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7030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2012-09-27 | 阅:  转:  |  分享 
  
如何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上传:黄禾秀????更新时间:2012-5-2122:22:07

如何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很大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情感的激发。因此新课标下写作指导要利用多媒体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入手。本文就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谈谈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兴趣???主动性???素材??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一切事物的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景,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优美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写作兴趣。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作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除了依靠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兴趣、情感、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了两个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们的各种感官与信息获得的关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人类获得的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1%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信息以视觉和听觉的感知为主,运用多媒体网络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把抽象的事物变为生动逼真的画面。美丽的画面再伴以悠扬轻快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相生的教学情景,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感受,触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创作和表达的欲望。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章《橘子》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橘子节有更多的人来上高品尝橘子、观赏观赏,看看橘子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橘子园。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橘子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橘子,www.xiaodan.cc堆满筐的橘子,剥开壳的橘子,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橘子圆圆的,黄黄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橘子成熟时,当你走进橘子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金黄的橘子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橘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播放录像,选择“桔子林”“一串串橘子”“橘子外形”“橘子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丰富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作文,把学生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写作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好形式,好途径。

一般情况下,学生平时观察到的事物容易淡忘,而作文时不知怎样写,写什么好,或东一榔头西一夯的写不清楚。我在指导学生写“公园一角”的作文时,先让学生观看录象。第一遍观看时,主要让学生明确拍摄的顺序,即“整体—部分—整体”,使学生对“公园一角”的景色有总体的印象。第二遍观看时,www.ffdyw.cc按拍摄顺序利用慢放、定格等功能,边观看,边指导,让学生细细观察,慢慢品位。学生体会到观察喷泉时可以采取从上到下,或从中间到两边,或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观察公园树木时可以从它的形状、树干、树叶、颜色等方面进行,这样就抓住公园景色特点,效果很好。再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烧烤》时,“例文引路”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烧烤潮”。学生看着全班同学烧烤的情景,异常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入。当我要他们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时,个个绘声绘色又毫不费力。接着我又提出要求,重播录像,并选择“生炉”、“上叉烤”、“吃”突出的一些场面边“定格”,边用教鞭指划,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学生随着教鞭的指点观察、回忆、分析、鉴别、分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出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这个场面中让人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可见,电教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神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考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三、运用多媒体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积累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文章自然就写不好。在作文课上,我们老师听到学生经常说的话就是没什么可写的。”是啊,路上没捡过钱包,没遇到过落水儿童,没赶上老爷爷推车,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的确不知该写什么。《新课标》要求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要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让学生做“有米之炊”。首先得找到“米”,传统教学“米”来源学生的自身生活,而学生从记事起到现在,能发生多少“难忘”的事呢?www.yy456.com况且天天是家—学校—家,上学—回家—作业—睡觉。而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捷全面,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让他们走进五彩缤纷的信息世界,可谓掉到了“米仓里”。学生可凭自己的慧眼自主地去获取、揣摩资料,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能力。自从多媒体作文进入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指导学生写桥的文章,学生只要调出资料库,各种各样的桥便可呈现于眼前:石拱桥、水泥桥、立交桥、斜拉索桥,具体的桥有赵州桥、断桥、钱江一桥、钱江三桥、杨浦大桥、板桥、十七孔桥……同时小资料室中都有每座桥的名称、构造、用途、特点等方面的介绍,学生可自由调出,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练写。

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精辟地说到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教学中,可以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把学生带进一个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阅读氛围,从而使阅读过程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这样,不仅加大了学生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还能突破时间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的作文蓄存“活水”。

总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可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任淑梅?;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研究》)



献花(0)
+1
(本文系20703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