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答辩1
2012-09-25 | 阅:  转:  |  分享 
  
第三站中医答辩(历年考题)

1.膻中、外关主治。

答案:膻中【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外关【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2.承山,中极的主治

答案:承山【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中极【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利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3.昆仑和关元主治

答案:昆仑【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癫痫;③滞产。

关元【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赢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4.太溪、列缺的主治

答案:太溪【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列缺【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神门、天枢的主治

答案:神门【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天枢【主治】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6.悬钟、命门主治

答案:悬钟【主治】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命门【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7.期门、膻中的主治

答案:期门【主治】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膻中

8.后溪,丰隆的主治病

答案:后溪【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丰隆





9.膈俞、阳陵泉的主治;

答案:膈俞【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

阳陵泉【主治】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10.天宗、丰隆的主治定位

答案:天宗【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丰隆【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11.足三里、腰阳关的主治病

答案:足三里

腰阳关【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12.曲池、承山的主治

答案:曲池【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承山



13.合谷、血海的主治

答案:合谷【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血海【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14.行间、太阳主治病症

答案:行间【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⑤胸胁满痛。

太阳【主治】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15.中极、内关主治

答案:中极

内关【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16.阴陵泉,关元主治

答案:阴陵泉【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关元



17.足三里和听宫的主治

答案:足三里【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听宫【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18.内关、手三里的主治;

答案:内关

手三里【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19.次髎、合谷主治

答案:次髎【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合谷

20.膻中印堂主治

答案:膻中

印堂【主治】①痴呆、痈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21.翳风、通里的主治

答案:翳风【主治】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⑧瘰疬。

通里



22.攒竹、阳陵泉的主治

答案:攒竹【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阳陵泉



23.商阳、期门主治

答案:商阳【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期门

24.丰隆;秩边主治

答案:丰隆

秩边【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阴痛。



25.支沟、至阴主治

答案:支沟【主治】①便秘;②耳鸣,耳聋;③暴暗;④瘰疬,⑤胁肋疼痛;⑥热病。

至阴【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月痛;③鼻塞,鼻衄。



26.环跳、十宣主治

答案:环跳【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十宣【主治】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27.肺俞和水沟的主治病症

答案:肺俞【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水沟【主治】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③闪挫腰痛。



28.外关、条口的主治

答案:外关

条口【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29.通里、膈俞的主治病症

答案:通里【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膈俞

30.少商、太冲主治

答案:少商【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太冲【主治】①中风、癫狂痈、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31.涌泉、夹脊穴的主治

答案:涌泉【主治】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疗,及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

夹脊穴【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32.神庭、关元主治

答案:神庭【主治】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③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关元

33.晕针的处理

答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34.针灸起泡怎么处理

答案: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35.弯针的处理

答案: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36.断针的处理

答案: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予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37.行针手法不当单方捻转太过的处理

答案: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38.叙述牙痛的主穴,胃火牙痛的配穴;

答案: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



39.落枕的主穴,治法

答案: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40.心绞痛的主穴,治法

答案:治法通阳行气,活血止痛。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阴郄膻中



41.腰扭伤的主穴

答案: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



42.胆道蛔虫症主穴,治法

答案:胆囊穴阳陵泉迎香四白鸠尾日月



43.血瘀落枕的主治和主穴

答案: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主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配穴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



44.鼓胀与水肿鉴别

答案: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45.胸痹痰浊闭阻状、主治及方药

答案:痰浊闭阻证

主症: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剂: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献花(0)
+1
(本文系acer81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