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诗文模仿秀》序-碧潭映月

 遗韵斋 2012-09-25
一切写作都从模仿开始,未有不模仿而成为大作家者;
  一切模仿都必须有创新,未有不创新而成为大作家者。
  此义之大,放之天地之间而皆准。此义之秘,虽常见诸实行却为人所忽视。然则,模仿亦有其别一种功用 ,为人所熟知而不为人所注意者,此即幽默诙谐、突梯滑稽,乃娱乐之本旨,亦即本书着力之所在。
  本书名《古今诗文模仿秀》,即是精选古今诗文模仿佳作而展现给读者的一个有益及有趣的尝试。“模仿秀”,为当今之新名词,电视台经常有“超级模仿秀”之展出。所谓“模仿秀”者,其实就是模仿作品的展示、展出,“秀”为英文“show”的音译,其义为“展示”、“出示”或“表演”、“演出”。其节目起自外国,尔后传入中国,国内许多电视台于是群起仿制。这类节目,往往能收到极好的收视效果。其原因为:一给新人提供大胆尝试的机会,鼓励平民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二其娱乐性让观众从中得到鼓舞、得到快乐,所以受到各阶层普遍欢迎。每一词语之出现,除其内涵,都必有其外延之功能,“古今诗文模仿秀”论其字面意义是借新瓶装旧酒,将古今诗文仿作有特色的部分向读者展出,就是这个“show”的外延的具体应用。
  在中国古今的诗文创作中,许多大家的作品留传下来的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常常将模仿、模拟这种文体运用自如,不仅翻奇出新,而且许多模仿、模拟作品间以幽默或讽刺出之,更较原作富有意趣。其例之指不胜屈。如汉张衡有《四愁诗》,其仿作不仅有晋朝张载的《拟四愁诗》,还有民国时期鲁迅具有幽默讽刺意味的副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我的失恋》,一般拟作或仿作,内容与原作多少有些相关,但这类“打油诗”之类的作品则语气和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原作有极大的不同,《我的失恋》更有许多滑稽的特性,读之能使人忍俊不禁。这类作品其好处乃在打破旧有体裁的固结状态,将枯燥严肃的作品戏剧化趣味化,将沉重的东西简单化普通化,使旧体诗文流动、活跃,重新走进大众中间。其幽默诙谐的特性既符合现代社会的欣赏习惯,也符合现代社会休闲文学的特征。
  李行敏先生所纂集《古今诗文模仿秀》中收有古今作品680篇,诗词类占一半以上,其他如对联 、歌赋酒令、杂文等每类量则虽少,但质则极精,其突梯滑稽之处不减仿作之诗词,如“杂文类”《大学(摘录)》原文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仿作者民国人李宗吾,为《厚黑学(摘录)》,其仿作为:“自大总统以至于乞儿,壹是皆以厚黑为本。”又仿孔子《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拟作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厚黑者而从之,其不厚黑者而改之。”正话反说,幽默而深刻,其警世之处有必于言外求之者。
  不论诗词、对联、歌赋酒令以及杂文等等,从其仿作的过程及风格看,清代以上的仿作、拟作其作者态度均较为严肃,文风也较为质实和温润,这不仅反映古代世风崇尚敦厚宽舒,也可以从《礼记•经解》所言“温柔敦厚,诗教也”,以及《论语•为政》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中,看出古人所强调的诗文崇尚温润质实的本质所在。然则进入清末,世风为之突变,特别是进入民国时期,西风东渐,思想之自由意识已经由熏染而萌芽、茁壮、发舒于民众心目中,民智渐始张扬,民众虽于专制政体撼之无力,但借游戏笔墨而一泄积愤者则大有超轶前人、蔚然成风之势。所谓笔墨之游戏者莫过于借古人之形式以盛今日之情怀,借古人之格调以浇今日之块垒,论其内容则所谓旧瓶装新酒者也,而古人之诗文音韵和谐、铿锵动听,于今人则耳熟能详,历代受人所普遍喜爱,所以仿作、拟作之风盛行,以其轻易上口,又能针砭时弊,一读之其旨意呼之欲出,若有会心,恰中窾要,于是不仅发读者之笑讽,亦且能博其同情焉。虽然于“温柔敦厚”之诗教有碍,但于民智民气压抑时代,有此情绪之发抒,智力之张扬,亦不为无益,盖未可以“江河日下,世风浇漓”一例视之。
  李行敏先生以业余时间纂修此集,从1998年至今,凡首尾四年,广收博取,所集资料宏富;又且于资料中选其精粹,去其沓冗;齐其体例,摒其繁复。选材以通俗易懂为原则,但不以低级下流为依归;以诙谐幽默为导向,但不以既谑而虐为取径。其所选篇目,凡道听途说者必详究其出处,一再转述者必上探其源委,篇篇核实,句句较真,做到无一篇无出处,无一句无来历。又每篇之下,必有“说明”之提示,文字虽简短,但出之以扼要明白,使读者一目了然、心领而神会。于此亦足以展示出纂集者之功夫又非可以等闲视之者。
  李行敏先生是认真的、有心的人,虽政务繁剧,亦且好学不倦;读书几十年如一日,每有会意,即笔之于简端。其所专攻为古诗文、对联。所作古诗其佳者天趣浑然流动,所作对联其妙处于摹拟物象而外 ,亦且开阔其胸襟、展望于未来,有寄兴深远之旨。本书之纂集乃其业余勤力搜集之成果,正因为有富厚之学力功底,有严肃认真之为学态度,所以纂集本书乃能寻径于前人所不经意,别开生面,举重若轻。
  总之,本书意在展示古今诗文杰出的模仿作品,荟萃群芳,可以供人赏鉴;纂集众作,或能博人笑影。虽云见往,应可借以探溯古今仿作之源流,知写作之取向;或且知今,亦有补于发扬清时无味之雅趣,得会意于目前。灯下摩挲,古今人之性情毕出;齿间吟哦,前后文之风趣顿生。使后之学者了解写作必从模仿开始,模仿不仅为写作而为,本书殆有足资借鉴者焉。
  我与行敏先生相识有年,每慕其和易厚重、持学不懈,值其新书纂成,快乐同感,为示祝贺,乃不揣固陋,欣然援笔而为之序。

         2001年11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