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翻身”,男人“受气”? 北京的一个高楼上打了这样一个广告:你想要第二套房子吗?广告语上下分行,一行字大一行字小,结果远远看去就成了“你要二房吗?”据说交警发现这个路段经常堵车,原来有些开车经过的男人被广告语吸引,都放慢了速度暗记电话号码。 还有人造美女的广告、吸脂手术的广告等等,由于利益驱动,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吸脂手术的死亡率是其他手术的20倍到60倍。只有铺天盖地的给吸脂手术贴金的广告,而没有死亡率的警告。有人说人造美女不能说是对女性的压迫,这是女性自己的选择。我要问的问题是:女性为什么怕丑呢?她怎么就不能素面朝天呢?她是如何做出这样痛苦的自我选择的呢? 甚至在儿童教育中也体现着这种性别不平等。一本儿童教材中有一则看图说话“小兰病了,爸爸忙着上班,妈妈请假带她看病。”妈妈是请了假带小兰去看病,说明妈妈是个职业妇女,跟爸爸一样要上班,但是到年底的时候妈妈因为带孩子看病、粉刷房子、照顾老人等请了很多假,出勤率没有爸爸高,自然也就评不上先进个人,也许还会因此丧失很多工作上的机会和奖励。这本儿童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这样一个刻板印象:爸爸是去上班的,妈妈则是可以随时请假的。 生活中给女性的教训就是:混得差不多就行了,像2 分3 分的,想嫁谁都行,别努力半生到了5 分的层次,最后没人要。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人鼓励女性继续学习、进步了,因为对于一个5 分的女人,只有5+ 的男人可以选择。当评价男女两性的能力和贡献时,人们会说女性缺乏能力,否则怎么都是3 分的?弄到最后我们自己也糊涂了,好像自己就是缺乏能力,不能干,也就放弃了。 女性的一生:一路上学到大学,可能本科毕业后还想学物理,目标是居里夫人,可是白马王子不同意,他只想结婚有老婆。女性只有两个选择,那就是做居里夫人和放弃白马王子。结婚,婚后爸妈都催着生孩子,生过孩子之后例行上班,打点家务,照看孩子,放弃很多机会,根本就没有自己学习充电的时间。这样到了四十多岁,孩子大了也离开家了,终于可以独立了,可是更年期又来了。等到更年期过了,自认为没有任何负担了,第二个青春期到了,可以一门心思工作了,对不起,退休年龄又到了,你要比男性早五年回家。女性就这样永远在成功的临界线上下波动,而男性则是一路飙升,对他们来说,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是一回事,没有什么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的选择。 “男女平等”就是“女人要跟男人一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提倡社会性别的平等,提倡的目的就是男女平等。目前,大多数人的认识是偏颇的。“男女平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大众理解为女人要跟男人一样。我非常反对这种观点,女性就是女性,我们强调的是差异下机会的平等。 我们国家有世界上第一部妇女权益保障法,但是它不能作为诉讼依据,不具有可操作性。现在企业中说“性别亏损”,一个单位中聘用的女性越多,“亏损”就越多,因为公司要负担更多的社会福利。这不是个人、单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出台的关于女性休产假的政策,本意是要保护女性的,可是女性休假期间单位就需要雇用临时工,就产生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北欧一些国家,它们是家庭产假,家庭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休,产假期间休假一方由政府补贴工资。这样一来,用男用女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所以,有的社会政策好像是对女性有利的,但实际上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不仅要做到法律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的平等。 作为女性来说,你工作做得很好就会被称为“女强人”、“女铁人”,这是很让女性反感的称呼。我信奉“温柔可以改变世界”,温柔不一定不坚强,不一定不自信,不一定没有个性。男性一定要记住:女性不解放,男性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性别平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两性的共同释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