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金针大师”王乐亭的宝贵经验!

 就2 2012-09-29

王乐亭的临证约法五章

    王乐亭教授行医一生,治学勤奋,态度严谨,遵古而不泥训,继承之中又有所发挥。他在临证时,坚持详审四诊,辨证立法要求精确;施术时,取穴、进针、手法、行针、起针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形成一套自我遵守的“意念法规”。现将这些“法规”比较系统地加以总结,定名为“临证约法五章”,分述如下:

    1.四诊务必详尽,辨证立法要准。

    问、望、闻、切四诊,是中医收集临床第一手资料的独特方法。通过四诊合参,以探求病因,确定病位,审视证候,观察病情的变化,综合起加以判断即为辨证,然后据以制定治疗法则和拟定针灸处方。王乐亭老医生对于四诊是十分重视的,对每一个患者,他都要详细而又抓住要害地询问病史,认真望、切诊察。更为可贵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经过1~2个疗程而疗效不佳的复诊患者,他就重新进行四诊,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调整或改变原来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疗效。

    2.配穴合理,取穴正确。

    王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思想活跃,颇多独创。临床取穴之多少,视病情而定。例如,临床常用的配方“养阴清肺法”只有鱼际、太溪二穴,而治疗顽固性半身不遂的“十二透穴”多达24个穴位组成。王老常讲“用穴如用兵,病繁则多设,病简则少施”。不以取穴多少论英雄。临床取穴之配伍以合理为宜。

    古人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王老主张“勿失其经,也勿失其穴”,对于取穴要求非常严格,力求精确。例如,悬钟穴,近几十年绝大多教教课书、挂图、模型等针灸教材都介绍在腓骨后缘取之,但王老坚决不赞同,临床一贯坚持取腓骨前缘,曾遭人非议。此结论终于在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得到证实,腓骨前缘之取穴是正确的。可见王老之高明,并非一般。

      3.针尖方向、进针深浅应适宜。

     王老在这方面很是讲究,例如,列缺穴,应当屈腕取之,针体才能顺利的向上深探入内,才能有效。长强穴必须顺尾骨前缘平刺二寸深,使病人不自觉的发出呼叫之痛声,定能取效。正所谓“啊声取长强”。

     足三里穴,王老认为其取法为“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距离胫骨前缘宽度是一立横指。”又说:“五分治于胫,一寸治于腹,寸半中脘行,二寸治咽喉,如刺三寸整,巅绍血下行”每刺该穴时,也都分别按照上述规定深度来执行。

      4.补泻手法明确。

      王老根据《针灸大成》和周伯勤之《中国科学针灸》所介绍的捻转补泻手法之论述,经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反复实践,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手法风格。王老最后将捻转补泻之手法归纳为“随济迎夺、进插提退”八个字,即按各条经的循行方向而行补泻手法。正如王老的自叙田:“我选用捻转补泻手法,因它对深浅刺的穴位都能用,其如头面、胸胁、腰背、手足指部等处,皆是浅刺的部位。其它手法如提插、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凤凰展翅、苍龟探穴等手法都不能用,故选定捻转手法深浅皆宜,全身可用矣。”

      5.留针时间与起针得当。

      王老认为留针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王老曾讲:“针刺入经穴,通过经络疏导经气,使脏腑气血得到畅通或补益,从而促进虚实平衡,但必须要经过运行一个周次的时间,方有良效。”

 

                                        选自尚在编写的《南北金针冠京城》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