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爱元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阴阳五行
2012-09-26 | 阅:  转:  |  分享 
  
阴阳五行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
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的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
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四、指导疾病诊断五、指导疾病的治疗第二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五行
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的概念和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相生五行的相克
五行的相乘五行的相侮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治疗解释生理现象说明五脏的
生理特性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解释病理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指导疾病诊断指导
疾病治疗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物质的相关性:指阴阳
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即相
互关联的基础上。普遍性: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属性和变化规律进行概括分析。相对性:
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可分性:阴阳中复有阴阳。阴阳
对立制约含义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理解有对立就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相互制约防止
对方过于亢盛,才能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阴阳双方在对立斗争之中相互制约,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应用意义生理上病理上阴阳的对
立制约维持着人体的物质及功能的动态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受到破坏,不能维持相对平衡,即出现“阴阳失调”的病变
阴阳互根互用含义用阴阳来说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任何一方都不能另一方面单独存在的互根关系,以及阴
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助长对方的互用关系应用意义生理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
病理上机体内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失常,就会产生“阴阳互损”,“阴阳离决”,的病理变化阴阳消长平衡含义用阴阳来说明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相互消长的运动变化形式及其相对平衡状态应用意义生理上机体中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消长,是维持着相对
平衡状态的消长病理上机体中的阴阳消长,不能维持相对平衡的消长,即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阴阳相互转化含义用阴阳来说明
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动变化形式,即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应用意义生理上可以用来说明机体的物
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物质与功能之间的转化关系病理上可以用来说明疾病证候的转化关系人体分阴阳上下表里经脉阳——上部
阴——下部阳——体表阴——体内——内脏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面背腹四肢阳——背阴——腹阳——
外侧阴——内侧阳——六腑阴——五脏阳—心肺阴—肝脾肾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升、出(阳)
升降相因、相反相成降、入(阴)阴阳失调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阴盛实寒证(阴盛则寒)伤阳——兼阳虚(阴盛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盛则热)伤阴——兼阴虚(
阳盛则阴病)阴虚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善诊者,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如:色泽鲜明—阳,色泽晦暗—阴语声洪亮—阳,语声低微—阴脉浮数—阳,
脉沉迟—阴确定治疗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分析五味—辛、甘、淡属阳
酸、苦、咸属阴调整阴阳阴阳偏盛(实证)—祛邪阴阳偏衰(虚证)—扶正阴盛——用热性方药
治疗伤阳——酌加温阳药阳盛——用寒性方药治疗伤阴——酌加养阴药阴虚——用补阴方药治疗阳虚——用补阳方药治疗(实寒证)
(寒者热之)(实热证)(热者寒之)泻其有余兼顾不足(兼阳虚)(兼阴虚)(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阴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其不足五行的基本概念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
动变化。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
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五行的相生与相克五行的相乘与相侮含义: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规律: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难经》把相
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抑
制和制约作用规律: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
”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比如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火之“所胜。含义: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规律:引起相乘的原因太过——克者太过如:木旺乘土不及——被克者太弱如:土虚木乘含义: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规律:引起相侮的原因太过——被克者太过如:木旺侮金不及——克者太弱如:金虚木侮
献花(0)
+1
(本文系爱元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