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在替新生们“撒娇”

 指间飞歌 2012-10-05
谁在替新生们“撒娇”
日期:2012-10-02 15:32:00   作者: 来源:长江商报
  
    
2012-09-21 长江商报

◇ 本报评论员 肖畅

“新生撒娇”成了热门话题。山东师大一新生以“校门太破了”为借口要求复读,不料成为舆论标靶;大连一学生因“不能天天洗澡,不习惯食堂伙食,要求住单间”引来一阵舆论哄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迎新现场,一家长抱怨寝室没有空调,于是要求自费装一个,连电费也答应一并包干,此时,媒体又再次回忆起几年前一位家长的“豪言壮语”:“我的女儿每一个细胞都离不开空调”……

每年此时,“新生撒娇”的新闻都会频繁出现。这已成为独特的新闻题材,甚至是一种新闻类型、模式。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新生不撒娇,新生报到的新闻似乎都不知如何操作了。媒体有周期性议题,却也因周期性议题而养成了观察的惰性,于是,清明时节就要抨击一下迷信、陋习,中秋时节就要抱怨月饼越来越贵,而新生报到时,就要责怪一代不如一代……这种陈旧的新闻操作模式,出于一些媒体人对社会的想象,甚至演化为一种媒体特有的意识形态,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小题大做或者大题小做的“社会问题”。

让我们回忆一下,2008年,第一批“90后”进入了大学,也只有在那一年,新生报到类的新闻少见九斤老太式的哀叹,而媒体纷纷为“90后”勾勒新的时代,给予新的展望——可见,新闻找到了节点,就连“90后”这一代人的前景都似乎开始发生转变。很可惜,这个新闻节点一过,一代又一代新生重新被认为“不争气”了,开始继续“撒娇”了。

社会需要新一代、老一代的交替,其间也有新、旧精神的碰撞,但在观察这样一个客观进程的同时,很多媒体以及我们自身都被注入了太多的道德色彩,以至于我们的眼中只有撒娇的新生,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青年。“新生撒娇”,媒体矫情,无数谆谆长者则发出娇嗔。在这样一种家长心态挥之不去的社会,一些陈旧甚至因循守旧的经验、传统,总难免依托于一种道德自负感,自恃主流和正统,而社会的精气神好似不曾、也不会更新换代。

我们无法否认一些新生是在撒娇,但也无法否认,这些撒娇声已被放大得太厉害,好似真的要从教育上进行反思——这种过度放大本身,其实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撒娇,是一种基于家长心态的撒娇。家长心态是可以代际传承的:在家长式呵护下成长的人,未经思想的发育,从而承袭了家长的做派,并总认为别人都长不大、需要监护、代管,视别人的抱怨为孩子气,是在撒娇,可以不听、不理、不睬,以及需要改造和锤炼。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生活上没有独立;而对于这个社会的过来者而言,是否实现了思想与精神的独立,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抨击新生撒娇为教育的失败,那么我们自身何尝不是在这样失败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我们在社会经历中越来越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可是,思想的独立并非只是社会阅历就能够给予的。

“新生撒娇”只是个例的堆积、拼贴,从而创造出来的一幅生动图景。而创造这种图景的媒体观察模式,以及我们的社会观察思维,才是真的出了问题。一个看不见新一代人成长的社会,自然失去了对青年一代的好奇与期待,这种社会意识恰恰需要成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