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百句

 沪学 2012-09-27

论语百句 

一,立志

[1] 志于道

zǐyuē   zhiyudao  jū  yude  yīyuren you yuyi

子曰:“志①于道,据②于德,依于仁,游③于艺④。”(述而)

注释:①志:立志追求。②据:据守住,下文的“依”同义。③游:这里指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从中培养情趣,陶冶性情。④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

大意:孔子说:“人要立志追求正道,坚守道德 ,不背离仁爱之心,在学习知识和技艺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志于道,就是说要立志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好人。孔子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要求,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要讲道德,要发扬爱心,要学习知识技艺。我们从小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高尚的人。  

[2] 任重而道远

zēngyuē:“shìhónɡ②,rènzhònɡérdàoyuǎnrénwéirènzhònɡ?érhòuyuǎn?”(泰伯)

注释:①曾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参(读shēn申)。②弘毅:弘大强毅。

大意:曾子说:“士不能不弘大而刚强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程遥远。以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岂不是很重吗?为此要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岂不是很远吗?”

[3]修己安民

wènjūnyuē:“xiūjìnɡ。”yuē:“ér?”yuē:“xiūānrén①。”yuē:“ér?”yuē:“xiūānbǎixìnɡxiūānbǎixìnɡyáoshùnyóubìnɡzhū2?”(宪问)

注释:人:下文有修己以安百姓,所以这里的人没有把百姓包括在内,只指上层的人。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

大意:子路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自己能够恭敬。”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怕还难于做到呢。”

     孔子说,修身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使他人和所有百姓都能安乐。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

[4]青史留名

yuē:“jūnshìérmínɡchēnɡyān。” (卫灵公)

注释:①没世:死亡。

大意:孔子说:“君子担心死后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死后留名,是中国人的一种追求。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人应该造福后代,在历史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青史留名,永垂不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这一思想的反应。

[5]*义以为上

yuē:“jūnwéishànɡ②。” (阳货)

注释:①义:指人所应该照着做的标准。②义以为上:就是以义为上,把义放在第一位。

大意:孔子说:“君子把义放在第一位。”

    人的生活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生活,一个是精神生活。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义”表示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义以为上就是要把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

    义是应该照着做的标准,义以为上就是凡事都要把应该不应该的考虑放在第一位,首先想一想应该不应该这样做。

[6]*忧道不忧贫

yuē:“jūnmóudàomóushíɡēnɡněizàizhōnɡxuézàizhōnɡjūnyōudàoyōupín。”(卫灵公)

注释:①馁:饥饿。

大意:孔子说:“君子只担心道不能明、不能施行,不担心贫穷。”

    道,是指做人的道理;贫,是指物质生活的贫困。孔子说,君子只担心道能不能明,不担心贫困,是说做人应该把精神生活的要求,把怎样做人放在第一位,而把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放在第二位。这也是对“义以为上”的说明。

[7]见义勇为

yuē:“jiànwéiyǒnɡ。”(为政)

大意:孔子说:“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孔子说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换一个说法,只要见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立刻去做。这就是见义勇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但见义勇为不只是指这样的行为。只要是见到应该做的就去做,就是见义勇为。我们正是要从日常的每件小事做起,如不说谎、不乱扔纸屑等等,只要是应该做的就去做,培养见义勇为的品格。

[8]当仁不让

yuē:“dānɡrénrànɡshī①。”(卫灵公)

注释:①不让于师:师,师长;不让于师,遇到应做的事,应带头去做而不谦让。

大意:孔子说:“面临实行仁德的事,就是对老师也不谦让。”

    当仁不让也是见义勇为的意思。

[9]取之有道

yuē:“ɡuìshìrénzhīsuǒdàozhīchǔpínjiànshìrénzhīsuǒdàozhī②,。”(里仁)

注释:①处:居处,这里是接受、据为己有的意思。②两处“不以其道得之”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不该得而得到”。

大意: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不是凭借正道得到的,就不去接受它;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是通过正道摆脱贫贱,就不去摆脱它。”

人的生活有两个方面,物质的方面和精神的方面。富贵贫穷是指物质生活方面的状况;中国传统思想中讲的道义,体现着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这一段话肯定,求得富贵,摆脱贫穷是人之常情,但又指出摆脱贫穷,求得富贵,都要以是否符合道义的要求为标准。符合道义要求的就取,不合道义要求的就不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取不义之财。

这也就是说做人要把精神生活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而不能把物质生活的追求放在第一位。

[10]见利思义

wènchénɡrén①。yuē:“jiànjiànwēishòumìnɡjiǔyāowànɡpínɡshēnɡzhīyánwéichénɡrén。”(宪问)

注释:①成人:人格完备的人。②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③平生:平日的意思。

大意: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见到财利能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完人了。”

见利思义,见有利可得,先想一想是否合于义的要求。只要不符合义的要求,就坚决不取。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以见利忘义为耻,不取不义之财。

[11]逐利多怨

yuē:“fǎngérxínɡduōyuàn②。”(里仁)

注释:①放: 读如“仿”,依照,依据。②多怨: 多被别人所怨恨。

大意:孔子说:“事事都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12]匹夫不可夺志

yuē:“sānjūnduóshuàiduózhì。” (子罕)

注释:①三军:按周朝的制度,诸侯大国可以有中军、上军、下军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各军都有主帅。②夺:失去。③匹夫:平民,普通百姓。

大意:孔子说:“三军的主帅可以被夺去(俘虏或杀死),而普通人立下的志向却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

[13]杀身成仁

yuē:“zhìshìrénrénqiúshēnɡhàirényǒushāshēnchénɡrén。”(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为求活命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这两条,孔子说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人生途中会遇到无数考验,包括富贵的引诱,贫贱的煎熬,以及死亡的威胁,在这些考验面前,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妥协,不动摇;必要的时候可以为了坚守信念而付出生命,而不能因贪生怕死而放弃信念。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气节。

[14]松柏后凋

yuē:“suìhánránhòuzhīsōnɡbǎizhīhòu。”(子罕)

大意:孔子说:“到严寒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寒冬季节,万木凋零,而松柏却不畏严寒,依然傲然挺立。孔子以松柏后调的自然现象作比喻,说明上两条所说的气节的观念。在中国历代的诗文中,有大量歌颂松树品格的文字,都反映着中国人的人格追求。

[15]贫困不改其乐

yuē:“xiánzāihuídānshípiáoyǐnzàilòuxiànɡ③,rénkānyōuhuíɡǎixiánzāihuí!”(雍也)

注释:①回:颜回,孔子的学生,字子渊。②箪:古代盛饭的竹器。③巷:古时巷有两个含义:里中之道叫巷,人的住处也叫巷。这里的陋巷就是陋室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真是贤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啊!”

[16]不义而富贵如浮云

yuē:“fànshūshí①,yǐnshuǐɡōnɡérzhěnzhī②,zàizhōnɡérqiěɡuìyún。”(述而)

注释:①饭疏食:饭,作动词,吃的意思。疏食,粗粮。②曲肱而枕之:枕着胳膊睡觉。肱,胳膊。

大意: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对于贫困的生活,一般人无法忍受,而颜回却能“不改其乐”;孔子也说,哪怕清贫的生活,也“乐在其中”。那么,为什么孔子颜回能做到这一点呢?他的乐是乐在哪里呢?我们自己又是以什么为乐呢?

二  孝悌

[17]孝弟仁之本 

yǒuyuē:“wèirénxiàoérhàofànshànɡzhě③,xiǎnhàofànshànɡérhà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jūnběn⑤,běnérdàoshēnɡxiàozhěwéirénzhīběn⑦!”(学而)

注释:①有子:孔子晚年的学生,名若。②孝弟:孔子和儒家提倡的两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孝就是要善事父母;弟,同悌,就是要善事兄长 。③好犯上者:好,喜爱。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少。⑤务本:务,专心致力。本,根本,这里指“孝弟”。⑥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这里的道是指孔子所提倡的仁道。⑦其……与:表示判断,语气比较委婉。

大意: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又喜欢犯上,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的,从来就没有过。君子专心努力从根本上要求自己,根本树立了,仁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悌,应该就是仁的根本吧!”

    仁的根本精神是爱人。父母、兄弟是一个人最亲近的人,所以爱人总是由爱父母兄弟开始。从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他人。如果连父母兄弟都不爱,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18]入孝出悌

yuē:“xiàochūjǐnérxìn,(fàn)泛②àizhònɡérqīnrénxínɡyǒu③,xuéwén。”(学而)

注释:①弟子: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指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一指学生。这里是指前者。②泛:广泛的意思。③余力:指闲暇时间。

大意: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善待师长兄弟,言行要谨慎,诚实,要广泛地爱众人,而亲近其中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9]父母唯其疾之忧

mènɡwènxiàoyuē:“wéizhīyōu②。”(为政)

注释: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zhì)。武是谥号。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做子女的要使父母只为自己的疾病担忧,不必为自己其它方面的事担忧。

大意: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

[20]不敬,何以别乎?

yóuwènxiàoyuē:“jīnzhīxiàozhěshìwèinénɡyǎnɡzhìquǎnjiēnénɡyǒuyǎnɡ②。jìnɡbié?”(为政)

注释:①子游:孔子晚年的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狗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大意: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只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敬,赡养父母和饲养狗和马又有什么怎样区别呢?”

[21]色难

xiàwènxiàoyuē:“nán①。yǒushìláoyǒujiǔshíxiānshēngzhuàn④,cénɡshìwéixiào?”(为政)

注释:①色难:色,脸色。难在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色。②服:从事,担任。③先生:指父兄。④馔:食用。

大意: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这两条说的是一个意思。有人以为,孝就是要赡养父母;做到了赡养父母就是尽了孝了。孔子认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他特别强调了一个“敬”字。不敬,就和养狗养马没有区别。我们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有一份对父母的敬爱之心呢?他又强调和颜悦色的重要。因为脸色是内心情感的反映,只有内心充满爱敬,不厌、不烦、不怨,才能保持和颜悦色。现在很多家庭都养有宠物,而且有一些人饲养宠物比赡养父母还更精心,这就更应该认真想一想孔子这两段话。

[22]亲有过谏使更

yuē:“shìjiànjiànzhìcónɡyòujìnɡwéiláoéryuàn。”(里仁)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劳:忧愁。

大意: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很委婉地劝止。自己的意见表达了,父母不听从,还是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这一段话是说,孝并不是要求对父盲目顺从。父母有错,也要劝谏,帮助父母改正。不过态度要委婉;父母不听劝谏,仍要保持恭敬,不违抗,不怨恨。

 

[23]父母之年

yuē:“zhīniánzhīyōu。”(里仁)

注释:①知:这里是常记在心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忧虑。”

人在青少年时期,总想时时得到父母的呵护,却很少想到父母也希望能够得到子女的关爱。时常想着父母的年龄,就是要想着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可能出现的健康状况的变化,这是孝敬父母的重要表现。

三  忠恕

[24]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yuē:“shēndàoɡuànzhī。”zēngyuē:“wéi。”chūménrénwènyuē:“wèi?”zēngyuē:“zhīdàozhōnɡshùér。”(里仁)

注释:①参:曾参,即下文的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②贯:贯穿,贯通 。③忠恕:尽自己的心去待人叫做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叫做恕。25 、26两条就是忠恕的内容。

大意:孔子对曾参说,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通起来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屋之后,同学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先生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忠恕的含义是什么?接下去的两条,讲的就是忠恕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看。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ɡònɡwènyuē:“yǒuyánérzhōnɡshēnxínɡzhīzhě?”yuē:“shù!suǒshīrén。”(卫灵公)

大意:子贡问说:“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这段讲恕。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ɡònɡyuē:“yǒushīmínérnénɡzhònɡ?wèirén?”yuē:“shìrén?shènɡ!yáoshùnyóubìnɡzhūrénzhěérrénérrénnénɡjìn②,wèirénzhīfānɡ。”(雍也)

注释: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两位天子,是孔子推崇的圣人。②譬:比喻。

大意: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对百姓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呢?能说是做到仁了吗?”孔子说:“这哪里只是做到仁呢?一定是圣人了。就连尧舜还怕还难于做到呢。至于仁就是自己想自立,就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就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可以说就是为仁的方法了。”

    这一段讲的是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就是忠。

    忠和恕,共同的精神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心中不只想着自己,要时刻想到他人;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一样的人,自己不愿要的,要想到别人也会不愿意要,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要的,别人也会希望要,就也尽量帮助别人去得到。这是尊重别人、帮助别人的表现,也是爱人的表现。

[2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huòyuē:“bàoyuàn?”yuē:“bào?zhíbàoyuànbào。”(宪问)

注释①或:泛指“有人”。②直:正直,无偏私。

大意: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怎样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怎样对待人间恩怨,是个大问题。怨怨相报何时了?许多烦恼、冲突以至悲剧来自于此,于是有人主张“以德报怨”。孔子反对怨怨相报,也反对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报怨”,就是依道德原则对待,不因有怨恨而改变。

以德报德,是我们民族一种优良传统;“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体现了这种精神。

[28]不念旧恶

yuē:“shūniànjiùè②,yuànshìyònɡ③。”(公冶长)

注释:①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②旧恶:过去的恶事。③怨是用希:希,同稀,少。是用:因此。

大意: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人家过去的恶,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这两条是讲怎样对待怨恨。怨怨相报何时了,人世间很多冲突、纷争长期得不到解决,往往就是因为怨怨相报。孔子说“以直报怨”,要求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恨,是合理的态度;不念旧恶,表现了宽容,对于消除积怨也是有益的。

四  信、勇、智、直

[2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yuē:“rénérxìnzhīchē①,xiǎochēyuèxínɡzhīzāi?”

(为政)

注释:①輗、軏:古代大车是指牛车,小车是指马车。这两种车车辕前面都有一道驾牲口的横木。横木两端和车辕上凿有小孔,用包有铁皮的木销钉插入圆孔,把横木和车辕连接。这两种车的销钉分别叫做輗和軏。

大意: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可以的。大车小车,没有了连接辕和前面横木的销钉,还怎么能走呢。”

    连接辕和前面横木的销钉是车子的关键零件,没有它,车子就不成其为车子。孔子用这作比喻,说明“信”对于人的重要。没有信,人就不成其为人;人类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所以,信是做人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基础。

 [30]知、仁、勇

yuē:“zhìzhěhuòrénzhěyōuyǒnɡzhě。” (子罕)

注释①知者:聪明的人,知同智。

大意: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人不忧虑,勇士不畏惧。

    智仁勇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三项基本道德要求。

[31]勇而无义为乱

yuē:“jūnshànɡyǒnɡ?”yuē:“jūnwéishànɡjūnyǒuyǒnɡérwéiluànxiǎorényǒuyǒnɡérwéidào。”(阳货)

大意: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把义放在首位,君子有勇无义就将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段话告诉我们,勇敢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为朋友两肋插刀;勇敢要与道德、正义相联系,为了正义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是真正的勇敢;离开正确方向的“勇敢”,会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

[32]恭、宽、信、敏、惠

zhānɡwènrénkǒnɡkǒnɡyuē:“nénɡxínɡzhětiānxiàwéirén。”qǐnɡwènzhīyuē:“ɡōnɡkuānxìnmǐnhuìɡōnɡkuānzhònɡxìnrénrènyānmǐnyǒuɡōnɡhuì使shǐrén。”(阳货)

大意:子张问孔子怎样才是仁。孔子说:“能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了。”子张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可以使唤人。”

    这里提到的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五项,都是中华美德,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发扬它。

[33]巧言令色

yuē:“qiǎoyánlìnɡ①,xiǎnrén。”(学而)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巧言令色就是用花言巧语和笑脸讨好人。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来讨人喜欢,这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道德要表现在内心真诚的感情上,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花言巧语和笑脸上。同时也就提醒我们,要学会识别那些用花言巧语和笑脸讨好别人的伪君子。想一想,生活中那些形形色色的骗子,哪一个不是巧言令色之徒?

[34]刚、毅、木、讷

yuē:“ɡānɡjìnrén。”(子路)

大意: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近于仁。”

35]人之生也直

yuē:“rénzhīshēnɡzhíwǎnɡzhīshēnɡxìnɡérmiǎn。”(雍也)

注释:①罔:不正直,指爱诬蔑冤枉别人的人。

大意:孔子说:人的生存是靠正直,不正直的人的生存,只是侥幸免于死亡。

五 礼

[36]不学礼无以立

chénkànɡwènyuē:“yǒuwén?”duìyuē:”wèichánɡérɡuòtínɡyuē:‘xuéshī?’duìyuē:‘wèi。’‘xuéshīyán。’退tuìérxuéshīyòuérɡuòtínɡyuē:‘xué?’duìyuē:‘wèi’。‘xué。’退tuìérxuéwénèrzhě。”chénkànɡ退tuìéryuē:“wènsānwénshīwényòuwénjūnzhīyuǎn。”(季氏)

注释:①陈亢:即陈子禽。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③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④远:这里是不偏爱的意思,不是疏远。

大意:不学礼就不懂怎样立身。

礼仪是做人行事,待人接物的规矩。它不是一些简单的形式,而是道德的体现,道德的落实。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就通过他的行为仪表表现出来。不懂礼仪,言谈举止粗鲁,是不文明的表现。所以学理、明理是立身的根本,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礼仪,做有道德,明礼仪的好儿童。

[37]博文约礼

yuē:“jūnxuéwényuēzhīpàn。”(雍也)

注释:①约:约束。②畔:同叛。

大意: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又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不至于违背道义了。”

    学习文化知识的和遵守礼仪规范,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我们要同时在这两个方面努力,才能做一个好学生。

[38]四勿之教

yányuānyuē:“qǐnɡwèn①。”yuē:“fēishìfēitīnɡfēiyánfēidònɡ。”yányuānyuē:“huísuīmǐnqǐnɡshì。”(颜渊)

注释:①其目:目,条目。其,这一条是孔子回答颜渊“什么是仁”的问题时说的。前文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其就是指克己复礼。②事:从事,实行。

大意: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纲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迟钝,让我照这些话去做吧!”

孔子提出的“四勿”,至今仍然有现实意义。这告诉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看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合于道德礼仪的要求。凡事都要想一想这样做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的就不做。比如:黄色的光盘、读物是非法的,对青少年有很大的毒害,就坚决不看;一些有损国格或妨害安定团结的话,就不听;粗话、脏话坚决不说,更不跟着传谣;打架骂人,损坏公共财物,破坏环境卫生、不守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的行为,坚决不做。

[39]事亲以礼

mènɡwènxiàoyuē:“wéi②。”fánchí④,ɡàozhīyuē:“mènɡsūnwènxiàoduìyuēwéi。”fánchíyuē:“wèi。”yuē:“shēnɡshìzhīzànɡzhīzhī。”(为政)

注释:①孟懿子:鲁国大夫,懿是谥号。他的父亲孟僖子临死时要他向孔子学礼。②无违:不要违背礼。③樊迟:孔子的学生,名须,字子迟。④御:驾驶马车。⑤孟孙:指孟懿子。

大意: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一天,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礼来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40]人而不仁,如礼何

yuē:“rénérrén?rénérrényuè?” (八佾)

大意:孔子说: “人如果没有仁心,他怎么去实行礼呢?人如果没有仁心,他怎么去运用乐呢?”

    这两段话说明了道德和礼仪的关系。一方面,道德要落实现在礼仪上,一个人有没有道德,通过他是否遵守礼仪来检验;另一方面,礼仪又不能脱离道德,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礼仪在他身上就流于形式,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道德和礼仪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zēngyuē:“shènzhōnɡzhuīyuǎnmínɡuīhòu。” (学而)

大意: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淳厚了。”

    这句话时说认真按礼的要求去做,也可以促使社会道德风气变得好起来。 

六,和为贵

[42]和为贵

yǒuyuē:“zhīyònɡwéiɡuìxiānwánɡzhīdàowéiměi②,xiǎoyóuzhīyǒusuǒxínɡzhīérjiézhīxínɡ。”(学而)

注释:①和:和谐,协调。②斯为美:斯,这,此。这里指礼,也指和。

大意:有子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和。先王治国之道的好处正在这里,不论小事大事都照这样去做。但也有不能这样做的。只知道要和谐而一味求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和为贵”,是说对于我们,小至家庭,大至社会、国家、民族,以至整个人类世界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是最重要的。讲和谐是有原则的,不是一味调和,什么都好。而礼的作用,正在于保证社会的和谐。我们从小就养成遵守礼仪规范的好习惯,就是为社会的和谐作出我们的贡献。

[43]和而不同

yuē:“jūnértónɡ①,xiǎoréntónɡér。”(子路)

注释:①和、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

大意:孔子说:“君子能取长补短,协调各种不同的意见,但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或盲从附和),不讲不同意见的协调。”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随时随地要和他人打交道。比如一个班三十几个同学,性格、爱好、知识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不同。在相处中,我们不能不顾这些不同,要求完全统一、一致,而应该承认不同,尊重不同意见,努力使不同爱好、不同性格、有不同意见的人和谐共处。这就是和而不同。如果要求没有不同意见,不同爱好,大家都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活动,穿一样的衣服,一切都整齐划一;或者大家都只是随声附和,不说不同意见,这就是同而不和。这样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

[44]中庸至德

yuē:“zhōnɡyōnɡzhīwéizhì!mínxiǎnjiǔ。” (雍也)

注释:①中庸:孔子提出的道德准则。中,适度指待人处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②鲜:少,指缺少中庸这种道德。

大意: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45]过犹不及

ɡònɡyuē:“shīshānɡshúxián?”yuē:“shīɡuòshānɡ。”yuē:“ránshī?”yuē:“ɡuòyóu。”(先进)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zhuān)孙师,子张。商,卜商,子夏。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大意:子贡问:“师与商二人谁好一些?”孔子说:“师常有些过头,商常有些不够。”子贡说:“那么是不是师好一些呢了?”孔子说:“过头和不够是一样的。”

    中庸是中国人做人处事的极重要的原则。孔子把它称为至德,最高的道德。“过犹不及”告诉我们,中庸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无过无不及”;也就是要适度,不要过度,也不要不够。我们若能凡事都想到要适度、要合宜,我们的错误就会减少,办事也就会顺利得多。

七,修身

(一) 好学

[46]性近习远

yuē:“xìnɡxiānɡjìnxiānɡyuǎn。” (阳货)

大意: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为习染不同才相互远离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之间道德的高下、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强弱,都是由后天的环境和自己的努力决定的,所以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修养来完善、提高自己。

[47]学而知之

kǒnɡyuē:“shēnɡérzhīzhīzhěshànɡxuéérzhīzhīzhěkùnérxuézhīyòukùnérxuémínwéixià。” (季氏)

大意: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次一等;遇到了困难再去学习的,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

    这里孔子也是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他虽然说到“生而知之”,到他强调的是“学而知之”。他说到“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几种情形,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48]学而时习

yuē:“xuéérshízhīyuè?yǒupénɡyuǎnfānɡlái?rénzhīéryùn⑤,jūn?”(学而)

注释:①时习:时,时常。习,温习、练习。②说:同悦。愉快的意思。③朋:古注说“同门曰朋”,同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指志同道合的人。④乐:快乐。古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⑤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愠,恼怒。⑥君子:这里指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大意:孔子说:“学了知识,时常地复习、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道的朋友从远方来交谈,不是很快乐的吗?有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君子吗?”

    这是孔子说他自己学习的体会。

[49]三人行必有我师

yuē:“sānrénxínɡyǒushīyānshànzhěércónɡzhīshànzhěérɡǎizhī。”(述而)

注释:①善者、不善者:指同行人的善与不善的品德。

大意: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这是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言。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社区或村子里,我们身边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可以以他们为师,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别人的缺点,也可以引为借鉴,警惕和改正我们自己的缺点。所以说,随时随地只要有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老师,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养成自觉向他人学习的良好态度。

[50]不耻下问

zǐgòngwènyuē  kǒngwénzǐ  héyǐwèizhī wén yě    zǐyuē  mǐnérhàoxué bù

子贡  问  曰:“孔 文 子①何以谓 之‘文’也?”子曰:“敏而好 学,不chǐxiàwèn shìyǐwèizhī wén yě

耻 下 问,是以谓 之‘文’也。” (公冶长)

注释:①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名圉,死后被谥为‘文’。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依据他们生前的表现给予的称号。

大意: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被谥为‘文’?”孔子道:“他聪敏好学,又肯谦虚向别人请教,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它强调要虚心,要勇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年龄比自己小或知识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只要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就虚心向他学习。

(二) 为己

[51]学者为己

yuē:“ɡǔzhīxuézhěwèijīnzhīxuézhěwèirén①。” (宪问)

注释:①为人、为己:为己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在道德上学问上有所得;为人是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知道。因此为己能身体力行,为人则只能夸夸其谈。

大意:孔子说:“古代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这里说的“为己”,不是值得为自己谋取名利,而是强调学习是为充实、提高自己。为了自己的充实和提高,他学习就会实实在在,不投机取巧,不作弊欺骗。有的人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喜欢夸耀、吹嘘;有的人作弊欺骗,都是“为人”不为己的表现。“为己”,才能真正提高自己;为人,只能得到一时的满足,到头来,学不到任何东西,骗了别人,最终是骗了自己。

 [52]人能弘道

zǐyuē  rnnnghngdo fēidohngrn

子曰:“人 能 弘  道,非 道 弘  人。”(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弘大。”

三) 由己  

[53]为仁由己

yányuānwènrényuē:“wéiréntiānxiàɡuīrényānwéirényóuéryóurénzāi?” (颜渊)

大意: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全在于自己,还能靠别人吗?”

[54]仁不远人

yuē:“rényuǎnzāi?rénrénzhì。”(述而)

大意: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55]未见力不足者

yuē:“wèijiànhàorénzhěrénzhěhàorénzhěshànɡzhīrénzhěwéirén使shǐrénzhějiāshēnyǒunénɡyònɡrén?wèijiànzhěɡàiyǒuzhīwèizhījiàn③。”(里仁)

注释:①好:喜爱,爱好。下面的恶,憎恨,讨厌。②尚:和通“上”同,用作动词,超过的意思。③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盖,“大概”的意思。有之,是指有肯用力于仁而力不足的人。未之见,即“未见之”,没有见过。

大意:孔子说:“我没有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他行仁德,是不让不仁的东西加到自己身上。有人能拿一天的力气用在仁德上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力量不够的人还是有的吧,不过我没有见过。”

    以上三条,都是说的一个道理,就是道德修养全在于自己;只要自己努力追求,就可以达到目标,没有做不到的。

(四)求诸己

[56]君子求诸己

yuē:“jūnqiúzhūxiǎorénqiúzhūrén。”(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君子一切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求之于别人。”

[57]求为可知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里仁》

注释:①所以立:指立身的才学,或立于其位的才学。

大意: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学本领;不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所知道。”

[58]君子病无能

yuē:“jūnbìnɡnénɡyānbìnɡrénzhīzhī。”(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君子只忧虑自己无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以上三条,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做人做事,一切都要立足于要求自己,从自己方面努力;而不应该总是要求别人,怨天尤人,埋怨条件不好,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这是做人的根本态度。要懂得,重要的不是人家是不是了解你,是不是给你职位,而是你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才实学,给你职位你也担不起来。如果你觉得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别人对你的评价低了,你也应该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还有缺点和不足?怎样加以改正、克服,以改变别人的看法。

只是埋怨别人,是无助于自身的提高的。

 

[59]患不知人也

yuē:“huànrénzhīzhīhuànzhīrén。” 《学而》

大意: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能了解别人啊。”

[60]严己宽人

yuē:“ɡōnɡhòuérrényuǎnyuàn。”(卫灵公)

注释:①躬:自身。②责:要求。

大意:孔子说:“自己对自己要求严而对人要求宽,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这种美德的人,就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五)自省

[61]三省吾身

zēngyuē:“sānxǐngshēnwèirénmóuérzhōnɡ?pénɡyǒujiāoérxìn?chuán?” (学而)

注释:①省:察看、检查。三省有的说是三次检查,有的说是从三个方面检查,总之是多次检查的意思。②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③信:诚实。④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大意: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自省,反省自己的言行,改正其中的错误,是传统的重要修养方法。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道德修养全靠自己。每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就是一种自觉要求进步的态度和方法。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更快地进步。曾子所说的忠、信、习,是做人、为学的三项重要要求,我们是否做到了?也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

[62]见贤思齐

yuē:“jiànxiányānjiànxiánérnèixǐng。”(里仁)

大意: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孔子说见到别人好的地方,就自觉学习,向他看齐;看到别人的毛病,就引为鉴戒,反省自己。我们也常常看到另一种态度。有的人看到别人好就不服气、嫉妒;看到别人的毛病就瞧不起、讥笑。这两种态度,我们选择哪一种呢?

 (六)改过

[63]过则勿惮改

yuē:“zhǔzhōnɡxìn①,yǒuzhěɡuòdànɡǎi。” (子罕)

注释:①主忠信:以忠信为主。②毋:不要。不如己,如是类似的意思;不如己就是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③惮:怕,畏惧。

大意:孔子说:要以忠心和诚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64]不改为过

yuē:“ɡuòérɡǎishìwèiɡuò。” (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

[65]君子之过

ɡònɡyuē:“jūnzhīɡuòyuèzhīshíyānɡuòrénjiējiànzhīgēngrénjiēyǎnɡzhī。”(子张)

大意: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66]小人之过

xiàyuē:“xiǎorénzhīɡuòwén。”(子张)

大意: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67]闻过则喜

chénbàiwèn:“zhāoɡōnɡzhī?”kǒnɡyuē:“zhī。”kǒnɡ退tuìérjìnzhīyuē:“wénjūndǎnɡjūndǎnɡ?jūnwéitónɡxìnɡ⑥,wèizhīmènɡ⑦。jūnérzhīshúzhī?”ɡàoyuē:“qiūxìnɡɡǒuyǒuɡuòrénzhīzhī。”(述而)

注释:①陈司败: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有人说陈司败是人名。②昭公:鲁国国君。③巫马期:孔子的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④党:偏私,包庇。⑤取:同娶。⑥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⑦谓之吴孟子:当时称呼国君夫人一般是以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本姓。鲁昭公娶于吴,姓姬,应称吴姬。为了掩盖同姓通婚的事实,所以称吴孟子。

大意:陈司败问:“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作揖请巫马期来,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的错误吗?鲁君娶了位吴国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做吴孟子。要是鲁君也算懂得礼,还有谁不懂礼呢?”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我是幸运的。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怎样对待错误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以上几条是说对待错误的态度。其中说到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有错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改正错误之后,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掩饰错误是小人的态度。还说到孔子闻过则喜的故事。我们要好好体会。

(七)力行

[68]先行其言

ɡònɡwènjūnyuē:“xiānxínɡyánérhòucónɡzhī。”(为政)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实行你所要说的话,然后再说。”

[69]耻于言过其行

yuē:“jūnchǐyánérɡuòxínɡ。(宪问)

大意: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看作是可耻的。”

[70]讷于言敏于行

yuē:“jūnyánérmǐnxínɡ。”(里仁)

注释:①讷:说话迟钝。②敏:敏捷。

大意:孔子说:“君子总想语言要迟钝一些,而做事要敏捷。”

    为什么说话要迟钝些呢?就是怕轻易说出来了却做不到。要想说到做到,避免说了做不到和说得多做得少,说话就不要抢着说,宁可慢一点,想好了再说。而行动则要敏捷,说了就去做,不能拖拖拉拉,说了不做。

[71]听其言而观其行

zǎizhòuqǐnyuē:“xiǔdiāofènzhīqiánɡ圬③zhū④!”yuē:“shǐréntīnɡyánérxìnxínɡjīnréntīnɡyánérɡuānxínɡɡǎishì。” (公冶长)

注释:①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孔子的学生。②粪土:腐土、脏土。③圬:抹墙用的抹子;粉刷墙壁也叫圬。④于予与何诛:对宰予还怎么责备呢?诛,谴责。与,语气辞。

大意: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烂木头是没法雕刻的,腐土筑的墙是没法粉刷的,对宰予还怎么责备他呢?”孔子说:“以前我对人,听了他讲的就相信他的为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讲的还要观察一下他的行为。从宰予这件事使我有了这个改变。

有的人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如果是听其言便信其行,就难免被他的假象所蒙蔽,上了他的当。因此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八)文质彬彬    

[72]文质彬彬

yuē:“zhìshènɡwén③,wénshènɡzhìshǐ④。wénzhìbīnbīn⑤,ránhòujūn。”(雍也)

注释:①质:朴实。②文:文采。③野:粗野,缺乏教养。④史:掌管法典和记事的官,多闻世故而可能缺乏诚实。⑤彬彬:指文和质两方面配合得很恰当。

大意: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流于粗鲁;文采多于质朴,就可能不够诚实。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一个君子。”

(九)境界

[73]好之不如乐之

yuē:“zhīzhīzhěhàozhīzhěhàozhīzhězhīzhě。”(雍也)

注释:①好之:好,爱好。之,指学问、修养。

大意:(对于学问和修养)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74]仁者安仁

yuē:“rénzhějiǔchǔyuē①,chánɡchǔrénzhěānrén②,zhìzhěrén。”(里仁)

注释:①约:穷困。②安仁、利仁:安仁,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己才去行仁。

大意: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智者则是因为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

    知之、好之、乐之、利之、安之,是修养的不同境界。在我们周围都可以看到。其中只有安之、乐才是真正的道德境界。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现在是属于哪一种?

 [75]孔子自述

yuē:“shíyòuérzhìxuésānshíérshíérhuòshíérzhītiānmìnɡliùshíérěrshùnshíércónɡxīnsuǒ。”(为政)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这是孔子自己讲他修养的过程。这里也提出了在不同阶段上的几种不同境界。

八,君子

[76]君子不器

yuē:“jūn①。”  (为政)

注释:①器:器具。各种器具都有专门的用途。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种特定的用途)。”

    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全面的,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不能只是掌握某种技能,只能做某种专门技术工作。

[77]君子喻于义

yuē:“jūnxiǎorén。”(里仁)

注释:①喻:懂得。

大意: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这句话不是说君子只要义,不要利。懂得义,意思是懂得物质利益的取舍和一切行为都应该以义做标准,符合义的就取、就做,不合义的要求的就不取、不做。懂得利是说小人只知有利,一切只以对自己是否有利来衡量。

    这一条和以下几条都是说君子和小人的对比,从对比中说明君子的品德和精神面貌。

[78]周而不比

yuē:“jūnzhōuérxiǎorénérzhōu。”(为政)

注释:周:遍及。比,勾结。周与比对举,是团结众人,不结党营私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君子能团结众人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团结众人。”

[79]君子坦荡荡

yuē:“jūntǎndànɡdànɡ①,xiǎorénchánɡ②。”(述而)

注释:①坦荡荡: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②戚戚:忧愁的样子。

大意:孔子说:“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80]成人之美

yuē:“jūnchénɡrénzhīměichénɡrénzhīèxiǎorénfǎnshì。”(颜渊)

注释:①成:帮助促成。成人之美是助人为善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君子帮助别人成善,而不促成别人的恶。小人则正相反。”

[81]泰而不骄

yuē:“jūntàiérjiāoxiǎorénjiāoértài。”(子路)

大意:孔子说:“君子安祥舒泰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安详舒泰。”

[82]群而不党

yuē:“jūnjīnérzhēnɡqúnérdǎnɡ。”(卫灵公)

注释:①矜:庄重。

大意: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83]君子有三戒

kǒnɡyuē:“jūnyǒusānjièshàozhīshíxuèwèidìnɡjièzhīzàizhuànɡxuèfānɡɡānɡjièzhīzàidòulǎoxuèshuāijièzhīzài①。”(季氏)

注释:①得:贪得,包括名誉、地位、财货等。

大意: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戒除: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的是迷恋女色;等壮年时候,血气方刚,要戒除的是好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了,要戒除的是贪得无厌。”

[84]不以言举人

yuē:“jūnyánrénrénfèiyán。”(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荐举人,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抹煞他讲的正确的话。”

九,为政

[85]为政以德

yuē:“dàozhīzhènɡzhīxínɡmínmiǎnérchǐ④;dàozhīzhīyǒuchǐqiěɡé⑤。”(为政)

注释:①道:读dǎo,与通“导”同,引导。②齐:整齐,这里是统一人们的行动的意思。③免:免于犯罪,免于受罚。④耻:羞耻之心。⑤格:正。这里是守规矩、走正道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自觉地走上正道了。”

86]正人先正己

yuē:“shēnzhènɡ①,lìnɡérxínɡshēnzhènɡsuīlìnɡcónɡ。”(子路)

注释:①其身:这里指在上位的执政者。

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正了,不用发令百姓就会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8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kānɡwènzhènɡkǒnɡyuē:“shādàojiùyǒudào?”kǒnɡduìyuē:“wéizhènɡyānyònɡshā?shànérmínshànjūnzhīfēnɡxiǎorénzhīcǎocǎoshànɡzhīfēnɡyǎn③。”(颜渊)

注释:①就:成就,成全。②上:加上,施加。草上之风就是风加之于草上。③偃:仆,倒。

大意: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答道:“你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呢?只要你想行善政,百姓也就会向善了的。在上位的人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加到草上,草就一定会顺风倒下的。”

    这两条说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要自己不做。

十,教育

[88]有教无类

yuē:“yǒujiàolèi①。”(卫灵公)

注释:①无类:不要分类别。类,类别。

大意: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有教化,不分类别。”

[89]学而优则仕

xiàyuē:“shìéryōuxuéxuééryōushì。”(子张)

注释:①仕:做官。②优:有余力。

大意:子夏说:“做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

    做官有余力,还要学习;学习有余力,再去做官,都是讲的学习的重要。

[90]文、行、忠、信

jiàowénxínɡzhōnɡxìn。(述而)

大意:孔子用四项种内容教育学生:典籍文献,道德行事和待人的忠和信。

[91]学夫诗

yuē:“xiǎoxuéshīshīxīnɡ①,ɡuān②,qún③,yuàn④。ěrzhīshìyuǎnzhīshìjūnduōshíniǎoshòucǎozhīmínɡ。”(阳货)

注释:①兴:激发人的情感、意志,引发出种种联想。②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及各国盛衰、得失。③群:合群。④怨:讽谏君王。⑤迩:近。

大意: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世事的盛衰得失,可以使你懂得合群,可以使你懂得如何讽谏。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92]不愤不启

yuē:“fènfěisānfǎn。”(述而)

注释:①愤:用心思索,想弄清楚而还没有想通。②悱:口里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③隅:角,方物都有四个角。

大意:孔子说:“不到他经过努力思索还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讲了一个角,他不能从这一个角推想到其他三个角,那就不再教他了。”

[93]知之为知之

yuē:“yóu①,huìzhīzhīzhīzhīwéizhīzhīzhīwéizhīshìzhī。”(为政)

注释:①由:孔子早年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②女:同汝,你。

大意:孔子说:“由呀,我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知道呀!”

    这告诉我们,求知一定要抱老实的态度,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句话应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强不知为知的情形呢?如果有,就立刻改掉它。

[94]道听涂说德之弃

yuē:“dàotīnɡérshuōzhī。”(阳货)

大意: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传播,是对道德的背弃。”

[95]子绝①四

juéɡù。(子罕)

注释:①绝:彻底地没有;如 “杜绝”。下面的“毋” 也是这个意思,就是“无”。

大意:孔子没有四种毛病,没有主观臆断,没有非要怎样不可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没有自大之心。                                                                                                                      

    这一条反映了孔子做人为学的态度,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呢?

[96]多闻多见

yuē:“ɡàiyǒuzhīérzuòzhīzhěshìduōwénshànzhěércónɡzhīduōjiànérzhìzhīzhīzhī。” (述而)

注释:①识:与通“志”同,记住。

大意: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吧,我没有这种事。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接受和听从它;多看,并且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了。”

[97]温故知新

zǐyuē  wēngu  erzhīxīn kěyǐweishīyǐ

子曰:“温故①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故:旧,指已经掌握的知识。

大意:孔子说:“能从温习已有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开发出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不能停留在学过的知识上,要在温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知识。孔子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只介绍古代文献而不做创造,实际上他在传授古代文献知识的时候,却有许多新的创造、新的贡献。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满足于掌握已有的知识,还要在这基础上开发新知,有所创造。

[98]学思并重

yuē:“xuéérwǎnɡ①,érxuédài②。”(为政)

注释:①罔:迷惘,不能释疑。②殆:危险。

大意: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而不清;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那也很危险。”

[99]后生可畏

zǐyuē  hushēngkěwei   yān zhīlizhězhīburujīnyě  sishi wǔshierwuwen

子曰:“后 生  可畏①,焉②知 来 者 之 不如 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闻

yān sīyibuzuweiyěyǐ

焉,斯亦不足畏 也已。”(子罕)

注释:①畏:敬畏。②焉:怎么,哪里。

大意: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后一辈就一定不如这一代呢?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这一条和上一条都表明,孔子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保守。他重视创新,相信年轻人能超过老一辈。这些精神是很值得提倡和学习的。“后生可畏”既告诉成年人不要轻视年轻一代,也是鼓励年轻人自信自强,不要浪费青春。到四、五十岁还没有成就,就后悔莫及了。

[100]欲速则不达

zǐxiaweilǔfuzǎi wenzheng  zǐyuē wuyusu  wujianxiǎoren yusuzebuda

子夏 为 莒父①宰,问  政。 子曰:“无欲速,无 见  小 利。欲速则不达,

 

jianxiǎolizedashbucheng

见   小 利则大事 不 成。”(子路)

注释:①莒父:鲁国的一个地名。

大意:子夏做了莒父的长官,问怎样治理。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只见小利。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见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这句话告诫我们,做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考虑;不能盲目图快,要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