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能生慧

 秀水拖蓝 2012-10-04

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道家也说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延乎答问录》: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路出?须是静,方看得出。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即出则心下愈明静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陶弘景说: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

  总之,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

  佛陀把智慧分为三种——“闻慧、思慧、修慧,最关键的是修慧。通过修习内观可以获得智慧

  戒、定、慧,是佛陀留给众生的教诲。也是引向顿悟的一条捷径。

  要拒绝引诱,不再过份专注於外物,心才会达到静定,这就是戒的意义。心清静、意清静,智慧即会涌现。

  后来有人把 '静能生慧,宁静致远 "合为一句.强调修身养性的必要性.

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静的思考更是一种激烈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我们收获甚丰。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这句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总喜欢大吵大闹的人的心态是浮躁的。他的眼睛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中汲取能量呢?
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用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我们老师日常行为习惯培养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孩子学会倾听!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生来就会听。不,你错了!我们发现很多的孩子都不会”——有意识的,专注地听!您的孩子会了,那么他的学习就上路了。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另外,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宁静和清洁。这也说明,你到了必须读书的时候了。

   
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是读书——日日不间断地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地阅读,对于孩子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