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俄罗期咧巴 2012-09-26

 我家小一郞才一岁零两个月,经常在学院的院子里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他非常喜欢一个比他大三个月的小男孩子的一辆电动小车,总想爬上去玩,但是,那个一岁零五个月的小男孩子总不肯让他玩,要争又争不过他,因为毕竟,车是人家的,而且那小男孩子大他三个月,对于一个一岁刚出头的小男孩来说,大一个月都是大很多的,大三个月,自然力气与敏捷程度都是不能够比的。因此,小一郞开始想办法了。一次,出门,他特意从家里拿了两个皮球,见了那个小男孩就立即送给他,小男孩子还不知道小一郞究竟要做什么,就接了,小一郎一见对方接了他的两个皮球,就立即跑到小车旁,然后骑上去,拿了小一郎两个皮球的小男孩这次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小一郎终于得以开心地玩车。

 连一个一岁零两个月的小男孩都懂得要获得人家的东西,必须拿东西与人家交换,天下真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时,周边的人都哈哈大笑,然后啧啧称赞,说这小一郎将来定是成功的商人,这么小就懂得交易。而且没有人教他,就全凭人的自然天性。说明交易就是人类的天性。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家里,也算是增添了不少乐趣。

 然而此事,令人想起当年大学读中文系时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里面有一句话是由葛朗台说出来的,他说:“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场交易。”当时这部小说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经典小说,是对资本主义的赤祼祼金钱关系的批判,与无情揭露。是对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的无情鞭笞。然而,今天重新审视这句话,作为市场交易原则来说,公平交易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有效合作的途径。人这一生要获得幸福,没有交易是不可想象的。交易就是人类社会分工合作,互相交换劳动产品的有效方法。凡是取消交易的社会,那里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合作,人们所过的生活只有两种,一是奴役,另一种是被奴役。那里的生产效率自然会是最低的,生命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而且人命也是最不值钱的。

 

 当然葛朗台面对自己的女儿说出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是值得斟酌的。但是,要说父母子女之间就不存在交易也过于武断。从广义上说,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存在交易的。只不过,这种交易不一定就是金钱上的。孩子来到人间,常常给父母带来许多快乐,而且父母辛苦劳动为孩子添置物品与奶粉,有许多开销,孩子因此过得也很快乐,这两种快乐之间其实也是一种交易,按照葛朗台的说法,这还真是一种公平的交易。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然而,孩子同时也给了父母许多做人的乐趣。单纯强调父母给予孩子生命,而不提孩子给父母以及一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那是自私的成年世界设计出来的理论。孝文化,就是这样蛮不讲理,孩子的生命与父母的生命难道不是平等的?父母给孩子以幸福快乐的童年,而孩子的健康成长,难道没有给父母带来的快乐与安慰?

 按照传统的说法,人只要一谈交易,似乎就会导致道德沦丧,世道败坏,其实人类社会真正的道德应该来源于公平自由的交易过程。如果一个人拿自己的劳动产品与他人交易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个过程只要是自愿的,自由的平等交易,双方都遵守公平自愿的交易原则,那么,这就是有道德的表现。所谓道德无非是对交易社会的公共规则的遵守。买东西是要付钱的,工作了是要付劳动报酬的,而且报酬与工作之间,以及所付的钱款与所购的物品之间是符合当时的性价比的。这样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交易的前提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合法拥有自己的财产,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社会的交易才能够正常进行。中国的传统是将天下的土地与人都归为帝王一家,其他人需要获得自己的生活用品,就必须从帝王家去购买。而保障帝王家获得天下土地、财产与人口资源的最有力保障就是“枪杆子里出来的政权”。不存在公平交易,只有武力争斗之下的成王败寇。这种武力掠夺的方式,其实就是非公平的交易关系。由此看来,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所谓传统文化都是缺乏道德的。

 中国的儒家文化其实就是传统农业社会里的皇权文化。这种皇权文化极力贬低人类的交易活动,用仁义道德的幌子将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产品,保护各自私产的生存法则完全践踏。利益变成了皇家出售的“功名利禄”,每个人都要学得文武艺,然后向帝王家交易,交易所就是中国延续了1390年的科举制度,代价就是放弃自己的主张与个性,将自己的思想个性自我阉割,以保证对帝王家的天下与财产没有个人野心。然后再从帝王家那里获得一点功名与利禄,在这里利益的转移是靠从帝王垄断的资源里分得一杯羹。代价是学会做奴才。完全放弃做人的尊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对市场经济的恐惧与打压,对交易的痛恨,对金钱这种交易的筹码,都是既恨又爱的矛盾态度。中国传统的富人,一边满口的“金钱如粪土”,一边又是满口的“仁义值千金”。既然金钱如粪土,而仁义也不过是值得的钱更多一些,那么仁义不也就是一个值得更多粪土的玩艺而已。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常常凭着几句漂亮的口号,凭借一个功名与身份就可以将他人的劳动成果无偿占为己有。一个博士学位值多少钱,享受什么级别待遇,这些其实都是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非交易行为。博士学位如果值钱,应该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一个人如果贡献大,那么他通过交易活动自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没有人能够仅凭自己的身份就能获得许多。

  中国传统观念里,动辄不谈钱,但骨子其实对金钱最为贪婪。至今那些满口无私奉献的人,其实贪污的金钱最多,那些口口声声服务不计报酬的人,常常拥有上百套住房,上千万的存款,近百块名表。他们靠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漂亮口号,其实只不过是想换得更多的权力,然后再通过这些权力去掠夺更多的财富而已。这就是明朝哲学家李贽所说的“阳为道学,阴为富贵”。帝王要求天下人无私,其实就是消灭平民百姓的小私,以成全帝王家天下的大私。倡导别人无私奉献,其实是自己想趁机大捞油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大占别人便宜的小人与大捞油水的伪君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意思,就是说凡午餐都是要付费的。义务教育免费,社会福利似乎是白得的钱粮,其实都是有人埋单的。我们纳税人交了税,然后用于公共福利与慈善开支,其实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个世界不存在谁养活谁的问题,归根到底,这个社会只能够是每个人养活自己,即使有时在时空上有点错位,但是本质上还是有人要付出劳动,最终还是要通过交易来实现。

 对付专制的最好办法就是人人要学会算帐。看紧自己的腰包。学会精细的预算,对预算监督,所谓三公消费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即使是公务员,也是要算出成本的。中国官员千百年来,就是不作成本核算的任意挥霍,而且总是用一些漂亮的大话将实质的利益掩盖起来。不允许民间正常的市场贸易,却允许权力自由买卖。最不应该作为交易的公共权力却变成了个人的私产去作了交易。公务员本来在财产上是最没有变数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靠公共财政来养活,这些钱是公共的,预算是极其精细的,但是,由于公共权力变成私人财富,因此,权力市场便成为了中国人最牛逼的市场,其他的交易都从属于这种交易。权力交易代替了社会产品的交易。权力所在,财富所在。权力有多大,财富便有多大。应该交易的不让交易,不应该交易的却拿出来交易。我想,这才是中国走不出困局的真正根源吧。

 

2012925星期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