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悉尼

 五成 2012-09-26

在悉尼的第二天一早,起床后,我们给小秧在宾馆里简单吃了一点小点心,就出发直奔鱼市场。去鱼市场从宾馆走出去大约3分钟,坐一个叫light railway的有轨火车。到了车站就先问到底该在这里坐车还是去对面坐车——在澳洲坐公交车有一点不太方便,就是很多站牌上都没有各站站名。铁路系列还好,但有公交车就比较麻烦。

 

这开往鱼市场的轻轨火车上一大半都是黄种人,对面一个大哥大马金刀地坐姿十分有东洋气息,一看手里果然拿着一本日文书籍。一路上陆续有人下车,但到了鱼市场那一站,基本全是中国人啦。秧爹就笑着说:“不愧是中国人啊——到哪玩也忘不了吃。”

 

鱼市场其实也不算很大,门口有些卖鱼类食物的快餐店,个个门可罗雀。要进了一个比较大的市场里,才是大家认为的鱼市场。市场内有卖鱼的,也可以现场加工做排挡。中国人到了这里真是分外亲切啊,因为生意好的几家基本都是满眼的中文菜单!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鈥斺斚つ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鈥斺斚つ
刚走过一家日式寿司,就看见刚刚在车上见到的日本大哥已然坐下大吃生鱼片。好想拍着他的肩膀问一句:大哥,几天没吃了?

 

这里排挡并不是很多,大约五六家,生意都很兴隆,二楼好像还有中餐馆,但这种地方,自然是排挡最诱人咯!到了最里面一家,看见有空座,忙不迭就坐下来,先点了点炸鱼炸虾。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炸虾,可是炸去头的澳龙段哦!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鈥斺斚つ
一路上小秧其实都不太满意,因为在公主殿下心目中,出门就要住大宾馆,早上起来吃丰富的自助餐。所以这几天她总一副委屈相,抱怨吃得不够好。直到此刻,啃着炸龙虾尾,小秧才算满意了。我问她:“公主殿下,今天的早餐您还满意吗?”

 

秧秧大力点头,说:“嗯!”

随即又把一口虾肉咽下去,抗议说:“不是公主殿下!是小娃娃!”

我和秧爹闻听此肉麻做作之语,立刻在一边做呕吐状……

 

吃完这龙虾早餐,就开始点鱼虾来做午餐了。秧爹点了第一轮,有鲍鱼和大虾。我瞧他点的实在太少,遂亲自出马去挑选。来之前有人说有一种叫做芒曹的鱼很好吃,我特意跑去看了,发现那鱼非常之大,起码三四斤一条。

 

对着这硕大的鱼,我字斟句酌地用英文问旁边的服务生:“这条鱼我必须吃掉一整条吗?”

那黄种人的服务员端详我一下,自信地用中文回答:“这个要买就要买整条,不卖半条。”

于是我决定,接下来见到黄种人服务员就直接说中文。

 

于是我决定先买螃蟹,买了螃蟹再去挑鱼。挑起螃蟹来觉得果然是中国伙计好,三两句就交代的清清楚楚:

“那种螃蟹好些呢?”

“当然活的好吃。”

“是公蟹母蟹?”

“现在只有公的。”

“好,来这一只,要葱姜炒。”

“可以可以。还要放辣椒吗?”

“不用放了。”

 

挑了螃蟹又去选鱼,在一群稀奇古怪的鱼面前我的选择焦虑症彻底地发作了。正在踌躇,一位白人老爷爷非常慈祥地问我:“你要挑鱼吃吗?”

我回答说:“是啊,我想挑一条鱼来吃,但是我不知道它们谁比较好吃。”

老爷爷热情地指着面前的鱼介绍说:“我来告诉你,这种鱼就非常好!你知道,它的味道美丽极了!”

我一看,咦,这不就是针鱼吗?难道老大爷有什么独门秘方,会做得特别好吃?

还没等我问,老大爷就继续热情地介绍说:“让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这种鱼,你一定要这样做才行——你在锅上放一点油,把一面煎一煎,然后翻过来,再把另一面煎一煎,然后撒上柠檬……非常的好吃啊!”

我满脸黑线地想着:这不就是煎小鱼吗?

但是老大爷是这么的热情又好心,我只得非常诚恳地对老大爷说:“非常感谢您,不过,我想吃一条比较大,比较奇怪的鱼。”

 

老大爷表示理解,笑呵呵地继续对着针鱼流口水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过来招呼我,见我对着一堆鱼在犯愁,就问我喜欢怎样吃。我心说这怎么解释的清楚,只得非常笼统地回答一句:“蒸着吃。”(Steam

洋妞很自信地指着一条漂亮的小红鱼说:“这种鱼就很适合蒸着吃。”

我点点头,觉得这鱼看起来很漂亮,价格也不贵,同意吃掉它。但觉得接下来讨论做法时有些难以沟通,就很没出息地对洋妞建议说:“要不然你去叫一个中国店员过来?”

洋妞很自信地说:“不用,你不就是要蒸着吃吗?几个人吃?”

我说:“对,蒸着吃。两个大人一个小孩。”

洋妞麻利地挑选了一条大小适中的鱼,说:“这一条大小就很合适!”

 

这里加工是要到款台去交代一句,洋妞带着我称了重,走到收款机前很神气地指着我说:“她就是要蒸着吃!”(She just want to steam it!)

那意思仿佛好像有点“你们看我也能招呼中国人哦”。那收款的很给面子地点头,收款。洋妞就去招呼别人了。

 

但随即,一个中国小妹跑到我桌子边,用中文殷切地问:“请问您是葱姜蒸,还是泡椒蒸,还是酱油蒸?……”

我便问:“豉汁蒸可以吗?”

中国小妹说:“可以的,那么豉汁蒸,略有一点辣椒提味可以吗?”

我说:“没问题,不要太辣就行。”

 

不得不说,我中华饮食文化,岂是寥寥英文可以概括滴?!那洋妞同学聪明伶俐,态度积极,但这一堆五花八门的各种Steam,实实在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再买了一盒生蚝,这顿饭就算圆满了。看着别人桌还大鱼大螃蟹地吃着,也实在眼馋,但肚子却真的没地方啦。又带着小秧去旁边买了一个淋着巧克力壳的香蕉做饭后甜点,还买了一盒夏威夷果,这一番轰炸下来,公主殿下别提多满意啦~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鈥斺斚つ
吃完了这顿海鲜大餐,溜达着往达令港走去。大约走了十分钟,就到了达令港的另一端。在达令港的一个商场穿过去,小秧又看见有人现场制作一种糖果。孩子们都围着很着迷地看,那制糖者也很娴熟地一块块糖做出来。

 

等他做完,我给小秧买了一袋,5澳币。小秧抱着这袋子糖十分幸福,走到广场边的时候,我们说坐下歇歇,顺便吃糖。拿了糖出来一尝——太~~~~齁甜!还有点油腻!口感还很粗糙!这玩意儿,居然也可以拿来卖钱的呀……

 

一路上,我发现在澳大利亚,你只要会用微波炉,大约就可以开餐馆了。在卧龙岗时,我四姨说起一个开快餐店的东北大姐劝她说:“大姐啊~你儿子要是留这里了,你也一定过来啊。矮马,这外国人的钱太好挣了!你看我,就把这现成的面包烤一下,肉热一下,再放一片菜叶子,夹在一起,外国人就来买啊……十几澳币一个呀……”

 

回到达令港这一侧,小秧又跑去玩公共游乐场。 这次小秧开始玩水啦~在澳大利亚,玩水的设施特别多,各种水闸水泵落水原理的玩具,连大人看了都觉得很好玩。小秧在这里,真的是每一天都比上一次更有勇气,玩得更独立和投入~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鈥斺斚つ

然后我们又去派迪市场买小礼物——反正这一路都是往宾馆回去。这派迪市场就跟北京的金五星批发市场差不多,只是空气略好一点。同样的乱哄哄,同样的廉价小玩意儿到处都是。我在一个摊子上乱逛,店主是个白人中年大哥,问我:“你们从中国来吗?”我点头,他便殷切地用中文对我说:“你好吗?随便看!”

 

我顿时哑然失笑,旁边一看大哥的太太是位中国人,两口子在这派迪市场做买卖。这些小商品实在是全世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后就很没创意地买了几个冰箱贴——毕竟这里的价格比刚刚买糖的那个商场里小礼品店还是便宜多了。

 

想着即将去墨尔本据说更冷,而我此行只带了两条牛仔裤。一眼看见旁边卖衣服的有打底裤,就决定去买一条——打底裤既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穿在仔裤里做秋裤,实乃居家旅行精简行李必备之良品。可惜的是,我一时托大,这次来澳大利亚并没有带上一条。

 

店主看意思也是位中国大姐,我等别的客人走了,问了两句,觉得她一定是中国人。就问:“Speak Chinese?”大姐回答:“Yes.”然后我俩对话就都改中文了。

 

砍价时这大姐诚恳地对我说:“啊呀,这里其实都不怎么砍价啊,我们在这里不跟国内似的乱要价。咱们都是中国人,我给你让一点就得了呗……”

 

反正一条打底裤折合人民币也才几十元,这里一套冰箱贴也要好几块澳币。我想就算买贵了,也贵不到哪儿去。买了打底裤这个神物,我的墨尔本之行就踏实啦。

 

回到宾馆,等我的表弟从卧龙岗过来与我会和。表弟此行有三个目的:1.他每到周末都要来唐人街上一个翻译课程。2.我还想再跟他见一面吃个饭。3.我把旅行杯落在他卧龙岗的家里了……

 

想着表弟那卧龙岗也没个像样的中餐馆,唯一的一家据说是缅甸华侨开的,就决定去唐人街吃一个叫东海的酒楼。大概唐人街酒楼都是这类型吧:粤菜为主,烤鸭为辅。好处是不但菜单主要是中文,还可以刷银联卡。而且,咱们华人就是大方,这里有免费wifi

 

那香港普通话口音的领班十分殷勤,临行前人家推荐吃芒曹,我就要点芒曹来吃。那领班连声劝告说:“不要吃芒曹啦,那个鱼有什么好吃啊,就只有澳洲人吃啦。我们正好星斑特价啦,不如吃星斑吧。当然随便你啦,两个鱼现在价格差不多啦,可是芒曹真的不好吃,你不会喜欢啦!”

 

我看他就差说“吃芒曹简直是丢中国美食之国的脸”,又看星斑确实特价比国内还便宜,就点了星斑。

 

这一顿饭有表弟在,总是不愁全都消灭掉。我记得以前就很喜欢叫上表弟们来吃吃喝喝,无论点多少东西都吃得掉。还记得那时候去川大,表弟带我去吃串串,大半夜的我们喝着酒吃着串串,讨论着明天再去哪里吃……也不知道为什么,和表弟们在一起,就是很喜欢胡吃海塞一通。

 

这一顿中餐好像是吃了两百澳币,折合人民币肯定要上千啦。不过根据街边随便一块pizza就能卖十几澳币的物价来看,大概也不算贵吧。

 

只可惜,吃完饭表弟就要匆匆去赶火车,当夜还要回到卧龙岗去。结账的功夫,想着表弟一个人在澳洲真是怪不容易地,我很关切地说:“你别等我们了,我们带着孩子慢,你赶紧去坐火车吧。”

表弟象征性地犹豫一秒钟之后,就迅速地消失了……从这一秒起,我和表弟下次再见,估计起码又是一两年以后了吧。

 

吃饱喝足,向服务生问了路,得知这一段距离其实打车比三个人坐公交车还便宜。于是我们就打车去悉尼歌剧院。路上出租车司机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回答“从中国来”。他马上很欢快滴卖弄汉语:“你好吗?”又问小秧:“你叫什么名?”

 

我好想纠正他说:大哥,你应该或者说“你叫什么”,或者说“你叫什么名字”……

 

但随即,这位对中国很有兴趣的看起来像是印度裔或者孟加拉裔的司机,就开始问我们一些政治话题:“计划生育是真的吗?真的在执行吗?会强迫吗?听说有钱人就可以随便生孩子,这是真的吗……”

 

计划生育真的是声名远播,是我们出来玩被问频率最高的“政治问题”。

 

到了悉尼歌剧院附近,远远瞧见那熟得不能再熟的建筑,其实也并不激动——这就是影像时代的遗憾,也是以造型见长的建筑的遗憾。这十几年来,新一代的建筑师越来越倾向于空间体验感,而越来越忽视过于抢眼的造型。时至今日,立面常常被另一个略显轻视的词代替:表皮。

 

由于没有事先安排,又带着小秧,所以我们并未安排在悉尼歌剧院看一场演出。夜色中,唯一的收获是看见原来立面材料只是白色的小瓷砖,而不是以前以为的大片白色天然石材一类。所以你看,其实瓷砖不可怕,可怕的是某些瓷砖的颜色与其用法。

 

澳洲自由行之五:鱼市场与唐人街鈥斺斚つ
悉尼歌剧院附近的夜景非常美,有一种繁华如梦的气氛荡漾在空中。港口中有灯光绚烂的邮轮在穿梭,悉尼歌剧院脚下是开敞式的酒吧,露天音响播放出悦耳的音乐,而红男绿女们穿着体面的衣服穿梭各处。这一切很像好莱坞电影中典型衣香鬓影的场面,每个人都是群众演员。这种气氛大约是很感染人的吧,小秧也在岸边随着音乐跳起了舞。

 

在这里拍照留念之后,我们就又打车回了宾馆。论夜景的美丽与时尚精致,我觉得悉尼歌剧院一带更胜一筹。而达令港的感觉则更亲民和富有活力。在悉尼的两天即将结束,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将踏上去往墨尔本的旅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