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一個讓人難堪的故事,幾個中國男人在俄羅斯旅遊時,被一個喝多了酒的俄羅斯女孩百般調戲,她抓著裙擺追逐著一群狼狽逃竄的中國男人,最後他們實在無路可逃了,乾脆躲進房間裡,上鎖,還搬來沙發頂住房門……
難道夢露、麥當娜、布蘭妮、庫娃等流光溢彩的辣妹,只是“葉公”們床頭的招貼畫? 她們真的就那麼掃我們“性”嗎? 還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存”不夠,而造成集體的選擇性“精神陽痿”?
就我所知,娶外國妞的名人不太多,所以,在這裡我要感謝姜文、周華健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們都有個(或曾經有過)地道的白種人太太。 雖然在中國台灣,每4對新婚夫婦中就有1對是台灣男士與外籍女子的結合,但這些外籍新娘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進口新娘的廣告也是“保證處女、一年內跑掉賠一個” ,很像內地某些販賣婦女團伙的低俗口頭禪。 顯然,這樣的“世界通婚”,根本不是真正意義的“娶洋妞”,反而有些丟臉丟到國外的感覺! 如果你有雄心壯志迎娶歐美列國的洋妞回來,那才叫真正的突破,也才是我們要謳歌的愛情英雄。
一個國家的氣魄,往往可以從這個國家男人的愛情觀裡看出一些端倪。 開放的中國需要男人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娶洋妞是最感性溫暖的一種,也可以藉機扭轉“陰盛陽衰”的被動局面,給男人爭些面子。
其次,娶老外可以推動中國走向世界。 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稱得上國際化,有一項重要的指標便是外籍人士在該國所佔的人口比例。 娶洋妞,不僅僅只是帶回一個人鬧洞房,還有珍貴的文化嫁妝! 文化的互相滲透,族群的互相交融,將給我們的民族帶來新的氣象與活力。 混血兒是全世界最美的,也是最聰明的,這是文化雜交優勢之所在。 送來的財富或許可以再帶走,而帶來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卻永久地保留了下來,並影響到我們的子孫後代。 說得遠一點,娶外國女人,還有利於改造民族性格,她們的個性、觀念、作風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下一代。

洋眉眉為什麼讓“小生怕怕”

敢娶洋妞者多為自信、有國際口味與審美情趣的男人,他們大氣,口大吃四方,而且一般有遊學經歷,觀念比較新潮。 有人曾做過調查,大部分中國男人是很欣賞洋妞的,但如果要娶其為妻,很多人就打退堂鼓了,為什麼呢? 中國男人有個弱點,想的太多,但是,做的不夠! 下面幾個“關鍵詞”,多多少少都影響到中國男人的決心與“性”心。
國力:這是客觀因素,一個國家強大了,水漲船高,男人自然腰桿就硬了,信心也足了,什麼皇帝總統的千金都敢追。 有人曾繪製出一個“中國男人害怕的女人”排行榜:第一集團軍大體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德國、荷蘭及北歐的女人由於個子偏高,金發碧眼的美女較多,因此排在令人害怕的第二集團;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國家的美女比較熱情奔放,擔心消受不起,於是成為第三集團;東歐、俄羅斯則相對溫和些,所以排在第四集團。 從這裡,多少可以看出國力對一個男人的鼓舞作用或打擊力度。 中國的近代史幾乎都是落後挨打、割地賠錢的屈辱史;再冷靜地看一看,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白人是佔著上風頭的,眼鏡、西服、皮鞋、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電燈……甚至安全套幾乎無一不是白人發明的。 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男人想追求白人女子,還真的會有些門不當戶不對的膽怯與尷尬。

口味:中國男人天生喜歡小鳥伊人、溫柔精緻的東方女性,對相對粗枝大葉開放狂野的洋妞有一定的心理障礙。 據說上帝是這麼造人的,先用泥土捏成人形,然後放在火裡烤。 黑人是烤焦了,白人是沒烤熟,只有我們黃種人,烤得剛剛好。 所以白人女子的面部輪廓分明,身材凹凸有致,遠看確實很性感,走近一看,身上黃毛畢露,皮膚粗糙,有偷工減料之嫌,還有一種黃油味道,而且很多白人女子30歲不到,身材就成功地從可口可樂瓶子升級為白蘭地酒桶。

尺寸:總的說來,洋妞個子相對高些,這對中國男人無形中構成一定壓力,往深處想,許多男人就退卻了,因為他們想到了性能力。 好大喜功的中國男人從形而上給自己的性能力來了個下馬威,自己嚇自己,雖然多少也知道“大小不是距離,長短不是問題”的道理,但仍然對洋妞抱有某種敬畏而不是親近心理。 這樣一來,自然就有畏難退卻情緒了。 不久前,香港有人研究發現,華人男性的“二弟”其實不比外族短,所以不要自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不會僅從身高去考量,同樣地,一個人“二弟”的價值與力量,也不應該單從長度來看。 鞭長莫及! 雅何須大?

文化:是起床後洗澡還是上床前洗澡? 是花明天的錢還是把錢存起來? 諸如此類的文化差異與隔閡在涉外婚姻裡是永遠存在的。 一般同國的男女之間,都可能“始於相識止於相知”,更何況要與一個異族女子結婚! 文化是一種烙印,從我們幼年時就深刻烙下了。 雖然回家後可以在床上溝通,用最原始的方法擱置爭端,不過,問題還是來了,因為“交流”絕對不是一次性的,男人是喜歡女孩說“我要”,可是也最怕她說“我還要”!

中國男人該充電了

你知道熱情洋溢的外國女孩一般對中國男人是什麼評價嗎? “溫柔、有禮、內向、害羞、做事認真有效率”是她們一致的看法。 不過,她們總覺得中國男人少了那麼一點點什麼……“即使有機會,我也不會和中國男孩談戀愛。因為感覺上他們像哥哥,妹妹和哥哥怎麼談戀愛呢?實在不來電…… ”這是美國女孩瑪麗的感受,她在中國北京留學,她說她不是“老外”,已經是“老內”了,但是對中國男生還是沒有來電的感覺。

看來,國產男人之所以對洋妞有些裹足不前,顯然還與自身的情人氣質與力度不夠有關,該是我們反省與充電的時候了。 近些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直到今天,我們與西方人打交道時的自信心並沒有隨之提高,經常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和別人、過分注意外國人的批評與讚揚。 這樣的心境之下,怎麼可以從容自在地去追求白人女孩? 連楊利偉都上天了,可我們還是不敢愛,不敢言愛。 難道中國男人的血液裡就沒有這樣的追求基因?

回首歷史,當古希臘男人為了爭奪美女??海倫發起戰爭時,中國的男人正忙著把自己的女人送來送去———蘇護為了免罪,把美豔的女兒妲己送到紂王床上;閎夭之徒為了救西伯侯,用搜羅的美女四處性賄賂。 外國男人是為女人挑起決鬥,中國男人是送美女換取和平,從西施到昭君不一而足。

如今,到了網絡時代,網絡拉近了我們與洋人的距離,世界漸漸變成一個地球村,這樣“若比鄰”的情況下,我相信中國男人對洋妞的感情會更坦然自然,也更主動積極,抬頭不見低頭見,熟能生巧,熟也能生情;同時,我們中國男人進“娶”心不夠、害怕高攀、害怕被拒絕的缺點可能會逐漸被克服。

其實,一個男人討厭你,你可能一點辦法也沒有,可如果一個女人不喜歡你,你卻有一個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追求她! 如果你曾經鍥而不捨地追求過一個外國女子,儘管最終被她拒絕,那麼,她今後的一生中只要和先生吵架,她就會在內心進行一番比較與懷念:“其實那個中國男人也不賴。”在這種情況下,她會跟自己的女兒灌輸怎樣的中國男人形象就可想而知了。 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中國男人都追求過至少一個外國女人,那將有多少外國女子的回憶中會出現中國男人? 又將有多少外國女人的女兒開始喜歡中國男人? ! 這是一個“戰略眼光”。 所以,我們現在能做而且應該做的,就是拿出勇氣而不是自憐“兵器”,大膽去追求,那是怎樣的一場轟轟烈烈的跨國愛情,原來太平盛世的愛情也可以如此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