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鹤楼》赋

 老沈阅览 2012-09-30
  《黄鹤楼》赋

赋辞骈文


  荆楚故地,汉昌新府。星分鹿马,地扣两江。襟洞庭而带千湖,控九省而通南北。两江放火,烈焰成三足之鼎势;唯楚有材,屈平创浪漫之离骚。
  琼洲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长汉之交,宾主竞中华之美。勋员崔颢之先知,驾鹤而来;太白翰林之诗仙,回步而叹。家君无德,九头为居,童子何知,引玉投石。
  时为四月,序属初春。白雪尽而绿叶新,细雨连而湖波荡。登高阁于夕阳,赏风景于崇阿。望晴台之蒙浓,感江山之娇荣。
  神游物外,纵观千里,心飞凌宇,梦览红尘。仙人乘飞,棋压二神于华府;盖世英豪,孟德之与周郎竟武。
  披虹霓,踏金河;宏大厉经雨,巍峨看尽英雄。高楼林立,科技创新之城。巨龙旋卧,天堑为之通途。润雨初停,风推残云;神龟与腾蛇互搏,江龙与朱雀共舞。高山流水,萦绕鹦鹉之畔;北燕南回,更添江南之美。
  大江东去,烟涛浩邈;鸥雁吟而似百灵,无名之花牡丹婷。春雨如油,东坡漫街行;长庚醉酒,饮中八仙聚首。
  几兴废,终不灭!
  叹人楼如此相似,感世间造化神奇。望天京于日下,目太伯于岐川;哀幽王之褒姒,恨夫差之沉鱼!龙游浅滩,孰为之驱虾?虎困平阳,何奈之被犬。明珠暗投而无光!琼佩紫兰勿芬芳。
  嗟乎!生不逢时,夙遭悯悸;韩信受辱,太白不榜。鸷鸟不群,燕雀鸿鹄;鲲鹏慨大蟪蛄何知?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志士青年,雄心勿已。
  十年磨剑一啸惊,龙腾九宇虎归林;英雄豪杰创时事,时世风云龙虎吟。愿仿楚汉笑三国,无论前朝,只待今朝。
  吾,周王后世,荆楚怪杰。无路请樱,笑天下之庸蔬;有怀投笔,直何奈伯乐难求。
  睡梦陈祖罗汉,愿随五柳入桃。非文武再生,焉知太公之渔处!它日若鸣,请君共评。今兹捧袂,毛遂自荐。卧龙凤雏,令英雄垂泪,萧何张良,成汉家天下。
  呜呼!好景无常,盛事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帝子何来,空水还流。登高做赋,亦所寄于群公。小子胆大,切请海涵。一言均赋,四韵也成。再撒潘江,而望于贤者乎。
  黄鹤飞兮黄鹤搂, 两江齐汇到终流。
  飞檐翘角高天干, 回廊蔓栏览星云。
  东观楚宫紫阳霓, 西望晴台赤壁洪。
  古之贤圣皆何住, 今世豪杰聚蟠龙。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黄鹤楼》 作者:唐 崔颢 [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山东蓬莱阁、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