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德诗词选》序 徐友德先生字遵三,1926年出生于邳州市八义集镇。抗日战争时期就读于抗日联合中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在幼小的心灵中就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后来从事神圣的教育事业,为培养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人才作出较大贡献。年逾花甲后离休杖乡归田。这时老当益壮,性耽吟咏。诚欲以歌颂祖国壮丽山河为主旨,喜用平易语句入诗章。孜孜矻矻珠玉盈囊。2007年至2011年步入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和研究传统诗词。当时,余任诗词班教师,他学习非常勤奋,为诗词班的佼佼者。中途因身体欠佳而住院医疗。住院期间,身在病房心在课堂,不断写诗填词常与市诗词楹联专修班师生切蹉艺技,共同提高。今天,徐友德先生把多年来佳作汇集成册,即将付梓。这是他一生中最欢快的事。他的不朽诗篇将会散入千家万户,流传百世,以惠后学。徐先生年逾髦耋,精神矍铄,犹费资劳神乐此不疲,其豪情雅致殆可想见矣! 徐先生诗调尚古,词韵从今,多以民歌配格律,语言通俗,音韵流畅,读之顺口,听之悦耳,诗意浓郁,这是先生笔法高人之处,值得大家效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所长林从龙先生对诗词鉴赏提出三条标准:一曰格高;二曰味美;三曰情真。这三条徐先生完全作到。比如他在《劳动》一诗中写道:“猪圈牛棚善结缘,牛棚底下很舒闲。黄牛猪仔常为伴,不感艰辛成自然。”可见他为人民服务之心是全心全意的,无贵溅之别。真正是风格高尚。徐先生在《庆祝澳门回归》一诗中写道:《桑梓常怀能效国,鲲鹏展翅起凌空。珠江口外叹流水,碧海欢呼认祖宗。》可见对仗工,诗味美,情厚重。徐先生在写农村变化时题这样一首诗:“千古课税一朝免,国家倒补耕种钱。历代王朝索百姓,今朝农村胜桃源。”这样歌颂党的方针政策,发自肺腑,真正是意切情真。这一切足以说明玑珠连篇,与时倶进,雅俗共赏。可称之当今诗苑之鲜葩。 因时值诗词专修班即将开学之际,琐事繁多,话不宜长,就此搁笔,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