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女性过中秋的三个秘密

 xcaq 2012-09-30
过去女性过中秋的三个秘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又到了中秋节了。祝各位佳节愉快!
  
  中秋与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两个传统节日,对于这两个节日的民俗文化内涵,古人早有说法,即中秋属阴,是女人的节日;春节为阳,为男人的日子。既然中秋是女人的,女性过中秋的方式和诉求便与男性很不一样。

    在过去,女性在中秋之秋会秘密做这么三件事——
  
  秘密之一:占卜乞吉。中秋之夜的月亮,也是古代女性的精神寄托之一,是她们表达愿望的最佳机会。中秋占卜,便是这种精神寄托的产物。占卜一般与祭月仪式一起进行,其工具主要是箕或筐。

    在明代的江西南安府(府治大庾,今江西省大余县)一带,当地女性中秋之夜,喜欢“设酒果悬箕以卜休咎”(《南安府志》);在福建龙溪一带,“人家儿女于月下设果饼、环服之类,群望月而拜,致词,谓之请月姑。置筐予盘,俟月神降筐,自举为剥琢声,祝其声数卜休咎,然不甚验”(《龙溪县志》);湖北荆州一带的渔家女性,也喜欢在中秋夜用箕、筐请月神,来占卜吉凶,看看鱼的产量。

  此外,有经验的农人还会通过中秋之夜的天气变化,预测来日气候和畜产、庄稼收成。如在明代,安徽、湖北等地的农人认为,如果八月十五夜里下雨,正月十五那晚天气也不会好。南宋时人则认为,如果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是阴天,不见月亮,年成便不好,会影响家兔产量,河蚌也长不实,乔麦秕子多,此即《分门琐碎录》中所谓:“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乔麦不实。”当然,这样的预测并不准确。
  
  秘密之二:祭月乞美。祭月这一风俗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的,与祭日一样,很早就有了,《礼记》里便记载先秦时人“秋暮夕月”,就是那个时代拜祭月神的风俗。但女人祭月到底是为了什么,还是有说法的,先秦时女性祭月与唐宋以后女性祭月的目的不完全相当,已婚女性与未婚女性也有差别,但主要介于乞福与乞美两者间。

  月亮之所以令女性顶礼膜拜,自然是传说里面有一位月亮女神。此女神名叫嫦娥,当年她因误食了丈夫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的“长死药”,而意外飞天,来到了月宫。嫦娥是一位相当美丽的女人,而圆圆的月亮又与女性圆脸为美的古代审美标准相符,于是女性“祭月乞美”风俗便出现了,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传先秦时齐国丑女无盐氏,便是在中秋之夜祭月得到了嫦娥般的美貌,而为齐王宠幸。

   “祭月乞美”这种风俗,在古代年轻女性中尤其流行,而已婚的年长的女性“祭月乞福”之愿望,更强烈,更希望得到吉祥和家庭幸福祭月时,一般设香案于庭院中,上摆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时令果品,烛燃焚香。但在整个过程祭月过程中,有一点是要忌讳的——男人不沾边。俗话所说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是这意思。

  秘密之三:偷瓜乞子。具体是这样的,在中秋之夜,有生育愿望的同村相好妇女相约结伴,悄悄出去偷瓜。这是在清代时许多地方仍流行的生殖风俗,据清道光《繁昌县志》记载,在清代安徽繁昌县一带,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妇女怀孕多子代表丰产。“摸秋”,这一风俗在过去的长江中下游一带颇为流行。除了育龄妇女亲自在中秋之夜出去偷瓜外,还有亲戚朋友选择在这八月十五这天送南瓜给已婚女性,送的时候还吹吹打打,手拿枣树枝,愿望是一样的,都是祝“早生贵子”。

  “中秋生育文化”,至迟在宋代已出现。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便有这样的记载,八月秋社“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从中可见,宋代与清代中秋乞子不同的地方,仅在“多子”吉祥物的选择上,宋代不用南瓜,而是用葫芦。
  
    此三秘密,现代女性已鲜有相信者了,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一下还是应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