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的积淀与现实的空间——关于天津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智慧旅游519 2012-10-06
    2009-6-25 0:00:00     字号:[    ]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战略提升的新阶段。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早期是以基于入境旅游市场的创汇为导向,90后期是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导向的话,现在则进入了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目标统筹兼顾的新阶段。新时期要有新思想,站在历史传统与现实空间的交叉点上,如何提升我国旅游产业运行的综合竞争力,是政府和业界普遍关心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探讨天津市旅游目的地建设,无疑有着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受国家旅游局副局长、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杜江教授的委托,我想就这一主题谈几点思路性的意见,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传统的积淀――平民都市、与时俱进

    从城市兴起上看,天津因“天子渡津之地”而得名。朱棣迁都北京后,天津便成了守卫京城的门户,被称作天津卫,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这一时期,先后有李鸿章、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在天津驻军。天津从一个三流小镇,一跃而济身世界大都市之列。守卫、防御等军事功能成为天津城市兴起的原动力,这与世界城市发展史中很多城市是一致的。且这种“防御、拱卫首都”的职能也一直从明朝持续到晚清和民国时期,奠定了天津“卫”的城市源流。长期以来,作为“卫”与“首都”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思绪,也一致困扰着天津的城市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全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国汲取近代文明的窗口。在近40年时间里,由于李、袁等人的存在,中国的各类精英云集天津,使天津以河北区中山路为中心成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开放的实验中心(即使今天的深圳、浦东都望尘莫及)。在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均不发达的时代,天津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国际口岸”和“商务中心”,其城市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从防卫为主逐渐向防卫兼具商业转化,同时也成就了天津在中国百年近代史上的辉煌。

    也是在这一时期,天津城市内部形成了地方本土特色的商业氛围和环境。大到商都,小到县城,都有一批本乡本土引以为豪的商业中心和老字号,如天津劝业场、狗不理包子、相声、京韵大鼓、评戏等。与北京庄严、大气的皇家氛围不同,这些颇具本土化和平民化的商务氛围营造了天津朴实、亲近、乐观的城市文脉,代表性人物,如马三立、新凤霞、赵丽蓉等。即使现代旅游业尚未兴起的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天津就一直以其平和、朴实、亲民、乐观向上的城市形象和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人士造访。这种城市性格直到今天也是天津的人文基调。

    从文化传统积淀和历史沿革上看,我们可以把天津看成一座典型的“平民都市”。本土化的物质载体、大众化的都市商业环境和乐观的平民心态则构成了“平民都市”的最基本要素。天津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城市形象的宣传与推广,不仅  不应当放弃,而且要尽可能多地挖掘“平民都市”这一广为人知的城市基调。

    二、现实的空间――地缘优势、增长潜力

    当前,天津城市发展面临着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城市功能三个方面转型的新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说,类似天津这样的重工业化城市正在向现代服务业城市转型;从区域发展视角看,天津正在从直辖城市向具有更大影响力和更强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型;从城市功能演化的角度而言,天津则正在从单一目标到统筹兼顾的发展模式转型。三大转型进程是天津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旅游目的地建设不能脱离这些背景。进一步地,我们将从困境与突破两个方面对天津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现实空间加以解读。

    就发展进程中的困境而言,天津城市发展面临着一些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问题,也是制约天津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

    首先,现代服务业潜力尚未发挥。长期以来,天津经济发主要是靠第二产业拉动,滨海新区的成立也没有改变这一特征。但是近年来,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1-11月,天津市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40.3亿美元,同比增长87.7%,占全市总量的60%。商业服务业、批发业和计算机服务业成为天津市包括工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中合同外资份额最大的前三位,成为天津市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行业。总体而言,天津的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就旅游业而言,天津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创汇数在本区域一直排在北京、山东和辽宁之后,国内旅游人数则排在北京、山东、辽宁和河北之后。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点城市,天津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表现在旅游合作圈的建设与发展上,北京明确提出了以北京为核心的“9+1”合作圈的战略构想,河北提出了“环京津休闲度假带”的发展战略,天津的地位则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

    第三,城市统筹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尽管近年来天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城市功能单一、城乡收入差距不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社会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津市需要实现由重工业城市向现代服务业城市转型,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由单一经济城市向文化、社会、生态、人民生活协调的和谐城市转型。要想实现以上转型必须构建以生活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体系,而生活品质提升,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一个面向城市居民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目的地建设就成为天津城市转型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抓手。

    就突破而言,天津城市发展要紧紧抓住四大战略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优势。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意味着国家发展与改革的区域重点正在沿着东部海岸线由南向北移动,并将给天津带来无与伦比的政治经济增长空间。第二个机遇是区域职能分工的潜在优势。天津市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一极、中国重要的直辖城市、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桥头堡,由此而来的地缘优势是区域内的其它城市所无法替代的。第三个战略机遇是可以利用的交通优势。随着大交通格局的改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深水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特别是城际高速铁路推动的同城效应释放(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铁路交通时间只有40分钟)为天津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程的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可进入性基础。第四个战略机遇是旅游产业要素优势。北京市的商务、会议、展览优势独具,河北省生态休闲度假优势明显,天津则以平民化的都市休闲为主要特色。

    城市发展的四大优势为天津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在资源统筹、市场推广、形象设计、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利支持,为天津市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

    从现实空间上看,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天津突破现实困境,进而实现战略崛起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市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其中,旅游目的地建设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支撑。天津市已经具备了进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历史基点和现实空间,现在亟需的是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

    三、建设纲要――传统积淀与现实空间的耦合

    为适应新形势变化对天津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天津应当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将旅游休闲产业定位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城市的发展首先要重视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把天津建设成为是宜居城市。同时,高度重视旅游接待的外生需求,以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视野,用更高的标准做好城市形象的提升工作,在发挥天津宜居、宜旅、宜业的综合性功能的基础上,遂行城市综合竞争力战略。

    为加快天津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下几点建议当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领先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进行各种类型的试点工作,如旅游休闲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试点等。在寻求宏观层面更多、更好项目和资源投放的同时,在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内,大胆进行各种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与突破尝试。

     联动发展战略。天津旅游业的发展要做好的海洋与河流的文章,做用足区位优势。与其它的滨海城市相比,天津背靠京津唐乃至更大范围内丰厚的客源基础,又是与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等东北亚合作圈不可替代的联结体,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协京向洋”,打造和发展区域和国际旅游合作圈,进而带动环渤海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在此过程中,要致力于通过制度创新,努力使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利用空间和市场发展空间。

    协调发展战略。注重天津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与环渤海地区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注重天津城市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注重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与滨海新区建设、其他产业发展的协调;以及旅游休闲产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

    集群发展战略。注重发挥旅游企业在目的地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融资等优惠措施,培育强劲、有持续竞争力、联系紧密的旅游休闲及相关企业集群,拉长与壮大旅游休闲产业链。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做强做大天津市的旅游休闲产业集群。 

    客观地说,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进程。这么说,并不意味城市管理者就没有作为的空间了。在尊重和驾驭旅游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延续城市发展的历史积淀、分析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政治家和企业领导者可以通过适度干预与政策引导,加快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就天津而言,一座“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特色鲜明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为天津旅游目的地建设高峰会主题演讲稿,作者:戴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