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的景物》是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园地一的习作。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写出家乡的景物及感受。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出景物的特点,并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有丰富的想象。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因此在习作前先让学生想想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是什么?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如《珍珠泉》的作者就发现了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所以这泉便得名“珍珠泉”。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很简单,那就是要留心观察你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也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例如叶圣陶爷爷写《荷花》时,无风时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一阵微风吹来好像“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一静一动,想像丰富,荷花的美也不是更鲜明了吗?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当然,写作顺序也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同学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定要条理清楚。让没有到过你家乡的人一读你的作文一目了然,或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更好了。第四,要有丰富的想像。学生年龄还小,是最善于想像的时期,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燕子》的作者在结尾写到:“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作者将“电线”想像成“五线谱”,把“燕子”想像成“音符”,真是想像奇妙而生动,那一首春天的赞歌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吗?www.xiaodan.cc这就是想像的魅力。第五,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一定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瞧,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材料的内涵非常明显即是环保问题。1、理性辩证的发表看法。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问题之间存在着矛盾,要处理好这个矛盾需要理智的分析利弊,擅长理智的分析问题的同学可以对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发表一些属于自己的观点看法。持有哪种观点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但是要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就无法实施;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在写作时要注意辩证的看待。2、可以采用对比写法昔日与现在的地球存在极大反差,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回忆过去,审视当今。昔日我们走进森林,可以看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欢愉;走进溪流,我可以分享到鱼翔浅底、水流湍急的乐趣;走入大山,可以领略到高山青翠、奇石嶙峋的壮美,而今呢?欢愉在逐渐消逝,乐趣在不断锐减,壮美在不断黯然,用巨大反差来唤醒每个人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3、从小处落笔虽然环境保护是个大问题,但是我们写作时候可以小中见大,从小处落笔,一片草地、一朵鲜花、一只小鸟,甚至是生活中的一双筷子、一个塑料袋等等,都是我们很好的写作对象,都可入题,或伤害破坏或爱护保护,小中见大,从行动中从细微处体现一种意识,一种思想。4、角色转换关于“环保”的材料和文章数不胜数。每一位同学对这个问题都会有话可说,要想突破常规,我们可以角色转换把作者的身份设置为地球、天空、树林,甚至是一只小鸟、一只铅笔,以他们的视角、他们的遭遇来展示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比我们人类习以为常的角度更鲜明更真实的展现这个世界中环境保护问题中的各个方面。5、大胆设想想写好这类文章,我们必须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另寻一条新路。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对未来,对过去,地球这个奇妙的环境中发生过什么,可以大胆设想其中的片段,通过描述展示人类在这个环www.yy456.com境中的所作所为。可以设想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地球,那么未来即将有怎样的恶果出现,把未来的片段通过你的文字展现出来,才能更有效的激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类文章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运用思考的武器,饱蘸创新的笔墨,就一定能写出闪耀动人光彩的文章来。
是否还能听取蛙声一片?“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绕湖飞……”熟悉的旋律在耳边萦绕,优美的画面在脑海闪现,听着,听着,心却随之变得沉重。犹记儿时,天蓝蓝、水清清。一群小孩儿光着脚丫子在河里捞鱼摸虾,鱼儿也欢快的游来游去,在我们眼中,鱼虾是不可能灭绝的。累了,就躺在岸边的草地上,看着远方延绵的山脉和近处郁郁葱葱的柳树林。在我们眼中,树也是砍不完的。
而现在呢?环顾四周,湖水河水不再澄清,随着工厂废水的排放,小河不堪重负;山峦不再葱郁,随着电锯飞快的转动,一棵棵大树倒下,裸露的山头都感到了羞愧,难道我们就不感到羞耻吗?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竟在短短的10年间由6万只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万只;而在黑龙江,有人还在猎杀所剩寥寥的东北虎;在西双版纳,有人疯狂猎杀亚洲象,在集市上公开出兜售象牙、象骨、象皮制品;在鄱阳湖,每年有30万左右的候鸟被残害;而大量畅游于江河湖海的珍稀鱼类,正在过度捕捞下迅速减少。许多珍禽异兽被贩卖到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餐馆,以满足一些饕餮之徒的口腹之欲。这一幕幕都令人心寒,地球所提供的资源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却无法填满每个人的欲壑。在我们酒足饭饱之后,我们是不是要想着为我们的后代“留一口”呢?
丹麦人在钓鱼时,腰间总挂着一把尺子,每当他们钓起一条鱼时,就用尺子比划一下,若鱼太小就将其放回湖中,他们说是等鱼长大了再吃。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禁感到欣慰,我想,他们量出的不仅是鱼的大小,更是量出了国民素质的高低,还量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亲爱的同胞们,在我们奔小康的路上是不是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好环境,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更美好呢?“哑——哑——”抬头看天,几只孤单的身影从天空掠过……“呱——呱——”同样凄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想这定是鸟类的控诉。听着、听着,心随之下沉……遥远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和谐图景,不知何时还能听到?【点评】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严峻现实生动地凸现出来,夹叙夹议,真切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恢复生态环境的殷切期望。开头由听到歌声引出今昔对比,结尾由鸟叫引出自己的联想和愿景,行文自然圆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