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季度国际石油巨头业绩分析:油价遇冷 集体伤寒

 ixhixh 2012-09-29

—二季度国际石油巨头业绩分析:油价遇冷 集体伤寒

2012-09-07 17:47:24  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39
字号:T|T

对于全球几家最大的石油公司来说,2012年第二季度的业绩也许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受世界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跨国石油巨头第二季度利润均大幅度下滑,跟去年同期的全线飘红形成鲜明对比。

利润整体下滑

7月26日下午,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发布公告称,第二季度经调整后的利润下降12.7%至57.2亿美元,营收从去年同期的1245.6亿美元降到了1198.9亿美元。5日后,英国石油公司(BP)也发布公告称,BP第二季度亏损13.85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57.18亿美元)。这也是该公司2010年二季度遭遇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另一家石油巨头美国雪佛龙公司的整体净利润比上年减少7%,为72.1亿美元。因为发生溢油事故而为国人所熟知的美国油气巨头康菲也未能幸免于难。其公布第二季度业绩称,油气日产量下降,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42亿美元下降到34亿美元。

二季度,在全球的石油巨头中,只有埃克森美孚的净利润上升。其发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净盈利增长49%,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也让埃克森美孚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但埃克森美孚第二季度净盈利大幅增长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得益于出售在日资产带来的75亿美元一次性收益。不包括出售资产带来的收益以及税收相关项目在内,该公司第二季盈利较上年同期下降21.5%至84亿美元,为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小盈利。

整体惨淡的背后显然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经营所致。壳牌CEO傅赛的话一语道破天机:“受经济和政治环境发展影响,能源行业持续经受着价格的显著波动。我们的利润也随着能源价格下降而下降,但是我们的增长战略正在对利润产生有利影响,我们在动荡时期继续前行。”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油价在80美元/桶~90美元美元/桶之间波动,而2011年二季度,油价在100美元/桶~120美元/桶之间波动。这显然是跨国石油巨头业绩下滑的最大推手。

除此之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因素容易被人忽视:就是逐渐改变全球能源版图的“页岩气革命”普及的影响。随着页岩气供应量不断加大,美国天然气价格不断下跌。目前,埃克森美孚的天然气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首席执行官雷克斯·蒂勒森在6月下旬就大吐苦水:“按照目前的天然气价格,谁也盈利不了。”这番话在其财报中得到了验证。

产量均未达标

在经历了去年高油价后带来的产量全面回升后,受制于萎靡不振的石油需求和波动剧烈的国际油价,第二季度,各石油巨头的石油产量都有不同程度下滑。

康菲公布的业绩显示,第二季度的油气日产量从去年同期的173万桶油当量下降到164万桶油当量。康菲没有公布产量下降的具体分布区域,记者了解到,蓬莱19-3油田2个平台停产使得康菲产量每天减产1.7万桶。

已经逐渐走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阴影的BP未能幸免于难,第二季度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同比下降7.4%至227.5万桶油当量/日。BP方面解释说,主要归因于资产出售以及墨西哥湾项目维护工作继续的累积影响。

由于Elgin Franklin平台关闭、也门液化天然气管道遭到武装人员反复袭击造成的损失以及尼日利亚OML58区块的天然气泄漏,道达尔公司第二季度的日产量同比下降了2%,下降到了226.1万桶油当量/日。

尽管产量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国际石油公司来说,资产出售和金融运作、非现金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量下滑的影响。另外,一个利好消息是,国际油价目前在震荡上行。虽然油价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失去了需求方面拉升的动力,但从供给面上来讲,能量产出投入比的下滑和成本攀升,对石油价格形成很强的支撑。欧美经济的复苏,依然有赖于弱化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也必然带来油价的走高。

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师钟健就此分析认为,短期看石油巨头业绩将受油价下行的拖累,并可能在8月份见底。随着各国为稳增长纷纷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和不断加大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力度,政策调控效果将逐步显现。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转暖和油价在下半年回升的预期升温,届时跨国石油公司的业绩将有所好转。

战略布局调整

各大国际石油公司在公布业绩的同时,也都提出了下一步业务发展的重点。简单数据变化的背后,凸显的是石油巨头的全球战略布局调整。

数据显示,2012年埃克森美孚第二季度的资本与勘探费用为93亿美元,前6个月的资本与勘探费用达到了创纪录的182亿美元。“这归因于我们推进在未来5年内每年投资大约370亿美元来帮助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计划。”雷克斯·蒂勒森表示。

事实上,今年来埃克森美孚在全球的重组动作频频,成效也逐渐开始显现。

6月1日,埃克森美孚对其在日本所持的下游和化工业务进行了重组。埃克森美孚所持的TG有效股权从50%降至22%。紧接着,埃克森美孚提交了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推出一个世界级石化拓展项目的许可申请,以便能够在2016年启动。这个潜在的项目将包含在埃克森美孚位于得克萨斯州贝敦市的综合设施中推出新型乙烷裂解炉和优质产品设施。

同时,埃克森美孚与Rosneft签署了协议,在西西伯利亚联合开发致密石油储量,并建立一个联合的北极离岸开发研究中心。而其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157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也已于8月初启动,预计可产出9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2014年开始交付液化天然气,出口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等亚洲地区经济体。

这样的布局调整同样可见于其他石油巨头。为更加专注于自身的优势业务,康菲公司计划分拆为两家公司,其一将专注于勘探和生产,另外一家将专注于炼油和营销业务。康菲表示,分拆后公司旗下的炼油及市场营销业务将成为一个领先的炼油生产商,具备竞争能力和多样化资产,康菲石油则将成为一个独立高效的勘探和生产石油公司。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以来,BP也一直计划进行抛售,但比账面价值高出太多的价格使之一直无人问津。BP首席执行官戴德利表示,接下来几年将会成为进行整合的年份,因为公司需要重新设定业务重心。目前看来,虽然对产量和成本带来了些许影响,但相关工作进展良好。他认为,BP复苏趋势将延续至2013年乃至更久。

其实,梳理近年来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的一系列举措,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一条线,逐渐退出利润不高的一般中下游业务,转向较高利润的精细化工、化学品业务,战略布局重点从本土和欧美国家逐渐转向亚洲等新兴经济体聚集的地方,也就是未来的能源需求增长来源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