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帮助陌生人也需要智慧

 000lyly 2012-09-26

孩子帮助陌生人也需要智慧 (转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但怎么做才能既让孩子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不会影响到他心理的正常发展,不会影响他以后和人的正常交往呢?这个度真是不太好把握。

 

        在对孩子与陌生人相处的问题上,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份问卷调查,98%的家长赞成应该及早给孩子灌输这种安全意识,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告诉孩子陌生人的危害性,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教孩子与陌生人相处的方法。约2%的家长不是很赞成告诉孩子陌生人的危害性,认为孩子不会明白。所有的家长都很担心这样子会造成孩子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今天,孩子对陌生人的帮助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智慧问题,我认为,孩子通常出现的问题是缺少智慧。轻信是缺乏智慧的表现,不能真正地向陌生人提供有效的帮助也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孩子缺乏帮助经验和本领,在陌生人求助的时候,要么是回避和畏缩,要么是轻信和草率,这也正是家长不敢鼓励孩子们“助人为乐”的心理顾虑,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一些本领,让他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为他人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个矛盾便可迎刃而解。

 

    我也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判断,希望下面的建议会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当陌生人向孩子寻求帮助时,首先让孩子了解你自己是否有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能力。家长应该明确告诉16岁以下的孩子,你自己还是未成年人,帮助别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教会孩子认识自己:哪些地方我可以帮助别人,哪些事情是我办不到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帮助别人的。

第二,平时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这里的安全,包括孩子个人的人身安全、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具体说来,要告诉孩子,当陌生人要求你帮助时,你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比如:

    陌生人问路,如果你知道可以告诉他,千万不要为他带路。

 

    陌生人打听事,可以告诉他大家都知道的事,如邮局几点上班、派出所的电话号码。千万不要说出个人和家庭信息,如家庭地址、父母姓名和工作单位,自己的姓名;也不能告诉他亲戚朋友的个人和家庭信息。

 

    陌生人向你借东西,可以借给他随身带的、不贵重的小物品,如铅笔,纸张,橡皮等;不可借给他钱和贵重物品,更不可领他到家里去,哪怕是要一口水。

 

    陌生人说:“你妈病了,我领你去医院。”“你家亲戚来了,进不了门,我帮你把钥匙带去。”不要相信也不要慌张,想办法通知最亲近的成年人,如老师和家长,一方面证实消息,一方面寻求帮助。绝不能跟他走或把钥匙交给他。

 

    陌生人遇到危险或紧急事件(如病倒或劫持)。首先要注意维护自身安全。电话通知急救中心或悄悄告诉被劫持的人附近哪有派出所或警察。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就不要去逞强。

 

    人是需要互相帮助的,帮助别人也是需要智慧和学问的!人是应该帮助别人的,但一定是帮助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只有在生活中孩子学会了帮助他人的本领,家长们才会由衷地高兴,而且会真正地放心!

 

      温馨提示:

    你应该告诉孩子的9件事情

     1.如果你跟陌生人走了,那么你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

     2.如果有陌生人接近你,不要排斥他,但是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走。

     3.如果陌生人给你东西吃,不管是多么好吃的东西,千万不能吃,一定要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

     4.如果陌生人想要和你一起玩,你可以和他一起玩,但是要邀请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家人陪着你。

     5.如果陌生人请你帮忙,比如找小狗之类,你应该向爸爸妈妈求助,让爸爸妈妈帮你一起找,不要自己跟陌生人走。

     6.陌生人和你说话,向你询问事情的时候,比如问你叫什么名字,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等等。如果你身边没有亲人,就不要随便回答,要经过爸爸妈妈同意以后才能告诉陌生人。

     7.如果陌生人想要带你走,并告诉你是你的家人让他来接你的,不要相信他。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会让你不认识的人来接你,你应该找到离你最近的亲人,如老师或者熟悉的邻居等,请他们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8.如果陌生人没有经过你同意,强行要带走你,你要大声地哭喊,也可以用手打、用脚踢陌生人。

     9.离开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告诉他们你要去哪里,不要离开他们太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