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连环错误的怪圈

 青青柳色新 2012-09-25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倒霉的时候,往往接二连三地遇到倒霉事。倒霉事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大多还是由于人的错误选择或决策。而这所谓的“连环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人一步走错,没有及时总结教训、加以改正,以至于这次错误导致的结果,成为下一次失败的原因,最终造成一步走错步步走错的局面。战国时,秦国对赵国的关系一度陷入这样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国向赵国发动进攻。秦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国免去名将廉颇,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长平一战,赵军全军覆没。为挽救亡国命运,赵国派苏代到秦国求和。苏代来到秦国,见到了秦国应侯范雎,他说:“赵国如果灭亡,对白起有好处,对您却没有什么好处。白起南取楚国鄢、郢、汉中等地,北灭赵国赵括之军,为秦国所立的功劳实在不小。如果他再把赵国灭了,一定会当上秦国的三公,职位将在您之上。您能容忍吗?再说,赵国的百姓对秦国非常反感,即使赵国亡了,百姓也将逃入燕、齐、韩、魏等国,而秦国得不着什么人口。现在我们赵国愿献六城之地以求和,您不如劝秦王答应,压抑一下白起的功劳。”范雎认为苏代说得很有道理,便以休整士卒为由,劝秦王答应了赵国的请和要求,令白起撤兵。白起功亏一篑,知道是范雎的主意,从此对他怀恨在心,对秦王也心怀不满。
  
  秦王答应赵国求和,令白起不满、内部不和,也使赵国有了恢复国力的时间。两年后,当秦国再次发动进攻时,遇到了赵军的顽强抵抗。秦军这次出师不顺,一方面由于赵国恢复了元气,另一方面是白起认为错过了灭赵的最好时机,不愿意担任伐赵的统帅,秦王只好另派他人。赵国一面抵抗秦军,一面请求魏国出兵相救。最终,赵军与魏军里外夹攻,打败秦军,挽救了赵国。显然,秦军这次失利与上一次决策失误有关。
  
  秦军攻赵不成,秦王想再次起用白起。不料,白起仍对当初撤军之事耿耿于怀,称身体有病,不能统兵,拒绝了任命。本来,白起的情绪可以理解,如果秦王耐心一些,还有可能说服他重新挂帅。可秦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职为民,将其赐死。
  
  秦王一错再错,把灭赵的时间推迟了三十多年。
  
  连环错误是个可怕的怪圈,它使人沿着错误的轨道一步步走下去,直到错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究其原因,恐怕就是最原始的错误惯性所致。一个错误的形成,有它内在的逻辑,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这个逻辑继续发展,前一个错误的果就会变成下一个错误的因,我们姑且称之为错误惯性。走出错误怪圈需要明智、勇气、毅力和监督。明智就是要认识错误,勇气就是要承认错误,毅力就是要努力摆脱错误的逻辑——这三点是对当事人的素质要求,而监督则是走出连环错误怪圈的外在动力。有时候人们很难自觉认识到错误,更谈不上改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是很重要的。

梁满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