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悍匪人生路看中国三十年之变

 伤口在流血 2012-10-03

从悍匪人生路看中国三十年之变

从悍匪人生路看中国三十年之变

悍匪的产生,必然有一定社会成因,进城务工者未能得到公平对待,或许是产生张君和周克华的土壤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无论从凶残冷血程度、作案所跨地区之广、危害社会之巨以及公安部门追捕力度之大,重庆周克华和东北“二王”、湖南常德张君,可以称得上典型的“悍匪”。没人天生是罪犯,那么“悍匪”是如何炼成的?
  比较这两个世代的四名悍匪的人生道路、作案及落网经过,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分析中国社会这三十年来的巨大变迁。
  王宗方、王宗玮兄弟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人(1983年被击毙时一人约30岁,一人约26岁),作案时正是改革开放不久的80年代初。张君出生于1966年,作案时间的跨度是1991年至2000年。周克华出生于1970年,从2004年开始杀人越货,直至2012年8月被击毙。
  如果问一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你最初对现实生活中“冷血杀手”、“追捕”产生印象的是哪件事?这人十有八九会举“二王”案件。
  笔者当时正在湖南湘中上初中,因“二王”流窜到湖南衡阳作案,公安部对“二王”的通缉令遍布乡村各个角落。老师在课堂上说:这是他记忆中,共产党第一次悬赏捉人。由于当时信息交流落后,在口口相传中,“二王”被赋予许多民间想象。
  现在看来,尽管“二王”心狠手辣,也有一定反侦查意识,但较之后辈“冷血杀手”——比如张君和周克华,其“职业性”还是要大打折扣的。兄弟二人早在1976年就开始盗取枪支弹药,但更多是为了壮胆和防身。两人在1983年2月潜入沈阳某部队医院小卖部偷窃时,被医院的职工、军人抓获,二人为脱身连杀死4人,并在慌乱中留下王宗玮的工作单位通行证,这点使得二人身份很快被确定。这样毛糙的做法和张君、周克华不可同日而语,后两人每次作案前均精心策划、仔细踩点,做足逃跑预案,给侦破带来极大困难,这也是他们多年后才落网的原因。
  从社会分层来看,“二王”的家庭在当时中国实属中上层,父亲是中学教师,两人在位于中国重工业基地沈阳的东北机器厂长大,哥哥成人后进卫生院当药剂员,弟弟则能顺利入伍,复员后进入国营保密厂工作。——这在城市户口、农村户口两重天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令张君、周克华这类出身贫苦农村的人不生艳羡的。
  至于“二王”的疯狂杀人,偶然性更多一些,当他们在盗窃后为脱身开枪杀人后,自知已是死罪,便走上疯狂的逃亡和行凶之路。此案之所以在中国引起那样的震动,是因为在人员、商品、资金流动被政府严格控制的计划经济时代,同类恶性刑事案件十分罕见,各地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反应能力也欠佳。可以说,“二王”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是他俩能干出惊天大案的重要条件。他们在大城市的国营大厂长大,其中一人还当过兵,因此见多识广,才可能偷窃到枪支弹药并使用自如。如果他们生长在张君或周克华故乡的农村,即使生性残忍,也只可能成为乡下好勇斗狠的痞子,连摸一摸枪支的机会都没有——这是因为以“户口”为基础形成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几乎不存在游离于控制之外、自由进入城市的农村“游民”。
  “二王”案的发生,是促使中国政府在1983年开展“严打”的原因之一。就在这一年,湖南安乡县的17岁农村少年张君,因打架斗殴而在“严打”中被“劳教”三年。
  张君比“二王”中弟弟王宗玮小10岁,比周克华大4岁。和“二王”相比,张君和周克华的家庭同处社会底层。两人都在内陆农村长大,且两人的父母都是重组家庭,张君和周克华的前面有同母异父的哥哥姐姐。在这样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家中长大,又由于兄弟姐妹太多,“贫贱夫妻百事哀”,父母几乎没精力关心孩子的成长,遑论在其学业上予以帮助。这样的环境中,聪明、机敏、性格倔强、不满现状、出人头地意识强的孩子,却得不到较好的教育,往往容易成为悲剧人物。张君、周克华就是两个鲜明的例子。
  张君、周克华与“二王”兄弟在年龄上有一个世代的差别,对中国而言,这十来年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如果张、周与“二王”同龄,他们可能连进城的机会没有。“二王”被击毙的1983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序幕刚拉开不久,到张君第一次持枪抢劫、周克华盗取邻居猎枪的1991年,改革开放已如火如荼,许多深层次问题也随之浮上水面。
  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大成果是:农民不再被户口禁锢在土地上,他们可以进城务工谋生。这当然是巨大的社会进步。然而,与经济改革同时期的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明显滞后。进城的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进城的农村青年,几乎就是自生自灭,而张君、周克华正是这些青年中的两位。张君离开乡村后,两次生意失败,萌发了买枪抢劫的念头,进而聚集一批同样来自乡村的青年,组成黑社会团伙,进行疯狂的犯罪活动。周克华的人生经历也差不多,2002年在重庆城区搞中巴车客运的他,出车祸后面临巨额赔偿,于是选择避债他乡,购枪行凶。可以说,张君、周克华案背后的社会学价值远远大于“二王”案。
  细观中国历史,几乎每个时代,逃离故土却没有生活保障的“流民”,往往是治安最大的隐患。以《水浒传》为例,李逵、刘唐、王英、燕顺等人的血液中固然有某种暴戾因子,但如果不是流落江湖,恐怕也不会成为以杀人为乐的“职业罪犯”。李逵在老家把人打伤,负案外逃,刘唐、王英、燕顺三人都是做小生意失败的人。他们不可能再回到土地上做安分守己良民,江湖是他们必然的归宿。
  今天的时代,当然不同于《水浒传》所描写的那个时候,社会财富的丰厚程度、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远非昔日可比,也和30年前“二王”作案的时代大不相同。许多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一方面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父辈们的羁绊,可以自己用一双脚板走进城市,另一方面却无法抖落不平等的社会身份,不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得到公平对待,很难真正被城市所接纳。那么,他们中间哪怕只有极少数人步张君、周克华后尘,对整个社会来说,仍是灾难性的不安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