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黑栤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2012-09-26 | 阅:  转:  |  分享 
  
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与角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概念学习课,它也是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基础。

细看教材的安排,可以发现开始教材安排了一个运动场的主题图,让学生去找找数学的知识,想以次来唤起学生认知,寻找学生的起点,从而抽象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学生的相互之间的交流,得出“垂直”、“平行”的定义,心想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事情,于是就按照教材的程序安排教学了,但试教过后发现,学生都存在思维上的障碍,看来我是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在重新审视这一内容,1、垂直与平行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纯数学的内容;2、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比较弱。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信息刺激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辨别信息引入,力求展示让学生对垂直与平行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其中借助演示、操作、验证、解释应用的手段,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于是尝试着修改教案,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生活原形出发,并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平面上同学们能不能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

3、用心设计练习,把握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几何图形中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引导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摆,使两根小棒都与第三根平行或垂直。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献花(0)
+1
(本文系黑栤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