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迁纠纷与游行示威

 秋风清水斋 2012-10-03


                                                                          拆迁纠纷与游行示威

 

    中国由于建筑业的扩张,拆迁纠纷是最多的,中国人有故土难离的传统,所以纠纷是难免的,更由于利益受到损害,造成的事件数不胜数。有的自焚,有的被征地方活埋。整个是一人间惨剧。

    这不竟让人想起了国外拆迁双方是怎么互动的。从苏荷旧房改造说起: 

    S0Ho苏荷位于美国纽约是曼哈顿岛西南端,它东临小意大利区,南接中国城,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20世纪60年代居住人口为6541人。 

    苏荷区原为工业区,那里有50栋1869年——1895年建造的房子,其外墙结构采用精致的铸铁工艺,被誉为全世界保留最完美的铸铁建筑群。苏荷区居住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5169美元,远远高于美国普通家庭平均年收入。居民中有76%从事艺术或受雇于与艺术有关的行业。现代艺术品的交易构成了苏荷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使其成为画廊林立名店密布的高级商业住宅区,带动了周边其他产业——如旅游业. 餐馆业.酒吧.房地产业时装模特业的发展。可谁会想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因纽约市政府拟建一条横跨社区的快速路,差点是铸铁群遭到拆除,幸亏有当地保护古建筑人士的呼吁和居住在苏荷区的艺术家们的奔走相告,才使社区旧貌保存下来来哦。 

    在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下,纽约市政府采取以旧整旧的旧城改造方案成功改造来哦苏荷区。1973年苏荷区被纽约市文物保护部门确定为纽约市第一个属于商业区的古建筑保护区。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苏荷旧城拆迁方案的提出: 

    促使市政府下决心改造苏荷是一位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发生来哦一场火灾,大火扑灭后,消防局官员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对统楼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尽管艺术家们不是这次火灾的肇事者,但许多艺术家发现他们的住房被封,行旅也被扔到了门外。消防局在统楼房前贴广告市宣布这些建组有严重火灾隐患,任何人不许居住。 

    促使苏荷区改建的第二件事是有关市政府新的规划。在曼哈顿岛上修建一条东西向快速路。 

    第三个原因是来自比邻苏荷区华尔街的洛克菲勒财团的大通银行,对此地觊觎已久。 

    1956年大通银行带头组建了纽约下城曼哈顿地区商会(DLMA)。商会主要任务是作为集体谈判代表与市政府协商社区重建。拆建中心主要任务是将破旧的工厂房夷平,代以24小时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和豪华公寓楼。 

    1965年纽约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也抛出来哦一份下曼哈顿城区改造方案,这份方案基本照搬DLMA方案。可以看出,纽约市规划委员会在下城改造的规划中只是个实施者。 

    然而快速路的修建将会导致包括苏荷区中国城在内的许多人文景观消失。这里有最早的移民遗迹——小意大利街区部分中国城以及格林威治村。市政规划部门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可它坚持认为:为了适应纽约市的发展。新快速路的修建迫在眉睫。1961年二月格林威治村的自由派人士举行来哦一个约300人的集会,他们推举作家兼城市保护理论家简.雅各布斯担任主席与市政府对话。她不仅是作家也曾因为地址格林威治村城市重建活动被赶出城市规划听证会场。1968年她有因参加地址下曼哈顿高速公路建设被拘捕。 

    到1968年新任纽约市长约翰.林塞宣布修建计划不能呢个更改。反对修建联盟主席简.雅各布斯在会上带头呼口号打断会议进程,被警察以扰乱公共秩序罪逮捕。第二天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村声)(Village Voice)专门报道了此事。消息很快传到了苏荷区,那里的居民艺术家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目标明确就是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在反对修建快速路的浪潮中,有建筑师工程师组成的铸铁建筑之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在给全世界大城市市长的信中呼吁他们支持保护纽约苏荷区的铸铁建筑群。 

    1969年,所有反对建造快速路的人士在纽约惠特尼博物馆门前举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 

    艺术家伯纳德.纽曼在集会上将矛头直指约翰.洛克菲勒(约翰.洛克菲勒MOMA董事会的主席):“他吹嘘自己是艺术的保护神是一个谎言,他不应该以毁灭艺术家的代价来换取他的新办公楼。” 

    参加这次集会的有来自小意大利和格林威治村的居民。有来自中国城的居民。反映出华裔居民参政议政的意识的觉醒。纽约市民对艺术家也给予了广泛的同情。他们在报刊电视台电台发表支持艺术家们的意见。纽约是新闻媒界对这次集会作出了大量的报道,迫于来自各方的压力。1969年7月19日,林塞市长终于宣布下城区建造快速路的计划永远胎死腹中。林塞市长立场的转变是他当时正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寻求竞选连任,但他在本党首轮竞选中失利,于是他转而寻求民主党自由派和自由党的支持,这两股势力的基础都是格林威治村的自由派人士。这场旷时十年之久的拉锯战终以苏荷及周边地区居民艺术家铸铁建筑保护人士和环保人士的胜利而告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