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攻北非 法西斯开辟次级战场

 tjhx0526 2012-09-27
希特勒并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动干戈。他最初的侵略扩大步骤是“先大陆、后海洋”,这一战略思想可以说贯穿在整个二战的过程中。他的这一观点可从他在1940年晚夏起就将登陆英国的入侵计划作为恐吓和威胁英国的手段中略见一斑,当时意大利的情报机构发现德国进攻英国的准备工作进展缓慢,至少还要准备几年。

另外,1940年时希特勒正忙于准备实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他妄想在消灭了苏联夺得“生存空间”后再回过头来对付英国。所以当墨索里尼的行动和他的计划相矛盾时,希特勒表现出极大的反感情绪。

但是与此相反,丘吉尔却十分重视北非战场。他认为,北非战场是和英国本土同等重要的战场。如果英国在北非的战斗失利,那英国将失去它的近距离的补给线,其补给舰队将只能绕道好望角。这样一来,英国可能会被德国从海上切断补给线,那样的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从战争一开始丘吉尔就表现出其对北非战事的极度关注,他甚至从本就不多的陆军中抽出大批兵力运往北非作战,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加强在马耳他岛的空军力量,用以加强英国在地中海的海空军势力,试图阻止北非的陷落。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英国和德国的战争出发点就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所以这也就预示了北非战场以后的发展是十分曲折和复杂的。

1941年2月6日隆美尔接到任命,命令他率德国“非洲军”前往北非与意大利人共同对付英军,并于2月11日抵达罗马,随后在12日飞抵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城,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两年的北非之行。

隆美尔初到北非时的情况

当隆美尔初次踏上北非时的情况对他来说是很棘手的。首先,整个“非洲军”一共只有两个装甲师,而且自第5轻装师的第一批部队2月14日抵达的黎波里后,至5月底第15装甲师才能全部开到,这对于部队的集结和行动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意军战斗力本来就很弱,新近的失败又使其士气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意军只可能成为隆美尔的负担。

而此时英军一系列反常规的避战行动却使隆美尔有机可乘:丘吉尔在2月中旬指示韦维尔将军在占领班加西港后停止前进,并且要把大量的兵力调往希腊,用以打击在那里的意军。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富有战斗力的澳大利亚第6师被调往希腊,由初上战场的澳大利亚第9师接替。英第7装甲师调回埃及休整,由第2装甲师代替。中东地区的空军几乎全部转移。这使北非的制空权落入新调至北非的德空军第10军手中。而且韦维尔将军认为夏末秋初前德军不会发动大举进攻。

但此时的隆美尔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十字军远征”

由于隆美尔的补给难于保证,而且希特勒正忙于对苏联的入侵,使在北非的隆美尔兵源枯竭,补给短缺,也使得英军有机会于1941年11月18日发动名为“十字军远征”攻势。

战斗由1941年11月18日进行到1942年1月中旬,双方在利埃边境、托布鲁克要塞展开残酷的厮杀,其中以西迪拉杰机场之战、隆美尔向索鲁姆的反击、反托布鲁克守军突围之战最为激烈,最后隆美尔因后勤补给不利,而采取了积极的战略后撤引兵向西而去,不过在撤退途中,他还向英军反扑,最后隆美尔在布雷加港建好了防线,并着手准备反击。

经过“十字军远征”计划隆美尔损失38300人(占总兵力32%),其中德军总共损失14600人,英军损失17700人,占总兵力17%。由此次战役可以看出:“沙漠战略的关键是后勤。”

当隆美尔在布雷加建好防线后,由于希特勒对北非的再度关注,使得隆美尔的实力得到加强,为其日后的反扑做好了准备。

进军阿拉曼

从1941年12月起,隆美尔的部队得到进一步的补充,部队的给养也大量运抵,让隆美尔有机会发动大规模反扑。

1942年1月21日上午8时30分,隆美尔开始了计划已久的反攻。1月29日班加西被德军夺回,大量物资落入隆美尔手中,2月6日双方在贾扎拉一线对峙,这之后,隆美尔于2月15日前往罗马和柏林汇报战况,请求支援。最后德意于3月批准了隆美尔的计划。

1942年5月26日晚8时30分,隆美尔再次发动进攻。战斗进行到6月16日,英军丢掉了阿德姆,6月21日托布鲁克陷落,这引起了盟军内部的极大恐慌,6月22日希特勒晋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6月30日德军进抵阿拉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