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要给自己安全感

 Z教授的e 2012-09-28

做人要给自己安全感

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其次就是安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的生存已不是问题,安全应该说也不是问题。然而为什么有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感到没有安全感,甚至走出一条失败的人生之路?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缺失信仰,缺乏恒定追求,是许多没有安全感的人普遍存在的弱点。人活在世上,心却没有归宿,就像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东边风来西边倒。有一则寓言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有一只山羊,早上起来想出去吃点东西,它本来想去菜园吃白菜,这时早晨初升的太阳把它影子投射得很长,山羊一看,我原来如此高大,还吃什么白菜?我改去山上吃树叶得了。它转身往山上跑,等跑到山上的大树旁,天都中午了,太阳照到头顶上,这时山羊的影子就特别小。山羊一看,我原来这么渺小啊,我还是回去吃白菜吧。等它跑到菜园的时候,已经到傍晚了,这时夕阳西下,它的影子又拉长了,山羊一看说,原来我还真能吃树叶。于是它就再往山上的大树那儿跑。一天的时光,这只山羊就在太阳影子的迷惑下,一口东西也没吃到。这不就像一些人的人生吗?有时候一种外在的投射,一种虚幻的假象,在某一个瞬间就会让他们迷失,甚至使他们陷入泥潭。这样的人生会有安全感吗?

不做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事,就会让自己有安全感。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严于律己,慎初、慎微、慎独。《松窗梦语》一书中王廷相讲的轿夫的见闻,很有启示意义。某一天,王廷相乘轿进城遇雨,一名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方走,后来一不小心,踩到泥水里,由此他便不复顾惜。人如果不能守住底线,一旦踩进泥水坑,往往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做人做事要摒弃侥幸心理,不能用下不为例来原谅自己,一旦有了突破的第一次,就会有默认的第二次,麻木的第三次和心安理得的第四次……从而一发不可收。做人要有敬畏感,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诱惑考验日益增多,如果不坚守德操良知,蛰伏在思想深处的人性弱点就会失去束缚,释放的结果往往遗患无穷。

对公众利益缺乏爱心,不愿担当责任,这种公德心的缺乏带来的负效应也不可小视。有则寓言说,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在地狱他看到的景象是,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子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可是桌旁的人却没有一张笑脸,他们每个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有四尺多长的把手,看着丰盛的食物就在手边,尽管每人都竭尽全力舞刀弄叉,结果都是徒费力气,怎么也吃不到嘴里,一个个被饿得瘦骨嶙峋。而后他又去了天堂,完全一样的食物,一样的刀叉,景象却迥然不同,这里一片欢歌笑语。原来,天堂里每个人都用刀叉互相喂着对方,彼此互相帮助,结果彼此都很快乐。这就告诉我们,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不能给社会责任、给他人爱心的人,是难以被大众信任的,而一个不被信任的人,自身是不会有安全感的。(陈友清)《解放军报》2012928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