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郓城英贤传——(51)樊蕊卿

 zcm1944 2012-10-01

郓城英贤传——(51)樊蕊卿

(2011-09-08 15:32:31)

樊蕊卿(1906—1985),原名樊同榜,郓城县任怀庄村人,地主出身的抗日志士、革命干部,曾任郓城县长、山东省政协常委等职。1931年8月考入济南第一乡师,在校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随同学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演讲宣传,参加了南京请愿抗日的学生运动。1936年5月毕业于济南第一乡师学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辞去单县曹马乡农学校教师职务,回到家乡,联络本村进步青年,组建了“抗日后援委员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3月,樊蕊卿参加了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举办的抗日自卫团训练班,负责训练班总务工作。为筹集训练班费用,从家里运来500多公斤高梁和一大车烧柴,还变卖了20余棵大树及部分土地。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任中共鲁西七地委(运西地委)民运部长后,利用各种关系,穿插游说于种种杂牌武装及土匪队伍中间,教育、争取、收编了刘口红枪会等一些绿林武装。后任冀鲁豫区行政公署参议室副主任。1943年任中共郓城县委敌工部长,经常化妆深入敌占区,机智勇敢地与敌伪周旋,瓦解和策反敌伪。郓城伪县长刘本功对他恨之入骨,悬赏捉拿他,但他毫不畏惧。

 

1946年任郓城县长,为打击地主还乡团的报复,领导县政府制定了“十大杀”布告,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后又任冀鲁豫区第二专署(运西专署)卫生分局局长,平原省菏泽专署建设科长。建国后,曾任菏泽专署秘书室主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处长,机关事务管理局秘书室主任。1963年12月当选为政协第三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委。

 

他保持、发扬了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工作任劳任怨,生活艰苦朴素。直到去世,住室内只有一张床,两把椅子,一个破旧的柳条包,一个用木板自己钉的箱子、一件背心打三个补丁。但他却一向乐于帮助别人,得知自己的部下和基层群众生活困难时,就毫不犹豫地解囊相助。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上百元。他虽然工资不算低,由于经常资助他人,自己的生活十分拮据。

 

他一生坎坷,曾于1948年和1959年两次受到错误处理,被开除党籍和撤销职务。在身处逆境时,仍对党忠贞不二,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1965年退休,1978年改为离休,1985年5月8日病逝于菏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