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0)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

 增智书斋 2012-09-26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永泰嵩口:千年不散的古韵

                       垅口厝  

 嵩口是个宝

嵩口是个宝

    嵩口镇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西南部,北纬25度48分,东经188度35分。西接洑口乡,北接长庆乡,东接梧桐乡,南与仙游县的东湖乡交界。海拔145公尺,距樟城镇56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

    古老的嵩口镇,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幹、名扬海内外的闾山派道教神人张圣君均出生于嵩口镇月洲村。月洲村至今留有许多古迹,近年来吸引一批批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嵩口镇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古民居建筑、多样化的木雕,让专家们赞叹不已。作为永泰西南部重镇的嵩口,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处尤溪、仙游、德化、闽清4县结合部,周边与7个乡镇毗邻,省道永德203线和县道永梅103线交汇于镇区,交通十分便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里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航运业非常发达,山里的木材、土特产从这里运往福州,航行在大樟溪上的木帆船被人们称为南港船。因为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处于南向,而被称为南港。所以说,在这个远离海洋的山区集镇,建有一座妈祖庙一点都不奇怪,海神妈祖保佑着航行在大海江河上的船只,在水上讨生活的人们都信仰她,何况嵩口有许多人长年在大樟溪上行船、放木排,嵩口又与仙游交界,莆仙人在嵩口经商者颇多,兴安会馆(同时也是妈祖庙)便是见证,妈祖信仰就一直在嵩口古镇绵延着。

    历史悠久的嵩口镇,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形成小集市。直至元代置镇,逐渐成为人口密集、百货随船入市、商埠兴隆的永泰西南部重镇。明朝设巡检司驻地,在明万历年间,商业活动已进入初级集市阶段,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的赶圩习俗沿续至今。周边4县以及本县5乡群众汇集嵩街,交易农副产品,最多时日赶圩人数达万人以上。在当地,称赶圩为“交流”,即为货物流通的生动地方语言。尽管现代的建筑充塞着古镇,所幸的是嵩口仍然还保留有直街、横街、米粉街等古街数百米长,仍有古铺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让人寻思昔时的风情。

   千年古镇嵩口,是永泰县最早的两个建制镇之一,目前保留完好的古民居多达100余座,用坦厝、用金厝、述善堂、下车碓厝、协和厝、协庆厝、端公坂厝、万安堡、芦洋寨等等,成为一个民间古民居博物馆。当你流连在一座座建筑精美、构架宏大的古民居中,观赏布满了木雕、石雕、泥塑、壁画的大院厅堂,你会被昔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星罗棋布的古民居,一座座各具特色,大部分保护完好。其中用坦厝内的木雕、泥塑、石雕、彩饰、壁画精美绝伦,特别是十二条屏风,分布在每一个条屏上的镏金透空木雕,经历了近200年岁月,镏金依然如初,闪耀着熠熠光芒。一个个柱础上的石雕、屋宇上的泥塑,还有彩绘,都在讲述着遥远的故事。那座恢宏的万安堡,高大的土墙历经百年风雨,依然矗立在大樟溪畔;端公坂厝里的一扇扇精美镂空窗花,一幅幅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木雕,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门楼上的彩绘装饰,100多年了其颜色不褪,隐藏着昔时匠人的智慧。一座座古民居,飞檐、挂瓦、屋宇中的木雕,展示着前辈工匠精湛的技艺,特别是木门窗上的榫头,紧紧相接,天衣无缝,令人叫绝。

  

                             清幽古镇 古镇清幽

                                    原文 作者:芯海静放

                                                   转自三国杀我懂的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和谐古镇,清幽古镇 

                          容坦厝古建筑奇葩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0)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                                          转自王少春

 容坦厝古建筑奇葩

          容坦厝古建筑奇葩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闽中永泰县嵩口镇,发现尚保存完好,相对集中的古民居百多座,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当数下坂村的容坦厝。

容坦厝(俗称下坂厝),是座大八扇厝,由大财主陈容坦于清乾隆年间(1792年)所建,背依青山,面览开阔田野。该厝采用传统穿斗木梁架,用少量的木料建造最大的房屋,不仅大气而且具有抗震作用。建筑主体由主厝和横厝构成,横厝以“过水”或横弄可隔可通,贯穿全厝,布局严密,合理适用。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 5080平方米,有房200多间。建这座大厝,容坦本身难以完成,由他的子孙续建而成,据说仅厝内木雕工匠就经历三代人24年刻成,足见雕刻数量之多,做工精湛,清秀灵逸。

 容坦厝古建筑奇葩容坦厝如民俗博物馆。进厝有挺拔高耸的门楼,厝埕、大厅、天井、书院阔大,门厅左右各为回照,且装修精致富丽。厝顶飞檐翘角,如燕尾翘起,直指苍穹,气派非凡;屋脊脊背作白地彩绘花草古人图饰,古朴典雅。正座与横厝有高耸马鞍形夯土风火墙相隔,起伏跌宕,造型壮观。墙钉上乌黑的挂瓦,如巨龙身上鳞甲,既美观又防雨;书院屋上内檐墙堵的灰塑或彩绘,虽年代久远,显得斑驳陆离,但仍能看出艺术之精湛。这些都在娓娓诉说着时光流逝和岁月的沧桑。

容坦厝古建筑奇葩

正厅的屏柱顶饰、屏风、梁托、斗拱雀替、额枋驼峰,均雕刻古人、龙凤、花鸟等装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正厅左右房间和书院的门扇,镂刻人物花鸟;窗棂用木质方条拼接各种图案,做工也十分讲究,给人富丽之感。尤其大厅上的4幅镏金厅屏,雕工细腻,夺人眼球。还有12幅镏金屏风,以三国故事为题材,雕刻十分注重细部刀法,充分运用浮雕、透雕等手法,疏密有致,变化多端,生动传神。甚至连柱础石都刻有花、梅、鸟兽之类,十分美观。廊道用青石板铺压,简洁庄重,院落天井采用古朴厚重的石板铺就,两侧回廊环抱,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边门用条石竖砌,精刻花鸟与对联,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的愉悦。整座建筑别有风韵和情趣,可以想象当年主人的财力和声望。

这些古建筑,凝聚着传统闽中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充分展示闽中永泰建筑之乡,古代成熟的艺术造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