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花石

 杜可的图书 2012-10-04





















































































 guoyushen 发表于:12-09-04 14:28  [第3版 09-04 14:54] [只看该作者]
3
每次只可以上15张:





































下面这块雨花石不大,却是我在初三时到雨花台自己挖来,一直带在身边的:






 又一介草民 发表于:12-09-04 14:40 [只看该作者]
4
回复 第3楼 的 guoyushen:
这许多精品啊。
这几颗有点虚,调一下:































 月下含羞草 发表于:12-09-05 06:03  [第3版 09-05 06:16] [只看该作者]
13
给同是海外游子的二蝈和香菲子送上一篇拙文《雨花石梦》。

      雨花石梦

      (这是我上网后的第一篇习作,曾经在西祠发表过。)

一向喜欢雨花石, 因为它美-----象玉又似玛瑙,颜色花纹多彩斑斓,特别一点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个故事来。从小到大,我的身边,始终保存着几块雨花石。它们跟着我从老屋到新屋,从城里到乡下,又跟着我从家乡来到大洋彼岸。

它们并不是精品,它们只是一最原始的,普普通通的雨花石。我将它们搁在浅盘中,注上清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有时漂上几片花瓣儿。晚上,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看中文电视的时候,浓浓的乡思便袅袅升起,缠绕在身边,纠合着淡淡乡愁,漫漫的织成了一张绵长的网,千丝万缕的牵扯着身在异乡的我和远方的亲人们------


    搬新家后,我退休了,后院便成了我的乐园。被邻居戏称有“绿拇指”的我,像蚂蚁搬家那样,一点一点的把花花草草、藤藤蔓蔓种了不少,恨不能把故乡的“旧识”们都搬了来-----

     白天遇上落雨,无法去小园中莳花弄草,遂偷得半日闲;取一只青花瓷杯,拈一撮雨花茶,浸几朵白菊花;捧一本书,懒懒地倚在窗前的藤椅里,听着音响里传出来的江南丝竹或昆曲或越剧;看着窗外雨打芭蕉,紫藤滴露,凌霄花垂;窗下墙脚边的“菊花涝”葳葳蕤蕤,翠色盈盈。风大些了,草木们便舞动起来:墙头上,金银花藤翻着“云手”,蔷薇在“下腰”;稍远处银杏“摇扇”,桂树“抖肩”,翠竹“舞剑”;啜一口清茶,便口角噙香;触到腕上的雨花石手链,一股清凉沁入心脾;恍惚中仿佛置身于江南,此刻,觉得与故乡是那麽的亲近------

童年在南京第一次寻找雨花石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小学四年级的那个春天, 老师带我们去雨花台种树时, 我们惊喜的发现, 在后山的坡上坡下,到处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雨花石从土里探出头来,想必比较容易找到好看的, 尤其是下雨以后。 几个要好的小女生就悄悄约好——雨后的星期天咱们一起去!


     那天早晨, 跟家里大人说与同学一起出城去挖野菜,便获准放行了, 还给了两块烧饼当干粮。再用一只网兜装上一把小铲子和一只旧搪瓷茶杯,迎着朝阳便出发了。


     从洪武路到雨花台, 来回都是步行, 家人没有多余的钱让我们坐车或是买大碗茶喝,用那喝茶的一分钱买来的大桶自来水, 够全家人吃喝一天的。那只茶杯就是准备向人家讨点水来喝的, 有谁家里头天买了萝卜,带上一、两个也就行了。


     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欢快,我们很快就到了雨花台。前山是风景区, 不能乱挖, 我们便往后山去, 好在种树时已“侦察”过了, 轻车熟路便到了目的地。我们商量好了, 上午找雨花石, 下午挖野菜,这样野菜不会打蔫,而雨花石本是主要目标。


    大家随即四散开来, 各自理头翻寻, 不时有惊呼声传来, 那便是谁找到一块好看的石头了,大家丢下手中铲子,凑过去瞧上一眼, 赶紧回到自己的 “地盘”, 加紧翻寻,希望找到一块更好的------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的时间悄悄溜过去。这时,各人的网兜里已装了不少块雨花石, 提到小水沟边涮去泥, 倒在草地上仔细挑出自己喜欢的, 再洗干净, 放在手帕上晾着, 便可以吃午饭了。


     坐在树荫下,干啃着带来的烧饼, 想起刚才洗雨花石时, 看到小河沟里有不少蝌蚪----圆圆的头,拖着条小尾巴在绿色的水草里穿行,游的飞快,象一个个黑色的小精灵---- 便说好等会儿捞几条带回家给弟妹们养着玩。正巧,小敏带了一只小纱网,本来是想顺便捞些红蠓虫带回去喂她家的几条小金鱼的,有了这只小网子,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捉到小蝌蚪了。


     下午,找到野草茂盛的缓坡, 便长始挑野菜了,荠菜有点涩, 马兰头有点凉, 弟妹们还小, 不大爱吃。“母鸡头”便成了我的首选。生长在平民大杂院里的女孩子们, 没学会 “娇气”,从小就帮着干家务活, 个个手脚麻利, 不一会儿, 各人的网兜里巳装满了野菜。大家围坐在树荫下, 把网兜里的野菜倒出来, 开始一边“择菜”一边聊天----  

 小梅“显宝”似的亮出她今天找到的一块灰黑色的雨花石, 上面有块红斑,隐隐约约好象是个女人穿着红裙子,很漂亮。 大家传着看看是有点象, 我说象“苏三起解”,小敏却说象个女鬼, 因为听大人说女鬼才会穿红色的长裙子, 而且是 “吊死鬼”,还说那“吊死鬼”的舌头是会长长的拖出来的------


     她这一说, 各人立刻感到背后凉嗖嗖的, 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也有点可疑,小梅吓得一甩手把那块石头扔得老远。不知不觉的,我们“择菜”的手动作加快了, 还不时地从肩头向身后瞄上一眼, 看有没有悄没声的站着个女鬼. 好象太阳也没刚才那么暖了,手臂上起了些鸡皮疙瘩。想起这里本是背山,半天也没见有行人来往,心里便开始打起鼓来------     

  慌慌张张择完野菜, 装进网兜, 洒上点水。 用手帕扎上雨花石,再互相帮忙拉扯着,用纱网去小河沟里逮几只蝌蚪, 放进茶缸,最后再捞上两段水草放进去,便满载而归了。


    回到家, 弟妹们欢呼着接过茶缸子, 便忙着侍弄小蝌蚪去了。 我把野菜洗干净, 交给外婆去炒, 一会儿,晚餐桌上就会有一大盘清香扑鼻的清炒“母鸡头”了。


    其实我心里明白,外婆知道我今天是出去玩了。因为平日里,我跟着邻居或表姐去水西门外挖野菜,只要半天就回来了。今天,去了一整天,也只带回来一网兜野菜,还有一小包石头,宽厚慈祥的外婆没多说什麽。


    自从我父母双双被“发配”去外乡,外婆和外公带着我们四个孩子,从机关宿舍搬回这个破旧的祖屋大杂院里,已经一年多了。我和大弟,平时就是外婆得力的家务小助手,今天,算是放了我一天假。


    那年月,外婆没法给年幼的弟妹们买任何玩具,她很了解,那包小小的石头,会给我们姐弟几个增添许多乐趣。晚上,找个白瓷碗,倒上点清水,把雨花石放进去,石头便“活”了,花纹在水里荡漾开来,故事也慢慢地流淌出来------


    那些美丽的小石头,从此静静地陪伴着我们,给我们艰难的童年生活抹上了一丝亮丽的色彩。少年的我常常凝视着一块雨花石,揣摩着藏在那里面的故事,便会灵魂出窍,天马行空的做起白日梦来------

 成年后,我家里始终保留着几块雨花石---为了它的美丽也为了童年的记忆。离乡后,每次回南京时都会带上点雨花石。但那些有包装的,或加工过的,陆续又被我转送给了友人——为了向他们介绍我的家乡古都金陵独有的瑰宝,友人们也常常为雨花石的神奇美丽而倾倒。


    我曾经在当地的店里买了一些鹅卵石来,铺在屋檐下的落水塘里。可这些石头是那麽的大同小异,毫无生气。不像南京的雨花石,是千变万化的,有故事的,也如同是有生命的。相比之下,雨花石便显得愈加珍贵了!我为我的家乡有这样灵动美妙的雨花石而骄傲,也为我是六朝古都金陵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