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柔可以改变世界

 灤水鍾靈 2012-09-27

温柔可以改变世界 - 龍的傳人 - 龍的傳人

       女人“翻身”,男人“受气”?
       生活中经常听到“女性地位高了”“男性都成了受气包”之类的言论,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最近我在电视上、地铁上看到了一些广告。比如一个方便面的广告:我想泡你。这么低俗的一句话,作为广告它就顺理成章了。第二个广告:你愿意和我睡觉吗?这是个床垫广告。第三个:上我一次,终身难忘。这是一个网络广告。第四个:挺起来,做女人。挺起胸膛,这里被借用到丰胸广告上。这些广告就是借用色情暗示,广告让人腻味却又不能跟它理论。

       北京的一个高楼上打了这样一个广告:你想要第二套房子吗?广告语上下分行,一行字大一行字小,结果远远看去就成了“你要二房吗?”据说交警发现这个路段经常堵车,原来有些开车经过的男人被广告语吸引,都放慢了速度暗记电话号码。

       还有人造美女的广告、吸脂手术的广告等等,由于利益驱动,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吸脂手术的死亡率是其他手术的20倍到60倍。只有铺天盖地的给吸脂手术贴金的广告,而没有死亡率的警告。有人说人造美女不能说是对女性的压迫,这是女性自己的选择。我要问的问题是:女性为什么怕丑呢?她怎么就不能素面朝天呢?她是如何做出这样痛苦的自我选择的呢?

       甚至在儿童教育中也体现着这种性别不平等。一本儿童教材中有一则看图说话“小兰病了,爸爸忙着上班,妈妈请假带她看病。”妈妈是请了假带小兰去看病,说明妈妈是个职业妇女,跟爸爸一样要上班,但是到年底的时候妈妈因为带孩子看病、粉刷房子、照顾老人等请了很多假,出勤率没有爸爸高,自然也就评不上先进个人,也许还会因此丧失很多工作上的机会和奖励。这本儿童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这样一个刻板印象:爸爸是去上班的,妈妈则是可以随时请假的。
       “5 分女”:做“居里夫人”还是嫁“白马王子”?
       目前“找对象”成了热点问题,如果我们把社会中适龄人群按照综合指标,比如外貌、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进行打分,最高层次为5 分,最低1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男性通常会找比自己分数低的女性,而女性是往上找的。有两类人是没人要的:5 分的女性和1 分的男性。男性关注的条件跟女性关注的条件差距很大。比如说有这样一位男士:42 岁,未婚,化学博士,很有能力,很实在。这样介绍的话可能女方会同意见面,因为女方会把它总结成:有知识,实在。但是如果是同样条件的女士,男方连见面的兴趣都没有。因为他要找老婆,不是找博士。现在大学中也有一种说法:人分三种,男生、女生、女博士生。女博士已经被当作另类来看待了。

       生活中给女性的教训就是:混得差不多就行了,像2 分3 分的,想嫁谁都行,别努力半生到了5 分的层次,最后没人要。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人鼓励女性继续学习、进步了,因为对于一个5 分的女人,只有5+ 的男人可以选择。当评价男女两性的能力和贡献时,人们会说女性缺乏能力,否则怎么都是3 分的?弄到最后我们自己也糊涂了,好像自己就是缺乏能力,不能干,也就放弃了。

       女性的一生:一路上学到大学,可能本科毕业后还想学物理,目标是居里夫人,可是白马王子不同意,他只想结婚有老婆。女性只有两个选择,那就是做居里夫人和放弃白马王子。结婚,婚后爸妈都催着生孩子,生过孩子之后例行上班,打点家务,照看孩子,放弃很多机会,根本就没有自己学习充电的时间。这样到了四十多岁,孩子大了也离开家了,终于可以独立了,可是更年期又来了。等到更年期过了,自认为没有任何负担了,第二个青春期到了,可以一门心思工作了,对不起,退休年龄又到了,你要比男性早五年回家。女性就这样永远在成功的临界线上下波动,而男性则是一路飙升,对他们来说,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是一回事,没有什么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的选择。
       她/ 他的“家”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中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我们让他们画“我的家”。在画的过程中,女性非常注重细节,几扇窗户几个门,小鸡是什么颜色的,最后画了一幅规规矩矩、四四方方的农家小院。而男性那组画一交上来,我们都吃了一惊,几乎画了一幅地图。“我的家”只是在右下角的一个房子,其他的地方画满了商店、村委会、汽车站,还有什么石家庄、天津、北京、铁路等。在女性的画中,你可以看到,家就是她的全部,她不会轻易地作出任何离开家的决定;而男性的天地要宽广很多,好像家没有了随处都可以重新建一个。女性对家付出了所有的心血;而男性,家只是他事业的一部分。我有时候跟我先生吵架,他开玩笑说:“你可注意点啊,要是真离婚了,我找个20多岁的,你只能找个60 岁的。”我一想也是,女性的选择真的是太少了。
       上世纪50 年代的时候,政府提出了“女性要走出家门干革命”的口号,中国妇女几乎一夜之间就全部解放了。但是,我们在推动妇女进入社会的同时,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没有一场同样声势浩大的运动,号召“男性走入家庭分担家务”。家务责任没有因为妇女分担了养家糊口的责任而由男性来分担,同时,这种家庭中的不平等关系又延伸到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使得女性先是在社会上,继之在家庭中都处于从属地位,人们对于妻子、母亲和丈夫、父亲的角色期望是不同的。
       研究发现:我们国家的婚姻质量,男性的满意度高于女性。女性为什么婚后失落感强?角色冲突是很重要的原因。对于妻子而言,要想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只能是或者说永远是一个美好的神话。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迫于社会压力,不结婚不行,不生孩子不行,不做家务也不行。女性的工作时间占全球工作时间的67%,女性的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10%,女性文盲占世界文盲的2/3。这些就是女性生存的大环境。          

       “男女平等”就是“女人要跟男人一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提倡社会性别的平等,提倡的目的就是男女平等。目前,大多数人的认识是偏颇的。“男女平等”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大众理解为女人要跟男人一样。我非常反对这种观点,女性就是女性,我们强调的是差异下机会的平等。

       我们国家有世界上第一部妇女权益保障法,但是它不能作为诉讼依据,不具有可操作性。现在企业中说“性别亏损”,一个单位中聘用的女性越多,“亏损”就越多,因为公司要负担更多的社会福利。这不是个人、单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出台的关于女性休产假的政策,本意是要保护女性的,可是女性休假期间单位就需要雇用临时工,就产生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北欧一些国家,它们是家庭产假,家庭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休,产假期间休假一方由政府补贴工资。这样一来,用男用女就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所以,有的社会政策好像是对女性有利的,但实际上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不仅要做到法律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事实上的平等。

       作为女性来说,你工作做得很好就会被称为“女强人”、“女铁人”,这是很让女性反感的称呼。我信奉“温柔可以改变世界”,温柔不一定不坚强,不一定不自信,不一定没有个性。男性一定要记住:女性不解放,男性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性别平等,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两性的共同释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