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

 增智书斋 2012-09-25

千年古镇鈥斺敹餮粽颍ㄐ 恩阳和恩阳河

     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距市中区17公里,省干道唐巴、渝巴公路横贯全境,全镇幅圆面积127.8平方公里,辖44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305个社,人口8万。

    恩阳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始置“义阳郡”,历史上设郡、县时间长达800余年。2005年4月原明扬、司城、恩阳镇全并为现恩阳镇至今。

  境内陆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坝较少,浅丘起伏,平均海拔326米,最高峰义阳山,海拔680米。镇内属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100—2200mm之间,日照时间150天。全镇公路实现了村村通,陆上交通可达苍溪、阆中、南充、仪陇、广元等地及辖区内25个乡镇。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转自 阿海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

                                              转自  晓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 
     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随时间的流逝慢慢被遗忘;有许多人虽扬名一时,却终究被历史浪波淘尽。然而,这座始建于1934年的王坪红军烈士陵园,以及长眠在此的红军烈士却载入史册而名垂青史。
    这是一座当时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墓碑并题写碑名的陵园。园内安埋有7823名红军烈士,其中师团职以上将领40人,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红军为红军烈士修建的陵园。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川陜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通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巴山深处。地处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南连平昌,西与巴中、南江二县相依,地形“万山环列,诺宕潆回”。历代旧志皆云:“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后连延于秦陇,则迤逦之荆吴”,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1932年12月---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通江为首府和核心区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王树声及446位将军曾在这里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建立了完整的政权体系,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和旧(遗)址,有规模宏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有“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更有全国最大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通江被专家誉为“露天革命博物馆”

    投巨资建烈士陵园,需要情怀,需要魄力,老区脱贫致富的发展,更需传承红军精神。修葺一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由初始的35亩,到扩建后的350亩,面积是原来的十倍。不仅完好地保存了葬有7823名烈士的全国最大红军集墓,还将通江全境五十余处、11428座、17225名红军烈士散葬墓迁至陵园,安葬红军烈士达25048名。阔别七十多年的17225名红军烈士,重新回到7823名战友身边,25048名逝去的红军英烈们在陵园新家“相聚”、“重逢”。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从高处鸟瞰,红军烈士陵园如一把撑开的大伞平罩在青山翠林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由成都军区捐建的巨幅红军群雕,长19米、厚3.2米、高7.8米,寓意红军1932年入川
 
   来到纪念广场,气势恢宏的“铁血丹心”雕塑耸立于广场中央,千秋大道直达红军烈士陵园牌坊,一排排松柏整齐地挺立在大道两旁,高大的香樟树、银杏树点缀其间,扩建后的红军烈士陵园显得庄严而又雄浑。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上两图为新旧陵园牌坊对比
 
   步入陵园,依次是纪念广场、巨幅红军群雕、浮雕墙、石牌坊、集墓、纪念柱和汉白玉碑组成的散墓群、英烈墙等。陵园集墓安葬有7800余名无名烈士;拾级而上,可见茶圃甬道,绿草如茵,百花绽放。穿过由青石铺就的“341”阶梯(“341”有着特别的寓意:在1934年1月,红四方面军将总医院迁到王坪)的千秋大道,能感悟到中国革命之艰辛。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341 阶的《千秋大道》
 
    当迈入那个庄严又不失生机的陵园,注视着走道两边石碑上刻着魏传统书就的遒劲大字: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永为继,振兴中华慰英灵。一股崇高的敬意油然而生。来到烈士墓前,深深地三鞠躬,红军将士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冲锋陷阵的景像浮现脑海,耳畔又响起战马嘶鸣,枪声阵阵,杀声震天;再抬头望着这群为中华而献身的英雄儿女陵墓,虽然去过不少烈士陵园,此时此刻,我内心的震撼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它似乎把我带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又重现了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倒下的场景……。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驻足在无名烈士集墓前,仿佛还能闻到根据地“反围攻”的血腥;置身于散葬墓碑林中,依稀可见的是“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方阵;伫立在英烈墙下,凝望墙上7823个通江籍烈士陌生的名字,对当时总人口不足23万人的通江,就有4.8万余人参加红军,开国后仅有4000余人幸存,英雄的通江儿女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极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
深感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从高处俯瞰,漫山遍野的白色烈士墓群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墓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小径蜿蜒于绿树黄花之中,在阳光的辉映下,红星闪闪,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立、气宇轩昂的陵园核心区域——英勇烈士墓碑群
               一座座无名的墓碑,承载了多少不能忘却的纪念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川陕忠魂纪念碑
 
拜谒中国最大红军烈士陵园【巴中行三】
                  伫立在英烈墙前,凝望墙上7823个通江籍红军烈士陌生的名字
 

 

点击:合唱为本团到王坪烈士陵园的原唱曲目

 

《行进在红军长征路上》
 
 作词:集体    作曲:张坚(本团艺术总监)曲

 
长城泰山在胸膛,
战士豪迈向太阳,
向太阳,
行进在红军长征路,
新的长征创辉煌。
行进在红军长征路,
新的长征创辉煌。

登上红军突破的天险,
喜看火车穿山渡水彩云间,
奔向红军飞渡的大江,
战士欢呼钢花飞溅红两岸,
来到红军走过的彝寨,
阿斯啰,阿斯啰,
阿斯啰,阿斯啰,
今宵火箭含笑那个九天轻飞旋(那喂)
 
走进红军穿过的草地,
官兵同唱
新城如画哟
索呀啦哩索
宏图展啰。
 
嗨,
我们迈步长征路,
接过红军钢枪扛肩上,
军号飞扬歌声亮,
高举八一军旗昂首向前方。
 
啊,
长城泰山在胸膛,
人民军队忠于党,
红军业绩万古流芳,
长征精神代代发扬。

 
 

                                      恩阳古镇风貌

                                                     风中漫步 

     现恩阳镇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28条,革命旧址多达17处,旧址原貌未改,均树有保护标志。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巴中恩阳古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