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与老子 老子西游,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七月十二日午后,日已偏西,光华东射,关卒孙景不敢懈怠,仍在关上守望,忽见行人中有一青牛之车,其牛大而车小,车板薄而载人重。车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身着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孙景飞奔下关禀报。尹喜闻报大喜,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有意试其神智,故意说道:“吾乃一介贫贱老翁,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请大圣人暂留神驾,到关中小住,指点修行之道。”老子说:“老夫家居关东,田在关西,今往田中取点柴禾,怎么会是圣人呢?”尹喜道:“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已扫路焚香、沐浴净身,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老子笑道:“你说的圣人是古先生,此人善修施教,有绵绵永存之术,老夫正欲西去求教,还望大人放行。”尹喜再拜道:“今视圣人真姿超绝,望圣人略为尹喜指路,尹喜感恩不尽。”老子道:“汝何以知道老夫是神仙?”尹喜道:“尹喜好观天文,略知变化。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紫气浩荡,滚滚如龙,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而紫气之首有白云缭绕,圣人当为白发,是老翁之状;紫气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数试尹喜之后,见其态度诚恳,所言真切,确是可度之才,便怡然含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知汝,当得度汝也。”尹喜闻言大喜,叩头问道:“敢问大圣人姓名?”老子道:“吾姓字渺渺,无世不出,本人现在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焚香叩首,行拜师大礼,做了老子的入室弟子。 老子在函谷关住下后,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于是融静修、服药、画符之效为一体,取其精华而为尹喜著书,名为《道德经》。《道德经》写成后,老子对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研习不止,苦修不懈,终有所成!”言罢,老子飘然而去。 老子去后,尹喜辞去关令之职,终日在楼观之上修习,初时不甚明了,诵之口熟,渐渐品出其中妙蕴。后终于悟出真谛,修成大道,成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 尹喜在升天之前,来到老子故里,并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恩师的家门,以报答五千至言教诲之恩。 老子、尹喜作为道家早期代表人物,他们以著《老子》而名垂青史,留芳后世。老子是河南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尹喜是天水人,他们因共同的追求,后半生形影不离。从函谷关相遇,到周至楼观台结草为楼,过宝鸡经散关入陇,到尹喜家乡天水(渭河流域)拜蔼伏羲故里、秦之发祥地,讲道、论经、教化、修渠、著《老子》等。后因崇拜天竺另一位圣人释迦牟尼,寻访其故里,西至流沙,因年迈、路途遥远未果,返回途中,到甘肃的另一个文化区域——洮河畔的临洮,终老其乡。因此,陇上至今道观林立,道家人才辈出。诸如七真人,全真道士李志坚、董志希,马宜元、丘处机徒裔梁志通(天水市玉泉观为其主持修建),陈志隐等。特别奇妙的是,时空跨越2500多年后,由老子、尹喜始创的楼观台,它的主持竟然仍是陇上(今天水市麦积区凤凰)人——任法融。道家这种与陇上结缘的文化现象,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文化的一脉相承! 崇山峻岭,绵延起伏,象一条巨龙盘踞在西北大地,这就是“万里终南山”。在这郁郁葱葱,绵延不断的崇山之中,在周至县的一处山麓修着一区草楼别墅,这就是周大夫关令尹喜“隐德修行”之所。 尹喜字公文,自幼聪颖好学,善观天象,遇事沉着,长于思考。瘦削的面孔上嵌着一对深邃明亮的眼睛。他喜爱凝神沉思,能把一切世事看穿,度大量宽,以德化人,故而下人对他无不五体投地。遇有疑难之事,都要去请教于他。 一天,尹喜正在草常和夫人弈棋,忽听门外吵吵嚷嚷,接着便有下人神色慌乱地路进门来,语不成句地说:“大夫……大……夫,大事不好
!” 喜将手中举着的棋子稳稳地落在棋盘上,扭过脸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什么事,如此慌张,这样大惊小怪
?” 下人说:“东方天空突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状奇异的很,活似龙蛇遨游太空,滚滚西来,势不可当。小人们想,如今战乱四起,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凶
?请大夫上楼观望!” 尹喜听说有这等事情,便站了起来,随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楼,举目遥望。果然见一股紫气如蛟龙腾舞,自东西迈。喜观后,掩不住心头的兴奋,连声赞道:
“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 尹喜本善于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彻。他自言自语地说:
“夫阳气尽九,星宿值合,岁月并王,复九十日之外,法应有圣人经过京邑,吾当于函谷关遮迎之”。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遂蒙恩准。到关,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勿听过关,当禀我知。” 关令尹喜计算时日将至,便令下人全部斋戒,恭侯迎接。至期,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嘀嗒嘀嗒,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喜见之,赶紧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参拜:
“圣人来矣,有请!” 原来,这骑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系东周守藏室史。因周室内乱,去官,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他见面前这位官员,清奇不俗,气度非凡,躬身迎迓,便问道:
“你是何人?为何得知老夫将至?”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关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见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见紫气东来状如龙蛇,知真人将西行,故于此迎之。”老君曰:“吾亦知子之奇”。遂相与入关。 关令尹喜在老君前执弟子礼甚恭,不时请问道要。一日长跪请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弃却关令,同回草楼,老君为之“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其他问请之精义,喜另行整理成为,名《关尹子》。 现在楼观台的青牛柏,即是老君到草楼观系他青牛的柏树。 因老君还要西行,告喜曰:“你好好修道‘予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尹喜将此话牢牢地记在心中,千日后果于青羊之肆再会老君。 这就是“紫气东来”的故事。 |
|
来自: 昵称503199 > 《《道德经(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