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圣寻踪——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

 xiehongda54 2012-10-05

沿着杜甫的足迹,从西安继续向西北行进,来到了甘肃省天水市。杜甫在这一带生活半年时间,却留下了117首诗歌,是其生平绝无仅有的。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张忠纲认为,杜甫在陇右的半年不仅是其人生的重大转折期,也是诗圣诗歌创作的重大转折期。

  5月11日至14日,行走于杜甫曾经到过的南郭寺,踏上诗圣曾经登临的麦积山,并对杜夫子书房台等遗址进行考证,收获颇多。“陇右以前,杜甫主要是直叙时事,记写他人,字里行间多是关于政治、社会的。到陇右以后,他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折射时代风貌,由家国转向自我,由社会转向自然,行走于这里的山川古迹,写下了大量山水纪行诗。陇右时期是他生活与思想的转折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型期,在他一生的经历与创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甘肃采访期间,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天水杜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水师范学院教授聂大受对于杜甫在陇右的半年给出这样的评价。

  陇右半年作诗超百首

  “杜甫在陇右的影响力超过了任何一位历史名人,不仅仅南郭寺里有官方纪念杜甫的诗史堂等场馆,民间也存在着子美阁、杜夫子书房台等诸多遗址和纪念物。”在火车站接站时,聂大受的话让记者感受到了杜甫在这里的特殊地位。

  聂大受所在的天水杜甫研究会是全国除河南、四川外,颇具影响的杜甫研究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他们对于宣传杜甫不遗余力,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上的学术研究或纪念活动,其出版的《诗圣与陇右》、《杜甫陇右诗集》等受到当地群众追捧,一纸难求。

  提到杜甫与“陇右”的关系,聂大受这样解释:唐代的“陇右”,辖境延至河西走廊及周边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后人习惯多以陇右泛指今甘肃省地区,“小陇右”则主要指今甘肃省黄河以东至陇山地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先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至同谷(今甘肃成县),寓居陇右约半年时间。

  之所以到甘肃天水采访,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杜甫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姜海宽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杜甫在陇右的诗歌不仅仅记录着当地的山水,也记录了他对家乡的眷念,对于我们研究杜甫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诗卷,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秦州写下《月夜忆舍弟》一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听到秦州城楼上戍兵的更鼓和空中传来秋雁的一声鸣叫,引起了杜甫不尽的乡关之思。“月是故乡明”,他感到月亮也是故乡的格外明亮皎洁。明月之夜,更引起对亲人的怀念。一句“月是故乡明”,曾使古往今来多少他乡游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几个月后,杜甫因衣食困难又携带妻小去同谷。当他到达赤谷时又写道:“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诗人贫病飘零,路途艰辛,不由又想起了故乡。同样,在同谷,杜甫音讯断绝,饥寒交迫,他怀念弟妹,思恋故乡,百感交集,于是长歌当哭,写下“同谷七歌”,呼喊“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他对故乡的怀念到了魂牵梦萦的程度。

  留遗最多的山间古寺

  杜甫在天水只待了三个多月,却留给了后人许多遗迹。

  听说杜甫家乡的人来了,原天水地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89岁的天水杜甫研究会会长桐树苞主动当向导,陪同记者一行把天水有关杜甫的遗迹转了个遍。

  南郭寺是秦州杜甫遗迹、纪念物保存修建最多的一个地方。南郭寺因杜甫的诗而闻名遐迩,他在诗中所记写的“老树”和“北流泉”至今犹存。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踏入南郭寺,进到院内便能看到一株“春秋古柏”。古树距今2500多年依然参天吐翠,为秦州十景之一。古柏前立有木匾,上书“诗圣杜甫行吟处”,记载了759年,杜甫游历南郭寺作下的“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一诗。可以想象,饥寒交迫的杜甫没有失去文人的雅兴,对于山头古寺里的美景,杜甫一一记录在心,吟唱千古。

  南郭寺里还有兴建于光绪年间的“杜少陵祠”,其中诗史堂里有杜甫以及其子宗文、宗武的塑像,常年接受群众供奉,天水杜甫研究会的办公室也设在这里。“祠堂不大,但来这里的人很多,香火旺得很。” 桐树苞说,但凡来南郭寺的人,都会来祭拜杜甫,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神”一样的圣人。

  此外,南郭寺里还有二碑一像,尤其是近年来修建“二妙轩碑廊”,其以王羲之诸书法家之字,刊刻了杜甫在陇右创作的60首诗歌,成为游人欣赏书圣之字和诗圣之诗的必到之处,在这里人们能够真切地获取抚今怀古的悠悠情思。

  超过时间界限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河村依然被当地人叫做“东柯谷”。杜甫到秦州后,听了别人对东柯谷的介绍,产生了隐居东柯谷的念头。一千多年里,当地人为了纪念杜甫,建起了杜甫草堂、子美阁,还有近现代的子美小学,这些遗迹的名称带有浓厚的纪念色彩。

  从市区到东柯谷大约半个小时,因为下雨,山路泥泞,记者一行没有走到杜甫曾经吟诗的“八股槐”下,却近距离与杜夫子书房台、子美阁、杜甫草堂进行了接触。

  建于清末民初的子美阁同时供奉着观音和杜甫,这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杜甫在当地村民心中的地位。在当地两位自发保护杜甫遗迹村民的带领下,记者爬上了子美阁,祭拜杜甫。村民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当地村民都会在农历二月十九祭拜杜甫。从2006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了大型祭拜活动,每年的清明节,有数千名群众来此祭拜,最多时达到了6000人。

  同样,在距离子美阁500米外的杜甫草堂和书房台等遗址,都由当地村民自发进行保护,每年来这些地方的群众不计其数。“杜甫曾经到过东柯谷,但要说这些地方就是杜甫曾经讲学、吟诗的地方很难考证,唯一能够考证的就是,杜甫对东柯谷的人文风俗影响很大,这些遗迹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片和精神寄托所在。”聂大受这样说道。

  杜甫在天水的影响力巨大,记者深有感触。从南郭寺下来,记者一行应邀来到天水民俗博物院,参加由天水杜甫研究会、天水诗词学会等主办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天水地方文人,吟杜甫诗,作当代词,显示出当地群众对于古代文学的继承。当天水电视台、天水日报、晚报等媒体将焦点对准记者一行时,记者感受到了一份敬重,这种敬重别无他因,全因我们是来自杜甫家乡的媒体。

  “今年,我们要把杜甫纪念馆建起来,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采访中,桐树苞不止一次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他说,杜甫来过天水,这是我们的荣耀,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