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天的诺言——谨以此99封情书献给我今生最爱的人(续1)

 sml4605 2012-10-01

 

秋天的诺言——谨以此99封情书献给我今生最爱的人(续1)

文 情系平民

第二封寂寞的价值(写于2011年10月12日21:56:33)
       寂寞是一首古老的曲子,在心底缓缓升起。回首昨日,昨日已成残花,那曾经的灿烂,那曾经的黯淡,犹如两行清泪,一边流着的是快乐,一边流着的是悲伤 。
       室外清冷,室内温暖,而心情则游离于冷暖之外,理想中的宁静而致远。持一份恬淡,置身于悠扬的乐声里音符伴文字,描述一段和孤独寂寞有关的章节。
       我的寂寞,因为思念;彼此寂寞,又是为何?或许一个人,便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便折射着一条独特的生活轨迹,寂寞的情绪相同,但是寂寞的内容却有着千万种的理由。
       读书,竟在丝帛竹纸之间,阅得古人的寂寞。寂寞在唐朝,曾是我读过的布衣诗人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怀才不遇之叹,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孤独之悲;寂寞在宋代,则成了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亡国之痛,是易安居士“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飘零之调。
       我不想把价值这个字眼用在庄子身上,可我又实在找不出其他合适的字眼来盖棺定论我心目中的庄子,我只能冒着亵渎的可能滥用了。
       庄子所鄙视的孔子无疑是伟大的,但这种伟大得有个前提,那便是庄子的存在。就像英雄必然需要美人来搭配。于丹的演讲,我最喜欢的,也是我认为最正确的是关于孔子与庄子价值的评论。她说孔子与庄子一个是地,一个是天。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而中国的文化无疑在这两种牵引力的引导下走向了阴阳平衡的道路。陶潜、李白、杜甫和苏轼等等这些中国的文人无不是在道家与儒家的浸润下成长的。在两人间,我无疑更加偏爱走进人类灵魂的庄子。因为他是孤寂的。孔子则不然,他一生都不寂寞,他至少有三千门徒。一呼不止百应,至少也有千应。所以庄子更需要人来读懂他,读懂他一颗寂寞的灵魂。
        我在想,当我梦见庄周的时候,我敢不敢直视那个身体孱弱,目光如炬的老人,敢不敢经受他充满鄙夷的责难。穿越千年的尘埃,我仿佛能感受那个站在清风里体会人间冷暖,思考宇宙洪荒的归去的心的悸动。我想知道,他还孤寂吗?
        现在看来,读庄子的人少了,真正能读懂他的就更少了。人们更愿意一头扎进名利的漩涡,哭也罢,笑也罢,成败与否,都不愿回到宁静的心灵田园。这个世界的人到底怎么了?
  最近读到余秋雨写陶渊明的文章,由于陶渊明是被后世几百年的苏轼发现 。余秋雨便大呼,那是一座真正的高峰啊。他说,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遮雾罩数百年之久的。如果说陶潜是真正的高峰,那他的根基即道家文化则是一座青褐色的高峰,耸入云端。或许就因为这座山峰太高了,能爬上者,也就寥寥了。也或许这就是庄子的可贵之处吧。此中有真意,难于俗人知,因而寂寥终归难免的。
        时代是个势利的小人,总是执拗于真理的面前。他所见的只不过是眼前的小土丘,而对真正的惊世高峰却视而不见。
       我想真正的寂寞者会是在云散时寻雨,在灯灭时觅光;在欢快之时探寻痛苦,在弥留之际创造新生。寂寞的背后是一颗怦怦直跳的心,一颗大爱大恨,大慈大悲的心,隐匿在红尘之中。
       纵观历史,所有取得成就的人们大多都能耐得住寂寞,也都学会了享受孤独。比如卧薪尝胆的勾践曾在兵败后含耻忍辱到吴国做仆人,甚至亲自尝试夫差的粪便。试想昔日曾经高高在上的帝王如今却为了国家的再度兴盛,不惜尊严,忍辱负重。在那阴冷潮湿的暗室里,当他经历了无数次寂寞孤独的煎熬后,受尽了吴国上上下下的折磨后,终于励精图治东山再起。这场战争是以越国的胜利而告终的,从客观上来看与越国的范蠡和文仲的智谋有直接关系,但其实还是勾践在兵败后学会了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平静地接受了那份空前的孤独,更关键的是他把这孤独这寂寞内化成一个清晰的目标、一种坚定的自信、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
        当然历史上在孤独中重生的不止勾践一人,还有苏秦、杜甫、王冕、宋濂、范仲淹等人也都在不同的境遇下化解了孤独,成就了自己的梦想。纵横家苏秦在第一次出游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面对“父母不言,嫂不做饭,妻不下织布机”的尴尬局面,他忍受孤独,发愤苦读终于成功地游说各国。一生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杜甫,在那个凄风冷雨的秋日,在那间残缺的破茅屋里熬过了无数个漫漫长夜,依然发出了兼济天下的心声。还有家境贫寒的宋濂在承受了借书难、求师难和衣食俱忧的境况下,最终锻造成明朝三大著名的散文家之一。还有两岁的范仲淹、四岁的欧阳修,他们少有大志,刻苦读书,成年后在遭贬谪的情况下仍能化解失意之孤独,忧国忧民,心系苍生。
       不管是受辱的帝王、受挫的学者,还是贫寒的学子、失意的文人,他们都在逆境中排遣寂寞,成为不同领域的优秀人物。
       我们不是因为内向而孤独,也不是过于美丽而孤独,更不是由于过于卓越而孤独,我们是因为太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所以就害怕奋斗的枯燥而孤独,忍受不了奋斗的单调而寂寞。
       记得周树人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想说:“不在寂寞中重生,就在寂寞中沉沦。”因为,远离人世嘈杂,忘却岁月风尘,在灵魂的深处,撒一些花籽,生命将会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延续并再次辉煌。

  
  
  
  
  

第三封、心灵的暖春(写于2011年10月13日21:34:32)
       走在青弋江畔的径道,瑟瑟秋风轻拂着我的头发,此刻月朗清清,秋叶凋零,才明白夏犹未尽秋已来。
       我放下心事静静地想你,湿湿的想念,潮湿了我的心事。月光下,树影婆娑,那是你临别时留下的依恋。
        我思念着你,月夜下,我的思念如同藤蔓,坚韧地延伸着自己的触角,不知哪一天会将自己覆盖。漫步江畔,铺满碎石的小径重叠着的脚印依然清晰,那日子恍若隔世。我把思念凝成这秋日的红叶,随风飘到你的身边。我明白那竹尖的露珠是你想我时留下的眼泪,只是今夜我寂寞地惆怅着你我“心同寝未同”。情深之处,本想借着那碧云传达我的思念,可是迎面而来的秋风吹过后,云儿消散了行迹,寂寞是我此刻忠实的伴侣,我倚着寂寞想你。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南方的你手捧书卷伫立讲台口若悬河,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更多的幼稚生命在这里得到升华。身处繁华的都市,你却淡定自然,从灵魂深处至生命之巅。
        生活中的你,柔情似水,才情不灭。这样的一个女子,似哺育了她的南方水土一般,有着宁静而炽热的美。温良谦恭,心性似她的名字纤尘不染,生于二十世纪的扶桑女子,在故国家园里,耕种自己的幸福。
        每天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只是不能完美的整理自己的心情。每当我翻阅你的文章时,总是会被你的才情所牵引,甚为感动。每个人都希望被人读懂,然而在经年中却总发现很难被人读懂,这就是人生的缺憾,更是无奈的滋生。我想说我能读懂你,也许你会决然不信,但信与不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努力读懂你。
        我想说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对于两情相悦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理解为真诚的表达,只要不是存心欺骗。也许在流年里认为这是曾经的誓言,只是一生一世,实在太长太长,变数超过人类的想像,无论情感本身,还是情感生成的土壤。
        一段感情落幕,会有另一段升起。尽管这是人生的现实,但于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你的爱已经深耕心中,不论多少年过后,都是永恒的。
        当我哪天捧着日记本,感动着内心的那份情感时,也许会潸然泪下,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每次我都会重复着做一件事,那就是在遥远的星空下等着你的到来,我慢慢地等着,有时候多希望你能早点到来,但每次都是失望。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那陌生的已经熟悉的本子,写下这一天的思念,那思念的语言让我很感伤,我多想你在我身边啊。每次都会对着枫叶发呆,总会被思念拉得很长很长,每次只有抱着枫叶才能入睡,那红色枫叶上的颜色褪掉了,但在我的心里却永远的无法褪去
        现在,我的日记本已经写满了你的身影,然而你是决不会理解我时下的心情。我攥着那枚红红的枫叶,看着现在早已没有了颜色的枫叶,悄悄地将一切的一切都装在了我的心里。我只好又买来一个笔记本,继续那还没有完成的思念,继续那还没有结果的等待。
        深秋了,我照样走在那瑟瑟秋风的青弋江畔,走在那充满熟悉气味的街头,想着你的身影,你的容颜,你的文章,捡起一片枫叶,看着那红红的叶,许久许久。
        窗外,那川流不息的人群占据着我的视线,我却满脑子想的都是你,我们的约定还没有实现,我愿意狠狠地等着那枫叶变红的日子。
        生命中有了心灵之约,无憾无怨。因为我知道,花未开月未圆便是一种境界,已知但未达。我想寻一片桃源,而我心中的桃源就是你,真正的宁静与回归或者幸福,我认为,不是寻一处地理意义上的桃源,而是寻一处灵魂意义上的桃源。
        抬头凝望如织的雨幕,那丝丝雨线滴落在眼眸深处,溅起一朵朵温情的浪花。那是浸润了千年的相思,飘落于眸中的阵阵涟漪,抑或是心灵的暖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