

 

  印度本雕题之国,其人黑面青唇(迤北黑少减,迤南者黑甚),贵人衣金丝缎,辉煌耀目,额涂日光、花卉,或以粉点面如星;以白布裹头,故粤东呼为小白头国。地本雕题种类,庶

72

人多於胸臂【嫠女改刀】刻卦画形,皆雕题遗俗也。地在赤道之北,炎热异常,多穴地为屋以避署。土脉甚腴,以象耕,粳糯杭稻,及瓜果蔬菜,靡不繁植。梧榔桄榔棕榈,在在成林,似岭南风景。人习技巧,金漆雕镂皆精绝,所制玉器,薄如蝉翼。佛教最盛,琳官梵宇相望,遍地皆喇嘛僧。

  明初,佛郎西、荷兰、英吉利三国,航海至印度,贪其地之饶沃,且东西适中,可以渐通中国,以多金购买其沿海之地,建立埔头,屯聚番舶。印度愚懵,不之拒也。其后英夷寑盛,稍稍蚕食,沿海诸部,翦灭大半。又以兵力胁诸国,遂尽为其所役属。於东路立埔头二,北曰孟加拉,南曰麻打拉萨。西路立埔头一,曰孟买,又称港脚,谓之三省,有大官居守。英夷谓印度有胜兵三十万,固属夸词。然夷兵之黑面者,实即印度之人也。佛郎西埔头曰房低者里,近不知尚存否。荷兰埔头曰甩颜八达,在麻打拉萨之南,近为英

73

夷所侵削,仅馀一廛而已。

  按,中土人多称印度为天竺,其实天竺在印度东南海中,又名西仑,其海产明珠最多,与印度一土,不相联也。又粤东统名印度为港脚,其实英夷之所谓港脚者,专指孟买,与别处无涉也。

  英夷印度埔头,孟加拉最盛,孟买次之,麻打拉萨又次之。英夷本国商船,与欧罗巴诸国之船,数千百计。其岁银每岁得千馀万,然支销之外,所馀亦无几。

  印度土田肥沃,宜棉花,宜莺粟花。土人熬莺粟为鸦片烟,夷舶贩运别土,诱人吸食,其流毒遂遍宇内。大约印度诸部,皆产此物,而最多为马尔洼。鸦片分两种,成团者为大土,其价昂,聚於孟加拉;成片者为小土,其价廉,聚於

74

孟买。五印度货物,惟棉花、鸦片二种,而以以鸦片为主。英夷税银,亦专恃此。宇宙浮孽之气,乃独钟於佛国,何耶?天运循环,将来必遭大劫无疑矣!

  印度东界之阿萨密,近年颇习种茶,每岁得二十馀万觔。又噶罗巴亦产茶,其味颇嘉,然不甚多。

  孟加拉东界,与廓尔喀为邻,中隔海口,上接溪河分两汊,西汊通加尔各搭大城(即披楞),东汊通廓尔喀,廓尔喀又名百麦,西川人呼为百笨。其国亦雕题种类,彩衣涂额,与印度同俗,但面色不至如印度紫黑耳。近年与英夷时时构兵。

  按,廓尔喀与后藏毗连,乾隆年间,侵扰札什伦布,

75

福文襄公率劲旅征之,悬军深入,逼其国都,其幼主匍匐乞降。磔其尊长逆命者於军前,而许其内附,五年一贡,由两藏入四川北上,相沿六十馀年矣。迩年以来,时时与披楞相攻,披楞即孟加拉一带,英夷之大埔头,廓夷艳其富饶,欲削夺之为己有。顷以助顺为名,屡有借饷之请,然度其气力智谋,断非英夷之敌。且蛮荒桀骜之性,富强则更难制伏。此议寝而勿许,益信庙谟之深远也。

  回疆叶尔羌等城,时有克什米尔、温都斯坦两处之人,往来贸易。七椿园《西域闻见录》,谓由叶尔羌南行六十馀程,至克什米尔。又四十馀程,至温都斯坦。今考西

76

洋人地图,五印度皆称温都斯坦,克什米尔,乃极北部落之名。至回疆贸易者,必非一国,大约迨北者则克什米尔,迤南者则称温都斯坦耳。又云,“两广、福建之物,往往由温都斯坦贩至回疆。”此无足怪,温都斯坦之孟加拉、麻打拉萨、孟买,皆英夷大埔头,番舶所聚,至闽粤不过两三旬。由温都斯坦至回疆,大约不过四五千里,中土之货,由印度转运回疆,固甚便矣。

77

78(空)

亚细亚印度以西各回部图  宽119mm高105mm

80(空)

  印度以西各回部图说

  印度之西北皆回部,其极南滨海,与印度毗连者,曰阿富汗尼士丹,西洋人但称阿富汗,即西域之所谓敖罕。北界莫哈喇,西界百尔设,回部之最大者,境土与五印度相埒。或谓其有落部而无君长。或曰非也,部落多强而自擅,国主之号令不行耳。其地城池壮丽,户口殷繁,天气酷热多雨,有瘴气,多奇花异果。产五金、珠玉、宝石、金刚石(即金刚钻)。地以象耕,与印度同。阿富汗南境曰密罗既(或称俾路芝),近年与英夷所属之印度,时时构兵,互有胜负。

  七椿园之《西域闻见录》,谓:“敖罕之人,种类不一,有与内陆回子相似者,有与安集延相似者,有与嘏鲁特相似者,有须发拳曲,与峨罗斯相似者。又一种人,亦回子衣帽,睛碧色,须绕颊如猬而赤,染以茜。

81

其人多力,善用木矛,西域人多畏之。又一种人,圆领大袖,衣冠类汉唐之制,貌多清奇,似朝鲜人,或谓是后汉之遗种”云。人类不同,各有部落,然皆敖罕汗之阿拉巴图,奴仆也。又云:“敖罕,西域之大国,亦西域之乱邦。种类不同,诈力相尚,日日皆逐鹿之势,盖自古而然矣”。

  阿富汗之北曰莫哈喇,即《西域闻见录》之布哈拉,亦回部也。气候极温,东无大雪。五谷一岁三收,瓜两熟,户口殷繁,习尚未技巧。其地产骨重羊皮,转鬻中土。

  莫哈拉之北,即安集延诸回部,其人善权子母,时至回疆各城贸易。

  安集延之东,为布鲁特回部,与回疆之喀什噶尔接壤,部落甚多,不相统属。一酋有领一二十爱曼者,有领二三十爱曼者(户口成聚曰爱曼)。毳

 

82

幕为居,游牧为业。性骠(忄旁)悍,好杀掠。乾隆年间勘定回疆,布鲁特诸部皆内附,岁贡马匹。

  阿富汗之西曰百尔设,即包社,又名法耳斯,古之波斯国,亦回部也。北枕死海,南界阿勒富海,西邻东物尔济。其国雄富多宝货,与中土贸易最早,所谓波斯胡也。近则稍稍衰弱矣。

  按,西域有三大泽,布鲁物之西曰瀚海,安集延诸部之西曰里海(西洋人名为西哀尔兰),百尔设之北曰死海(西洋人名为喀尔士必安)。死海最大,周回盖数千里,其北岸已抵俄罗斯南境矣。

  按,陈资斋《海国闻见录》,谓暹罗麻喇甲以西为小白头,小白头之西,为包社大白头。其人皆西域之状,卷须环耳,大领小袖,以白布裹头,故以白头呼之。今考暹罗麻喇甲

83

之西,为五印度,以白布为衣,并以裹头(厦门所驻黑夷兵皆印度人,其状如此,余亲见之)。五印度之西为阿富汗,阿富汗之西为包社,大约皆有白布缠头之俗,故闽广遂有此称耳。

  百尔设之西为东特尔济,或书为都耳基,《海国闻见录》称为多尔其,皆译音之仿佛¥,回部之大国也。东北界科尔力士丹阿密尼阿,西北界买诺,西枕地中海,南界阿尔拉密阿,其都城曰佛林。特尔济有二。在亚细亚者曰东特尔济,在地中海之东岸。在欧罗巴者曰西特尔济,在地中海之北岸。中隔一土曰买诺。三部旧本一国,为西土大邦,后乃分裂,东西特尔济各为一国,买诺散为小部,附於西特尔济。

  东特尔济之南,有广土曰阿尔拉密阿,又名阿拉伯,或称比耳西亚,亦回部也。其地东南临印度海,东北界阿勒富海

84

西界勒尔西海,周回数千里,戈壁填其中(戈壁,沙漠也),壤土环其外,为回教始兴之地。所云麦喀及麦德讷二城,即在此土。今为东特尔济属国。《海国闻见录》名为阿黎米也。又云贡男女於多尔其为奴婢,殆不虚也。

  百尔设之南,阿拉伯之北,有海港注西北,长约千馀里,西洋人名为阿勒富。阿拉伯之西,亚非利加之东,有海港注西北,长四千里,西洋人名为勒尔西。

85

  新疆回疆,括天山之南北,由新疆之伊犁,西出卡伦,即南哈萨克回部,内附已八十馀年。南哈萨克之北,为北哈萨克。南北哈萨克之西,即俄罗斯界。由回疆之喀什噶尔,西出卡伦即布鲁特回部。布鲁特之西,有拔达克山、退木尔沙诸回部。再西即安集延回部。由安集延而西,在里海(夷名西哀尔兰)、死海(夷名喀尔士必安)之间者,皆小回部。越死海而西,即俄罗斯面境矣。西洋人所绘地图,死海之东,即称为大清国界。盖声教之暨化者远,而诸回部冗杂弱小,不能自著其名。日月出矣,爝火何光。故西洋人亦不屑深考也。

86

  又按新疆回疆各城,时来贸易者,曰安集延,曰敖罕,曰克什米尔,曰温都斯坦。安集延在西,敖罕、克什米尔、温都斯坦在西南。道里之远近,不能尽悉。然皆从陆路往来,大约远者不过四五千里,近者止二三千里耳。

87

88(空)

亚细亚极西各国图  宽131mm高100mm

89

90(空)

  死海之西,黑海地中海之东,亚细亚极西之地也。百尔设、东特尔济之间,在回部曰科尔力士丹。科尔力士丹之北,买诺之东,曰阿密尼阿,西洋小国,非回部也。

  东特尔济之西北,阿密尼阿、若尔热之西,有回部曰买诺,北尽黑海,西南临地中海,地极广莫,买诺其总名,部落甚多,为西特尔济属国。

  地中海之东南隅,有国曰犹太。西洋人所尊奉之耶稣,生於此地,别书或称为如大,又称为儒德亚。其都城曰耶路撒冷,古为名国,属於罗马。其国早为别部所兼,以其为耶稣之故土,故至今犹存其名。耶稣生长之地,名伯利恒,别书或称为白德棱。

  百尔设、阿密尼阿之北,买诺之东,曰若尔热。再北曰色尔各设。两

91

部在死海之西,黑海之东,皆西域强国,与俄罗斯相接,时时构兵,至今未已。《海国闻见录》所云惹鹿惹也,即若尔热。

阳章:海运楼记  10mmX10mm

92  

亚非利加图宽125mmx高100mm

93

  阿非利加一土,以罗经视之,正当坤申之位。其地极广,约得亚细亚十分之四。东为印度海,西为大西洋海,东北为勒尔西海港界断,正北为地中海界断,仅苏尔士一线,与阿尔拉密阿回部相连。地虽广而土脉最为粗劣,西北有沙碛,横亘,数千里旷无人烟,大小约百十馀国。西洋人亦仅能悉其沿海各部,其腹中之地,不能详也。

  亚非利加之人,肌肤最黑,较之印度,抑又过之,迤北各部,犹紫黑色,迤南则几於墨染。其人愚懵无知识,欧罗巴人以禽兽视之,不齿人类。其人多髡发如僧,发环卷如骨重羊,博领长衣似中土。

  亚非利加各国,在勒尔西海港之内者,曰阿八思尼阿,曰纽

95

必阿,皆黑夷。曰伊齐不托回部。三国与阿尔拉密阿回部,隔海相对,在勒尔西海港之外,沿印度海一带者,曰阿古,曰然贵巴,曰磨山密,曰噶士列列,曰岌阿稳曷朴,皆黑夷也。磨山密隔海一岛曰莫洛可士喀,亦黑夷部落。由岌阿稳曷朴转而西北,皆沿大西洋海,其部落之名不尽详。至奕尼而地转东西之形。奕尼之西曰来必尔里阿,米利坚之所建置。再转而西北,曰西尔拉里阿尼,英吉利之属国。其东曰阿(口旁芊)¥,亦黑夷也。由西尔拉里阿尼转而东北,皆沙碛,又东北至莫洛各回部,则地中海口门矣。莫洛各之东曰阿尔济尔,又东曰突尼士,又东曰直波里,皆回部,皆在地中海之南岸。其南近河碛者曰麻木尔里,亦回部也。直波里之东,与伊齐不托接壤。

  雅裨理云,地中海洋盗,皆阿尔济尔回部之人,纵横

96

出劫,商旅患之。前数年,英吉利、佛郎西、米利坚三国,连兵讨之,捣其穴,诛其人,而不取其财货。阿尔济尔大惧,誓不敢为盗,三国乃舍之。其后稍稍敛戢,不似前此之横肆矣。

  此段移欧罗巴全图

  欧罗巴诸国来粤东,皆从大西洋海开行,沿亚非利加之西岸,南行至尽头之岌朴,乃转而东北。舟行至此,风涛最险。欧罗巴人惯於浮海,亦罔不栗栗危惧。过此乃额手称庆。转而东北,浮印度海,出苏门答腊、噶罗巴之间,又东北而至粤东,计水程七万馀里。俗称来三去五,盖由西洋来中国,约三月程,回国则须五月程。往返同途,而迟速不同者,非尽风信之顺逆也。四海之水,皆东趋至尾闾,而入大地。又从万派源泉分流

97

而出。由欧罗巴至中国为顺流,由中国西旋则为逆流,故迟速不同耳。

  由印度西行,有海岛曰挨伦,英吉利之马头也。由此而西,入勒尔西海,北岸为阿尔拉密阿回部,南岸为阿占等黑夷部落。此港直达西北,长约四千里而止,至伊齐不托回部,地名苏尔士者,行旱路一百七十里,即地中海之南角。再舟行七千里,出直布罗陀海口,即大太平洋海。较之纡回南向,绕亚非利加之西岸,至岌阿稳曷朴,而始转柁东北者,计里约减二万,计程约近一月。惟苏尔士隔旱路一百本十里,舟楫不能通行。《海国闻见录》谓恨不用刀截断,即指此也。近年来英吉利制火轮船,递送文报,由粤东驶至挨伦,勒尔西内港,至苏尔士,行旱

98

路,至地中海之东南隅,彼处有火轮船接递,西驶出直布罗陀海口,火轮船行走甚速,不畏风浪而计程又近二万里。故五十日可达英伦国都,舟楫之利,固为彼之所独也。

阳章:庞镜塘读书记  12mmx12mm

99

100(空)

瀛环考略  卷下 

 

98

路,至地中海之东南隅,彼处有火轮船接递,西驶出直布罗陀海口,火轮船行走甚速,不畏风浪而计程又近二万里。故五十日可达英伦国都,舟楫之利,固为彼之所独也。

阳章:庞镜塘读书记  12mmx12mm

99

100(空)

瀛环考略  卷下 

101

102(空)

 

舆图考略

 

欧罗巴

亚墨利加

 

103

104(空)

欧罗巴各国全图  宽126mm高101mm

106(空)

  欧罗巴一土,在亚细亚之极西北隅,中国之所谓大西洋也。绝长补短,约得亚细亚四分之一。西界大西洋海。海水由西北湾环注入大地,曰波罗的海。转注东北,分两汊,约三四千里。海水由正西注入大地,曰地中海。由西而东,约七千馀里。再分汊注东北,曰黑海,回环约二三千里。环波罗的海,南尽地中海、黑海之北岸,为欧罗巴之全土。大小共十馀国。

  波罗的海之东汊,有大城曰必特尔士木尔,俄罗斯之国都也。其北汊之东岸,曰芬兰,东北临北海者曰勒必兰。波罗的海之西岸,与大西洋海相表里,地形如葵扇下垂,在内者曰瑞国,在外而临大西洋海者曰讷为。地形从南岸突出如拳,亘波罗的海之门阈,与瑞国、讷为作凹凸之势者,曰嗹国。嗹国之南,曰专漫尼,专

107

漫尼之南曰束色楞。束色楞之南,地形如人股之著屐,入於地中海,曰意大里亚。专漫尼、束色楞之东北,临波罗的海者,曰布鲁西亚。布鲁西亚之南,曰阿士得厘亚。阿士得厘亚之南,临地中海者,曰西特尔济。西特尔济之南,地形如人掌,入於地中海者,曰额里士。额里士、密尔闰、专漫尼、束色楞、意大里亚四国之西,曰佛郎西。佛郎西之西,曰西班呀。西班呀之西,临大西洋海者,曰葡萄呀。佛郎西之北,有三岛雄峙海中者,曰英吉利。西北海中有岛曰哀士兰,嗹国之所属也。

  欧罗巴诸国之通中国,始於前明中叶,因其须发黄赤,故呼之为红毛。近则专以红毛属之英吉利,盖俗传之误也。来中国最早者,为意大利亚。

108

为佛郎西,为葡萄呀,为荷兰。其后西班呀由吕宋来。英吉利、嗹国、瑞国、都鲁西亚、阿士得厘亚先后来粤。计欧罗巴诸国之通市者凡十国,俄罗斯之互市茶皮,在西北陆路,不由海舶。

  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在乾戌方,独得金气。其地形,则平土之中,容畜沧海数千里,回环吞吐,亦与他壤迥别。其土膏腴,宜麦宜棉。其人性情缜密,善於运思,长於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枪炮

109

之制,创於彼土,铸造之工,施放之敏,殆所独擅。造舟尤极奥妙,帆索器具,无一不精。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也。

  西北之耀武功,始於汉,故称中国为汉人;岭南之聚番舶,始於唐,故称中国人为唐人。然唐时之番舶,亦不过东南洋诸岛。王涯之胡椒八百斛,故南洋产也。后来盛称波斯胡。波斯即今之百尔设,在印度之西,中土统谓之小西洋。欧罗巴诸国之东来,先由大西洋而至小西洋,建置马头,渐及於南洋诸岛。又渐及於东南洋诸岛。然后内向,而聚於粤东。萌牙於明初,滥觞於明季,至今日而往来七万里,遂如一苇之杭。天地之气,由西北而通於东南,亦运会

110

使然也?

  欧罗巴诸国之来,由大西洋海东南行至亚非利加之尽头处(夷呼为岌),名岌阿稳曷朴,风浪最险,过此则转而东北,入印度海,由噶罗巴、苏门答腊之间,直趋东北抵粤东,计程约中土之七万里。

  欧罗巴之人,长大白皙,隆准深眶,黄睛,须皆连鬓,或绕颊,有条直如中土者,有拳曲如骨重羊毛者,有全薙者,有全留者,有分别留髭髯如中土者,不关乎老少也。发留三四寸许,长则翦去。须与发多黄赤色。居中土久,则须发与睛渐变黑。女子发亦黄赤色。居中土则变黑。其男女面貌,亦有半似中土者。

111

男子冠平顶、窄檐,或毡或帛,略似中土皂隶之冠。见客则释冠以为礼。皆阔领及颔,窄袖束身,长仅及腹,袴亦紧束於股。外袭之衣略长,可及膝,敞其前襟。¥履¥靴并著,以革为之。女人发全留,挽髻略似中土。衣亦窄袖,贴身而无领。前露胸与肩之半,后裸背之近项者,约五六寸。出门则袭阔领之衣掩蔽之。下著裳,长拂地,腰皆襞积,约五六层。男女皆好洁,日就浴盘。

  欧罗巴诸国,迤南者,在北黄道之北,寒暑略似中原。迤北者,在北黑道之南,积雪至五六尺,坚冰至三四尺。俗传西洋人畏冷,误矣。冬月室皆炽炭,衣毡数重,无著皮者。所传畏冷者,乃黑夷。黑夷皆印度之人,在赤道之下,亘古未见冰雪,

112

其遇祁寒而瑟缩也宜矣。

  欧罗巴诸国来粤东,皆从大西洋海开行,沿亚非利加之西岸,南行至尽头之岌阿稳葛朴(夷谓山之尽头处曰岌),乃转而东北。舟行至此,风涛最险。彼土人惯於浮海,亦罔不栗栗危惧。过此乃额手称庆。浮印度海东北行,出苏门答腊、噶罗巴之间,又东北而至粤东,计程约七万馀里。俗称来三去五,盖由大西洋来中国,约三月程,回国则须五月程。往返同途,而迟速不同者,非尽由风信之顺逆也。四海之水皆东趋,至尾闾而入大地。又从万派源泉分流而出。由欧罗巴至中国,则为顺流;由中国西旋,则为逆流,故迟速不同耳。

  按,七椿园著《西域闻见录》云:“峨罗斯之西北,有大国

113

曰控噶尔,包峨罗斯东西界之外。所辖各城,自万户至十余万户不等。小城属於大城,每一大城,属小城三四以至十馀。大城计一千四百馀。建都之城,名务鲁木,南北马行九十日,东西亦然。城门二千四百,城内大江三,山河薮泽,不可胜计。宫室绵亘数十百里,黄屋朱门,皆以金玉珠宝为饰”,云云。余尝读之而疑其诞。以今考之,则西方并无此国。峨罗斯之北界,直抵北冰海无别壤。其西,则与欧罗巴之芬兰、部鲁西亚、阿士得厘亚、西特尔济接壤。乃知所谓控噶尔者,盖指欧罗巴之总名(回部呼之云尔,问之欧罗巴人并无此名)。大小十馀国,争城争地,时合时分,不相统一。据雅裨云,千馀年之前,惟意大里亚最强。欧罗巴

114

诸国,皆其臣仆。其都城极大,名曰罗马,与椿园所云务鲁木者,译音相近,然亦不过七八十里,安得马行九十日耶?意大里亚,早已四分五裂,废为弱小之邦,弱肉强食,一彼一此,安得一姓称雄如所云云耶?又俗传控噶尔有大河,长万馀里,阔数千里。以今考之,即地中海。乃海水之东注,非河水之西流。椿园又云:“控噶尔富甚,其汗每暗携金银,潜掷人烟聚集之区。如有多人争拾,则恻然悯惕,必广为施济,比户丰裕而后已”。此则尤诞。彼土以贸易为生,嗜利如命,税课百计,取盈,犹【咸,页旁】颔不足,安得如许金钱,博施济众耶?泰西人好为夸张之说,此类甚多。亦因中国舟车,不能遍历,

115

任其凿空,无从间执其口耳。(任注,此33字,对泰西人有贬意,刊本改为“椿园得之耳食,姑妄言之,而世乃据为典要,亦误甚矣。”)

  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关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险远。四海之内,遍设埔头。固由其善於操舟,亦因国计全在於此,不得不尽心力而为之也。

  中国崇周礼,尚矣。五印度佛教所从出,多喇嘛僧。西域诸部,皆奉回教。独欧罗巴奉天主教。后因天主教之徒,扰乱意大里亚而分裂其国,乃斥天主教为邪教,而别标耶苏教,近年诸国皆奉之。然所谓天主者,即耶苏。特变易其名而已。

116

  (眉批:纪年文字)欧罗巴诸国纪年,皆称一千三百几十年,非其传国之年数也。各国皆奉耶苏教,以耶苏降生之年为元年,至今凡一千三百馀年耳。至各国祚数,或修或短,多者亦不过数百年。即一国而易代不知凡几。俗传西洋诸国,自古未易姓者,妄也。

  欧罗巴所刻通书,不置闰。有三十一日为一月者,有三十日、二十九日为一月者。

  西洋诸国,语言文字相同者,英吉利与米利坚,西班牙与墨西哥,本两国之所分也。馀皆不相同。

117

118(空)

119  欧罗巴地中海图   宽127mm高93mm

120(空)

  地中海者,夷名墨力特尔勒尼安,由大西洋海注入大地。口门阔仅十馀里,两岸可以相望,北岸为西班呀之西南隅,南岸为莫洛各回部之一角,地名直布罗陀。由此而入,至极东尽头之处,长七千馀里,南北宽千馀里二千馀里不等。北岸为欧罗巴之西班呀、佛兰西、意大里亚、阿士得厘亚、西特尔济、额里士,南岸为亚非利加之莫洛各、阿尔济尔、突尼士、直波里、伊济不托诸回部,东北隅为亚细亚之买诺回部,东岸为亚细亚之东特尔济回部。海中大岛五,曰郭士喀,佛郎西所属,曰沙力尼阿,曰什士力,意大里亚所属,曰甘里阿,西特尔济所属,曰西布拉士,东特尔济所属。地中海又分汊注於东北,口门在西特尔济买诺之间,阔仅数里。北岸有大城

121

曰康思坦胎诺格尔。由此而入,又成巨浸,周回亦四五千里,谓之黑海,夷名勒必西。东为色尔各设若尔热,西为西特尔济,北为俄罗斯,南为买诺。

  按,海水包括大地之外,独地中海藏於大地之中,口门仅十馀里,而回环乃万馀里,亦宇宙之一奇也。

  直布陀罗一口,为地中海之锁钥,诸国帆樯,舍此不能出入。初为佛郎西所据,近年为英吉利所夺,筑台,设巨炮,守以重兵,藉此以威制诸国。

  康思坦胎诺格尔一城,为黑海之锁钥,欧罗巴诸国皆欲之。后群议谓归之一国,必启争端,西特尔济回部,散弱,不敢扼喉为难,乃仍畀之回部,置而不取,今为西特尔济之都城。

123

  地中海之东南隅,有地名苏尔士者(伊齐不托回部之地),登陆行一百七十里,即勒尔西海港,行四千里,入印度海,距中国已不远矣。英夷火轮船递送紧要文檄,皆由此路,约四五十日可达。

123

124(空)

俄罗斯图   欧罗巴俄罗斯图   宽128mm高100mm

 

      峨罗斯国

  俄罗斯一国,东尽亚细亚之东北隅,又越海而割北亚墨利加西北之一角,西抵欧罗巴之波罗的海。凡跨三土之地,长约三万馀里,揆其幅员,在亚细亚者十之八,在欧罗巴者、亚墨利加者,不过十之二。然其都城近临波罗的海,其富盛之部落,雄丽之城邑,皆萃於西偏,迤东之地虽广莫,乃荒寒不毛之土。其会盟战伐,亦皆与欧罗巴诸(国)为缘。国势在西而不在东,故归之欧罗巴诸部。

  俄罗斯尽三土之北界,其北直抵冰海无别土,其西北之隔海为邻者为勒必兰,境土相接者为芬兰,正西一面,稍北为部鲁西亚。迤南为阿士得厘亚,再南为西特尔济。转而西南,为色尔各设若尔热,迤东为杂回部,再东为我所属之哈

127

萨克,再东为我新疆之北界,再东为我之乌里雅苏台一带。互市之地,俗名卡克兔。彼以皮来,我以茶往,通市百馀年矣。再东为我蒙古四大部之北境,再东为我之黑龙江一带,再东北尽於海,皆俄罗斯地,渡海而至北亚墨利加,得其西北一隅,与英吉利所属之土相接,其所属之大岛,在西北海中者,曰那巴,曰任喇。

  俄罗斯之极东界,与黑龙江一带相接者,颇有人户。迤西数千里,在蒙古诸部之北,层冰积雪,草不生,牲不育,不可游牧,故莫北诸部,弃而不居。俄罗斯乃得之通东西之路,非力能驱除而据为己有也。至西北与我互市之卡克兔一带,人户渐多,迤西愈盛,再西而入欧罗巴地,则名都大邑相望矣。

128

  俄罗斯都城,名必特尔士木尔,临波罗的海之东汊,为西域大都会。七椿园《西域闻见录》,极言其城池之雄阔,宫室之壮丽,殆不虚也。其都城之南,有大城曰马士哥,在黑海之北岸,亦大都会。

  俄罗斯都城临海,上有巨舰数十。然水战非所长,故不能在大海中与诸国角胜。其货船亦止往来西洋诸国,不能涉大洋而至粤东。又其所产者野兽之皮。狐、貂、海龙、骆驼绒、洋灰鼠之类。入海舶而载至东南,无不朽蠹者。通市之在陆不由海,职是故也。

  宇内疆土之恢阔,无过峨罗斯者,宜其强大莫与京矣。然不特不能与中国争衡,即在西洋诸国中,亦

129

不过比肩於佛郎西、英吉利、米利坚三国,而未能定霸於一方者,何也?尝以询之雅裨理,曰,“彼所有者,多北裔穷荒之土。迤东万馀里,与中国相直,寒冻不毛,有土无人,与无土同。迤西近欧罗巴一带,户口稍盛。然较之佛郎西诸国,总觉土满。舟楫之利,火器之精,心计之密,又远逊於诸国。逐鹿疆埸,往往瞠乎其后。特因其疆土之广,究系海内大国,故诸国亦未敢凌侮之。比权量力,不过齐、秦、晋、楚,相为匹敌已耳。其南邻之色尔各设若尔热,并非强大之邦,近数年来,时时与之构兵。俄罗斯竟不能灭此朝食,则其智力,亦可见矣。”

  按,七椿园《西域闻见录》,谓:“峨罗斯本控噶尔属国。峨罗斯缺其朝贡,又兴兵扰其边,控噶尔以大兵临之,峨罗斯不能支,恐惧乞降,增其岁贡,控噶尔乃舍之。”又云:“当峨罗斯与控噶尔连兵,其属国土尔扈特,不堪徵调之苦,其汗乌巴锡叛峨罗斯,率其人户,度戈壁内附,正乾隆年间平定西域之时也。”今考西洋诸国,并无控噶尔之名。惟佛郎西与俄罗斯构兵十馀年,俄罗斯屡败,乃讲和罢兵。椿园所云,当即此事。

  又俗传俄罗斯累代皆女主,问之雅裨理,据云,其先代实有此事,其汗有女无男,因而立女,与英吉利之女主同。然女主生男,仍复立男,并无累代传

132

女之事。其现在之国王,名尼歌拉士。

  又相传,俄罗斯极北有大山,以半年为昼,半年为夜,陟其山颠,半年中见日轮之环绕地球,其说太奇,余终未敢信也。

132

欧罗巴北境各国图  勒尔兰、芬兰皆小国,讷为、瑞国皆小国,嗹国(从前最强,百馀年前英伦曾为所据)宽128mm高99mm   

133

134

    波罗的海,在欧罗巴之北境,口门在嗹国、讷为之间,由大西洋海注於东北,至嗹国、瑞国之间,又转而南,过日伦,又转而东北,历专漫尼、部鲁西亚之北境,由此汪洋浩淼,阔二三千里,迤北分两汊,一注於东,一注於东北。

  俄罗斯都城,在波罗的海之东汊(删节:有大城曰必特尔士木尔,俄罗斯之都城),图说见前。

  芬兰,东界俄罗斯,南距波罗的海之东汊,西距波罗的海之北汊,北界勒必兰,欧罗巴贫弱之国也,未通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