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都木兰山木兰寺名称来历与传奇故事

 虫二 2012-09-26

                                  木兰寺.jpg
                                                                       图片由会员:瘟猪子(提供)
元末四川阆中女英雄
韩娥
阆中木兰(今南充阆中)人,生于1345年(元至正五年)。父韩成,祖父韩新泽曾任四川盐运司副使。3岁丧父,7岁亡母,从小寄养在成都度缘桥叔父韩立家。

  12岁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在战乱年月里,叔父将她女扮男装,改名韩关保。是年起义军攻下成都,她参加了明玉珍部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并拜王部将罗甲为义父。

  至正二十三年(1363),她随义父远征云南,后又到遂南驻防。她在军中举止谨慎,态度严肃,晚睡早起,衣不解带,说是以军务为重。她对罗甲十分恭顺,办事得力,很受罗甲喜爱,待如亲子,常常当众夸奖她精明能干,并亲自为她主办婚娶。她不敢不从,婚后异榻而眠,不敢暴露自己的秘密,
“妻子”和“岳父母”皆指责其不义。

  此后,韩娥随同王起岩到成都办事,到东城度缘桥得与叔父母相见,俩老已不认识她。韩娥指着头上的刀疤为证,叔父母才认出她来。于是叔父母向义军首领讲出侄女女扮男装真情。此事在军中传开,大家十分惊讶,称她为当代“花木兰”。不久,她再着女装恢复真名,并与在军中结识的新都人马复宗结婚。明洪武年间,王起岩任礼部郎中,解任返川到成都时,特地将韩娥之事告知蜀藩王,藩王曾召见韩娥。永乐七年(1409),刘维德撰《韩娥传》,家乡阆中建木兰庙(在今木兰乡),其子在新都南关外赤岸山建木兰寺,以纪念这位蜀中“花木兰”。

新都木兰镇名也是由此而来吧?!
1.jpg

韩娥坟墓.jpg

韩娥坟墓

木兰山传奇

位于成都东山地区的新都木兰山,既是著名的客家聚居地,又是远近闻名的种子交易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这里的种子交易便摆开了阵势,届时的木兰山俨然一个巨大的种子交易市场,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和游人,人们相信,无论生意做不做得成,只要把种子拿到这儿寄一下窝,来年的发芽率一定会高,准保五谷丰登、财源兴旺。




其实这木兰山原本叫龙门山,因为山上的岩石和土壤都呈红色,人们又把它叫作赤岸山。后来山上一个叫马复宗的汉子娶了韩娥作媳妇,而这韩娥曾经女扮男装、从军抗元,并因此被川人尊为“蜀中花木兰”,所以韩娥死后,当地老百姓出于对她的敬仰,不但专门修建了木兰寺以示纪念,还干脆将赤岸山改名为木兰山

韩娥生于元末,是四川阆中人,她三岁丧父,七岁丧母,只好寄养在叔父家里。韩娥自幼聪颖,跟着叔父韩立读书习剑,从小便练得一身好武艺,十二岁时就女扮男装摸进敌营,杀掉了元军头目,然后投奔了明玉珍手下的大将王起岩领导的红巾军,并化名叫韩关保。参加红巾军后,韩娥认王起岩的部将罗甲为义父,并且成了罗甲的副将,全力协助义父办理军中事务,没有一点儿差池。在风起云涌的抗元战争中,女扮男装的韩娥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屡建奇功,竟无人识破她的庐山真面目,实在令人称奇!直到十二年后韩娥脱下戎装重现女儿身,并与木兰山的马复宗喜结连里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




大智大勇的韩娥,是新都人民心中永远的巾帼英雄。



木兰山不仅地杰人灵,还有不少天成景物,令人叫绝。单说木兰殿侧的那口奇妙的水井就不一般。首先是这口井设计就称得上匠心独具,再看施工更可谓巧夺天工:古井为围塘建井,不但井中有井,而且上下两口井重叠,中间以石板相隔。风调雨顺之年便在上井取水,如遇大旱之年,就可揭开下井汲水。井水四季清澈,不溢不涸;井口紫气萦绕,状若祥龙,它的泉眼儿直通到东海!




说起这口井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相传木兰寺建寺之初,一位瘸腿和尚来到木兰山,让当地人打出这口井。可奇怪的是,明明打在泉眼上,井底却一滴水也见不着。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忽听那位瘸腿和尚唱起了歌。和尚唱到:“二月初二,众仙聚齐;天从人愿,木兰盛会。”唱毕,和尚突然不见了。人们等啊等,终于等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大家聚在井边瞪大眼睛朝下看,忽然听到井底传来巨大的声响,吓得人们赶紧躲到一边,有个大胆的村民忍不住回到井边探头朝下一望,立刻发出一声惊喜的叫喊,原来此时井底不仅溢满了喷涌而出的泉水,水面上还漂浮着一根一根的木材。于是大喜过望的人们赶紧将木材一一捞出。大家商量着,准备将木材全部用于木兰山寺的建设。




到了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修建木兰寺的工程刚好完工,那些从井里捞出来的木材也刚好用完,而且一根不多,一根不少。周围四村八乡的老百姓听说此事后,纷纷扶老携幼地前来观看。一些老人见木兰山打出了如此甘甜的清泉,高兴得烧起香来。大家猜想,一定是八仙中的铁拐李来木兰山云游,借木兰仙井打通了通往东海的路径。于是人们坚信:仙井之水,定带仙气;人喝了可以益寿延年,种子经水一洗定会产量大增。从此以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四面八方的农民和种商便带着自己的种子来到木兰山,或是交易,或仅仅是为了“寄窝”,总之这一习惯已成定律,并且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因为是通了东海的仙井,所以人们又把木兰寺旁的这口水井称为“通天井”。每当天气晴好时,面对清澈见底的井水,只要你平心静气、胸无杂念,便可从井水中看到宝光寺舍利塔的倒影。


木兰寺山下有蛮洞,还有一个美女嗮羞。值得一游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