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楹联两行对仗艺术(三)

 钟家台 2012-09-29

19楹联两行对仗艺术(三)

重字自对

  重字自对包括重字的各种形式,有叠重、连重、间重等等。

  ●西湖花神庙旧联(《楹联丛话》卷六)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1100110011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0011001100

  此联由叠字组成,每边两句,46格。“红红”对“翠翠”,“燕燕”对“莺莺”,“雨雨”对“风风”,“朝朝”对“暮暮”,都是句中叠字自对;只有“年年”对“处处”是叠字相对。梁章钜评曰:“曼调柔情,与题恰称”。

  ●顾宪成题东林书院(《名联谈趣》27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0011100001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1000111100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无锡人。明万历进士,累官至吏部文选郎。

  ●南京燕子矶永济寺(《楹联丛话》卷六)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楹联丛话》云:燕子矶本在江中,近因沙滩日长日宽,遂离江稍远。有高阁凌空而立,俗所称铁锁链孤舟者,今铁索尚存,犹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济寺。

  此联与上联结构完全相同,都采用七四倒接和重字自对结构,但风格迥然不同。前者入世,后者出世;前者与东林书院学风相称,后者与永济寺净土相称,绝对不可更换。

  此两联虽为倒接,因重字自对,更富有特色,在风格上掩盖了倒接的特点.

  ●刘师亮庆“双十节”(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10)

普天同庆,庆得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001111000110111100011

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11000*111001000011100

  民国17年(1928年)“双十节”,刘师亮在他所住的成都昌福馆门外,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

  此联第一句为林纾巧对(见龚联寿《中华对联大典》第642页)。第三句“庆庆庆/狂狂狂”是独立的一言句,以“三叠”形式出现,用以加强语气。“当庆”是“应当庆祝”,又是打击乐器“铛”与“镲”发出的音响;“懂狂”是“懂得狂欢”,又是打击乐器“鼓”与“锣”发出的音响。作者采用极度夸张的语言表示“庆祝”,使人感到滑稽可笑,从而发泄了无可指责的不满情绪。

自重自对

  ●俞樾题静趣(《春在堂全集·楹联录存》)

  七旬外老翁,固知死之为归,生之为寿(111000011000011

  半日内静坐,不识此是何地,我是何人(000111100111100

  俞樾题曰:“余喜静坐,人事纷扰未能也。山馆中偶一为之,颇得静趣,因题此联。”

  此联第二句后四字与第三句四字“死之为归,生之为寿/此是何地,我是何人”形成四言自对,但其中“之为/是何”两字分别自重,故称自重自对。因重字覆盖格式,平仄不拘。自重自对是自对句的特例,在结构上,与自对句相同。

  如果把“死之为归/生之为寿”前四字和后四字分别放在两边,就形成“相重相对”,这是对联的大忌。现在放在同边,形成自重自对,不仅合律,而且意义连贯,重字还增强了节奏感。其中奥妙,不可不知。

自对自重

  ●周策纵集宋词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001110000110011

  峰到春归无处寻,红了樱桃,绿了芭焦(110001111001100

  此联第三句和第四句结构相同(00110011/11001100)属于自重句,但在字面上只有第二字(分/了)自重,其他三字“伪自对”,故称自对自重。

  此联集石孝友《鹧鸪天》,苏轼《水龙吟》,辛弃疾《贺新郎》,蒋捷《一剪梅》句。对仗之美集中在“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句上。

  通篇描述杨花,实际上是惜春、送春。春天在那里?如果把春天分为三分,二分化尘土而埋没,一分随流水而消逝。飘杨花的时候,也是送春的日子。

  春天真的消失了。但是不必遗憾,初夏不比暮春逊色。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恰恰与“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听觉上。红与绿,土与水,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消失,这一切都产生在“春夏之交”。何况“樱桃”和“芭蕉”还是押韵的。

  别来风月为谁留

  石孝友《鹧鸪天》(《全宋词》第2033页)

  家在东湖湖上头。别来风月为谁留。落霞孤鹜齐飞处,南浦西山相对愁。真了了,好休休。莫教辜负菊花秋。浮云富贵何须羡,画饼声名肯浪求。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宋词》第277页)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余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是离人泪。

  啼到春归无寻处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全宋词》第1914-1915页)

  绿树听鹈。更那堪、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酸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山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全宋词》第3441-3442页)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对仗工切

  楹联有三个层次:平仄层是声律结构,对仗层是语法结构,构思层是逻辑结构。为了突出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也为了叙述方便,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构思。其实撰联过程与叙述刚好相反:首先立意构思,然后文字表达,同时考虑平仄。因为楹联的立意构思与吟诗作文大同小异,所不同者,确定主题后须从两个不同角度构思。因此“对仗工切”就是楹联构思过程的具体表现。

  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副楹联,能否成为杰作,成为精品,贵在“立意”。宋吴可《藏海诗话》云:“凡看诗,须是一篇立意,乃有归宿处。”(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1997年中华版,第329页)。立义必须切题。楹联与其他文体区别之一是,表面无题,实际有题。楹联张贴、悬挂、书写、或铭刻在实体上,与主题环境相适应,显而易见,不言而喻。因此梁章钜评联常用“骈切”、“雅切”、“工切”、稳切“等语。

切人

  ●徐渭题夫人祠(《楹联丛话》卷六)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婚归蜀道难

  陈寿《三国志》云:“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充分揭示出夫人感情上的两难处境。字面上不著夫人一字,但字字表达了夫人在刘备出走后的悲哀与思念。

  ●钱梅溪(泳)题常熟草圣祠

  书道入圣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新唐书·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此联把张旭书道之神,嗜酒之狂,表现得淋漓尽致。

切事

  ●徐渭题绍兴汤绍恩祠

  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禹之绪

  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

  绍兴滨海,常有水患。明汤绍恩任绍兴太守时,创建应宿闸后解决了水患问题。故后人立祠纪念。此联并不泛泛地歌功颂德,而是记载了当时的工程情况,可以当地方水利史读。梁章钜评曰:“两用成遇,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述之。”

切地

  ●苏州虎丘花神庙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

  虎丘山在苏州西北七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虎丘花神庙不同于西湖花神庙。梁章钜评曰:“却移作西湖花神庙联不得”。

切时

  ●钱裴山(楷)题黄鹤楼(《楹联丛话》卷六)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此行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钱楷任湖北巡抚刚三个月,又奉命内调。此联写在匆匆离任前登黄鹤楼。落梅时节四字,极有时令特色,依依之情十分真切,故能引起读者共鸣。

切景

  ●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

  上端有扁额“别有天地”,楹联落款“清黄万春撰,甲戌端阳心斋姜家诚书”,知为1994年重刻旧联。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200188日与刘明诚同志结伴往游,方知沙泉共存之奇。月牙泉三面为沙山所困,自古以来沙不进泉,一奇也。山脊沙积如刃,人走驼踩,宿夕复初,二奇也。自山顶乘沙下滑时有响声,三奇也。月牙泉北岸有月泉阁,高阁飞檐,俯瞰清泉,沙中绿洲,恍如仙境。此联写景真切,联与景交相辉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