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新课程标准,突出地理学习的过程

 chenshilu 2012-09-29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就是把“过程和方法”与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方面,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变“追求结果”为“体验过程”。正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而且是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必经道路。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和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过程和方法”有三条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落实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总体说来,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地理学习过程按照经历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学年、学段、学期、单元、章节、课堂等等,针对不同的过程,探究的方法有所不同。

二、学年的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研究性学习

学年的时间较长,应该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规定学生在一学年内要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4~5人一组,自选题目,自定研究计划,自选指导老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很广,综合性、应用性较强,近几年我所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有:《广州市公厕的设计、布局及发展调查研究》、《广州地铁的经济意义研究》、《骑楼文化》等等。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自主探究、亲身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科学选题——明确研究目标——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分析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检查、督促,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调查访问、团结合作、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2、校本课程

在学年的教学中,我校还开设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是教师自己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从2002年开始指导地理课外活动,经常带学生参观当地的民居、博物馆和商业街等等,引导学生用地理课本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2004年我开始围绕《民俗文化地理》这个主题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共同编写了6万多字的资料,还开发了大量的学习网页和课件。校本课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的关系由单向的传授转变为共同学习,双方的创新能力都有所发展。

三、学段的地理学习和评价方法

如果以学期为段落,在学科教学中就应该围绕模块教学内容,通过上课、作业、预习、复习、考试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传统的地理教学以课本为中心,高考是“指挥棒”,专家依据教学大纲编写课本,根据课本命题,于是教师上课讲课本,学生复习背课本,考试考课本。对于新课程来说,评价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上层怎么评价教师就怎么教学。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策略,取消了地理单元测验,实施过程性评价,我们的研究课题“高中地理学力评价办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广州市得到表彰和推广。

学力指一个人在学问上所达到的程度,地理学力包括四个方面: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我们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并设定合理的比重。(见附表1)如我们以上课的态度和作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学习兴趣方面,我们从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两方面来评价,上课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次加1分,课外主动观察思考,写小纸条向老师提出有见解的问题,1次加3分,每学期完成一个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加15~30分,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多探究。学习方法的评价以笔记为参考,要求听课时会记录要点,复习时会归纳知识体系,会列表对比地理差异,掌握地理规律,会检查自己的错误,调整学习方法。

我们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地理学力评价改变过去单纯由老师给学生打分的做法,充分发挥民主,在期末由学生、小组长、科代表共同填写地理学习过程评价表,(见附表2)其中“学习态度”由学生本人和科代表共同评分;“学习兴趣”由小组相互评议打分;“学习方法”由小组长检查笔记并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打分。家长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参与评价,填写反馈评语。“学习能力”包括各种考试成绩和研究性学习的成绩,考试成绩由老师按50%的权重计算得分,并填写学习评语。研究论文的成绩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计算分数。这样地理学力评价就由单向评价转变为多渠道、多元化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而且通过公开评价、全员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推动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四、模块教学的探究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编排和设计的:自然地理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地理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针对自然地理我们布置的探究题目有:设计月球基地;设计实验证明地转偏向力;设计实验测量当地的经纬度;设计实验证明水循环;测量太阳高度角,说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以某花园小区为例,从楼高、朝向、采光、风向和室内设计等研究其布局的合理性等。通过这些课题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法来研究和认识这些地理过程,学会用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这些地理过程,分析地理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针对人文地理我们布置的探究性题目有:选择你熟悉的一个生活小区,调查当地的人口构成及增长状况,绘制图表分析当地的人口模式及变化特点,并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调查广州的农民工来源,分析他们迁移的原因,分析民工潮的利弊;要求学生掌握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即调查分析、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方法。在设计考察试卷和布置人文地理的探究作业时,我们要求学生以某工厂、商店或者住宅小区、交通枢纽为例,调查分析区位选择的原理。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重点要求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五、让考试成为问题探究的过程

地理新课程标准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体系,引导师生把目光由书本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新课程实施以后,地理考试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传统形式的闭卷考试,但在试卷的设计和命题上应该尽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体现开放性的原则:

1、从案例出发,让考试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演练。例1,小王暑假从老家(某城市甲)去乙城市旅游,他发现两地的日出日落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就作了一个统计,据此请你判断甲在乙的什么方向?此季节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什么位置?此季节我国各地会发生什么现象?

2、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例2,结合广州冬季的咸潮可以让学生分析气候、河流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3、注重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例如用一个循环模式图可以让学生推理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水循环、洋流、地壳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

4、设计结论多元的开放性试题,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发展空间。例如让学生根据某的地理环境设计发展战略。

六、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1、从高考试题看地理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道题是课本的原版,全部都要求我们在理解课本原理的基础上灵活分析运用。地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能力有:(1)从图片和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地理空间思维的能力;(3)根据地理信息和原理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4)时差、太阳高度等地理计算能力;(5)区域对比分析的能力;(6)综合归纳的能力;(7)文字表述的能力。这七个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我们平时在课堂上落实。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一个标准多个版本”,课本仅仅是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载体,而不是考试的标准,它给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材料和线索,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靠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本的思路去选取、调整、补充、删减教学资源。“地名+物产+铁路”的考试命题已经腿去,所以仅仅靠“教课本”、“背课本”难以达到新课程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迫使我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观,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依据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

2.从教学评价看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从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来看,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问题探究过程,例如我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从目标设计、情景与方法、管理与激情、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效益5个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见附表3),新课程教学整个课堂几乎围绕问题探究而进行,老师的引导决定课堂的效率,那么新课程教学的引导探究有哪些方法呢?

3.课堂探究方法

1)问题解决教学法

针对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程序性的知识适宜采用问题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起源很早,2000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都曾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问题解决探究教学的关键是: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现实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水平,把问题分解,引导学生步步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讨论,教师耐心倾听。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兴起,20世纪初开始运用于美国商业和企业管理教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引入教学流程。近几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使案例教学迅速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地理教学案例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包括:资料、图像、数据、景观等多种形式,既可展现虚拟的情景,又可以展现真实的情景。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提供和呈现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总结案例。教师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案例教学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从真实的情景出发,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学以致用,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所以这种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价值观有较大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述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总体来说,地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创造和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建立起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教给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07年10月

 

【注】本文在2007年获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全国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唐晓杰等编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徐勇、龚孝华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 陈澄 主审,段玉山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5.《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处理技巧》曹飞跃/《中学地理教参》2004年第4期

6.《论高中地理新教材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李晴/《地理教育》2004年

7.《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8.《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处理技巧》曹飞跃/《中学地理教参》2004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