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登云顶岩寺

 馱夫 2012-10-03

再登云顶岩寺

 

为避中秋的喧哗,我随性走上了云顶岩的山路。临近东山社,就听见阵阵劈啪的鞭炮声,越走近,就越闻到鞭炮爆炸火药燃烧的特殊的香味。富山宫是东山社的村庙,辛勤劳作已到秋收时节,村民熙熙攘攘拥簇在庙里庙外上香,祈拜一方平安。村口农舍边,村妇们正忙着邀留招呼进香的亲戚留下吃饭,宛然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气象。


 走出村外的田路中,秋天的太阳高高地照着,微风拂拂吹来,阳虽艳而不热。不时地从村里传来公鸡“呜、呜、呜—”嘹亮悠长的啼叫声,伴随着母鸡下蛋后急促的咯咯大叫声。几处农田里正烧着枯枝败叶作为肥料,升起缕缕白烟,随着微风不经意地上升,冉冉地消散在天空中。远处几声狗叫,让人恍若有“鸡犬之声相闻”意境,安详宁静。


走在阳光下,已经可以感到秋天的干燥了。满山的龙眼树、相思树、麻黄木、针叶松已没有春夏风雨中的滋润和翠绿。今年正值龙眼大年,虽进晚秋,仍有不少树上挂着圆圆的果子,伸出树冠。鸟儿隐藏在树丛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偶尔被我的脚步声惊起,扑扑飞去,才能一见它们匆匆的背影。阳光透过树荫,洒落一路斑驳。繁茂的灌木顺着山路两侧延伸,无拘无束,间或有龙舌兰肥厚的叶片刺向天空。随意爬窜的丝瓜藤上,绽开艳黄的花朵,阳光下像小小的向日葵。牵牛花的藤儿开着紫色的喇叭花,已不像清晨沾满露水时的湿润新鲜。一路不知名的野花杂草,野花大多细而小,或红、或黄、或白、或紫。这野草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微小短暂,默然无闻,不娇不艳,自得其所。不入名花珍品之列,没有国色天香之资,只在贫瘠的山野路边,一颗草,一点露,顽强扎根,勃勃地展现自然的生机和微小的生命之力,点缀着秋的山野,偶尔给过客路人留下匆匆一瞥和无言的意会。


沿着山径一路走来,不觉已来到云顶岩寺脚下。前面是一处部队早年修建的弹药库,之前我是顺着弹药库左边的石阶登上的,这次偶然随性绕到弹药库的右边,不意间却发现在相思树的掩映下,另有一条古道石阶通往山顶。沿着弯曲的石径而上,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竖立道旁,石上干枯的苔衣已呈暗褐色,透过掩映其旁的老树,清晰看见苍劲有力的“龍門”二字。题字者的姓名已随岁月的流逝而淹没不见了。从两侧石壁夹道耸立一线天的石阶而上,迎面又一巨石凿有“天際”二字,为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五月望日嘉禾巡检与友人同登时题刻。走到山顶寺庙右下角,又见两块交叠花岗岩,下面一块刻有一篇题字,中间字体已被落下的枯叶和攀爬的藤叶遮掩不少,只见开头刻着,大清道光十二年岁在壬辰七月七日……余下大约为龍溪、同安等官府文人登观日台刻石。现在寺庙的右边,就是原来云顶岩方广古寺的旧址。岁月的变迁,朝代的更迭,现在只可见到几堵残缺的石头山墙和红砖门洞窗洞。绕过摧颓的遗址,登上陡峭的石阶,又见在两块直立相叠巨石的中间缝隙上,筑有一小圈栏杆,一棵老榕树绿荫葱葱茏,粗壮的气根紧紧抓在岩石上,呈扇形交叉散开,深深地嵌入石缝深处,岿然屹立。再往上,最终穿过一石洞,就到了云顶岩上的古观日台。说是台,其实是在洞口花岗岩的顶部,又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向外延伸,覆盖其上,两块石头凹入的地方就成了厦门最高山峰云顶岩寺的观日台,窄窄的,宽一米多,五六米长的样子,外边简易的石栏,向前眺望,郁郁葱葱。身后的石壁上刻有“國防第一”四个大字,民国卅七年六月一日要塞司令滕雲题。


孟浩然古诗中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幽幽古迹,人我匆匆,梵钟轻轻,木鱼笃笃,多少人来,多少人往,留下痕迹的,不留痕迹的,从哪里来,从何处去?

 
                                                                                                        201210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