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千年前牛肉现身陕西战国墓(组图)

 香花供养 2012-09-30
1/4)

陕西考古专家2010年从古墓中发现一个铜敦(古代的一种食器),铜敦内有一块块碳化的物体,后来专家证实这些物体是黄牛肉。专家推测,这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陪葬肉制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这些肉制品之所以能保存这么久,可能是风干的或是腊肉。华商报周艳涛

2010年的一天,考古人员从陕西临潼区一战国墓中取出一铜敦时,发现锈蚀严重又十分沉重,无法揭开。送至文保室后,文保员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味道扑鼻而来,里面有东西流出,她决定立即停下并再次盖好。

这个铜敦里到底装的啥?为揭开谜团,考古人员进行了多番研究……战国古墓出土铜敦

为配合道路建设,省考古研究院在2009年6月至12月和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先后两次在临潼区湾李村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12座。其中战国到汉代的墓葬共计282座,其余为唐墓和明清墓葬。

铜敦出土于M208古墓。该墓底东南侧有一长方形盗洞,略斜打进墓圹且打破墓底,该墓被严重盗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考古人员分析该墓应为战国晚期,墓主人应该为一平民。

位于木椁内东北角的2件随葬铜器,虽离盗洞很近,却得以幸免。两件铜器为铜敦和铜壶。该项目考古队队长胡松梅说,铜壶装的应该是液体,但因时间久远早已挥发;铜敦直径20余厘米,锈蚀严重无法揭开且非常重,考古人员随后将其送到文物保护研究室。铜敦内装碳化肉块

铜敦里到底装的啥?在研究室,文保专家、助理研究员宋俊荣负责具体清理和保护,当她仔细清理完外表后发现,要打开铜敦非常困难,就决定用凿子慢慢松动上下接口处。忽然,一股刺鼻的味道散出,里面有东西流出。她立即停下来并再次盖好,马上将这件事通知考古队队长胡松梅。

次日考古人员再次打开后,除了一股刺鼻的酸味外,眼前景象令考古人员大吃一惊:一块块碳化的东西,将铜敦装得满满的。这些碳化物是什么,立刻引起大家猜测。最后考古人员决定拿出一块掰开看看,结果发现里面有白色的弹性肌腱膜和一根一根的肉丝。

铜敦是古代的一种食器,由此胡松梅等专家推断应该是一块块的肉制品。多次测试后认定为黄牛肉

如果是肉制品,又会是什么动物的肉?如果铜敦里有动物的骨头,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断。

但为了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考古人员不能把它全部倒出来找骨头。但经过X光的透视和分析,也没能看到有骨头存在的证据。后来,经过与中科院有关专家沟通,考古专家决定通过蛋白质分析来寻找真相。今年,经过几个月不断的测试,最终鉴定为黄牛肉。

专家介绍,在这312座墓中,出土了很多陪葬肉制品,但均已腐烂,只能看到骨骼。专家推测,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

(据华商报9月28日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