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柴油何时不再“绿颜薄命”

 赵各庄子 2012-09-28

生物柴油何时不再“绿颜薄命”

 

  

    人类的智慧的确不可限量!自己享受鱼、肉、粮食,剩下的残茶剩饭、不能进餐桌的秸秆还能拿来喂汽车,给汽车的这种食物便是生物柴油!

    按照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生物柴油是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油,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的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

    从这个解释来看,它是适应人类对能源利用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一个产物!而从中国能源安全的大局来看,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飙升至去年底的57%,而进口量的80%需经马六甲海峡、38%要经霍尔木兹海峡,海上运输风险加大。因此,生物柴油若大规模的发展,将是缓解石油供应形势严峻的生力军。

    生物柴油的原料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废弃餐油(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地沟油”),二是亚麻、大豆、橡胶籽、蓖麻、棉籽、油菜等能源植物,原料便宜。而且相对于风电、生物质发电来说,生物柴油的基建和设备投资相对较低。

    正是有了能源安全的政治属性以及原料便宜、投资较低的利益冲动,生物柴油从一诞生起,便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强烈追捧———一辆辆正规的或改装的油罐车,从饭馆、酒店里将“地沟油”收集起来,运去制造生物柴油。

    看到企业和社会都有发展生物柴油的激情,国家也加紧出台政策,添薪加柴鼓励生物柴油奋勇前行。200611,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资源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生物柴油的合法地位,要求石油企业将生物柴油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而且明文指出,成品油销售企业未按照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销售体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限期纳入的,处以生物液体燃料生产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就在前不久,科技部出台了《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生物质能源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后补助支持方式向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倾斜,制定促进快速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燃料替代行动计划。

    但尽管企业有热情,国家有政策,生物柴油从诞生到现在,却发展得始终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业内专家认为,一是原材料不够。尽管能源植物可以当原料,但在中国,还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那样会导致单一性病虫害暴发;而餐饮废油尽管面广量大,但收集起来却比较困难,更何况现在很多“地沟油”被不法分子稍微加工后又回到了餐桌。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目前很多地方的生物柴油无法进入运输燃料系统,打不开销售渠道。以云南为例,云南省政府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当地媒体纷纷撰文评价“云南生物柴油企业或迎来发展春天”。但实际的情况是———“省政府的文件也没用,石油销售企业不按规定来,我们的油还是大量库存。”云南盈鼎生物能源公司销售经理曹巍很无奈。

    销售受阻的难题在其他地方同样存在,东营一家较早从事生物柴油的企业家就表示:“这五六年来很多同行停产或关门,仍在维持的也大多在赔钱,等着转机出现。”他所谓的转机,就是把企业卖出去,把烫手的山芋扔给别人;或者吸引到外来投资,稀释企业自身亏损。

    原料成本高,产品市场狭窄,很多生物柴油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发展受限。而且,生物柴油的销售受国际和国内油价升降的左右———油价下跌,就会挤占生物柴油的利润空间,本来宣传不足的生物柴油的销售更是雪上加霜……本为“绿色能源”的生物柴油被人戏称“绿颜也薄命”。

    时运不济的生物柴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逆境奋起,自寻出路。今年3月,青岛福瑞斯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20吨生物柴油出口到荷兰,荷兰方面准备把这些生物柴油进一步加工成航空用油。

    这是在销路上冲破魔咒的探索,而就原料来说,为摆脱原材料供应不足导致企业无法达到预期产能的困境,不少企业已开始寻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以新的原料替代地沟油和能源植物料(原材料通常占据生物燃料生产成本的85%-90%)。以生物柴油为主要产品的成都益优生化有限公司就表示,“正在坚持中改进,改进生产工艺,将海藻等收集起来制作生物柴油。”果真如此,那么,我国黄海、东海等区域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蓝藻危害,将又有了将功赎罪的机遇了。

    从销售上来看,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也在密切与“三大桶”的合作,将化石燃料和再生燃料捆绑销售,结成利益共同体。近日,“三大桶”排位第一的中石化与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公司签署了合作建设10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合约,恒顺达有了市场保障,中石化则拓宽了发展领域。

    从目前依然在咬牙坚持的生物柴油企业来看,大多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共性便是:少先进技术、缺高端设备,特别是无持续投资资金。因此,要想激发企业在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的活力,提高中小生物柴油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中的地位,除了减免税负外,政府对生物柴油的生产补贴至关重要。

    其实,国际上不乏补贴生物柴油的先例。在欧洲,如果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生物柴油的价格要比矿物柴油高出一倍。因此,在生物柴油产量最大的德国,农民种植为生物柴油作原料的油菜籽可获得政府补贴,并对制造生物柴油予以免税。

    截至2010年底,我国生物柴油年产量为50万吨左右。而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柴油利用量将达到200万吨。10年要增长150万吨,国家对生物柴油寄予厚望。据全球行业分析公司发布的乙醇和生物柴油市场综合报告预计,到2018年,全球乙醇和生物柴油消费将达到1350亿加仑。另一个消息称,巴西将从2013年开始采用海藻为原料工业化生产生物柴油,并有望达到年产120万升生物柴油的产能。

    国家远景规划令人振奋,国际生物柴油发展风生水起,我们有理由相信,命运多舛的生物柴油有望尽快摆脱目前的尴尬。毕竟,由于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以及使用与环境的冲突,生物柴油迟早会发展成主导替代液体能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