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桑养蚕实用技术

 雨霧山庄 2012-10-03
种桑养蚕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07-9-14
 
       
上篇  种桑养蚕基础知识
 
第一章 桑苗繁育
 
桑苗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基础。苗木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新桑园能否速成高产的关键。苗木的来源一般以自育为好,可以降低成本,防止传带桑树病虫害;自育种苗,适应性强,成活率高。
桑苗繁殖,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压条、埋条等;一种是有性繁殖。
 
第一节   无性繁殖
 
一、扦插
扦插育苗成活率的高低,与桑树品种遗传性、枝条成熟度、母树年龄、贮存养分有关。同一枝条中,下部成熟度高;一年种杂交枝条,形成层活动旺盛,发根率高,很容易扦插成活。
我县气候温暖多湿,冬季可以结合冬伐采集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桑苗。夏伐由于气温高,先长芽,后长根,成活率低。每一插条3—4个芽,长约15厘米,在基部叶痕下方0.5厘米处背面剪成45°斜面,扎成小捆,用50—100ppm(百万分之五十—百万分之一百)的吲哚丁酸浸渍24小时,直立埋入苗床(沙床)培养,并注意保湿,生根发芽后,即可移栽成园。苗期的管理大体上与杂交实生桑苗相同。
二、嫁接
嫁接主要用于一些优良品种如“伦教40”、“7625”等,其本身枝条发根性能差,利用其他品种枝干或根作砧木接入。嫁接最适时期为12月至次年2月下旬。嫁接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袋接法和根接法两种。
(一)嫁接方法
1、袋接法
选冬芽健全的枝段,在一个芽的背面往下1厘米处削成长约3厘米的斜面,并对尖端稍作修削,使先端露出形成层,在芽的上方0.5厘米处剪断枝段得到接穗,1穗应有1个芽;选粗细适当的实生苗根,在无侧根处剪成平滑的斜面,即成砧木;捏开砧木剪口的皮层,使之成袋状,将接穗先端斜面向外对着砧木袋口皮层缓缓插入袋内,要求插得紧密而皮层不开裂。接好的接木(嫁接体)应及时种到苗圃地。
2、根接法
剪接穗长8—13厘米,有2—3个芽,接穗下端在芽的后方稍下处入刀削成45°角的斜面;剪取砧木苗较硬的根(主根、侧根均可),正反面向上各削一刀削成斜面,削口长约0.7—1厘米,即成砧木;捏开接穗斜面先端的皮层,使之成袋状,把砧木插入袋内,要求插得紧密而皮层不开裂。接好的嫁接体应及时种到苗圃地。
(二)嫁接体的种植管理
将土地翻耕两遍,泥土充分打碎,起畦,畦高10—15厘米,宽120厘米。在种植前12—24小时,把地淋湿润,种时土壤湿度以手握抓泥土能成团,松手轻拨泥团能全部散开为合适。翻松泥土后开沟,斜放种植嫁接体,壅土盖住嫁接体。袋接的壅土盖过穗顶,根接的稍露穗顶。苗床用地膜或小拱膜覆盖。
(三)苗圃的管理
当发芽露出幼叶后应揭开地膜,改成拱膜。有4片叶后可全部揭开地膜,淋施0.3%—0.5%的尿素液。苗高15厘米以后可增加施肥量,每次每亩施尿素3—5千克或复合肥4—10千克,下雨土壤湿透后撒施,或阴天撒施后马上淋水使化肥溶解渗入土中,施后要用树枝拨动苗木,避免化肥粘在芽叶上灼伤桑苗。嫁接体种植后,及时喷淋枯萎灵800—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淋。
三、压条
把母株部分枝条压入附近松土中,生根长出新枝,然后切离成新株植,成活率高,用于树干低的老桑园补缺,改造低产桑园。
四、埋条
埋条成园技术是一项桑树栽培新技术,在柳城县凤山镇、社冲乡推广普遍。(具体做法见下篇第一章第二节“桑树埋条快速繁殖成园技术”)
 
第二节    有性繁殖
 
一、苗地的选择和整理
育桑苗地应选择土层较厚,肥沃疏松,不易板结,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势平坦,靠近水源,能排能灌,无地下害虫、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青枯病和工厂废气、污水、煤烟、烟草危害,土壤PH值中性的沙质土。苗地最好不要连作,要有计划地安排轮作,以水旱轮作为最好。播种前,将育苗地翻耕,施入腐熟有机肥每亩1500—2000千克作基肥,过磷酸钙10—15千克,一边翻耕,一边将肥料放入土中作底肥。苗地忌施未腐熟的有机肥,酸性土要适当施放些石灰改良。整理苗床,一般畦高15—20厘米,宽1.2米,畦面平整呈龟背形便于排水,畦间工作行0.33米。畦面土层要充分打碎并轻轻压实,为了减少播种后蚂蚁为害,整地前要进行灭蚁工作。
二、播种
(一)播种时间
分春秋两个时期播种。春播在清明前后即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进行,以早为好,最迟也要在五月前播完。过迟播种易遭雨水冲刷和高温灼伤,影响成活。秋播在秋分前后即九月下旬,亦宜抓早,秋播遇上高温、干旱,须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供当年冬季或翌春种植。
(二)播种方法
有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每亩播种0.6—0.8千克,将种子拌以5倍的细土或农家肥,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用木板稍压一下,使种子和土壤密切接合。条播:一般播种沟与苗圃工作行垂直,播种沟深、宽各一厘米,沟距15—20厘米,每亩播种约0.5—0.7千克,播种时将桑种拌以5倍的细沙混匀,然后均匀地撒在沟底。播种后薄撒一层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再盖上一层稻草或其他杂草,不宜太厚,充分打散盖匀,并淋水一次,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三、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注意淋灌补湿,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有积水要及时排除。一般播后7—10天,幼苗即出土。当苗长出1—2片真叶时,可结合除草在傍晚或选择阴天分批逐渐揭去盖草。长2—5片真叶时进行疏苗补苗,即过密的地方扯去一些弱小苗,空缺地方于阴天或雨天从过密处带土移栽部分小苗进行补苗,并要淋水遮阴加快补植小苗成活。长4—8片真叶时,淋施0.2%—0.3%的尿素液,或淋施稀薄粪水(粪水需稀释5—8倍),以后视生长情况间隔10—20天淋施1次;苗高17厘米以后应增加施肥量,每次亩施尿素3—5千克或复混肥4—10千克,下雨土壤湿透后撒施,或阴天撒施后马上淋水使化肥溶解渗入土中,施后要用树枝拨动苗木,避免化肥粘在芽叶上灼伤芽叶。小苗期应选择阴天进行除草,如除草后遇到晴天太阳暴晒,应及时淋水。当苗根茎部直径达0.3厘米、株高达40厘米以上后即可起苗移植。
四、病虫害防治
播种时可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苗地驱杀蚂蚁等害虫;出苗后可用90%万灵晶体5000倍液或用敌杀死5000倍液等长效农药防治卷叶虫、地老虎等害虫;出苗后喷洒50%的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等杀菌剂防治桑炭疽病。
 
第二章   桑树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   新桑园的规划
 
土地的选定:适当集中连片,方便管理,防止农药中毒;掌握先近后远,先肥后瘦,便于采叶和运输;水源充足,土层深厚,最好能排能灌。
桑园环境:无工矿、砖瓦厂等排污(有害物质),无烟草种植。
新植桑园的排灌:桑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既需要水分又怕水淹。山坡地种桑,要抓好储水抗旱工作,防止春旱或秋旱;水田桑地要注意开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第二节   桑树栽植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桑树,但多在“大雪”后,“立春”前种植。这期间桑苗处于休眠状态,开春即萌发枝叶,五月下旬,六月初可采叶养蚕。
1、土地翻耕,施足基肥。为了保证桑树持续高产,必须在种前深翻土层,开沟,施足基肥,亩施土杂肥1500—2500千克,磷肥50千克,施入沟底,回土种桑。
2、种植规格与密度: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总条数和有效枝条的关键。杂交桑每亩以5000株左右为宜,有效枝条控制在12000—15000条为好。行、株距规格一般为80—100厘米、15—20厘米;根据桑树品种、土壤肥力、采伐形式、施肥水平或小蚕专用桑园条件不同,种植规格有所不同,如土质肥沃、中高养成树型、施肥水平高、小蚕专用桑可适当偏疏。
3、栽植时首先将苗木按粗、中、细分类分段种植,细苗栽在边沿,便于护理,避免生存竞争中,弱苗竞争不过壮苗,形成参差不齐的现象。
4、种植时必须修剪苗根,受伤桑根、根结线虫瘤要剪除,根系过长可略剪短,留四、五寸左右,剪后用1%石灰水或多菌灵液浸泡20分钟杀菌,防止紫纹羽病的发生,消毒过后浆根种植。
5、种植时回土埋过青茎部5—7厘米,苗木端正踏实,淋足定根水,植后地面留10—15厘米左右,把上部剪去,淋水后表土壅没根茎为宜。
6、种植后注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隔3—5天淋一次水,直到生根发芽后才停止淋水,及时抓好除草、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促进桑树快长成园。
 
第三节   桑园的合理施肥
 
一、冬施基肥
冬至前后桑树进入休眠期施入。冬肥应以堆肥、厩肥、桐麸及土杂肥等腐熟的迟效肥料为主,与复合肥混施,结合桑园冬耕开沟施入,每亩1500—2500千克(复合肥50—100千克)。
二、春芽肥
桑树发芽后长至3—4片叶时施入。小蚕用叶和粘性土壤的桑园宜早施,壮蚕用叶和砂质土壤的桑园宜迟施,以腐熟人粪尿、碳酸氢铵、尿素等速效肥为主。尿素以亩施15千克为宜。
三、夏期追肥
桑树经采摘枝叶后消耗了不少养分。夏季气温高,土壤肥料分解快,雨水充足,桑树生长旺盛,需要大量养分,根据气象情况和蚕造安排,适时在雨水天气追复合肥和尿素(其他速效氮肥)2—3次,每亩施用5—10千克。
四、秋期肥料的施用
夏伐过后,及时施入复合肥,亩施50千克左右。秋蚕前半个月放入尿素15千克/亩,促使桑枝快长,进入秋蚕期,常遇秋旱,这时要注意抗旱,同时做好补肥工作,使桑叶不致于过早硬化、封顶,从而增加秋叶的产量。
五、造桑造肥
春施催芽肥后,每采一造叶后施追肥1次(采后5天内施完)。每次每亩追肥量为:氮6.8—7.5千克、磷3.0—3.5千克、钾3.0—3.5千克。折成化肥,即每次每亩施复混肥(15-15-15型)20—25千克,加尿素7—9千克,或每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6千克。
六、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一般在桑树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障碍(如受淹或土壤干旱缺水)、土壤的酸碱度过高(某些元素使用,土壤施肥易被固定)、桑树生长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引起生长不良等情况下使用。
根外追肥时间一般在上午露水初干或傍晚进行。中午气温高、蒸发快,不利于叶片吸收,而且容易使溶液浓度增高引起药害。喷施浓度:硫酸铵0.4%,尿素0.5%,过磷酸钙0.5—1%,草木灰浸渍液1%。用过磷酸钙先泡1—2天,1份过磷酸钙加10份水,然后用澄清液稀释至所需的浓度使用。对桑树进行根外施肥,春秋均有效果,秋季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桑树施肥应注意养蚕用叶的需要,一般施肥后15天才采桑养蚕,不宜长期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及其他元素的配合施用。
 
第四节   桑园的管理
 
一、桑园的耕耘和除草
桑地经长时间的降雨淋溶冲刷、人为践踏,往往导致土壤板结。翻耕土壤能提高肥力和保水能力,减少病虫为害和杂草为害。桑园冬耕、夏耕,一般应与清园、施冬肥等工作结合起来。
桑园除草既可结合中耕松土进行,也可用化学除草剂,如“克芜踪”、“草甘膦”等,应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一定要在摘除桑树脚叶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发生药害,夏伐施肥后,在桑芽没有萌发前进行(除草剂用法具体见下篇第一章第三节《桑园快速、省力、安全除草技术》)。
二、桑园要经常进行灌溉
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满足桑树生长需要。桑树是既要水又怕水的作物,如桑园水多了,造成积水或土壤湿度过大,引起闷根、烂根,抑制桑树的正常生长,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章   桑树的剪枝与收获
 
桑树合理剪枝能减少春期花果,更新枝条,促进新梢生长,减轻病虫为害,是桑园增产措施之一。应充分利用我区养蚕批次早,春茧价格高,春蚕多养,冬期剪留主干30—40厘米,增加春期发条数和桑叶产量,利于春期多养高丝量蚕品种,获得好价格,增加全年的养蚕收成。
一、冬根刈桑的剪枝和收获方法
冬根刈在每年冬至前后5—7天进行。用桑剪平地剪去地上部枝条,要求剪枝在晴天进行,剪口要平滑,剪面宜稍斜。如枝条过于粗壮难剪,可用小锯代剪,切忌用镰刀等砍破桑基部的皮层和木质部。冬根刈是枝条更新的基本方法,在茧价低迷的年份更新桑园用,优点是在桑树休眠期根刈,对桑树伤害少,同时利于冬期清除病虫源,翌年春花果少,减少营养消耗。缺点是春期病害多,泥叶多,产叶量低,叶质差。其收获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上三造叶桑,下三造枝桑(或叶桑)
头造(4月),桑叶生长70—80天,先去荫、弱枝,留2—4条壮枝,采叶桑留上部6—7片。二、三造正值高温多湿季节,桑树生长旺盛,每隔25—30天,采叶一次,每次留6—7片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如上半年全采叶桑,则第4—6造收获方法与1—3造同。如采条桑,则第4造6月下旬,进行中刈,在主干50—55厘米处剪去,40—45天后开始采叶养蚕,采枝桑,每造生长45天左右,收获时剪留新枝基部2—3个芽。
(二)春打顶,三至六造采枝桑~
头造当枝条长至90厘米时打顶,采叶桑。第三造开始均采枝桑,每造生长期45天左右,采枝桑时一升一降,即三造剪枝桑时留新梢基部2个芽,下造剪留到老枝,轮换全年均收获枝条桑养蚕。
一些地方在收获枝桑时分批收,即当枝桑生长至35—40天时,收获下部成熟叶,过20天后再剪枝桑。
二、冬低中刈桑的剪枝和收获方法
冬低中刈是在冬期留主干20—30厘米(低刈)或40—50厘米(中刈),并清除病、弱枝。剪枝时间和剪口的要求与冬根刈相同。收获方法有:
(一)第一造除弱枝,留壮枝摘片叶。第二造以后都摘片叶,夏(7月上中旬)剪留新枝3个芽,秋蚕第一造除弱枝摘片叶。3—4年通过冬根刈轮换新枝。
(二)第一造除弱枝,留壮枝(原有枝条上每枝当年新枝条2—3条)摘叶;第二造摘叶并打顶;第三造剪枝后适当降枝(约剪留头造新枝30—40厘米),以后每造在驳枝上收获枝条桑。
 
第四章   桑树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我区目前常见的桑树病害有:萎缩病(包括黄化型、萎缩型、花叶型三种)、桑花叶病、桑青枯病、桑里白粉病、桑赤锈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炭疽病、桑污叶病、桑根结线虫病、桑紫纹羽病、桑炭疽病及肥害、药害、冻害、缺素症等。
 
第一节  桑树病害的防治
 
 
一、芽叶病害
1、桑里白粉病   
症状:本病初发时,叶背产生白粉状圆形病斑,后逐步扩大连成一片,同时在桑叶正面叶色变成淡黄褐色,后期在白粉状病斑中央,密生黄色小粒点,后渐变成黑色。
    防治方法:(1)选用硬化迟的桑品种。(2)加强培肥管理,合理采叶,发病严重地区应注意施堆肥和抗旱以增强树势,延迟硬化。(3)冬季清园,要把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4)平衡施肥,不偏氮肥。(5)合理密植,适时采叶,摘除弱枝,加强通风透光。(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喷雾,一周后再喷雾一次可收到显著效果。用2%硫酸钾溶液,或用5%硫化钡溶液,全株喷雾,以下部为重点,可控制病情发展。冬季用96%五氯酚钠100倍液杀灭枝条上及地面上的病原菌。
2、桑赤锈病
    症状:桑叶被侵染后在叶片的正背两面散生圆形有光泽的小点,逐渐肥厚隆起成青泡状,颜色转黄,最后橙黄色粉末状的锈孢子突破表皮而散生于桑叶表面。叶脉、叶柄、新梢被害,其病斑顺着维管束作纵向发展,患处肥肿弯曲,表皮破裂后也布满橙黄色粉末。枝梢遗留下来的病斑呈褐色,稍凹陷,内有菌丝体。
防治方法:(1) 发病的桑园,冬季采取根刈或低刈,烧毁枯枝落叶。(2)人工摘除病芽。在桑芽脱苞到开叶期,锈孢子成熟飞散前经常巡视桑园,发现病芽及时摘除、烧毁,每7-8天1次,直至不再出现病芽为止。此法防治效果达80%。(3)药剂防治。用25%粉锈宁1000倍稀释液喷洒桑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几次。春季防治效果为90%,夏季防治效果为80%。
3、桑疫病 
症状:此病症状有黑枯型和缩叶型等。(黑枯型):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叶片上呈点状褐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等伤口侵入维管束时,叶片上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褐斑,常连成一片,叶片变黄脱落;病菌从嫩梢侵入时,嫩梢和嫩叶变黑腐烂;病菌侵入枝条表皮,木栓层组织枝条表面出稍隆起、粗细不等的黑褐色纵列点状条斑。(缩叶型):叶片感病初期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周围稍退绿,病斑后期穿孔,叶缘变褐,叶片腐烂;叶脉受害时变褐,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易脱落;新梢受害时出现黑色龟裂状梭形大病斑,顶芽变黑枯萎,下部腋芽秋发成新梢。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2)冬季剪去病梢,春季发芽及夏伐后为发病季节,应及时剪去病芽、病枝。(3)在发病早期,用300-500单位土霉素,或100单位农用链霉素,或15%链霉素与1.5%土霉素混合液的500倍稀释液,用喷雾法对嫩梢叶进行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连喷几次可控制病情扩展。(4)加强桑园管理。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桑园气候,不偏施氮肥,防止桑叶徒长。
  4、桑褐斑病
症状:病斑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发生。病斑中部散布白色或淡红色粉质块。叶上的多个病斑可相互融合成大的病斑。雨水多时,病斑吸水膨胀,导致腐败穿孔或烂叶;在干燥气候条件下,病斑中部往往开裂。此病有时也可在叶柄上发生。病害发生严重时,偶尔也会侵害生长不良的新梢。
防治方法: (1)摘除病叶,以减少菌源:发病期间,随时摘除病叶,以减少传染源;每年下霜前将病、健叶一并摘去,以减少越冬菌源。(2)结合冬季整枝修剪,将有病斑的枝梢及瘦弱枝条剪掉烧毁。(3)桑园冬耕,合理施肥。(4)选种抗病品种。(5)药剂防治:发病初用50%苯骈眯陛44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5、桑炭疽病
症状:病斑形状,因桑树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但叶背叶脉变红是症状的主要特征,一般病斑为圆形,初期红色,以后逐渐加深,呈暗红色或红褐色,边缘有时色较深;顶部叶片发病时,初期只有短段的细叶脉变红,有时也先形成不规则的红色小斑,然后逐渐扩大,病斑产生褐色小点,小点由黄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散生或呈环状排列。有些品种严重发病时,整个枝条的叶片干枯,枯叶的叶柄及粗叶脉变红。
防治方法:防治上可参阅桑褐斑病的防治。
6、桑轮纹病:
症状:此病病斑多在中下部叶片出现。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从叶面看有淡黄色和红褐色鲜明的同心轮纹,轮纹数有1—5道;叶背病斑的同心轮纹不太明显,淡褐色,中心紫褐色,密生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病斑扩大后会产生龟裂、穿孔。
防治方法:(1)加强桑园管理,合理安排采叶,增加桑园的透光度。(2)合理施肥,氮、磷、钾结合,避免偏施氮肥。(3)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释液喷洒。
7、桑污叶病  
本病常与里白粉病混生,叶背产生煤灰色圆形病斑,积水、闷热的桑园易发此病(防治方法与桑里白粉病同)。

二、桑枝干病害
1、桑枝枯菌核病
症状:本病发生在新梢基部。开始为黑色点斑,病斑逐渐扩大,当病斑围住枝条时,因阻止了树液的流动,而使病斑以上的芽叶突然凋萎。几天后全部干枯变褐。在患病后期,病枝皮层腐烂,组织溃坏,散发出酒精气味,在病部的皮层与木质部之间长有如老鼠屎大小,扁状黑色的菌核。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一般开雌花的品种较抗病。(2)冬季剪伐用根刈。(3)加强桑园管理,清除杂草,开沟排湿,冬耕翻晒土壤。(4)药剂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稀释液喷洒。
2、桑膏药病
症状:桑膏药病有灰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两种,大都在桑树主干的上中部和枝干基部表面为害。桑枝干被害后形成菌膜。菌膜是由菌丝密集交错而成,圆形,表面平滑,外观似膏药。灰色膏药病一般在丘陵山区桑园发生较多,菌苔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最外缘有一圈灰白色老菌膜,表面有龟裂现象,整个菌膜有轮纹,但比较平滑。褐色膏药病多发生在平原桑园,一般寄生在树枝上,菌苔栗褐色,边缘有一圈细白线,菌膜表面呈天鹅绒状,较厚,老化时不龟裂。
防治方法:(1)防治桑白蚧。(2)用竹片刮除菌膜,后涂20%石灰浆。(3)注意桑园排水,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条件。
3、桑芽枯病  
大多发生在秋叶采摘过度的幼龄桑园和虫蛀、冻害、生长衰弱枝条上的冬芽,环状排列,致使冬芽不发,或发芽后急剧萎凋,病斑环围枝条枯死,皮层腐烂易剥离,散出酒精味。病部后期产生紫黑色颗粒。
防治方法:(1)发现病枝,及时剪除;(2)合理采叶,增强树势;(3)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4)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排水防涝。
4、桑拟干枯病
一般较多在枝条的中下部及半截枝上发病,以冬芽为中心产生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湿润时为水肿状,干燥后皱缩。被害部皮层容易剥离,皮下密生黑色小点。本病的症状和芽枯病类似。
防治方法:和芽枯病相同。
 
三、根部病害 
1、桑青枯病
症状:新植桑一般全株叶片同时出现失水凋萎,但叶片仍保持绿色呈青枯状;老桑往往枝条中上部叶片的叶尖、尖缘先失水,变褐干枯,逐渐扩展到全株,死亡速度较慢。发病初期根的皮层外观正常,但根的木质部出现褐色条纹,随病势发展褐色条纹向上延伸至茎枝,严重时木质部全部变褐、变黑,久后腐烂脱落。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工作。严禁带病苗木进入无病区,无病区栽桑应自繁自栽,不到病区购买桑苗。(2) 发现病株及时连根彻底挖除烧毁,并用含甲醛40%的福马林原液的50倍稀释液进行土壤消毒;(3)严重发病桑园,必须在掘株毁桑后改种禾本科作物,3—5年后再行栽桑。
 2、桑紫纹羽病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桑根,初发病时,根皮失去光泽,逐渐变黑褐色。严重时,皮层腐烂,只剩下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被害桑根的表面缠有紫色的根状菌丝束,并生紫红色的菌核。桑根受害后,树势衰落,叶型变小,叶色发黄,生长缓慢,以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1)苗木消毒。病苗用25%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根30分钟,或45℃温水浸根30分钟,杀死病菌。 (2) 病地用0.4%的福尔马林液或用含有效氯0.2%的漂白粉液进行消毒。(3)轮作。发病严重的桑园、苗圃,在彻底挖除病株、拾净病根的基础上改种水稻、麦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经4—5年后再种桑。轮作1—2年,不但没有防治效果,反而会因耕作助长病菌扩散、蔓延。(4)加强桑园肥培管理。低洼桑园及时排水。酸性较重的土壤每亩施石灰125—150千克,可起到降低土壤酸性和消毒作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同石灰氮(每公顷750千克)混合施入可杀死病原菌及增加土壤肥力。
   3、 根结线虫病  
症状:此病受害桑的侧根和细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物。根瘤形成初期较坚实,黄白色,逐渐变褐、变黑而腐烂。剖开根瘤,可见乳白色、半透明的梨形雌线虫。发病后桑树须根减少、脱落难以发出新根。严重时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生长不良,芽叶枯萎,枝条干枯,以致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1)用无虫地育苗,新栽桑要严格选用无病苗木。(2)土壤消毒。每公顷用2250千克石灰,均匀散布翻耕,或每公顷施氨水1500—2250千克,开沟施后覆土压实,隔10天后播种。(3)病苗热处理:对有瘤苗木可用温水48—52℃浸病苗根部20—30分钟。(4)实行与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轮作。经3—4年后再种桑树。
4、桑白绢病
症状:被害幼苗一般在接近地表的茎部表皮上出现初为淡褐色后为褐色至深褐色的斑点,并在病部组织上长出辐射状的白色小粒团,随后小粒团变为淡黄色,最后成为茶褐色的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形成后白色菌丝便逐渐消失,而病部皮层腐烂,易于脱离,最后仅剩下一丝丝纤维。病苗叶片发黄、凋萎,终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净沙预措插条。用洁净河边沙预措插条可控制或减少本病发生。(2)药剂消毒或插体处理。先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稀释液或500倍稀释液将沙消毒,用塑料薄膜将沙覆盖一周后再进行沙藏预措插条,或将沙藏后的插条用上述农药浸20—30分钟,就可控制此病的发生。

四、全株性病害 
1、桑萎缩病
症状:桑萎缩病可分为花叶型、萎缩型、黄化型三种类型。
萎缩型:萎缩病的病叶在发病后逐渐缩小,叶片皱缩,叶色由稍带黄色渐变黄色,叶质硬脆。枝条细短,节间变密,叶序紊乱,侧枝细长,秋叶早落,严重时病叶显著缩小。
黄化型:萎缩病的病叶变小而发黄,叶质粗糙,病叶向反面卷缩,叶序紊乱,严重时,分枝多而细短,簇生成团,似绣球花,病枝不生桑果,细根变褐萎缩。
花叶型:萎缩病叶脉出现淡绿色至黄绿色大小不一的斑块,叶脉附近仍为绿色,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一般向上卷缩,叶背叶脉常有小瘤状突起。
防治方法:(1)加强苗木检疫,禁止将带病苗木、接穗、砧木运入无病区。(2)加强桑园管理,合理采伐,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树势,提高抗病力。(3)选栽抗病品种。(4)搞好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的防治,方法是药杀和冬季剪梢除卵。
   2、桑花叶病
症状:桑花叶病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环斑花叶型,病叶上有大小不等的中间绿色、周围淡黄色的同心圆状环斑。二是褶皱花叶型,病叶除有黄绿相间斑驳外,还产生严重褶皱。三是线叶花叶型,病叶开始是顶瑞变窄,形成矛状,常产生叶脉两侧加绿,叶脉间退色的网状退绿斑,越往上长的病叶越窄小,严重时叶肉消失,仅剩主叶脉呈线状。
防治方法:①在进行无性繁殖苗木时,要选择无病的砧木、接穗、插穗等材料。②发病严重的桑园可采用冬伐留枝干40—60厘米的方式进行剪伐。③重病区选栽伦教40号等抗病的桑品种。
  
第二节  桑树虫害的防治
 
一、芽叶害虫
   1、桑芽瘿蚊
为害状:成虫在桑芽上产卵,幼虫吸食嫩芽汁液,轻者造成桑芽扭曲变形,重者造成顶芽凋萎、腐烂,枝条封顶,腋芽萌芽,侧枝丛生,成扫帚状。
防治方法:(1)土壤撒药。桑树夏伐后,每1000平方米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6千克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0.5千克,拌土或细沙撒于桑园,耕翻于土中。(2)顶芽喷药。各代幼虫发生盛期,用敌敌畏或辛硫磷的800—1000倍稀释液喷顶梢。(3)春叶摘芯。在早春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时期,全面摘除桑芯,运出桑园烧毁。   
2、桑尺蠖
为害状:越冬幼虫在早春桑芽萌发时,常将桑芽内部吃空,仅留苞叶,严重时可将整个桑芽吃尽,使桑树不能发芽,桑树开叶后为害叶片,将叶片吃成大缺刻。
防治方法:(1)早春捕捉幼虫。(2)药剂防治。早春冬芽现青,尚未脱苞前以及伐条后喷洒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夏伐前或秋蚕结束后可喷施甲胺磷1000—1500倍稀释液。     
3、桑毛虫
防治方法:(1)人工摘除“窝头毛虫”叶片。(2)药剂防治。在秋蚕结束和4月上中旬害虫出蛰后,可喷洒甲胺磷1000—1500倍稀释液防治。
4、桑螟
为害状:低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3龄幼虫吐丝缀成卷叶或将两张叶片重叠,在内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形成黄褐色透明薄膜。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在幼虫2龄末,即尚未卷叶前喷洒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60%双效磷乳油1500倍稀释液。(2)打好关门虫。秋蚕后用甲胺磷1000—1500倍稀释液喷洒,对桑螟易潜树干裂隙、蛀孔等处要喷湿透。(3)人工捕杀幼虫。(4)提倡桑树统一时间成片夏伐,消除桑螟幼虫的过度桥梁     
5、桑蓟马
为害状:成虫、若虫都以锉吸口器刺破叶背或法柄表皮吸取汁液。被害部位因失去叶绿素而显白色透明小凹点,不久变褐色,被害叶因失水而提早硬化。夏秋季高温干旱时,虫口密度大,能使整个桑园枝条中上部叶片呈褐色。
防治方法:根据虫口密度与气象条件,确定防治适期,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000倍稀释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稀释液,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60%双效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和80%敌敌畏乳油1000倍稀释液。
6、桑象虫
为害状:夏伐后为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可将整株桑芽吃光。6月间在嫩梢基部钻孔产卵,使新梢易被风吹折。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桑树夏伐后,可用50%甲胺磷乳剂1500倍稀释液喷洒。(2)修剪半枯桩。冬季彻底修去枯桩、枯枝和死苗,收集烧毁。
   7、斜纹夜蛾
为害状:幼龄幼虫啃食桑叶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上表皮。4龄以后咬食叶成缺刻或留主脉。食性杂。
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60%双效磷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2)采桑时随时摘取卵块。    
8、褐金龟子
防治方法:(1)捕捉成虫:黄昏交配取食时,可在树下接塑料薄膜等,逐枝打落捕杀。(2)翻耕土壤:翻耕土壤并同时捡除幼虫。(3)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
9、叶螨
为害状:成螨、若螨均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组织萎缩,叶面出现变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并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1)铲除杂草,深耕土地,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螨害发生后,用73%克螨特乳油1200倍稀释液或1.8%农克螨乳油2000倍稀释液喷洒。克螨特残效期10天。
10、桑粉虱
为害状:幼虫吸食中部叶汁,被害叶出现许多黑色斑点,并逐渐枯萎。
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落叶,杀灭越冬蛹。(2)8月上旬,桑粉虱繁殖盛期摘去梢端1—5叶可杀死大量卵及幼虫。(3)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喷洒20%灭多威或24%万灵2500倍稀释液可兼杀成虫和卵。    
11、桑绵粉蚧
为害状:成虫和若虫在桑树嫩芽部刺吸为害,受害部位膨大变畸形。芽叶向里卷缩成花絮状。食性杂,尚为害木槿、黄麻、路边青、鸟不沾等多种植物。
防治方法:(1)将已受害的桑芽剪除烧毁。(2)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3)保护天敌。澳洲瓢虫、大红瓢虫等均捕食该虫。
12、桑蟥
为害状:幼虫在叶背食叶肉,留下叶脉,受害严重时叶片成网状。
防治方法:(1)加强防疫。发现带蟥卵的桑苗或穗条,用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浸渍1—2分钟。(2)药剂防治。幼虫盛孵高峰后2—5天,以村为单位,用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3)人工刮卵。冬季或春季刮除树干上的越冬卵块,效果很好。
13、象甲类
为害状:其成虫食害桑芽和桑叶,致使桑叶缺刻或穿孔。
防治方法:(1)人工捕捉成虫。 (2)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或50%甲胺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喷洒。
14、金龟子类
为害状:为害桑树的主要有黑绒金龟子、褐金龟子(暗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等。成虫啮食桑芽、嫩梢及桑叶,对苗木嫩芽为害尤重。
防治方法:(1)捕捉成虫。黄昏成虫交尾取食时打落捕杀。(2)诱杀成虫。将浸泡过药液的榆树及菊科杂草嫩叶晾干后撒于桑园中可诱杀成虫,在其活动高峰期用黑光灯诱杀,效果也很好。(3)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稀释液。
15、叶虫类
为害状:为害桑树的有黄叶虫、桑叶虫、蓝叶虫、夏叶虫等。成虫均为害桑树的春叶和夏叶,食成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同时排出粪便污染下层梢叶。成虫食性杂。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于清晨摇动桑条,使叶虫落于盛肥皀水的脸盆或盛石灰的簸箕中。(2)晨露未干时用敌敌畏1000倍稀释液喷洒。(3)夏伐时留少量条叶不采不剪,进行诱杀。
16、叶蝉类
为害状:叶蝉的成虫和若虫均吸食桑树新梢及叶片的汁液,造成白色小点。叶蝉食性较杂,除为害桑树处,还为害多种植物。
防治方法:(1)加强桑园管理。冬季清除落叶、杂草,剪除有虫卵枝条,消灭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发生期用80%敌敌畏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1000倍稀释液喷洒。
17、灰蜗牛
防治方法:(1)改变潮湿环境。(2)清除桑园地头、沟边杂草,撒上石灰粉。秋冬深翻桑园,暴露越冬成体、幼体,使其被天敌啄食或冻死。(3)用8%来蜗灵药杀,每平方米1.5克。(4)保护天敌步行虫、蛙、蜥蜴等。
 
二、枝干害虫
   1、 桑天牛
为害状:成虫啃食一年生枝条皮层,一旦皮层被啃成环状,枝条即枯死。产卵时在新枝基部咬一个产卵穴,使枝条易被风吹折或枯死。幼虫蛀蚀枝干,使桑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枯死。食性杂,尚为害柑橘、苹果、核桃、梨、枣、白杨、柞等树木。虎天牛、黄星天牛也为害桑树。
防治方法:(1)捕捉成虫,刺杀虫卵。(2)用铁丝或针,插入蛀孔最下端刺杀幼虫。(3)冬春锯去虫枝。(4)药剂防治。用天牛毒签或熏杀棒插入最下端的有新鲜天牛屎的蛀孔,或用棉花球醮80%敌敌畏乳油30—50倍稀释液塞入最下排泄孔,并用泥封口。也可用注射器向孔注药。(5)保护天敌桑天牛啮小蜂。     
    2、桑白蚧
为害状:成虫、幼虫寄生于枝干上,以针状口器刺入枝干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枝覆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妨碍桑芽萌发,影响树势,以致逐渐枯死。也有的寄生在叶柄或叶脉两侧,造成桑叶提前硬化,影响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1)抹杀枝干虫。(2)稀泥涂干。(3)药剂防治。盛孵期可喷洒50%亚胺硫磷乳油500—800倍稀释液或灭蚧灵40—80倍稀释液,涂抹20%洗衣粉也有效。成虫期可用灭蚧灵15—30倍稀释液药杀。(4)保护天敌,如胡麻斑黄台蛾、闪蓝红点唇瓢虫、桑白蚧黄金蚜小蜂等。
 
 
三、地下害虫类
  3、小地老虎
    以蛹、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幼虫三龄以前在地上面为害,三龄以后有地栖性,常咬断桑苗等作物近地表的嫩茎。5—6龄以后幼虫食量激增,为害最重。
形态特征:成虫头胸暗褐色,腹部灰褐色,前翅黑褐色,上有肾状纹及三角形纹。后翅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幼虫体黑褐色,体背有明显的淡色纵带,表皮粗糙,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清晨巡视桑园、苗圃,发现缺叶断株或鲜苗倒于洞穴中时,拔开附近表土,捕杀幼虫。(2)翻耕土壤,特别是秋翻能明显减轻翌年蝼蛄,大蟋蟀等为害。(3)药杀:用90%敌百虫30倍液150克,加炒香的麦麸30斤,拌匀后加水,用手稍捏出水即可。傍晚撒于土面进行诱杀。
 
 
 
第五章   家蚕的饲养与管理
 
第一节 桑蚕专业术语
 
1 丝茧育
  以饲养杂交一代蚕种获取供缫丝或绢纺原料茧为目的的饲育。
2 催青
把解除滞育或通过人工孵化处理的蚕种保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使蚕种胚子依人们的愿望顺利发育至孵化的过程。
3 收蚁
将从蚕卵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到蚕座上集中喂蚕饲养的过程。
4 龄期
以给第一口叶到眠起饷食前称为龄期。
5 眠蚕、起蚕
蚕儿发育到一定时期,不食不动,直至蜕皮为眠蚕;蜕皮的蚕儿为起蚕。
6 饷食
起蚕后第一次给叶。
7 一龄期、二龄期、三龄期、四龄期、五龄期
从收蚁第一口叶至眠蚕蜕皮前为一龄期;从二龄期起蚕饷食至眠蚕蜕皮前为二龄期;从三龄期起蚕饷食至眠蚕蜕皮前为三龄期;从四龄期起蚕饷食至眠蚕蜕皮前为四龄期;从五龄期起蚕饷食至眠蚕蜕皮前为五龄期。
8 小蚕期、大蚕期
1—3龄蚕为小蚕期;4—5龄蚕为大蚕期。
9 除沙
清除蚕座上的残桑、蚕粪、蜕皮物、死蚕等污物。
10 提青
在蚕群体就眠不齐的情况下把迟眠蚕从眠蚕群体中提出来的操作过程。
11 蚕座
蚕儿吃叶、生长发育的地方。
12 扩座
将蚕座面积扩展到适合蚕生长发育的操作过程。
13 添食
把防治蚕病的药物或营养液喷洒在桑叶上喂蚕。
14 小蚕共育
把小蚕集中在有专用桑园、饲养技术过硬、设备完善的单位或专业户饲养,三龄或四龄起蚕第二口叶后,分发给养蚕户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
15 防干育
用尼龙薄膜等材料围盖蚕座,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桑叶新鲜的饲养形式。
 
第二节  我区目前推广的优良桑蚕品种
 
一、两广二号
该品种是广西蚕业指导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前身)与广东蚕业研究所合作选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
品种性状:该品种属二化性、四眠、四元杂交种。正交种卵褐绿色;反交种卵紫褐色。蚁蚕黑褐色,孵化齐一,蚕体强健;对叶质有较好的适应性;各龄眠起齐一;正反交蚕体均为素蚕,壮蚕体色青白,蚕体粗壮,食桑旺盛;熟蚕齐一;营茧快;茧形长椭微束腰,较大,茧色白;高产,丝质良好。
二、桂蚕一号
    该品种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所选育成的一对具有体质强、好养、高产、茧丝质优、繁育系数高等优点的强健优质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可在广西等地推广应用,不宜在特高温季节饲养。
品种性状:正交卵色灰绿或深灰,卵壳浅黄白色,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克蚁头数2300头左右。反交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每克卵粒数1800粒左右,克蚁头数2400头左右。正交趋光性,反交逸散性。正反交孵化均齐,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发育经过与“两广二号”相同,若在温度偏低时,五龄稍长10小时左右。壮蚕食桑旺,体色青白;形蚕、素蚕共显;发育、眠起均齐一。上蔟、营茧均是正交比反交稍快,熟蚕均有背光趋密,蔟中环境宜暗,密度宜稀;茧长椭圆,均匀,色白,缩皱中等,茧层率22%左右,单茧丝1000米左右,解舒丝长750米左右,净度92分左右。鲜毛茧出丝率16%左右。
三、桂蚕二号
“桂蚕二号”(芙·桂×朝·凤)即(芙·10×7·11) (正反交) 为(中·中×日·日),二化性,四眠,四元杂交种。正交卵色灰绿或浅灰,卵壳浅黄色,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克蚁蚕头数2200头左右。反交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每克卵粒数1800粒左右,克蚁蚕头数2300头左右。正交趋光性,反交逸散性。正反交均孵化齐一,蚕体强健,对叶质有较好的适应性,各龄蚕眠、起齐一,壮蚕体色青白,正反交均为素蚕(白蚕)、蚕体粗壮食桑旺盛;熟蚕正交营茧快,反交稍慢,大蚕均有背光密集性,上簇光线宜暗,密度宜稀,茧长椭圆,均匀,色白,缩皱中等,丝质良好。
催青10天,蚕期经过21—22日,其中五龄期6.5—7天左右。茧层率23%左右,单茧丝长1100米,解舒丝长800米左右,净度93分左右,鲜毛茧出丝率16%左右。
     与 “两广二号”对照相比,强健性在特高温多湿时稍偏低,五龄期略长,在温度偏低时,五龄稍长12小时,单张(10克蚁)产茧38公斤左右,增产15%左右;是一对优质、高产的桑蚕新品种,成为21世纪广西第二对桑蚕新品种。适用于广西和长江流域蚕区应用,在广西桂中、桂南蚕区除7—8月特高温季节外均可应用,在桂北除第一造湿度大时有些影响外,全年各造均可应用,目前正在广西推广应用。
 
第三节      饲养环境
一、温度
蚕的饲育适温在20—28℃之间,该温度范围内发育良好,生命力强,产茧量高,丝质好。小蚕适应于比较高的温度,1—2龄为27—28℃,3龄为26℃,大蚕则相反,比较适应于较低的温度,4—5龄为24—25℃。小蚕期饲育温度高时发育经过快、食下量、消化量以及体重的增加量多,以后全茧量和茧层量也重。大蚕期高温饲养则发育经过时间短,但食下量、消化量、全茧量和茧层量等则下降,所以低温饲育较好。
二、湿度
蚕的饲育适湿,因蚕品种、发育的时期以及气象、营养条件而不同,大蚕期比小蚕期或同一龄的后期比前期湿度宜低。在其他饲育条件正常时,不同龄期的适湿范围,一至二龄干湿差为1—1.5℃,三龄为1.5—2℃,四至五龄干湿差为3—4℃。
   饲育温度对蚕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温度低时蚕座的卫生状态较好,但给与桑叶容易萎凋,影响蚕体水分率,使蚕体水分率明显下降,特别在幼龄时其程度较大,使蚕陷于营养不良,龄期经过延长,在眠中往往引起蜕皮困难。反之,温度高时桑叶容易保持新鲜,使蚕能充分饱食,促进蚕的生长,加快发育,但是往往引起蚕体水分率增大,蚕体肥大,健康度下降。
三、空气及气流
蚕生长发育需要新鲜空气,空气新鲜程度一般以空气中含CO­2多少为标准,蚕室内的CO2,除了空气中存在的0.03—0.045外,来源于加温时炭火的燃烧,工作人员的呼出,桑叶呼吸作用,蚕沙发酵和分解等,这些因素使蚕室空气中 CO­2含量不断地增多。CO­2对蚕的影响,因蚕的发育时期、接触时间长短而有差异,一般小蚕期比大蚕期影响小:同一龄中,起蚕抵抗力最强,渐次减弱至盛食期最弱,到眠蚕期或熟蚕期又增强。在一般情况下,蚕室内外空气交流,尤其是大蚕期采用开放育,基本上可以排出其危害。
气流即空气的流动,它可以交换气体,调节温湿度,特别是影响水分的蒸发。间接影响蚕的体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及桑叶的饲料价值等,关系至大。小蚕期不要过多通风,大蚕期尤其是盛食期,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加强通风,可以消除蒸热,有助于蚕体水分的蒸发作用,促进体温下降,减轻高温多湿的危害性。在低温多湿时,以补温和通风来提高温度,同时使湿度下降,有利于蚕的生长发育。
四、光线
光线是蚕发育上、防病卫生上、饲育操作上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强光直射或片面光线,会造成蚕背光或趋光,使蚕在蚕座内分布不匀,发育不齐。同时直射光线使局部温度增高,给与桑叶容易萎凋。所以养蚕室一般采用散射光线,蚕座上以白天微明、夜间黑暗的自然状态为宜。
五、各种环境的综合影响
以上分别叙述了温度、湿度、空气气流以及光线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蚕有各自的最适范围,过之与不足,都会给养蚕带来不良后果,但温度对蚕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起着主导作用,湿度、空气、气流和光线等都处于次要地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养蚕生产实践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我们应充分认识,分清主次,进行适当调节,保证蚕体正常健康、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第四节      养蚕前的准备
 
    一、制订养蚕计划
    根据气候,桑树品种,剪伐型式,肥培和桑树生长发育情况结合历年的安排,考虑所饲养品种、劳力、蚕室、蚕具等,尽量做到饲养量与桑叶产量平衡,不浪费桑叶,同时考虑批次之间的适当间隔,做好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如进行小蚕共育。
    上半年饲养5批,下半年饲养4批,各批饲养量春蚕头批略少,随着桑叶生长速度的不断加大,而逐渐加大蚁量,秋蚕两头少,中间多。批次的收蚁时间性要统一,便于蚕茧的集中收烘,形成统一庄口。
    二、蚕室蚕具的准备
    1、养蚕物资准备
        养一张蚕种所需用蚕室、蚕具、物资:(表)

 
桑叶(公斤)
小蚕房
(平方米)
大蚕房(平方米)
贮藏室
(平方米)
蚕匾(个)养到四龄眠龄起
单蚕架(10层)(个)
桑簇(个)
桑箩(只)
蚕筷(对)
枝桑
叶桑
竹花簇
方格簇
数量
650~700
400~600
8
28~30
5
20
1
45
220
2
2
 
蚕沙箩(只)
桑刀(把)
木炭(公斤)
 
新鲜石灰
(公斤)
优质
漂白粉
(公斤)
 
尼龙薄膜
(公斤)
温度计(个)
 
 
加温
火盆(个)
 
数量
2
1
5~10
10~15
2~2.5
0.75
1
2
尼龙蚕网(公斤)
鹅毛(支)
拖鞋(对)
消毒喷水筒(支)
塑料桶
(个)
补湿水盆
(个)
数量
0.5~0.75
2
3
2
1
1

 
 2、蚕室准备
    养蚕须注意蚕室布局。布局不合理,蚕的生活环境不好,会引起蚕造不稳,甚至引起暴发性蚕病,导致大批死蚕。在养蚕前需把蚕房按以下原则排好:(1)实行大小蚕分室饲养。小蚕房宜放在大蚕室的上风位置;(2)妥善处理蚕沙。蚕沙池要设在离蚕房较远的地方,不要设在路边和蚕房上风位置;(3)小蚕房要尽量离开大蚕房(或大棚),这样可避免大蚕发病而直接把病菌传染给小蚕,不能大、小蚕同室共养;(4)安排好上蔟室。方格蔟室外预挂的地方应及时清理病死蚕和蚕粪尿,做好消毒工作,以免被践踏而把病菌带入蚕室。
    3、准备好贮桑室
    要求贮桑室阴凉、湿润、不闷热,保持桑叶新鲜,地面要经常保持洁净、卫生,进行消毒、清洗,严防病菌污染桑叶。
    如因蚕房不够(或没有蚕室),可因陋就简新建或利用闲屋改建。新建蚕房要求选地势高,干燥通风的地方,蚕房以座北向南稍偏西为好。要注意在蚕房周围植树,遮荫,或者在西南面搭凉棚降温。我区有的蚕区还利用彩条布(塑料薄膜)搭建大棚饲养大蚕。
    二、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工作
    蚕房和蚕具凡经过养蚕使用,都会带有一定的病菌,在养蚕前要认真做好蚕房蚕具的消毒工作。
   (一)蚕房、蚕具的情况
    消毒前将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打扫和清洗,是彻底消毒的前提。消毒前将蚕室内外、天花板房顶、四壁全面打扫,清理残桑杂物,铲除蚕室周围杂草,疏通水沟,排除污水。蚕批间消毒要先消毒再清洗,凉干后进行第二次消毒。蚕具消毒清洗后要放在清洁的空旷地曝晒,待晒干收放进经消毒后的蚕房待用。
    蚕室、蚕具消毒面积、容积计算对正确使用消毒药量很重要,所以在消毒前要进行蚕室蚕具面积、容积的计算,再求出所需药量。
   (二)消毒方法
    蚕房蚕具消毒可用含有效氯1—2%漂白粉液或0。4%的消毒净进行消毒,消毒液要随配随用,以免降低药效。漂白粉液用量是每平方米使用0。25千克,用0。5千克含28%有效氯漂白粉配水6。5—13千克,可得有效氯1—2%的漂白粉液,兑水时先放漂白粉入桶内,加部分水(用水捏使漂白粉)充分溶解成浆后加够定量的水搅拌澄清,密封0。5—2小时,取上清液消毒。喷洒前先将蚕室内的铁器、电器用薄膜包好或涂上黄油、凡士林,避免受药液腐蚀。喷药要均匀、湿润,喷后密闭门窗半天。密封条件好的蚕室可用含甲醛2%福尔马林加1%石灰水进行蚕房蚕具消毒,每11平方米用配好的药液2公斤(用含甲醛38%的福尔马林0。5公斤加水9公斤,加新鲜石灰0。1公斤配成)。消毒时间在养蚕前一个星期左右进行,消毒时房间保持在24℃以上,密封蚕房5小时,消毒后打开门窗,让药味散去,干燥后待养蚕用。毒消散熏烟消毒,密闭蚕室,每立方米用药4克,蚕具放在蚕室内一起消毒,不必另加药量,消毒时先在室内加温,门窗用纸糊封,蚕具架于蚕架上,将所需药粉摊在锅底,架在已烧红的火盆上,开始发烟,人即出关门加封,密闭一昼夜后,打开门窗,待药味散尽,即可使用。
    蚕网(棉线网)、蚕筷、采叶布袋可用水煮消毒,煮沸半个小时,鹅毛放在面上利用蒸气消毒。
 
第五节   养蚕技术与管理
 
一、催青和收蚁
(一)催青是应用人工方法,将已活化的蚕卵保护在适宜的环境里,促使胚子顺利发育,直到蚕卵转青,蚁蚕孵化的过程,春期蚕种催青约需10—11天,夏秋期约8—9天。为了节约人力和物力,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集中催青保护,到蚕种点青后再发到蚕户或共育室,蚕户或共育室在领种前做好温、湿度调节工作,领种后继续保持胚子所需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的需求,促使蚕种孵化齐一。
二化性蚕种催青标准表

       日期
环境
前期
后期
(1~4天)
(5~10天)
温度
22~24℃
25~28℃
      日期
环境
前期
后期
(1~4天)
(5~10天)
湿度
干湿差4~3℃
干湿差3~1℃
光线
自然光线
自然光线

 
 
催青室每天要换气2次,蚕种上下、内外做好调换,感温均匀,促使胚子发育一致,温度低时要加温,同时注意补湿,通过煮水或挂湿布,不能使干湿差过大影响蚕种孵化。夏秋季节高温、干燥,利用挂湿布鞋,清水泼地面,选择通风良好,阴凉而易保湿的房间催青。遇高温多湿天气,开风扇排气防闷热。为了促使蚕种孵化整齐,便于饲养,利用蚕种从催青开始至点青期,明比暗胚子的发育快,而从点青至催青末期,则暗比明发育快,到最后的孵化阶段,暗对孵化有抑制作用的特性,在20—30%的蚕卵点青后进行遮黑(用黑布包好),在遮黑后第三天早上5时左右感光。
(二)收蚁。将孵化后的蚁蚕,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到蚕匾里开始饲养,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收蚁。
收蚁当天,在早晨5时左右感光,同时做好采桑、切桑等收蚁准备工作。蚁蚕孵化后,经1小时左右,开始发生食欲,爬行寻食。夏秋期天亮早,温度高,孵化偏早,春期和晚秋期稍迟。通常情况下在盛孵化后2—3小时就可收蚁,一般夏秋期在7—8时,春期在9—10时进行收蚁。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收蚁方法有:
1、打落法:通用于平附种收蚁,摆种感光时,先在干净清洁的空匾内垫一蚕座纸(薄膜),收蚁时将蚕种纸反过来,一人双手抓紧两端,另一人用蚕筷突然敲击蚕种纸背面,将蚁蚕震落于蚕座纸上,再根据蚁蚕的多少给桑并把蚕座整好(方形)。一般在蚕种孵化较好时用此法。
2、桑引法:桑引法是将切好的细条状桑叶薄薄平撒在已经孵化的蚕种纸上,经20分钟左右,将蚕种纸反铺,桑叶与蚁蚕一同落在蚕座纸上,用鹅毛轻轻扫落在蚕种纸背面的蚁蚕,整理蚕座,给桑,盖好薄膜即完成收蚁。
未孵化的蚕卵,继续进行黑暗保护,保温补湿,第二天再收蚁。收蚁时用的桑叶最好是顶芽数下的第2—3片叶,叶色以淡黄色转绿色的为好,用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二龄蚕宜选用第3—4片淡绿色桑叶,三龄蚕用第5—6片深绿色的桑叶。在第二次喂蚕前,需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后,才能给桑。
二、家蚕的饲养型式
(一)小蚕的饲养型式
1—3龄蚕称小蚕期,是充实体质的重要时期,是整个蚕期的基础,小蚕养得好,体质强,大蚕期就能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和对病原的抗病力,有利于蚕茧的稳产高产。
现在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防干育。防干育的目的是使饲育环境保温保湿,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吃饱吃好,体质强健,且能节约用桑,节省劳力,我区广大农村现在一般都采用尼龙薄膜防干育,1—2龄用上盖下垫四周包折的全防干育,3龄用上盖下不垫的半防干育,眠中都不需盖纸。在每次给桑前,揭去上盖的薄膜,进行换气,促使蚕座干燥。春、秋蚕期加温注意补湿,给桑前蚕房进行通风换气,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大蚕的饲养型式
4—5龄蚕称大蚕期,目前生产上大部分农村是地面育,一层饲养。也有利用竹、木搭架用蚕匾或蚕台进行二层、三层饲养。一些先进的蚕区利用村边林荫,进行搭棚饲养,以减少对蚕房的投资。这些饲养型式是根据大蚕期饲养面积大又需要通风换气等特点而采用的。
1、蚕台育:用竹、木搭建2—3层固定的蚕台;也有用绳子吊住蚕台,上下能移动的活动蚕台。蚕台上铺上竹帘,放蚕可喂片叶,也可进行条桑育,不用除沙,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劳力。
2、地面育:将5龄蚕放在地上,用叶片、条桑饲养。在地前将蚕室打扫干净,消毒凉干后,在地面撒上一层新鲜石灰,然后将蚕移放在上面,一般在5龄起除时下地,夏秋也可在4龄中下地,在地上睡4眠。整个5龄期不用除沙,节省劳力和用具,但占房屋较多。
3、屋外大棚育:在蚕桑生产新区,大规模饲养,为解决蚕室蚕具不足的问题,将5龄蚕移到屋外简易大棚,可用地面也可用蚕台饲养。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能获得很好的收成。因为在室外饲养,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会遇到低温多湿,高温干燥等不良气候侵袭,所以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择饲养地,搭好简易棚。选择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防止日晒雨淋,利用树木搭架盖上彩条布,周围用彩条布围好成房屋状,能遮风避雨,夏秋期为防太阳直晒,可在棚顶盖一些稻草或其他遮盖物。
(2)加强饲养措施,防除敌害:在大棚周围挖好排水沟,注意防止蚂蚁、癞蛤蟆、老鼠和多化性蚕蝇的为害,在高温干燥季节,白天可用湿叶饲养,或在给桑后在蚕座叶面上喷清水,以防桑叶凋萎。根据气候变化及蚕儿食桑状况,调整给桑数量和时间。
三、春蚕的饲养与管理
春蚕期是全年的第一蚕期,气温环境条件好,桑叶叶质优,饲养量多,可养多丝量蚕品种,易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
我县春蚕第一批收蚁多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进行,气温时冷时暖,阴雨天气较多,小蚕期春寒多湿;桑叶随着蚕儿龄期发育逐渐成熟,阴雨天多时阳光照射不足,营养成份受影响。
(一)气象环境的调节
(1)温湿度调节和换气:小蚕期的饲养温湿度要求是:1—2龄27—28℃、干湿差1—1。5℃;3龄26℃、干湿差1。5—2℃;4—5龄24—25℃、干湿差3—4℃。春期养一、二批小蚕时,都要在小蚕房内加温饲养,才能达到蚕儿生理发育的要求,一般采用火盆烧木炭用暗火的方法进行加温,同时应注意补湿,通过煮水或挂湿布,结合蚕房地面消毒喷漂白粉液等进行。由于在蚕房中烧木炭加温,每天结合给桑作业,打开门窗加强换气。每天上下、左右调换蚕匾一次,使蚕感温均匀,确保蚕体发育整齐,大蚕期,气温已逐渐升高,能满足蚕儿发育的需要,如遇降温天气,需要适当加温,利用开关门窗进行调节。
(2)光线调节:小蚕具有很强的正趋光性,随着龄期发育增加,正趋光性减弱,到大蚕时,呈负趋光性,小蚕期应注意蚕室光线均匀,注意蚕匾内外调节。
2、饲料的管理
小蚕期生长发育快,单位时间的体重增加比例大,需要水分、蛋白质含量多、碳水化合物适量的软嫩叶,使其充分饱食。大蚕期食桑大,占整个龄期用桑量的95%左右,因此大蚕期一定要保证充分饱食,特别是5龄蚕,丝腺迅速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合成绢丝物质,需要给水分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多的成熟桑叶。
(1)采桑时间及桑叶标准
桑叶中的养分是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早晚采桑时间不同,桑叶的养分和水分的含量也不同。在养蚕过程中,为了能使蚕儿吃到新鲜的叶子,必须根据蚕儿的发育情况、食量及天气变化适量采摘,适当预备第二天1—2回桑叶。根据天气预报,在大蚕期,雨前要抢采桑叶,尽量避免吃湿叶。
 
小蚕期各龄用叶标准表:

虫龄
叶色
叶位
收蚁当日
黄中带绿
顶芽以下的第3叶
1龄
嫩绿色
顶芽以下的第3~4叶
2龄
将转浓绿色
顶芽以下的第5~6叶
3龄
浓绿色
顶芽以下的第7~8叶

 
(2)桑叶贮藏:1、2龄蚕用桑不多,宜用缸贮藏桑叶。保持新鲜,将桑叶放在缸的内周,中心留空位,上盖湿布。单家独户养蚕不多的,可利用干净的蚕匾垫上薄膜,叠整齐桑叶上盖湿布,再盖上薄膜;共育室的可在贮藏室内做一个贮桑池,底部放干净的鹅卵石,池中可放水(一天换一次),摘回桑叶叠放在鹅卵石上,盖上湿布。切勿用薄膜包裹桑叶,以免发热,影响质量和饲养效果。3、4龄用桑要放在专用的贮桑室;5龄蚕用桑量大,贮桑室要大些,要求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防止细菌污染桑叶。桑叶采摘要轻装快运,运回后抖松,使其充分散热,堆成畦盖上薄膜,防止水分损失,桑叶堆放不宜过厚,以免发酵发热。
(3)切桑和给桑。切桑是将桑叶切成合适各龄期用的桑,方便蚕取食。1—2龄多切“正方形桑”,要求切匀,边长为蚕体1.5—2倍见方。3龄用桑量逐渐增多,粗切成三角形叶即可。各龄催眠期稍细些,提青用桑可切成长桑。
给桑要根据蚕的食欲,桑叶凋萎速度来决定给桑次数和给桑量。每天给桑一般为4次,在龄初给桑1。5层,盛食期给2—3层,进入催眠期逐渐减少。
大蚕期食桑多,为了增加丝物质,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必须使蚕儿饱食,每次给桑注意蚕儿稀密,喂叶动作轻巧勿伤蚕体,给桑要均匀,在饱食前提下,注意节约用桑。
3、蚕座的管理
蚕从收蚁到5龄盛食期,体重增加约1万倍,体面积增加500倍左右,尤其是小蚕期在高温中饲养,生长发育快,必须经常扩大蚕座面积,使蚕儿能正常食桑行动。要求给一次桑、扩一次座、匀一次蚕。促使蚕儿发育整齐健壮。小蚕扩座在每次给桑前有蚕筷、鹅毛把蚕从蚕座的中间揭向四周,操作时动作要轻,勿伤蚕体,蚕座要平整,也可结合加网除沙扩大蚕座。
 
家蚕各龄蚕座逐日面积参考表
 
除沙,即换蚕沙。是把蚕座上的残桑、蚕粪和灰糠杂物等除去,减少蚕座上的病原的存在和传染,又可防止蚕座蒸热发酵,降低蚕座温度和减少污染气体。除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采用在蚕座上加网,给1—2回桑后,提网除沙,操作简便而不伤蚕体。1龄蚕眠除1次;2龄起除、眠除各一次;3龄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4龄若用蚕匾大眠,起除和眠除外,中除二次;5龄地面或蚕台育一般不除沙。
(二)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是养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每个龄期蚕儿发育到一定程度,需要入眠,不食不动,进行新旧体壁更换和组织更新,这一时期蚕对不良环境抵抗力较弱,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蚕儿健康,饲育管理必须认真细致。处理要点有:
1、适时加眠网:为了使眠中蚕座清洁干燥,在蚕就眠前要加网除沙,加眠网要掌握适时。过早加眠网除沙,眠中蚕沙厚,蚕座潮湿;加网过迟,则网下眠蚕过多,除沙操作规程困难,容易有遗失蚕。根据蚕的发育、体形休色、食桑行动的变化来决定。1龄在盛食后期蚕体开始发亮紧张,有部分蚕身上粘有蚕粪粒,体躯缩短,体色呈炒米色时;2龄有半数蚕儿身体紧张发亮,食桑行动呆滞时;3龄在大部分蚕体壁紧张,并有个别将眠蚕时可加眠网;4龄蚕就眠俗称大眠,见眠到眠定时间长,不易整齐,加眠网可适当偏迟。
2、饱食就眠:眠除后,在蚕儿就眠前要充分饱食,用桑必须新鲜良好,切桑要细,给桑间隔时间稍微缩短,务使饱食就眠。
3、及时提青分批:在绝大部分蚕就眠后,即可止桑,为促使眠中蚕座干燥,在蚕座上撒新鲜石灰粉,有消毒作用,又可防止早起蚕啃食残桑。同时加网进行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迟眠蚕。提青出来的头数多,集中放在蚕架高处,促使其饱食入眠。
4、眠中保护:指从止桑到饷食这段时间的环境保护。眠中经过时间,1—2龄为20—22小时,3龄约24小时,4龄眠眠中较长,约需40小时。为减少眠蚕体力消耗,眠中温度要比食桑时温度降低0。5—1℃,干湿差在眠中前期2—3℃,保持眠中环境干燥,后期1。5—2℃,要防止过分干燥,适当补湿,以利于蚕蜕皮。眠中光线宜稍暗而均匀,防止日光照射和强风直吹蚕座,避免振动。
5、适时饷食:蚕眠起后第一次给桑称饷食,饷食过迟,起蚕到处爬行觅食,消耗体力,影响体质;饷食过早,起蚕口器嫩,易被损伤,造成食欲不旺,易引起发育不齐。一般在大部分蚕头部淡褐色,头胸左右摆动,求食状态时为饷食适期。宁迟勿早。饷食前先撒 “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加网给桑,桑叶要新鲜、适熟、柔软,给桑量不能过多,一般为前龄盛食期一次用桑量的80%,第二次给桑前进行起除,起蚕皮肤较嫩,很容易碰伤,要求动作轻巧细致。
(三)控制日眠:蚕儿在上午催眠,下午3—8时入眠的称日眠。日眠蚕入眠整齐,易于饲养。而蚕在下午8时后入眠就不整齐,要拖至次日中午才能就眠,称为夜眠,夜眠蚕发育不整齐,不易饲养。因此,饲养中均设法控制蚕白天入眠,控制日眠的方法有:1、控制收蚁时间:收蚁要在早上8—10时进行。当天收不完的,可用黑布继续遮黑,待第二天早上再收。2、控制饷食时间,根据各龄蚕的发育经过和食桑时间,在饷食时就要估计到下一眠在什么时候入眠,通过适当提前或推迟饷食时间,达到控制日眠的目的。2、3龄蚕在下午3—5时饷食,当龄容易日眠。3、控制饲育温度。在蚕适宜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内,视蚕发育快慢,适当降低或提高饲育温度,来控制蚕生长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日眠的目的。
四、夏秋蚕的饲养与管理
上半年从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下半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我区夏秋蚕饲养时期,一般上半年后两批,下半年前两批,由于夏秋气候多变,气温高,桑园病虫害多,容易发生蚕病,产量不稳定。提高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对全年的生产效益的取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选用强健性好、抗高温多湿、抗病力强的蚕品种是夺得稳产高产的关键。
(二)调节温湿环境,小蚕期的温度基本能达到其生理要求,注意的是在高温干燥天气的补湿和保湿;大蚕期应注意蚕房的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闷热。蚕室周围种植大树,搭凉棚,减少太阳辐射。高温多雨季节及时除沙,以免蚕座蚕沙因多产生蒸热发霉,地面育5龄蚕多撒新鲜石灰干燥,消毒蚕体蚕座。
(三)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桑树夏伐后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夏秋季桑树害虫多,应做好治虫工作,注意采叶与喷药治虫的协调工作,保证蚕造安全。
(四)严格做好消毒防病工作。经过多批次养蚕,夏秋期病菌积累较多,蚕室蚕具在各批次间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经常观察蚕的食桑行动,发现病蚕及时淘汰,防止传染蔓延。添食氯霉素防止细菌病的发生,使用“灭蚕蝇”,减少蝇蛆病。
(五)加强饲养管理。夏秋期气温高,蚕儿生长发育快,要提前扩大蚕座面积。大蚕期要做到稀座,薄饲多餐,高温多湿时勤除沙,多撒些防僵粉和新鲜石灰,坚持防病卫生,减少发病机会。
 
第六节       上蔟管理与采茧
 
上蔟采茧是养蚕最后阶段的工作,处理好坏,对蚕茧质量的关系较大,必须做好这一工作。
一、上蔟管理
(一)上蔟前要及时做好蔟室蔟具的准备工作。上蔟室要便于加温和换气排湿,且光线明暗均匀,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蔟具,如每张蚕种需:竹花蔟45个左右,木片方格蔟100—110个(每个312孔),纸板方格蔟220片左右(每片156孔)。
(二)上蔟方法
上蔟适期:5龄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食欲减退,排出绿色软粪,体躯发软,停止食桑,胸部透明,头胸部昂起左右摆动,吐出丝缕即为熟蚕这时为上蔟适期。一批蚕里,一般第一天熟蚕较少,第二蚕熟得较多,第三天熟完。一天之内,早晨熟蚕较少,午后12—14时蚕熟得最多。做到随熟随上簇。
上蔟方法:将提取的熟蚕集中放在垫有薄膜的蚕匾中,上蔟时,竹花蔟的将竹花蔟9个左右叠放在一起,把熟蚕均匀地放在蔟中,上头不用放熟蚕,放够(每个花蔟约放800—900头)后,提起将两蔟架成“∧”形。方格蔟上蔟,将扎好的两连方格蔟打开平摊在塑料薄膜上,以每联300头左右均匀轻撒在方格蔟上,经5—6分钟后,轻提方格蔟,悬挂在事先搭好的蔟架上,蔟间距离保持9厘米,先挂上层,排尿基本结束后挂下层。熟蚕吐丝过程,应尽量避免振动蔟具,上蔟当晚将爬在蔟顶或方格蔟外没有位置结茧的熟蚕捉下,另行上蔟。正常营茧后,进行蔟室场地清扫,撒上一层新鲜石灰,降低蔟中环境湿度和消毒,减少蚕粪、死蚕的传染。
(三)上蔟环境的调节
蚕上蔟以后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等环境条件对蚕的营养状况和茧丝品质有密切关系,蔟中环境不良,会造成蚕茧解舒困难,生丝品质下降。
1、温度:蚕上蔟可以认为是5龄期的继续,保护温度以22—25℃为宜,蔟中温度主要影响蚕茧速度和茧丝质量,温度过高,易结双宫茧,茧层疏松,缫丝困难,温度过低,则营茧缓慢,化蛹迟,茧层薄,容易产生不结茧蚕。
2、湿度:蔟中湿度对茧色和茧丝质量的影响很显著,特别对茧的解舒,蔟中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70—75%为好,熟蚕上蔟后排尿多,造成蔟中环境多湿,必须注意通风换气,光线均匀,确保茧质优良。
二、采茧
要掌握适时采茧,如采茧过早,蚕尚未化蛹(毛脚茧),或虽已化蛹而蛹体皮肤尚嫩,容易损伤出血而污染茧层,增加内印茧;采茧过迟,如有多化性蚕蛆蝇寄生,则蝇蛆将穿茧而出,增加蛆孔茧,影响茧质。掌握蚕已化蛹,皮肤坚韧而呈黄色时即可采茧。一般是早春晚秋上蔟满5天,即可采茧。
采茧要按上蔟迟早分批进行。先拾去蔟中死蚕和烂茧,以免污损好茧。采茧操作要轻快,不能重抛蚕茧,防止损伤蛹体。蚕茧采下后,即薄摊在匾中,不要堆积太多太厚,以2—3粒的厚度为好。避免发热,在采茧过程中要把上茧、双宫、次茧和下茧分别放开,蚕茧交售时,应使用竹篓盛装,避免发生蒸热,运茧途中要防止日晒雨淋和剧烈振动,保护茧质。
三、养蚕结束后的消毒
养蚕结束,采茧后病原最集中,必须抓紧时间消毒蚕室、蚕具、蔟室、蔟具,防止病毒扩散蔓延。
上蔟后清理蚕室内的蚕沙,集中堆沤。用有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5%的石灰浆消毒蚕房蚕具,半天后用水清洗,晾干后再用上述药液进行第二次消毒,干后待养蚕用。
采茧后蔟具也要进行消毒、洗净。纸片方格蔟用明火烧去废丝后,用烟熏消毒剂熏蒸消毒晒干后收好。
 
 
 
第六章      蚕病的诊断及防治

蚕病的种类及名称
                          ┌─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
                ┌─病毒病│  质型多角体病(中肠型脓病)
                │        │  病毒性软化病
                │        └─浓核病
                │        ┌─细菌性败血病
                │  细菌病│  细菌性中毒病
  ┌─传染性蚕病│        └─细菌性肠道病
蚕│            │        ┌─白僵病
  │            │        │  黄僵病
病│            │  真菌病│  绿僵病
  │            │        │  曲霉病
的│            │        └─其他真菌病
  │            └─原虫病┌─微粒子病
种│                      └─其他原生动物病
  │                            ┌─蝇蛆病
类│              ┌─节肢动物病│  蒲螨病
  └─非传染性蚕病│            └─盗毒蛾、刺毛虫螫伤症
                  │  中毒症┌─农药中毒
                  │        └─工厂废气及煤气中毒
                  └─生理性病害
 
第一节     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一 、核型多角体病
    核型多角体病是病毒寄生于蚕儿血细胞和体腔内各组织细胞核,并在其中形成多角体而引起的疾病,所以称核型多角体病,又叫血液型脓病或体脓型脓病。这种病在各区不同养蚕季节均有发生。生产中以三龄以后,特别是五龄后期发生较多。病程一般为4———6天。诊断:生产中发现蚕儿体色乳白,环节肿胀,有的节间膜隆起,爬行不止,体壁易破,边爬边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死后尸体缩短并很快变黑腐烂,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
    由于蚕儿发病时期不同,在以上典型病征的基础上还有催眠期发病的不眠蚕;各龄起蚕时发病的起节蚕;三至五龄发生对称性病斑的黑气门蚕、焦脚蚕、斑蚕;四、五龄盛食期发病的高节蚕;五龄后期发生的脓蚕等,都是血液型脓病。

二 、质型多角体病
    质型多角体病病毒寄生在蚕儿中肠细胞质中,在其中形成多角体而引起的疾病,所以称质型多角体病,又名中肠型脓病。本病夏秋蚕期发生较多。其特点是发病慢,病程长,有的小蚕期微量感染,可延续到五龄老熟前才发病。
    生产中发现蚕儿食桑差,发育缓慢,体躯瘦小,体色灰白,常呆伏在蚕座四周或残桑中。群体发育极不整齐,大小开差很大,大蚕期发病,因食桑少常呈空胸状、起缩、爬到蚕座周围,吐液,排黑色粘粪或黑白相间粪可诊断为本病。也可从尾角前两环节背面撕开体壁看中肠,如有乳白色横纹则可确诊为本病。

三、 病毒性软化病
    病毒性软化病是病毒寄生于蚕中肠杯形细胞质中而引起的疾病,俗称空头病。此病夏秋蚕期发生较多,且传染性强,病势严重,持续蔓延。病程一般为5———12天。
本病蚕的病征与质型多角体病、浓核病和细菌性肠道病蚕均有些相似。病蚕食欲减退,发育不良,眠起不齐,个体间开差大。有起缩、空胸状,壮蚕盛食期还出现全身半透明状,排褐色稀粪或污液。死前吐液,死后尸体扁瘪,异臭。疑为病毒性软化病的蚕可撕开体壁看中肠,无乳白色横纹,肠内空虚,充满黄褐色消化液,极少食片,可确诊为本病。

四、 浓核病
    浓核病是病毒寄生于蚕中肠圆筒形细胞核中引起的一种疾病。夏秋蚕期发生较多,传染性极强,病势严重。病程一般为7—12天。
    该病毒主要危害蚕的幼虫阶段。染病后的蚕儿食桑减少,发育缓慢、瘦小,体色发黄,有明显空胸状,并排链珠状蚕粪。随病情加重,蚕停止食桑,爬向蚕座四周,静伏不动,全身透明,排水粪湿尾。撕开体壁看中肠,肠壁透明,肠内几乎没有食片,充满了黄绿色半透明的消化液。
本病用肉眼诊断很困难,病征只能作参考。与质型多角体病蚕区别方法是撕开体壁看中肠,本病中肠壁透明,后部无乳白色横纹,肠内完全空虚。
五、 病毒病的防治
    几种病毒病中由不同病毒引起,但都可通过病蚕吐液、粪便、脓汁和尸体污染蚕室、蚕具及环境,经蚕食下或创伤引起传染。核型多角体病是新鲜脓汁时两种途径均能感染;其他几种病毒病主要是食下传染,在排出的蚕粪中有大量病毒污染桑叶、污染蚕座,造成严重的座内感染。而且病毒病的发生与蚕儿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病毒的防治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养蚕前、后认真搞好蚕室、贮桑室及大小蚕具、环境的清扫、洗刷和消毒。药物可采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1—2%的鲜石灰浆。能密闭的蚕室也可采用含甲醛2%的福尔马林液加1%的鲜石灰粉进行消毒。
(二)蚕期应搞好蚕室、蚕座及养蚕卫生。用漂白粉、防僵粉、防病一号、石灰经常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防蚕座混育感染。蚕室地面常用含有效氯0.5%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洗手给桑,防人为带病毒感染等。
(三)要进行提青分批,随时淘汰病弱蚕,并合理处理,不能乱丢和喂鸡鸭。
(四)选择抗病力强的蚕品种。并且饲育中要调节好温、湿度。小蚕应高温多湿,大蚕应通风防闷热,不接触有害气体。做到良桑饱食,使蚕儿体质强健。
(五)正确处理蚕沙。蚕沙不能倒在蚕室地面、门口或乱摊晒,应即时远运制成堆肥,腐熟后再用。
(六)如发生了蚕病,应拈除病蚕,投入消毒缸统一处理。用防僵粉或鲜石灰粉每天早上、晚上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肠道病毒还可添食500—1000单位/ml的氯毒素,以杀灭消化道内细菌,减轻病毒病的危害;发病后不要喂水叶。
 
第二节 细菌病

细菌病是生产中常见的蚕病。各蚕区的不同季节均有发生,但夏秋蚕期发生较多。如消毒不严,饲养粗放,贮桑不当,细菌农药的使用等都会引起此病的危害。
 
一 、细菌性败血病
(一)细菌性败血病诊断
    由败血病细菌侵入蚕、蛹、蛾血液中寄生、繁殖引起的疾病称败血病。细菌由伤口直接侵入引起的称原发性败血病。细菌在消化道内繁殖,然后再侵入血液内寄生引起的败血病称继发性败血病。生产中原发性败血病较多。
败血病为急性病,一般从感染到死亡经过10—24小时,我区常见有黑胸败血病和灵菌败血病。
    蚕染病后食桑减退,行动呆滞,体躯伸直静伏于蚕座。停食后胸部膨大,尾部环节收缩。濒死吐胃液,有的排软粪或链状粪。初死有暂时的尸僵现象,两头翘。以后体躯软驰,出现尸斑,并腐烂液化。黑胸败血病死后从胸部背面开始变黑并延至全身,尸体液化呈黑褐色;灵菌败血病蚕死后几小时全身出现褐色小斑点,随时间延长斑点增多增大,体色变暗,以后尸体液化,稍经震动流出红色污液。肉眼诊断主要观察濒死、初死时病蚕的体形、体色、吐液等。败血病初死有暂时尸僵现象,后出现特殊的尸斑和尸体液化的颜色等,都是诊断的依据。

(二) 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
   1、搞好养蚕前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蚕期中注意养蚕卫生,保持环境,用具的清洁。搞好桑叶采、运、贮工作。
   2、及时选出病蚕,每天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病原浓度。
   3、养蚕过程中一切技术操作应仔细,不能引起创伤,如扩座、给桑动作要轻,除沙用网,不密饲、熟蚕不堆放、适期采茧等。
4、添食抗菌素。为预防败血病的发生,可用浓度为每毫升500单位的氯霉素药液1千克,喷桑叶8公斤给蚕添食;蚕发病后用每毫升1000单位的氯霉素液添食,第一天每隔八小时一次,连用三次,以后每天1—2次可控制该病蔓延。

二、 细菌性中毒病
  细菌性中毒病又称卒倒病。该病以夏秋蚕壮蚕期发生较多,发病后常成团、成堆死亡。

(一)诊断:
    急性中毒:蚕儿食下大量毒素后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发病死亡。生产中发现蚕突然停止食桑,前半身抬起,胸部略膨大并伴有痉挛颤抖,胸部及尾部空虚,吐少量胃液后倒卧而死。初死尸体的体色不变,头部缩入呈勾嘴状,手触中肠中部有硬块,尾部几个环节因空虚而收缩,尾角下陷,腹脚内卷后倾。以后,尸体从胸腹交界开始变黑腐烂,可诊断为本病。
    慢性中毒:如发现蚕食欲减退,小肠以后空虚,排软粪,有时排红褐色污液,休躯麻痹慢慢死去,尸体腐烂呈黑褐色,可诊断为本病。

(二)防治
  1、 杀灭病原。蚕前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彻底消毒;蚕期拈除病蚕后的蚕座应彻底消毒,特别应加强蚕座内发病中心的消毒。
  2、 蚕区少用或不用细菌农药,以免污染桑叶。已被污染的桑叶,可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澄清液处理后喂蚕。不喂脚叶和不成熟叶,以免中毒。
  3、 加强通风排湿,防座内蒸热,减小病原浓度,防座内感染。
  4、 添食抗菌素杀菌(方法同败血病)

三、 细菌性肠道病
(一)诊断
    该病是某些细菌在蚕体消化道内繁殖而引起的疾病。夏秋蚕期高温多湿、蚕食下发酵桑叶,营养不良,生理机能失调,随桑叶食下的细菌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细菌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即发病。
    该病蚕食欲减退,体躯瘦小,发育不齐。细菌种类和发病时间不同还出现空胸起缩、下痢等症状。
    该病与几种消化道病毒病相似,肉眼很难区别。在淘汰病蚕、改善饲养条件、添食氯霉素后,病情明显好转的属本病。
(二 )防治
在彻底消毒的前提下,搞好桑叶的采、运、贮,鲜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力。添食氯霉素。(方法同败血病)

                     第三节  真菌病

一 、白僵病
    生产中发现蚕食桑少,行动呆滞,头胸俯伏,有的蚕体上有油渍状病斑。死前吐胃液、排软粪。初死尸体头部突出,体软略有弹性,后渐硬化,从尾部开始呈现桃红色,第二天全身硬化,第三天全身体表布满白粉,可诊断为本病。
二、 黄僵病
    发现蚕食欲减退,体表有褐色小病斑或气门周围、胸腹脚基部有1—2个褐色大病斑。蚕死后尸体僵化,并逐渐变为粉红色。再经1—2天,全身长满茸毛状气生菌丝淡黄色分生孢子,可诊断为本病。

三、 绿僵病
    发现蚕食欲减退,呆伏座内。蚕体上出现褐色的轮伏或云纹状病斑。死后尸体硬化呈乳白色,2—3天后长出气生菌丝及绿色分生孢子。病蚕体表有特别的病斑,血液乳白浑浊。初死体色乳白,尸体硬化后几天后表面长出鲜绿色粉被,可诊断为本病。
四、曲霉病
    发现蚕不食桑,体色暗,常伏于座内,多在肛门或尾部有黑褐色大病斑,病斑下有硬块。濒死头胸伸出,吐液。死后两天病斑及附近长出气生菌丝及分生孢子,其余部分腐烂,可诊断为本病。
五、 真菌病防治
  1、 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及环境用漂白粉或福尔马林消毒。消后再用毒消散熏烟。消毒后的蚕室要换气排湿,蚕具要暴晒,以免发霉。
  2、蚕期中经常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3、调节和控制蚕室、蚕座湿度。加强通风排湿,勤除沙,座内常撒焦糠、石灰等干燥材料。
  4、在防僵药物少或缺乏的情况下,可用熏烟的方法防僵病。每天早、晚用硫磺熏烟。
  5、发生真菌病后应急措施:
  ①用防僵粉每天早、晚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用硫磺熏烟(硫磺3—4克每平方米,熏30分钟后开门窗换气)。
  ②拈出病蚕烧掉,不乱丢。蚕沙不能乱倒,应远运制成堆肥后再施用。
  ③防治桑园害虫,防相互感染。

                            第四节  微粒子病
一、诊断
蚕儿食桑少,发育迟缓且显著不齐,举动不活泼。小蚕期常发生“细蚕”,“缩蚕”;大蚕期多发生半蜕或不蜕皮蚕、封口蚕、起缩蚕、斑点蚕,死后尸体不腐烂,可疑诊为本病,通过显微镜镜检才能确诊。
二、防治
1、加强各种检查,生产无毒蚕种。在原蚕生产中必须经严格的母蛾检查,蚕卵和蚁蚕的补正检查及饲育期中的各种预知检查,并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淘汰。还应加强种场及原蚕队的蚕室、蚕具、环境、桑叶检查,生产无毒蚕种。
  2、彻底消毒,杀灭病原。蚕前、蚕后必须用含有效氯1~1.5%的漂白粉或含甲醛2—3%的福尔马林液对蚕室、蚕具及环境、附属室彻底消毒。蚕期中还应加强蚕室、蚕具及蚕体蚕座消毒。正确处理蚕沙。
  3、分区饲育,并经常隔离、淘汰病弱蚕,并正确处理。
  4、加强饲养管理,认真贯彻技术操作规程,防蚕室、蚕具及饲养品、桑叶带病原。注意蚕期卫生,使蚕健康成长。
  5、加强桑园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免野外昆虫的微粒子原虫传染给家蚕。

                              第五节  蝇蛆病
 
  一、诊断
蚕体被寄生后出现黑斑,黑斑上有淡黄色卵圆形卵壳,如卵壳脱掉可见一孔。蛆寄生处环节肿胀,有时向一侧弯曲。眠蚕受害不能脱皮,死后全身黑褐色,潮湿。有的熟蚕受害呈紫色。撕开以上蚕儿体壁可见蚕体内有蛆蠕动则可确诊。上蔟时蚕被寄生还有吐丝结茧,但常是薄皮茧、死笼茧或蛆孔茧,茧质低劣。
二、防治
   1、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蝇化蛹的场所。蚕房装防蝇设备,防蝇进入室内。
   2、用“灭蚕蝇”杀灭。a、喷体法:用含有效成分25%的“灭蚕蝇”一毫升加水300毫升,在给桑前30分钟喷洒蚕体,以湿润为度。四龄用一次,五龄二、四、六天各一次。b、添食法:用与上相同浓度的“灭蚕蝇”一毫升加水0.5公斤,喷在5公斤桑叶上给蚕添食,添食时间同喷体法。施用“灭蚕蝇”时应注意先将药液搅匀,用药前后4—6小时内不宜在蚕座内撒石灰等碱性药物,以免降低药效。

                           第六节 农药中毒

一、诊断
1、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类农药种类很多,下以敌百虫为例。发现蚕突然停止食桑,向四周乱爬,胸部膨大,痉挛、吐液、排不正形软粪或红褐色污液,有的有脱肛现象。濒死时腹部脚抽搐,前半身肿大,后几个环节收缩。麻痹死亡后尸体缩短,可诊断为敌百虫类药物中毒。敌敌畏中毒症状与敌百虫相似,有击倒作用。
    2、有机氮农药中毒
    (1) 杀虫脒中毒 发现蚕儿拒食、兴奋,不停地乱爬、散座、吐浮丝等。全身肌肉不断抽搐,行动极不协调,可诊断为杀虫脒中毒。中毒轻者隔毒后可结茧,重者慢慢死去。
    (2) 杀虫双中毒 蚕儿突然停止食桑,静伏座内,体躯伸直,体色正常,不吐胃液。手触蚕体极软,排粪正常,脉博跳动缓慢,可诊断为杀虫双中毒。一次性中毒轻者有的可复苏,重者几天后死去。
    (3) 拟除虫菊脂中毒 发现蚕有拒食现象,头胸紧缩并左右摆动。稍后,胸部膨大、乱爬、吐大量胃液,继而出现痉挛、翻滚,蚕体扭曲死亡。尸体头部伸出,体躯弯曲成S形或O字形,可诊断为拟除虫菊脂中毒。  
(4) 植物性杀虫剂中毒 以烟草中毒为例。
发现蚕突然停止食桑,头胸昂举不动,第一胸节收缩,胸部膨大。吐珠状胃液挂于头部。稍后,头胸下垂触及座纸,并吐大量胃液污染蚕座,可诊断为烟草中毒。重者麻痹死亡,尸体缩短、弯曲,轻者能自然复苏。
微量农药中毒蚕食桑差,发育不齐,体弱,后期易发生病毒病死亡,有的上族后不结茧。

二、防治
  (一)、预防措施
    1、防农药污染桑叶:在桑园附近施药时应考虑残效期短的药物种类,注意施用时间、方法及风向等。不在桑园附近配农药。烟、桑不能混种。
    2、防蚕室、蚕具被农药污染:蚕室及蚕具均不能存放农药、接触农药。保管农药的地方必须远离蚕房。农用喷雾器及蚕室用喷雾器不能混用。不在蚕室附近晒烟叶。
    3、防饲养员衣服、手脚携带农药。养蚕期间养蚕人员不接触农药。不用灭蚊剂之类的东西。
    4、桑园、大田及邻里之间用药应互通情报,并掌握各种药物对蚕的残效期。残效期过后采叶也应预先进行试喂。
  (二)、急救措施
    1、发生农药中毒后迅速打开门窗或把蚕端到通风处,撒隔沙材料,及进加网除沙,给新鲜桑叶。
    2、迅速查明毒源,切断毒源,避免再中毒。
    3、解毒处理:小蚕用清水喷体,大蚕用清水淘洗两分钟后捞出阴干,有的可复苏,给鲜叶喂养;凡有毒的一切用具用碱水洗后曝晒。有机磷中毒后还能吃叶的可适当添食阿托品。
    4、对轻中毒蚕和复苏蚕应加强营养,给与适熟偏嫩叶,采取少量多回育。还可添食少量糖液。

                              第七节 蚕病的, , 综合防治<, BR>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蚕儿的体质、病原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蚕病的发生必须要有病原存在,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蚕体。病原进入蚕体后能否使蚕发病、病的程度如何,又与蚕体本身的生理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所以,在生产中想以单一的防病措施来达到防病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要想获得蚕茧的优质高产就应根据各类蚕病发生规律,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季节,针对发病的关键,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方针,把各项防病方法和养蚕技术结合起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严格消毒,杀灭病原
    养蚕生产中危害最重的是传染性蚕病,而它的发生又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危害蚕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在自然界分布广,如病蚕尸体、吐液、排的粪便中有大量病原,而且自然生存力也较强。它们借助自然力(风、雨、空气),人、畜移动等立体扩散,污染蚕室、蚕具和环境。为了养蚕安全,就必须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
    1、蚕前彻底消毒 养蚕前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打扫、洗刷,使附着的病原数量减少,并使之暴露出来。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病原、蚕室条件、消毒范围等),用不同药物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化学药物消毒要求配制浓度准、数量足,保证药物所要求的条件,才能达到好的消毒效果。
    2、蚕期中坚持消毒 蚕前消毒不是一劳永逸,随蚕期延长病原不断增加,蚕期应坚持继续消毒。
    (1) 消除蚕座内感染 蚕儿是群体,传染性蚕病的座内感染很严重,所以蚕期中应经常拈除病弱蚕,丢入消毒缸内统一处理,并用防僵粉每天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2) 坚持防病卫生制度 蚕期应坚持踏灰入室、洗手给桑,蚕室地面经常消毒,蚕箔,蚕网常洗晒,养蚕用具专用等。
    (3) 合理处理蚕沙 蚕沙中含有大量病原,除沙时不能倒在室内陆面或乱摊晒,应运到一定地方腐熟后再用,以免病原扩散。
    (4) 杀灭桑园害虫,防病原交叉感染。
    3、养蚕后应立即消毒 从养蚕前后病原增长情况看,采茧后病原最多,既新鲜又集中,是杀灭的好机会。蚕室、蚕具清扫后就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消毒,然后再清洗、晒干再消一次。
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蚕儿生理状态与蚕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蚕体抗力一方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另一方面又受饲育条件影响。在农村大面积生产中,除蚕品种外,改善饲养条件、加强管理,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力,是预防蚕病的重要环节。
    1、各地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布局,不能前、后批蚕重叠套养,这不利于彻底消毒。
      2、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逆、抗病力强的蚕品种,为蚕茧丰收打下好的基础。
3、调节好蚕期各阶段气象环境。蚕种运输、催青、饲育中均按技术要求的目的温、湿度进行保护。不接触不良气体。
4、良桑饱食。桑叶是蚕的唯一的饲料,要求精选良桑,小蚕吃好,大蚕吃饱。做到饱食就眠、适时饷食,使蚕生长发育良好,增强抗病能力。
 
三、发现病蚕正确诊断,控制蔓延
在整个蚕期中应加强观察,发现病蚕应根据不同病征、病变进行诊断,并针对不同病类采取相应措施,尽早控制蔓延和减轻危害。
(一)发病后的措施
1、隔离蚕室、蚕具,进行再消毒,避免病原扩散。
2、拈除病蚕丢入消毒缸统一处理。每天早、晚用漂白粉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直至不发病为止。
3根据疾病的种类,选用一定药物添食。
4、精选良叶,鲜桑饱食,增强蚕体质,提高抗病力。
5、坚持防病卫生制度,妥善处理好蚕沙。
(二)非传染病应急措施
1、立即隔离毒源或虫源,更换蚕室及蚕箔。立即除沙。
2、根据不同病类进行解毒或杀虫。
3、降温排湿,良桑饱食,增强抗病力。

               第八节 肉眼观察诊断蚕病一览表

    在生产中用看、摸、听、比等方法,及早发现蚕病,采取适当对策进行防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较齐      体躯肿胀————核型多角体病
    │          ┌─空胸不显———微粒子病
发育│          │  蚕体结实,空胸不显——桑毛虫螫伤
    └─瘦小不齐│  空胸较显——质型多角体病,细菌性肠道病
                └─全身透明——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废气中毒
 
    ┌─拒食——杀虫脒中毒,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  食桑减退——质型多角体病、浓核病、微粒子病、细菌性肠道病
食桑│            病毒性软化病、蒲螨病、煤气中毒
    │            微量农药中毒,败血病及真菌病后期
    └─突然停止食桑——各种农药急性中毒、卒倒病
 
    ┌─狂躁,爬边——核型多角体病
    │  乱爬并痉挛或抽搐——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                    杀虫脒中毒
行动│  呆伏不想动或行动迟缓——质型多角体病、浓核病、微粒子病
    │                        病毒性软化病、细菌性肠道病
    │                        真菌病及败血病后期
    └─静伏不动——杀虫双中毒、氯丹、鱼藤精中毒
 
          ┌─环节或节间膜肿胀——核型多角体病、蝇蛆病、工业废气
          │                    中毒、绿僵病(眠中发病)
体┌─活体│  胸部肿大,头胸摇动吐液——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形│      │                          烟草中毒
│      └─胸肿大,后几环节紧缩,后液化——各种败血病
  └─尸体┌─初死勾嘴状,两头空,中肠有硬块——卒倒病
          └─先软后硬——各种真菌病^^
            ┌─灰白色——质型多角体病
    ┌─活体│  乳白色——核型多角体病、绿僵病(眠蚕发病)
    │      │  褐色、空胸、皮易破——废气中毒
    │      └─紫色(熟蚕)——蝇蛆病
体色│      ┌─初死体软,后硬化呈桃红色——黄僵病
    │      │  初死体软,后硬化呈灰白色——白僵病
    │      │  初死体软,后硬化呈乳白色——绿僵病
    └─尸体│  黑褐色并液化——黑胸败血病
            │  暗红色,后液化呈红色——灵菌败血病
            └─初死皮肤贴消化管上呈绿色
                       皮易破——核型多角体病
 
              ┌─喇叭状,有孔——蝇蛆病
              │  有油渍状块斑——白僵病
    ┌─大病斑│  一般尾部有黑褐色大斑(质硬)——曲霉病
    │        │  黄褐色轮状或云纹状斑——绿僵病
    │        └─绕节间膜或气门附近有黑褐色块斑——废气中毒,
    │                                            煤气中毒
    │            蚕背面或气门、腹脚处有黑褐色对称斑
病斑│                          ——核型多角体病
    │            ┌─有褐色小斑,有时腹足气门处有大斑——黄僵病
    │            │  密集围绕环节呈带状——灰僵病
    └─黑褐色小斑│  不规则胡椒小斑——微料子病
                  │  园形、大小不一,有的密集——桑毛虫螫伤
                  └─蚕腹脚处、蛹体表有不规则黑斑——蒲螨病^^
                ┌─乳白色粘液便——质型多角体病
                │  链珠状粪——黑胸败血病(濒死时),蒲螨病,
    ┌─不正形粪│            浓核病(盛食期发病初)
排粪│          └─不正形软粪——真菌病及微粒子病后期
    │      ┌─褐色色或黑褐色污液——病毒性软化病、浓核病、
    └─稀粪│                      细菌性肠道病
            └─红褐色污液——卒倒病、蒲螨病、有机磷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吐液量较多——败血病,各种农药急性中毒
死前吐液│              (除有机氯类农药)
        └─吐少量——各种慢性传染病、真菌病、卒倒病、蒲螨病
 
    ┌─血液浑浊乳白——核型多角体病,绿僵病
    │  中肠有乳白色横纹——质型多角体病
病变│  中肠有黑色或白色乳斑块——家蚕微粒子病
    └─丝腺有不透明乳白色浓疱状突起——家蚕微粒子病。
 
蚕病种类多,并且有的蚕病病征相似,肉眼诊断时不能只凭一、
两种症状下结论,应综合各种病征、病变,有时还要通过显微镜检查
来加以识别。^
 
 
 
       下篇  现代高效桑蚕生产实用技术
 
第一章   高效、省力化栽桑技术
 
第一节   当年育桑苗当年投产技术
 
一、苗期管理
(1)深耕松土、除草;(2)施基肥:15平方米的苗圃地施沤熟的人粪尿一桶,施肥三天后播种;(3)起畦平整苗床:畦宽按常规宽度1.1米、沟宽0.35米、沟深0.20米;(4)播种时间:6月中旬(夏季),催芽播种,播种时选择傍晚进行;(5)盖草淋水:播种结束后及时盖草淋水,使苗圃地湿透;(6)揭草:桑种子长出2片子叶后逐步把盖草揭除,让阳光照到桑苗,使其正常生长;(7)苗期淋水:遇干旱要及时淋水,经常保持苗圃地湿润。
二、桑园管理
(1)施基肥:在桑苗移栽大田之前,施复合肥25千克/亩。(2)起苗移栽大田时间:在苗龄期(指在苗圃地生长时间。以下同)约20天的时候,选择阴雨天气进行,带土移栽,栽后稍压紧桑根部土壤。(3)施叶面肥:移栽大田30天后施叶面肥浓缩液2.5千克/亩。(4)造桑造肥:每批蚕采叶饲养结束后,施复合肥15千克/亩。
三、投产时间
    播种20天后移栽桑苗建桑园,从起苗移栽到养第一批蚕共需46天时间。即8月下旬可开始要大蚕(小蚕共育户提供)饲养,到10月中旬要最后一批大蚕饲养,当年亩桑约可饲养大蚕三批,饲养2.5张种的大蚕,采桑叶1335千克,产鲜茧90千克。第二年进入正常投产期。
四、注意事项
(1)不同时期播种育苗,桑的生长速度不一样。播种育苗移栽在夏季进行,桑树处于生理活动最旺盛时期,因此桑树生长快,从播种到投产只需要66天左右;若是在春季播种,气温较低,桑树处于缓慢生长期,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投产时间也相应处长些。(2)播种育苗移栽在雨季集中的夏季进行,雨水多,土壤含水率较高,对苗木的生长及移栽时的成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3)影响桑树生长速度的因素很多,如土质状况、水肥条件、气候条件、光照因子、环境状况、桑园管理水平等。本技术主要是针对苗龄期长短对桑树生长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要找到最佳苗龄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在于缩短桑树常规播种育苗的投产时间,提高桑园产出率。
 
第二节     桑树埋条快速繁殖成园技术
       
一、桑树埋条繁殖
    桑树埋条繁殖是利用桑树枝条的全能性和再生能力,枝条从桑树母株剪离,整条横埋到土中,给予适宜的条件,使埋下的枝条发展成为新的植株。桑树埋条繁殖与压条繁殖及插条繁殖均不同。埋条繁殖所埋下的枝条(即茎)都转变成根,并长出数个桑蔸(即根部以上长枝条的主茎),每个桑蔸都能发芽长梢长叶。该技术操作简单,建园投资较少,当年埋条当年就可采叶养蚕,其群体整齐、根系发达、长势较旺、叶质较优、抗旱能力较强,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及良种桑园的好方法。
二、桑树埋条繁殖成园技术要点
1、选择沙壤土或沿河冲积土地块,在冬季深耕翻晒,碎土整地。粘土和易板结的土地不宜用本法建园。
2、桑枝条采集和贮藏。在桂桑优62、桂桑优12、伦40、沙2×伦109等良种桑园中,选择树势旺、叶片大、叶片厚、节间密、产叶量高的健壮植株,在冬伐时剪取枝条,去掉梢端未成熟的部分,留成熟枝段,长约2米左右,要求无病虫,冬芽完好。枝条集中竖放室内贮藏,或贮藏在阴凉处并用稻草或甘蔗叶盖好备用。
3、开沟埋条。开沟埋条最适时间为冬至至次年1月中下旬,最迟不要超过2月份。整好地后画桑行线开沟,行距为65~80厘米,沟深20—25厘米,每亩施入农家肥1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回填土5—10厘米,留沟深5—10厘米,将选好的枝条沿行沟双条并列平放沟内,头尾交叉,整条行沟排放的枝条连续不间断,回填盖土约7厘米,拨平地面,但不能压实。
4、适时开土定蔸。枝条埋下后在二月底至三月初气温回升桑枝开始萌芽时,把枝条上的盖土拨开露出桑芽,间隔18—25厘米的距离拨开一处土露1个芽定蔸。也可在埋条盖土时预留发芽穴。桑芽长10厘米高后培土,使其长高长壮。
5、加强肥培管理,加快桑园成园产叶。埋下的枝条发芽长根后及时追肥,以后新梢长高后再追肥一次,沿桑行两边开沟施肥,施后培土除草,促进桑树快生快长。
 
第三节   桑园快速、省力、安全除草技术
 
一、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敌草隆除草剂
含有效成分25%,可湿性粉剂。用0.5千克敌草隆除草剂兑水100千克。在早春桑树发芽前或夏伐后,土壤耕作后,将除草剂喷洒在土壤表面,能有效防止杂草生长。可维持药效1.5—2个月。注意喷药后不能翻土层。灭草隆用量稍比敌草隆少一点,用法和敌草隆一样。
(二)草甘磷除草剂
含有效成分为15%,液剂。用1千克草甘磷加0.2千克洗衣粉兑水100千克。用喷雾器洒在杂草的茎叶上,从而杀死杂草。药效可维持1.5—2个月。但注意除草剂不能喷洒在桑叶上,以免造成伤害。喷洒除草剂,应间隔15天后,才能采叶喂蚕。洗衣粉只能起粘附作用。
(三)二甲四氯除草剂
含有效成分20%,液剂。用0.5—0.8千克药物兑水150千克,用喷雾器将除草剂喷洒在杂草的茎叶上,从而杀死杂草。药效可维持1—1.5个月。但注意除草剂不能喷洒在桑叶上。喷洒除草剂,应间隔15天后,才能采叶喂蚕。
(四)“龙卷风”除草剂
1、方法:“龙卷风”原液250亳升兑水30千克,用背负式喷雾器定向喷雾于桑园行间杂草至湿润。
2、效果
(1)对杂草的灭生作用。使用“龙卷风”后4小时杂草开始失绿凋萎,3天后整株杂草死亡,比草甘膦快3 天左右,表现为作用迅速。
(2)“龙卷风”药效维持时间与草甘膦相当,约40—50天。
(3)“龙卷风”对桑树的药害轻,只有接触药液的部位才形成枯斑,未接触部位不受影响,而且只对绿色组织起作用,对整株桑树的生命没多大的影响。
(4)“龙卷风”耐雨水冲刷,下雨前2小时用药并不影响药效,晴天与阴天药效没有区别。
(5)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用“龙卷风”作桑园行间除草剂,每亩药费加人工费约15元,比人工除草省50%;每天每人可以喷药4—5亩,比人工除草工效提高3—4倍。但它对家蚕的毒性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二、除草剂喷洒时间
选择在晴天,无风的天气喷洒,避免阴天、雨天。在杂草幼草期3—4月份和结籽期的秋季使用效果最好。“龙卷风”在阴天、晴天、下雨前2小时都可以。
三、杂草的抗药性及解决办法
桑园长期使用一种除草剂,杂草会逐渐产生抗药性。解决方法:不要长期使用某种除草剂,可考虑更换或混用。
 
第四节    省力化覆膜培桑、除草技术
 
一、覆盖材料
采用农用黑地膜,每亩桑地用量约13千克,质量要求是原生塑料薄膜,有光泽、韧性好,使用期2年以上。切忌采用再生薄膜。地膜规格可按桑树栽植行距的宽度选择。如果是宽幅地膜,覆盖前按行距宽度进行裁剪,并卷成筒状以备使用。
二、桑地的选择
地膜覆盖宜选择成片、集中、较为平整的桑园,幼龄桑园和稀植桑园覆盖效果更好。地膜覆盖前一年冬季,桑地应冬耕1次并施足冬肥,以有机肥为主。地面稍作整理,使其畦中间略高于两侧,有利盖膜后雨水向畦沟流入,畦面不积水。冬种绿肥的桑园盖地膜前不必翻埋,杂草较多的桑地也不必除草,直接盖地膜后绿肥和杂草会自然死亡。
三、地膜覆盖时间与方法
桑园地膜覆盖时间一般掌握春肥(催芽肥)一次性施入后即可盖膜,其方法按桑树行间平铺地膜,畦两头防止风吹用土压膜。左右两块地膜在桑树株间交接,用桑条扦插固定,或用土块填压均可。摊地膜时不宜绷得太紧,以免人工踩踏时容易造成破裂。地膜中间切勿盖土,畦沟上不要盖膜。
四、地膜覆盖后的桑园肥水管理
盖膜后桑园施肥时,只需将地膜一侧掀起,开沟施肥盖土后把地膜复原。夏秋肥可合并于7月中下旬一次性施入。当年冬季不冬耕,不起膜。全年施肥2—3次,但总施肥量不减少,多施复合肥或适当配施磷、钾肥,保证桑叶质量。
多雨季节应开沟排水。夏秋季遇干旱时,可在畦沟中开鱼鳞坑以蓄积雨水,增加土壤含水率。
五、起膜清园  
地膜覆盖2—3年后会老化破裂,根据破裂程度于第二年冬或第三年夏季将地膜收集并清除出桑园,集中处理,以防污染环境。起膜后可冬耕1次,并施足有机肥,待下年春期再次盖膜。若在第三年夏季起膜,当年秋期不必再盖膜,杂草生长一般很少,入冬后冬耕施肥,称为“一盖三年,三年一耕”,省力化效果及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通过桑园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全年最高温度季节,地温不超过45℃;持续干旱20天以上,土壤含水率不低于10%,均在桑树生长的合理范围。通过根系分布调查,地膜连续覆盖2年后,桑树根系生长的趋水性使其根系向深土层伸展,10厘米以内的根系量明显减少,11—20厘米土层的根系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桑树的抗旱性。尤其是地膜覆盖具有很好的保肥性能,减少肥力的流失,有利于提高肥效;同时覆盖黑地膜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人工和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桑园地膜覆盖不仅不会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反而有效地改善了桑树生长环境,增加桑叶产量,从理论和实践证明常年覆盖是可行的。
 
第五节   省力化桑园土壤增肥技术
 
    紫云英是豆科作物,其根系发达,主根入土较深,一般根长2—3米,能吸收深层土壤中不易为其它作物吸收的养分。用草甘膦喷除后,紫云英叶枯萎、腐烂,地下部分更易分解,为桑树根系所吸收。紫云英分解后,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再加上紫云英根系有较强的穿插能力,促进了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肥力增强,因此,桑园间种紫云英绿肥是最省力化的增肥措施。
一、紫云英的播种
1、播种的日期:适宜的播种期是以紫云英种子发芽的适温(15—25℃)及壮苗越冬时的气温为依据,来确定。
2、播种方法:播种前先经盐水选种,然后擦种,再用30%—40%人尿浸种10—12小时,捞起晾干,拌过磷酸钙(加少量根瘤菌更好)后撒播于桑园中,最好是选择雨后天气播种。
3、播种的密度:因桑园是以旱地、丘陵山地为主,紫云英的发芽率和保芽率较低,故应适当提高间作密度。一般每亩需3.5千克种子。
二、紫云英的培管
1、合理施肥。紫云英施肥应以磷肥为主,适量施氮肥。磷肥一般作种肥,播种时用过磷酸钙拌种,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施氮肥应根据紫云英长势而定,在肥力低、苗势弱的桑园地,苗期应施用适量氮肥。开春后,紫云英生长渐趋旺盛,可在用除草剂除掉紫云英前半个月,施用适量氮肥,起到“以小肥养大肥”的作用。
2、病虫害的防治。紫云英的主要害虫有蚜虫、潜叶蝇和蓟马等,都可用20%乐果的1000—1200倍稀释液喷杀。紫云英的常见病害有白粉病和菌核病,前者可用石硫合剂防治;后者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稀释液防治。
三、次年春紫云英的处理
在紫云英初花期,用草甘膦喷除紫云英,浓度为1千克草甘膦配60千克水,使用时再加少量肥皂粉。喷后一般7天左右枯死。
 
第六节   秋冬巧治虫  来年桑园虫少
 
    秋冬桑园早治、巧治虫害,既可避免发生蚕儿农药中毒的现象,又可以消灭桑树越冬害虫,减少桑树害虫的发生基数,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桑园的产量和质量。秋冬治虫的具体措施是:
1、封园灭虫。在晚秋蚕饲养结束后,立即用20%的杀菊脂8000倍液,或50%的甲胺膦1000倍液对桑条、桑拳和树干全面喷雾防治,第一次用药后隔5—7天再用药防治一遍,重点防治枯桩、缝隙等部位害虫。
2、剪枝除虫。11月中下旬以后,结合整枝将桑树的病枝、枯枝、枯桩、弱小侧枝以及梢端绿色枝条剪除干净,并搬运出桑园集中烧毁。
3、拢枝诱虫。冬翻前,用稻草捆成一束,将桑枝束拢,这样不仅可以矫正树势,便于冬翻,而且还能诱集多种桑虫潜入稻草束内越冬。在来年桑树萌动前,将稻草束解下烧毁,能有效防治桑毛虫、桑螟等害虫。
4、清园毁虫。有许多桑树害虫(如桑毛虫、野蚕、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等)和各种病菌潜藏在桑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中越冬,在初冬桑园耕翻前,要清除地面枯枝、落叶和杂草,同时铲除桑园四周田埂和沟坡上的杂草,集中烧毁。
5、填注毒虫。先将桑枝上的虫粪刮掉,露出蛀虫洞口,然后用敌百虫与细土按2:1的比例充分拌匀,加少许水调成糊状,涂塞虫洞;或用注射器从桑树最下的洞口注入80%的敌敌畏50倍液,依次注射至最上的一个虫洞,注后用糊状湿泥封住洞口。
6、冬翻冻虫。将桑垅在除草的基础上进行深翻,有利于风化土壤,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更能够使多种害虫的成虫、幼虫和卵暴露于土面而被冻死。
7、刮刷抹虫。用竹片、丝瓜筋等刮除桑树粗皮和病皮,可以杀灭在上面越冬的腐烂病、膏药病病菌以及桑尺蠖、野蚕、桑介壳虫等敌害,还可清除粘附在桑树枝干上的虫卵、菌膜,然后用石灰、硫磺混合液刷白桑拳。
8、药土杀虫。每亩用呋喃丹2.5千克拌在细土(肥料)中,撒施于冬翻的土面上,可以毒杀隐藏在土壤中的害虫越冬体。
9、提前防虫。潜伏在桑园中越冬的食芽害虫和枝枯病害,早春会危害桑芽,因此,在桑树发芽以前,除组织人工捕捉桑尺蠖、桑象虫等食芽害虫外,还可用40%水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2000倍液进行药杀。当早春发现桑芽枯病和拟干枯病后,要及时剪除病枝或刮除病斑,并用20%石灰浆涂抹伤口,以防病害蔓延。
 
第二章  省力化养蚕技术
 
第一节  小蚕共育技术及共育室的组建
 
小蚕共育是稳产、高产的成功经验之一。可节省劳力、房屋、工具、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防病,小蚕体质强健,大蚕好养,稳产、高产。应在养蚕区推广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饲养形式。
一、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1、抓好共育室及蚕具的消毒。要使小蚕不感染病源,蚕体强健,在接收蚕种入蚕室7天前,应对共育室内外、场地和一切蚕具彻底打扫,刮洗刷,并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消毒液喷消,竹木蚕具用漂白粉消毒液浸消,其它不耐腐蚀的小蚕具熏蒸或煮蒸,蚕具、用品洗消(两消一洗)后集中蚕室中,再用毒消散关闭门窗进行一次薰烟消毒,消毒后要注意将蚕匾等用具晾干和防止重复感染病源。
2、催青和收蚁。要使共育的小蚕发育齐一,蚁体强健,首先要做好催青工作。接到蚕种后,应按催青目的温湿度保护,重点是防高温和干燥。蚕种见点后全黑暗保护两天,收蚁当天早上5—6时感光,促使蚕种孵化齐一。收蚁时指定一人秤定蚁量,防止分蚁蚕不均匀或漏分。
3、小蚕用叶要精选各龄适熟叶,良叶,且老嫩一致。
4、及时扩座、匀座、分匾、除沙,调换蚕匾上下使感温均匀。
5、要采用尼龙薄膜防干育小蚕。
6、控制日眠。要使蚕发育整齐,就必须控制日眠,防止夜眠。
7、坚持蚕期消毒。蚁蚕、起蚕用小蚕防病一号消毒蚕体、蚕座。食桑期,每天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或消特灵液,对共育室、贮桑缸、贮桑室地面进行一次消毒。采桑和贮桑用具严格分开,室内室外分开,并经常消毒,及时除蚕沙,并将蚕沙集中运到远处堆沤处理,除沙后对地面消毒一次。小蚕共育应固定专人饲养、专用小蚕室、蚕具,与大蚕用具绝对分开。
8、加强温湿度调节。1—2龄一般27—28℃,干湿差1—1.5℃保护,三龄27—26℃,干湿差1.5—2℃,特别是温度,至少不能低于25℃。
9、均匀分匾。为使分蚕时公平合理,养蚕过程的分匾一定要做到分匾均匀。除收蚁时按张或半张分匾饲养外,每次分匾也要力求做到均匀一致,一般每匾 蚕加两张网,把蚕均匀地一分为二。在三龄 第二口叶中午分蚕。按养蚕户订购蚕种数量分,把蚕均匀调配好,使每一匾蚕头数量相等。并贴上标签,经蚕农代表检查无偏差后用抽签法抽取蚕匾。
10、定好合理的共育费标准。小蚕共育投资多,技术性强,风险大,所以要适当提高共育员的收益,但同时又要照顾到其他农户的利益。收费太低没人愿意做共育员,收费过高农户不愿意参加共育,所以收费一定要合理。小蚕共育费最好与所发的养蚕户收获成绩挂钩。
二、创办小蚕共育的条件和要求
1、桑蚕小蚕共育员条件。有一年以上饲养桑蚕的实践经历,技术熟练,有高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肯钻研和学习先进技术,负责任、勤奋、工作踏实、能联系群众,有诚信作风。
2、桑蚕小蚕共育室。选择远离大蚕室、上蔟室,不靠近农田、果园、畜舍以及排放毒、废气、废液的工厂和烟叶地,每户共育室应有面积20平方米以上,六面批灰光亮,有对流门窗,内置加温补湿设备,可保温保湿,装有电灯,购置足够的蚕具、蚕药及附属用品,同时要有一定面积的贮桑室和附属室。
3、建立小蚕专用桑园。每个共育户应有小蚕专用桑园4亩至5亩,离农田远,不靠近排毒废气的工厂、砖瓦窑、石灰窑,桑田应适时剪伐,加强肥培、除草、防治病虫害和排灌管理,不采病虫害、农药污染叶、污泥叶,保证提供足量的优质桑叶,不用从外地采回的叶。
4、每批共育数量。每个共育户,共育员1—3人(包括辅助工)每批共育25—30张种,从补催青、收蚁到三龄起蚕第二口叶分蚕。
 
第二节   小蚕叠式蚕框育技术及蚕框制作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传统的小蚕饲育匾养蚕,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较多,不利于降低养蚕成本。并且,蚕匾的制作工艺复杂,一般农户不易掌握。采用小蚕叠式蚕框育,无需搭建蚕架,占地面积小,养蚕操作方便,也利于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蚕框制作材料来源广,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十分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现在,广西已经有部分地区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效果相当理想。现将蚕框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1、叠框的制作方法:蚕框的主框架可以用杉木或松木等木条制作。将木条锯成厚2厘米、宽7厘米的木板,钉制成110×70×7厘米的木框,木框的底部用尼龙网蒙上,并在底部四角各钉上一块2厘米厚的木块作为蚕框的脚,还可在蚕框的底部钉上两条木条,使蚕框更牢固耐用。
2、蚕框的使用:一张蚕种共育到三龄需要4个蚕框。使用时,在蚕框的底部垫上一块相应大小的无毒薄膜,便可将小蚕放入蚕框饲养。蚕框可视养蚕操作的方便程度码放成相应的高度,最下面一框不放蚕。每次给桑或除沙时,从上至下顺序操作,第一层翻为最下一层,第二层翻为倒数第二层,给桑后每档第一层覆盖有孔薄膜,其余框不必盖,并根据室内的温差及时调节蚕框位置。到分蚕以后,蚕框便可收回,清洗消毒等下次使用。
3、注意事项:(1)同一共育室使用的蚕框,大小规格应一致,以方便码放;(2)制作蚕框应尽量使用耐漂白粉腐蚀的材料。
 
第三节   小蚕片叶立体育技术及工具制作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采用整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在饲育箱内,使蚕座呈立体状态,每天给桑一次,结合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干保鲜,可节省桑叶、劳力和蚕座面积,而且有利于防病。采用此法养蚕,每张蚕种多产蚕茧3.8千克,增产11%,节约用叶10%—15%,减少投资30%—50%。此技术对采叶和串叶技术要求较高,掌握不好容易造成蚕发育不齐,因此,要掌握好以下关键技术。
1、饲育箱的制作:用宽3厘米,厚1.5厘米的木条做成长、宽、高分别为70、50、22厘米的饲育箱,底部横钉2根木条,在饲育箱箱壁的木条上端,每隔2厘米钉一小钉子,一般每只箱只需钉2—3颗,供调节桑叶搁挂高度。箱四周用塑料薄膜包裹,底部垫一张纸,饲育时上盖塑料薄膜。每张蚕种需上述规格的饲育箱6个。另需长50厘米的穿叶竹签60根,每只箱需要2根长70厘米的竹棍。
2、采叶标准:要求用叶老嫩一致,叶片比平面育的稍嫩。收蚁采黄中带绿,以黄为主的第2位叶,1龄第2—3天采第3位叶,2龄采第4位叶,3龄采第5、6位叶。各龄用叶做到同色同位,连叶带柄采下,一片片叠好,以便于换穿叶操作。
3、给蚕换叶方法:叶片之间面对面,背对背,一反一正穿连。收蚁:1片带蚕叶夹1片新鲜叶;1龄:1片带蚕叶夹2片新鲜叶;2龄:1串带蚕叶夹1串新鲜片叶即一棒隔一棒的方式给桑;3龄:1串带蚕叶夹2串新鲜片叶。各龄给桑时结合匀座,即将蚕头密的和蚕头稀的叶片搭配穿连,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1龄给3次叶(包括收蚁),2龄2—3次,3龄3次,即基本可以就眠。发现给桑不足时,可在叶串之间夹一些桑叶,下次给叶时穿上,给桑过量时,可适当延长给叶时间。
4、收蚁方法:把转青卵平摊在白纸上感光孵化,每张蚕种摊开面积为0.165平方米(0.5米×0.33米),用毛笔画一黑框,蚕种上盖1张1龄网,网上平铺桑叶,叶背向下,如叶面不平,可用穿叶竹签轻压使桑叶紧贴蚕卵。待蚁蚕爬到桑叶上,即按1片带蚕叶夹1片新鲜叶片的间隔穿连,蚁蚕爬动距离小,但能吃到新鲜叶片。50厘米长的穿叶竹签,1龄穿桑叶40—50片,2龄穿30—40片比较合适。搁挂高度以叶尖稍接触箱底为宜,箱底也摊少量叶片,以备落下的蚕取食。小蚕片叶立体育要求收蚁整齐,可采用点青卵遮黑的办法来提高孵化率。
5、除沙和眠起处理:给桑时,把蚕药液均匀地喷在叶片上,待稍干,不滴水时,穿叶喂食。每天给桑时,还要清除箱底蚕粪。1龄连续间隔穿叶,不清除残叶。2龄饷食后,清除1龄残叶串,如上面有蚕,可将残叶子摊开,用新鲜叶吸引,另行穿挂。3龄后给桑4—5小时后,取出残叶串。眠起处理,可采取“早止桑,晚饷食”的方法。有80%的蚕入眠,即可止桑。饷食时,必须等全部的蚕蜕皮后再给桑。发现蚕发育不齐时,可在叶串上平放叶片提青,青蚕另行饲养。眠蚕撒防僵粉或石灰粉,防止先起的蚕吃旧叶。眠中不盖塑料薄膜,叶串放稀,饲育箱不重叠,以便通风透气。
 
第四节   省力化蚕台育(活动式蚕台)技术
 
一、普通蚕台育
从4龄起蚕开始移至省力化蚕台上饲养,除沙前加一张比蚕台稍大一点的蚕网,除沙时,把蚕网的四个角挂在一层蚕台的钩上,一人或两人能快速除沙,可大大提高大蚕除沙的劳动工效。省力化蚕台由于是立体的,比地面育节省占地空间,又有利于防病。
二、滑轮牵引升降活动蚕台
(一)升降活动蚕台的制作
1、材料。用杉木加工成各种规格的木条:(1)竖柱:240×12×6厘米   4根;竖柱底座:116×16×5厘米     2根;蚕架横档框木:240×10×10厘米     2根(固定在蚕架顶部);112×20×5厘米   2根(固定在蚕架中部);蚕架横档木(活动的,在上蔟和除沙时才用):230×4×3厘米     6根,其中2根上方钉有5厘米铁钉6枚;(2)用于装置滑轮的木料:112×5×4厘米     2根,80×5×4厘米     4根;50×5×4厘米     2根;30×5×4厘米     2根,240×5×4     1根;(3)蚕台用料:200×5×2厘米     18根、112×5×4厘米     18根、112×4×2厘米     18根。尼龙纱窗网18米、编织布18米、塑料大蚕网20张、铸铁小滑轮2个、塑料绳15米。
2、制作蚕架。用四根竖柱、四根蚕架横档框木及两根底座构成蚕架。蚕架高240厘米,长200厘米,宽100厘米,地面清扫干净或垫铺塑料编织布作为底层蚕座。四根竖柱外侧离地高80厘米处及每隔20厘米处各钉上窗用插销(11×3厘米)一个,每层蚕台四角底边对应钉上插扣,推上插销就可以固定一层蚕台。每根竖柱外侧,离地高60厘米、120厘米、180厘米处凿凹槽一个,供搁置活动横档木条,以便除沙和上蔟时用。
3、活动滑轮的安装。可以利用旧机械上的小型铸铁滑轮2个,在蚕架左右竖柱顶上各钉一付人字形木架(与侧边平行),木架中心固定一个滑轮,一根塑料绳折成双股,穿过滑轮,供人拉动的双股连线垂于蚕架右侧边,而另一端分开两头,一头垂于蚕架左边,另一头垂于右边,绳子两头前端均扎有一个铁钩,用来钩蚕台,起到升降蚕台的作用。
4、制作活动蚕台。每个蚕架配置蚕台9个,每个蚕台面积为:200×112厘米,在蚕台底部钉上一张尼龙纱窗网,网上再铺一块编织袋布,网下均匀位置上钉2根(112×4×2厘米)横木条作支撑蚕台底部的横档,蚕台四角底下钉一短木条(20×5×3厘米)与蚕台两边框构成三角形而成为框底垫木。蚕台左右短边框外侧各钉一根塑料绳(两边连接呈三角形)和锁扣,以便钩起蚕台和固定蚕台。
(二)使用方法
本蚕台共设计九层活动蚕台,加上底座一层,实际有十层蚕台可供养蚕。蚕台可以从收蚁开始使用,也可以从大蚕开始使用。一组蚕台实有蚕座面积(连地面一层)共22。4平方米,可养0。5张蚕种,如两组相并可养1张蚕种。
1、饲养操作:养小蚕:1龄因蚕儿细小占蚕座面积少,可以只用中间一层或几层蚕台饲养,可把蚕台放于1米高处,扣上插梢固定,方便养蚕者进行给桑、扩座、匀蚕等操作。随着蚕儿逐渐长大,适时扩座,不断增加蚕台。养大蚕:当给桑时,从下而上通过两边塑料绳钩住蚕台四角侧边的绳扣,固定蚕架右侧的双股塑料拉绳,然后拉开蚕台四角的插梢,接着放松塑料绳,经过滑轮牵引把蚕台逐个放下堆叠在地上,因蚕台底部有垫木,堆叠的蚕台之间不会挤压。当蚕台放低后,便可以着手给桑叶。每给完一层蚕台桑叶后,先用蚕台两边塑料绳钩钩住蚕台上的绳扣,然后拉动滑轮上的拉绳,把蚕台升到与蚕架上插梢相应的位置,扣住插梢就可把蚕台固定在原蚕架上的位置。依此操作把喂好叶的蚕台提升回原位,并扣上插梢固定。
2、除沙操作:本蚕台除沙是固定在一定高度位置上进行。先把蚕台逐个下放,堆叠于地上,每放下一个蚕台时顺便铺上蚕网,并在蚕网上撒布桑叶。全部蚕台放下完毕,把有勾钉的两根木条搁于竖柱1.2米高的凹槽上,接着把蚕台提升到1米高的位置上扣上插梢固定,然后把蚕台里的蚕网长边往上提挂在横木勾上,再把一根横木条搁于蚕台外侧架上60厘米高的凹槽上,将蚕台外侧放到这条横木上,蚕台向外倾斜,呈斜面状,将蚕座上的纺织布包卷蚕沙整体向外推出。蚕沙倒入蚕沙箩后,把纺织布放回蚕台展平,将挂钩上的蚕网连蚕、叶放回蚕台上,整理蚕座,拉动塑料绳把此蚕台再提升到蚕架原处,用扣插梢固定。下面的蚕台除沙依此法操作。
3、上蔟操作:始熟时,熟蚕不多,手捡熟蚕放入方格蔟中即可。盛熟时,先进行加网并台,把熟蚕集中于几个蚕台中,再将蚕台全部放下叠起,先在蚕架240厘米横木上搁上已扎好小木条的方格蔟若干个,再把蚕台提升到200厘米高处固定,方格蔟下刚好接触蚕座,熟蚕便可沿方格蔟进入孔中吐丝结茧。接着依次在蚕架竖柱180厘米、120厘米、60厘米处的凹槽上放置横木,分别挂上方格蔟,构成四层上蔟的位置。
4、消毒操作:养蚕结束售茧后,把蚕台取下,并把蚕台、蚕架、木条、方格蔟上附着的蚕丝、蚕沙、死蚕污迹清扫掉,然后用漂白粉或消特灵等消毒药按规定方法配制成药水喷消,或者置于消毒池中用漂白粉液浸泡,方格蔟则用毒消散等药董蒸消毒。
(三)使用效果
用本组蚕台养蚕,只需一人在蚕架一侧拉动滑轮上的塑料绳子,即可轻松地将蚕台升降,方便喂叶和除沙。养蚕单产较高,茧质上乘,用本蚕台有以下好处:
1、节省空间:一组蚕台仅占地面积2—3平方米,加上操作活动面积6—10左右,每批可养蚕0.5—1张,对于农村中房屋紧张的养蚕户,特别有利。
2、省工、高效、使用效果好。利用滑轮牵引塑料绳子升降蚕台,比传统蚕架大大减少用工量;给桑可以从蚕台四面进行,以利于给桑均匀和观察蚕的生长情况;除沙可以快捷卷蚕沙,省力、高效。大蚕经常除沙,有利于防蚕病;本蚕台既可养蚕又可放置方格蔟,蔟中环境同样通风透气;全部构件牢固且易于拆、装,消毒浸洗和保存也都十分方便。
 
第五节  大棚养蚕方法及大棚建造
 
利用蔬菜大棚作蚕室,春夏秋季饲养地蚕,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返季节蔬菜,起到充分利用大棚,达到养蚕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一、塑料大棚位置的选择及建造
建塑料大棚宜选地势较高的地方,四周要开挖好排水沟。棚 宽7—8米,南北向,高2.0米以上,长度不限(一般每张蚕种需要4米左右);大棚两端和每间隔4米分别立长2.3—2.5米的柱子(下端埋入土中40—50厘米)3根,一般用杂木或毛竹均可,柱子间用杂木或毛竹相连接,作为桁条。桁条上面用3厘米宽的竹片(长9—10米)搭成弓形支架(支架间隔50厘米),支架上面和两端要覆盖厚度为0.08—0.12毫米、幅度8米的塑料薄膜(如宽度不够可用电熨斗粘接),薄膜上盖一层草帘,以避免阳光直射和调节室内温湿度。大棚前后、左右开对称的通风窗,门、窗都要安装防蝇纱窗网。棚脚压实,能防蚁、鼠危害。
二、大棚养蚕方法
1、小蚕在共育室集中共育,分发到户后,可以在小蚕过度室养至4龄,也可直接在大棚内搭蚕台,将小蚕养至5龄初。5龄饷食后,在大棚的地面分为1.7米宽的三块蚕座,在大棚两边及蚕座间分别留50厘米的人行道,以便饲养操作。地面上先撒一层新鲜石灰粉,再放蚕儿,春蚕一般采用条桑育,秋蚕可剪上部条梢喂蚕,夏蚕可给枝条叶,一般一日一回育。
2、温湿度调节:大棚内一般挂置3只温度计,供随时观察,调节温湿度,一般用草帘和两端的薄膜掀盖来调节。如温湿度高时可以盖上草帘和掀起薄膜进行通风;如温度低时中午可将外层草帘适当揭起一部分或全揭,以利用太阳能增加棚内温度,在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提早盖上草帘进行保温。在多湿闷热的天气要揭去塑料薄膜,只盖双层草帘,并打开棚的两端,以利通风。在遇到雨天时,可将塑料薄膜盖在最上层。
3、给桑方法:春蚕期,可直接用条桑或新梢叶喂养,每日给桑2—3次;中晚秋蚕每日可增加一次给桑。尽量不喂湿叶,若喂湿叶则需薄饲,吃完再喂,不留残叶。蚕座湿冷,可在蚕座上多撒一些干燥的短稻草后再喂蚕,也可在棚内放火炉加温排湿。当遇到高温干燥天气,喂叶时,在叶面上喷撒配制的消特灵等药液,既可补湿,又可消毒防病。
4、防病处理:由于大蚕采用室外地面饲育,大小蚕分室饲养,只要养蚕前认真消毒,喂养时加强预防,基本能达到无病高产。若一旦发生蚕病,要及时捡除病蚕,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如果发生僵病,可每日在蚕座上撒一次防僵粉消毒,再进行喂蚕,连续防治2—3天,即可控制住。如有病毒病发生,在及时捡除病蚕的同时,要每日撒新鲜石灰粉两次,也可在叶面有喷撒消特灵药液,通过由表到内进行防治,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上蔟处理:大蚕室外地面育,对推行方格蔟室外上蔟技术特别有利。当蚕儿老熟后,迅速拾起,清除地面蚕沙后,撒上一层锯末或草木灰,起到接尿和防摔伤之用。大蚕室外地面育场地,只要合理安排,足够大蚕上蔟。蚕儿上山结束后,棚面上只盖草帘,不盖塑料薄膜,同时打开大棚两端封口,以利通风排湿。如晚秋天冷,白天可在棚面上盖塑料薄膜,只需打开大棚的两端,即可达到增温排湿的目的。
6、售茧后的消毒:蚕茧采卖后,立即将方格蔟搬出棚外,进行日晒,按常规消毒处理。对于场地及所利用的材料,要进行清理、洗刷、消毒等。到下次大蚕出屋前,再进行一次系统消毒后,重新建棚使用。
三、塑料大棚地蚕育的优点
1、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利用庭院、家前屋后空闲地建造一个能饲养两张蚕的塑料大棚,需要一次性投资120元左右。除必须购买的塑料薄膜、铁丝(可用塑料绳)等外,其他一些材料均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一次投资,可连续使用4—5年。按此计算,每张种折旧4元左右,远远低于室内蚕匾育投资(不包括建造蚕室费用)。另外,由于室外育,利用太阳能加温,可节约燃料,降低成本。在节省劳力上,更受到蚕农的欢迎。由于大蚕地面育,不需除沙、端筐,不但节省了劳动时间,更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2、增加产量,提高茧质:由于大蚕室外地面育,简化了喂蚕工序,减少了蚕儿创伤机会,大小蚕分室饲养,从而减少了病菌对蚕儿的早期感染,降低了蚕儿的发病率。同时大蚕室外育,便于消毒防病和通风换气,有利于大蚕的生理要求,并采取就地上蔟,空气新鲜,排湿容易,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解舒率和出丝率也有明显提高。
3、减少了蚕室蚕具折旧费:按照每期饲养5张蚕的规模,一次性投资500—600元,如仅用于养蚕,可使用5年。同样的蚕室并配置相应蚕具需投资2—3万元,按10年120张蚕种折旧,每张蚕种折旧费166元,两者相比折旧费相差150多元。
4、节省土地:塑料大棚养蚕结束后,其余时间复耕生产返季节蔬菜,可有4000—5000元的经济收入。
四、  养蚕大棚建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一些大棚饲养“高产户”的经验,在大棚的建造上应注重抓好几点:
(一)大棚建造要便于通风换气。大棚两侧用砖头堆砌“花窗”留隙,两头开门,东西南北透气,四面八方通风。,同时,为防多化性蚕蛆蝇危害,除使用防蝇网外,可正常使用“灭蚕蝇”添食或体喷。
(二)是棚顶要尽量盖厚。棚顶盖草厚度不少于15厘米,并用绳子或网固定,防止被风吹散,用遮阳网覆盖降温,效果更好。
(三)大棚朝向为南北向。有条件的地方,全部采用南北向搭建,确保感光和温度均匀。
(四)大棚适当远离住房。一般与住房保持5米左右,以充分通风透光。
(五)大棚建造宜宽敞。以长15米—20米,宽7米—8米,占地100—140平方米,一次可饲养3张蚕的宽敞型大棚为宜。
 
第六节  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及生产效果
 
一、大蚕省力化条桑育技术
1、桑园管理技术:桑园收获方式改采片叶收获为全年采枝条桑收获,在桑园管理和收获上重点保证单位面积提供足够的枝条桑,年饲养量、产茧量不低于采片叶育。
(1)保证单位面积的枝条数和枝条长:新植桑园增加种植密度,每亩种植7000—8000株,老桑园采取多留枝芽。
(2)造桑造肥和喷农药:干旱季节及时灌淋水抗旱。每造桑或每批蚕采收结束即进行施肥,按亩施进口复合肥(氮:磷:钾=15:15:15)25千克,加20千克尿素在雨后施,或灌水后撒施或开沟施下,干旱时加水或粪水淋施,采收枝条桑前15天喷叶面肥加农药除虫一次,除虫药主要使用敌敌畏加乐果,叶面肥可用蚕桑专用叶面肥如新技素等。
(3)采收枝条桑方法:全年采收枝条桑6造,第1、2造留当造枝2—3个芽,剪收枝条桑喂蚕,第3造采收枝条桑后夏伐降枝,夏伐采用低刈法,剪口离地面30厘米,夏伐后各造留当造新枝2—3个芽,剪收枝条桑喂蚕,冬至前后冬伐采用条留长枝,剪口距离地面60厘米。在整个采收过程中要求剪口跟地面的高度基本一致。
(4)防农药中毒:时刻注意桑园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并提前采样进行试喂。
2、条桑育养蚕计划的制订
(1)饲养批次的制订:全年每亩采收6造枝条桑,每造桑相隔45天左右;每造桑均匀分2批蚕饲养,每批相隔20天左右,全年饲养12批蚕。桑园采用每批蚕隔行轮流采收枝条桑的方式。
(2)订种时间及数量:每年第1批蚕订种时间可适当提早,桂南提早到2月底出库,上半年一般雨水均匀,桑树生长旺盛,所以,必须重点主攻上半年产量,上半年1—3造每亩每造可饲养1.5张左右,即每批养0.8张左右,下半年3造每造每亩饲养1.2张种,即每批养0.6张左右。全年每亩桑园饲养量维持在7—8张左右。
3、条桑育养蚕关键技术
(1)运贮桑:采收枝条桑一般选在早上或傍晚,采收后及时快运,防止在桑园或路途中蒸发凋萎和发热,回到贮桑室后及时散热,用薄膜覆盖保鲜。
(2)消毒防病及饲养形式:蚕室、蚕具在使用前用1.5%漂白粉或消特灵药物进行严格消毒,采用大蚕地面条桑育的饲养形式。
(3)给桑:每天给桑1次,按条桑顺序排列给桑,枝条桑嫩叶所在蚕座位置每次给桑进行轮换,避免一些蚕吃嫩叶太多。四眠眠前一餐叶改喂片叶,蚕见熟后改喂片叶。
(4)蚕体蚕座消毒:蚕眠定后撒新鲜石灰粉消毒蚕座和覆盖残叶、蚕粪,以防先起蚕吃旧叶;饷食前和每天早上给桑前都撒一次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5)药物添食:四龄第2天、五龄第2天、第4天各添食克蚕菌胶囊或其他防病添食药物一次。
(6)大蚕期蚕室加强通风换气,防高温闷热。
(7)上蔟:蚕见熟后适量给片叶后平放蚕蔟于蚕座上,先让其自然上蔟大部分,剩余部分人工抓熟蚕上蔟;及时均蔟调蔟和排湿。
4、条桑育生产效果及注意问题
(1)提高养蚕劳动生产率,大大节省采桑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同养1张蚕种,采取地面条桑育,大蚕期采桑用工时间为320分钟,比地面片叶育采桑用工时间918分钟,节省了598分钟,节省了65%工时。
(2)采用地面条桑育,改善蚕座环境,减少了病菌与蚕体接触,感染机会减少,养蚕容易达到稳产高产优质。据调查,条桑育比片叶育张种产蚕茧提高6%,全茧量增加5.5%,茧层量增加8.5%,茧层率提高3.2%。
(3)桑园单位面积饲养量有所增加。从调查结果看,每亩桑园,采取条桑育,养蚕量不但不减少,相反有所增加,年增加13.6%饲养量。
(4)一定要坚持造桑造肥和及时灌水抗旱,保证桑树顺利发芽和生长,提供充足的枝条桑。
(5)条桑育蚕座空隙多,应适当加大新鲜石灰粉的使用量,保证蚕体蚕座的消毒效果。
(6)及时上蔟,防止过熟上蔟,造成熟蚕在枝条间吐丝结茧。
总之,条桑育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是显著的,配合大蚕每日一回至二回育,隔日除沙,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养蚕用工,蚕茧的产、质量与普通育没有明显差异,是农村发展规模种桑养蚕值得推广应用的一项技术。但这种方法要注意超前扩座,在蚕稀放饲养的基础上进行。每天喂叶前撒一次新鲜石灰粉。大蚕一日一回育或二回育,在每餐喂叶量的掌握上要注意积累经验,避免喂叶少了饿蚕,多了浪费。
 
第七节   大蚕五龄斜面立体条桑育
 
此法是一项新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方法简便,节省蚕室、蚕具,节省劳力,并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被称为“快乐养蚕法”。
一、操作方法
(一)斜面蚕座的设置   一是利用房屋四周的墙壁,剪取条桑斜靠在壁上,顶端与墙成35度角,形成斜面蚕台;二是沿房屋进深(有利通风)搭“人”字形双斜面蚕台,方法是:蚕室若为水泥地面,在室内两端地上,叠七层砖厚高的砖墩各一个,用10—15厘米粗木棍搁在砖墩上,在木棍两面斜靠条桑,形成“人”字形双斜面蚕座,蚕上蔟前“人”字形底边最大宽度约为1.6米左右,斜面蚕座间留0.5米宽走道。若蚕室为泥地面,可在地面两端埋入“Y”字型树丫作支架,从木棍叉口到地面(埋后)高为35厘米,在两个叉口中搁上一根木棍或毛竹,大蚕四眠饷食后,将条桑斜靠木棍上,即成“人”字形双斜面蚕台。
(二)饲育方法  1、采伐条桑。春蚕五龄饷食用叶可剪伐新梢条叶,为扩座需要,饷食后第二回给桑起,条桑基部要剪留有15厘米左右长老条的成簇状的新梢条,给桑时要上下颠倒放置。到春蚕五龄第六天(减食)起,逐步剪不带老条的新梢条叶喂蚕,将蚕座喂平整,并最后给片叶,以防老熟蚕在桑条孔隙里结茧;秋蚕期到10月中旬前便可剪条桑,1。5米长条子留1米左右长并在顶端留3—4片叶子,以免冬芽秋发,要注意在8月上旬之前施完秋肥,过迟防止叶质太嫩。2、适时斜面放蚕。四眠要严格提青分批,五龄分批饷食,饷食时间要比普通育推迟3—4个小时,使蚕发育齐一便于操作。饷食前与平面育一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后加网,然后给条桑,新梢条要密放。喂后隔一个多小时,大多数蚕爬上条桑后,轻轻提起。将剪口向下,顶梢向上,斜靠墙上或“人”字形支架上,条桑与支架顶墙壁到地面垂直线间角度为35度,蚕上蔟时为45度。从第二回给桑开始,条桑要上下颠倒交叉放,以防斜面蚕座上部的蚕光吃嫩叶,造成发育不齐。3、适量给桑,吃饱吃好。每天给桑2次,清晨一次带露水剪取条桑,第二次在天黑前带晚再剪一次,边剪边喂,喂后适当关闭门窗,防止风吹桑叶失水,也可在给桑后在斜面蚕座上盖上洗干净的蛇皮布一个小时,有利桑叶保鲜。4、防病消毒处理。同平面育同,即五龄饷食后每天给桑前撒一次石灰粉或防僵药物,五龄第2天起至上蔟,隔天添食“灭蚕蝇”,三龄添食一次氯霉素,四龄起隔天一次(看天气情况如下雨不必添食)。5、上蔟处理。春蚕五龄期第六天起喂新梢条叶,使蚕座平整,熟蚕前一口喂片叶,见有5%熟蚕时添食蜕皮激素,使老熟齐一。如用方格蔟,可将蔟平放在斜面蚕座上自动上蔟,并及时取出搁挂起来,并及时除掉蚕粪残桑,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在蚕茧成形后及时打开门窗,有利于提高茧质。
二、注意事项  
 1、斜面条桑育最好在蚕五龄饷食时就放斜面。若五龄平面食桑几天再放斜面喂,蚕体重增加,第一天易跌落地面,增加处理麻烦。2、防蚕体落地。蚕饷食就放斜面,第一天,会有少数蚕落地,为防止落地伤蚕,可在斜面上先垫铺大蚕网或桑条。如不垫铺的,有少数蚕落在支架下面,可用长竹杆,头上梆有布条或干草,将蚕轻轻扫靠两边,蚕可自动向上爬到蚕座食桑,不必惊慌,但切不可将桑叶撒在落地蚕上。到第二天,健康蚕就没有落地了。3、每天给桑时要一次给足。早上要一次性均匀将白天吃的条桑靠在斜面蚕座上,吃最多时每张要靠条桑16.5厘米厚,千万不要一点一点喂补,这样会浪费时间又增加工作量,注意要给桑后中间匀桑一次,一般一张种给桑时间只需15分钟。
三、斜面立体条桑育的好处   
 1、提高养蚕工效。斜面立体条桑育一日二回育,1人可养4—5张大蚕,工效比普通平面育提高3倍。2、提高桑叶利用率。斜面立体条桑育一日给桑2次,每次给足桑,吃得净,由于蚕充分饱食,产茧量高。避免了平面条桑育一次给桑过厚,一下吃不掉容易被蚕残踏而浪费桑叶。3、减轻劳动强度。斜面立体条桑育,不需除沙,据调查每张种给桑时间只有15分钟,一早一晚各喂一次,白天很轻松,时间可自由支配,吃饭、娱乐不影响,所以群众称为“快乐养蚕法”。4、减少蚕发病损失。斜面立体条桑育,蚕座呈立体结构,通风好,不发生蒸热,有利于五龄蚕健康发育。不用除沙,蚕体创伤少,减少了病原从伤口传染;病弱蚕自动落地,病蚕、蚕粪自动分开,桑叶少受病原污染。据调查,斜面条桑育秋蚕死笼茧率0.95%,而平面片叶育达4%,减少了蚕病的损失。5、节省蚕室、蚕具投资。该饲养方法也可在室外搭盖简易大棚内进行,1米宽可搭半斜面,2米宽搭双斜面蚕座,中间留走道0.5米宽,节省了蚕室特别是蚕具的投资。6、有利于发展规模化养蚕。平面条桑育1人最多只能喂2张,而大蚕立体条桑育1人可养4—5张,很轻松,五龄期除早晚喂蚕,白天还能搞别的经营,深受养蚕大户的欢迎,有利于蚕桑生产规模经营。
 
    
第八节   大蚕漏空透气饲育技术
 
大蚕漏空透气育是采用特制的塑料折蔟放在地面上用片叶饲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喂叶快免除沙、蚕体健壮发病少、省力省时等优点。
1、塑料折蔟的特制规格
目前采用峰高10—12厘米的塑料折蔟比较理想。
2、大蚕漏空透气育的方法
(1)蚕座设计
蚕室蚕具消毒后,张种一般设置南北向宽1.4米、长6米的蚕座两个,中间和两边各留40厘米宽的通道,蚕座四角分别叠放4块红砖,再在其上搁上毛篙(新养蚕户可用竹梢代替),使之形成1.4×6米的长方形框架两个。然后在框架内垫上塑料薄膜,将四边翻卷到毛篙上,薄膜内垫一层大小相等的塑料窗纱或聚乙烯编织布,便于上蔟后一次性除沙。塑料折蔟横放在蚕座内,每个蚕座可放6—7只。折蔟使用前,要将每条蔟的两侧用1.4米长的塑料绳固定,使每条蔟拉长后大致形成1平方米的面积。
(2)饲养方法
5龄蚕饷食后,用塑料薄膜网将饷食2回叶的5龄蚕移放到预先构置好的蚕座内。移放前蚕座内要先撒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把5龄蚕一次性均匀地移放在蚕座内。先给少量桑,待基本吃完后,再将塑料折蔟横放在蚕座内,而后直接在蔟上给桑。张种给桑量和常规蚕台育相同,一般每天给桑两次。如需要,也可把1天的用桑一次性厚厚的撒在折蔟上,称之为“大蚕漏空透气一日一回育”。在5龄第3天必须将折蔟两侧的塑料绳从1.4米收缩到1.2米固定,使折蔟较为直立,增加峰高,以利于提高漏空透气的效果。从5龄第3天开始,每天在给桑前将塑料折蔟连蚕带沙倒翻一次,使上面的蚕沙撒到折蔟下面,以减轻折蔟的承受力和增加漏空透气程度。
(3)防病措施
由于饲养在地面又不除沙,因此需要十分重视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工作。蚕室内既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又要经常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应尽量避免喂湿叶,每天喂叶前要撒一次新鲜石灰粉,阴雨多湿时,要交叉使用石灰粉和防病一号;隔天使用灭蚕蝇时,应按配制标准先拌叶,待稍干后再喂叶。见熟时,应倒翻折蔟后将折蔟拿走,防止熟蚕在折蔟内营茧。熟蚕采用方格蔟室外预挂技术上蔟,上蔟后,抬起垫在底层的塑料窗纱将蚕沙一次性清除干净,既快捷又方便。
 
               第九节   桑园立体种植
 
在适当时期,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种植对桑树有利无害的作物,对于改善桑园的土壤结构、增加腐殖质含量,抑制桑园病害的发生,促进桑园的肥培管理,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开展桑园立体种植,要做到“一年四季无白地,春夏秋冬皆有益”,掌握套种作物以不影响桑树正常生长为原则。
1、幼龄桑园套种西瓜。
一般在4月上旬用营养钵播种育苗,并有地膜覆盖,待叶展开或有2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要翻地整平,并施入基肥,按行距3米,株距0.5米,每亩栽450侏,先覆盖地膜,再掘穴定杆,苗期要中耕除草,追施10%的清水粪提苗,瓜藤长到0.5米左右时,每亩施饼肥50千克、磷肥20千克,座果后施一次50%的腐熟的人粪尿600千克,并采用整枝、压藤和留瓜技术提高产量,一般每亩可产瓜1750千克。西瓜采收结束后,藤蔓留在地里作为腐殖质。幼龄桑园不宜连作西瓜。
2、间作生姜。
生姜于5月上旬带芽播种,每亩播100千克,半月后顶芽出土,10月下旬即可采收,一般每亩产600—900千克。
3、间作草莓
桑园套种草莓以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好。栽种前深翻土地并施足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500千克,磷肥10千克,桑树行间做宽0.8米的栽培畦,畦上覆盖地膜,其中以行距0.25米栽3行,株距0.2米,每亩栽8000—10000株。栽时苗心应与土地呈水平位置,栽后及时灌水,春季萌幼芽至开花前每亩追施复合肥20千克,50%人粪尿1000千克。通常12月—4月是采收季节,一般隔1—2天采收1次,亩产在750千克左右。
4、套种食用菌
晚秋大量用叶后,在桑园行内开宽0.5—0.8米、深0.2米的栽培沟,沟外要设排水沟,防止雨水渗透入沟内。沟内放入配合的棉籽壳培养料,然后播入菌种,搭上小拱棚,棚上盖上草帘,让其发菌。此后加强出菇期的水分管理,一般每亩产量可达1500千克左右。
5、套种油菜。
晚秋蚕上山之后,种植土油菜作为鹅的饲料,其方法是:先对桑园进行浅翻,然后每亩播土油菜0.1千克,施复合肥30千克,人畜粪便1000千克,每亩可产土油菜优质饲料约2000千克,可饲养鹅100只,扣除物化及桑园肥料投入,每亩可获纯收入700元左右。
 
 
 
 
 
 
 
 
 
 
 
 
 
桑园管理工作月历
 
月份
 
工  作  项  目
 
1
1、桑树整枝、清园,清除病虫潜伏的枯枝枯叶;2、施冬基肥,亩施有机肥(土杂肥、塘泥)2500千克;3、疏理水沟,改良土壤;4、搜捕树干裂隙的越冬虫,注杀桑天牛,刮除桑介壳虫卵等;5、桑园品种改良,嫁接优良桑品种,育嫁接苗。
2
1、春耕除草,月底施催芽肥,亩施尿素15千克,复合肥7—10千克;2、做好移植桑苗工作,挖死株,补缺株;3、喷药防治虫害,药杀桑尺蠖、桑毛虫、桑螟等,40%乐果1000—1500倍、50%敌敌畏1500倍,两种药混合用,喷药范围包括桑园周围篱笆树木;4压埋绿肥。
3
1、继续除草;2、低洼桑园清沟排水,根外施肥,抗旱;3、新植桑园和移植苗的肥培管理;4、收蚁前一周喷敌敌畏、乐果杀虫,乐果1000—1500倍,敌敌畏1500倍;5、采运叶用具清洗、消毒和采运桑叶。
4、
1、采叶养蚕,桑树侧枝摘芯,促进成熟;2、人工捕捉叶片害虫;3、防治桑叶病害,喷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白粉病;4、做好苗圃地管理,春播桑苗。
5
1、新植桑园采叶春蚕;2、施夏肥,夏耕除草,采叶后2—3蚕内每亩施用7—10千克尿素或复合肥;3、采侧枝叶;4、继续防治桑园虫害,合理安排采叶,平衡蚕、桑产量,如虫害严重时可间隔饲养喷药杀虫,用乐果1000—1500倍;5、苗圃除草、追肥、间苗、治虫。
6
1、继续采叶养蚕;2、继续防治桑园病虫害;3、进入汛期,注意低洼桑园排涝;4、追肥,造桑造肥,亩施5—10千克复合肥;5、做好夏伐后施用肥的堆沤,准备好农家肥;6、夏伐前喷药除草(克芜踪、草甘磷等),翻耕开沟。
7
1、桑树摘芯,促进夏伐前一批蚕用叶成熟,边采边伐,7月中旬结束;2、夏伐后喷药治虫,查挖紫纹羽病、萎缩病病树,注意防治天牛(人工捕捉、刮虫卵);3、夏伐后进行清园,施入土杂肥1500千克(或50千克复合肥);4、苗圃进行叶面追肥,杀虫。
8
1、中耕除草,治病虫,养蚕前10天喷药(乐果、敌敌畏)杀虫;2、排涝、抗旱、追肥养蚕前15天亩施15千克复合肥;3、采叶饲养早秋蚕。
9
1、根据虫情,划片采叶,轮换治虫;2、抗旱,防止秋旱,结合抗旱追肥,亩施15千克尿素或复合肥;3、采摘侧枝叶;4、苗圃管理,防止病虫害发生。
10
1、摘芯,采成熟叶养最后一批蚕;2、桑园除草;3、除虫、人工捕捉或注意杀桑天牛,刮介壳虫卵。
11
1、养蚕结束后,翻堆蚕沙,堆积冬基肥;2、桑园翻耕松土,开沟;3、适当留叶养树,防治病虫害,可用菊酯类农药治虫封园;4、播种绿肥。
12
1、冬伐刈枝,清园,整枝(剪除弱小枝),清除病虫为害枝条,注杀天牛,刮除越冬虫卵块;2、冬耕施冬肥,亩施2500千克腐熟有机肥;3、改土和桑园基本建设,如水利设施的修造;4、苗圃出苗,新植桑开沟施基肥,种植新苗;5、桑园品种改良,嫁接优良桑品种,育嫁接苗。
 
  作者:蚕业科    文章来源:市农技推广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