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逯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钟家台 2012-10-06

逯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逯姓的起源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古老,中国人的姓,绝大多数是因时、因地、因史而产生或因某种历史原因而改姓。若没有古书或老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清楚。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来龙去脉,明清以来各姓家谱中大多有记载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的一章。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过继、改姓的原委等。姓氏和家谱均是明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并世代相传。

    我逯氏家族也不例外。逯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早已被收录在《百家姓》中。关于逯姓的来源,在许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记载。据有据可查的史料记载,当时的逯姓有两个支系:

    1、出自嬴(yíng)姓,以封地邑名为氏。

    据《风俗通义》所载:“秦邑,其大夫封于逯,因氏焉。”古代秦国有一位大夫受封于逯邑,后代逯邑子孙遂以封地邑名为姓,称逯氏,世代沿袭。

    逯姓的祖先秦国人生性耿直,诚实豁达,热情好客,尚武且爱打抱不平。只是有些礼俗显得不文明,比如当时在葬礼中盛行用童男童女陪葬的习俗,当然此类习俗不仅仅存在于逯姓氏族中。

    逯姓始祖原是秦国的公族,秦国公族姓嬴,故逯姓是出于嬴姓。嬴姓作为秦国公族,出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使秦国强盛,奠下雄基霸业的秦穆公,姓嬴名好。嬴好重用百里奚等能人,扩展势力,曾雄踞一方。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他是首位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汉族,是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曾排斥过文治,留下历史非议,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人自有评说。

    逯,最早是一个地名,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就有一个邑名叫逯(在今陕西省境内),后来有一位秦国的大夫被封食采于逯这个地方,于是,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为氏”而姓了逯。

    2、出自芈(mǐ)姓,亦以封地邑名为氏。

    据古书《路史》记载:“楚公族有逯氏。”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陕西和甘肃一带,当时的逯邑,也在这个地区,楚国的王族中也有逯氏,后代中也有以邑名为姓者,称为逯氏。又据《姓氏考略》、《郡望百家姓》云:楚公族有逯氏,逯氏望出广平郡。这一支逯氏是周代楚国公族芈姓的后裔,此逯氏肯定也是以封地来命名的。

    据此可以推断,除后来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他省,而后又辗转到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逯姓人家外,生活在当地的逯姓族人就属于楚国王族的后裔了。

    据我逯氏家谱记载我逯氏族人是在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山东乐安县(今东营市广饶县)的。因此可以确信我逯氏祖先是秦国大夫逯邑的后裔。

    不过,不管是秦国还是楚国,其公族更早的祖先是相同的,就是高阳大帝颛顼。

    现在百家姓中还有一个姓是:禄,与逯读音相同,据潮州禄氏家族记载是逯姓后裔,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目不识丁,加之当时皇朝规定移民迁徙到一个新地后不能留居多个男丁,以利分散垦荒和人口繁衍。在篆体字中,逯、禄二字的写法和字形极其相似,很容易混淆,有的族长不会写字,就误把逯字写成禄字了,其后裔也世代沿袭下来了。其实,逯、禄是一家,均系出名门。

    郡望与堂号

    郡望:广平郡、临河郡。

    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东二十里。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东汉废,入巨鹿郡,三国魏初复置郡。

  临河郡:北齐武平元年(570年)置临河郡,故治在今山西省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处,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

    堂号:逯姓的主要堂号有:“广平堂”、“孝子堂”等。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自创。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且成为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出现以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

    逯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

    逯姓自秦朝始,史料可考并不复杂,是嬴姓和芈姓的后裔,血统关系纯正。逯姓的祖先信奉“人挪活、树挪死”的生存哲学,虽然后裔不众,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少,在大陆和台湾确实没有列入按人口计算的百家姓前一百位,大致波动在在120125位之间,但其后裔遍布大江南北。还由于祖先族规、家训严格,崇尚教育和勤劳持家,秉性耿直,诚实笃信,在历史上成名甚早,其历史名人与功绩有:

    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叫逯普的人,被封为蒙乡侯。新莽时逯,为大司马。

    唐代有逯仁杰。

    宋代有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进士

    元代有监察御史逯鲁曾。元代进士逯鲁曾,字善止,修武人。官至监察御史、宣慰史,博通经史。

    明代有显宦武时教谕逯宏、给事中逯中立、指挥佥事逯果,三位官吏地位显赫。

    明初有修武人显宦逯宏,字希远,洪武初年跟从徐大章学习《书经》。十八岁时,上书论时政得失,太祖看后大悦,又命他写《秋柳赋》。后以乡贡分教松江,官至武进教谕。

    明代文士显宦逯中立,为人正直,敢作敢为,有胆有识;他举为进士后入仕,官至给事中,虽然因为打抱不平被朝廷贬官,但人们都称赞他胆识过人。

    明代有孝子逯相,广宗人,诸生。嘉靖中,母殁,庐墓三年,躬自负土成坟,时有大水而不浸其庐,远近称奇。

    明代还有镇抚逯德山……等。  

    金紫光禄大夫逯明。(汉武帝时始设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为掌议论之官,大夫中以光禄大夫最显要。隶于光禄勋。魏晋以后无定员,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紫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两代官阶为正三品文官,元、明代均为从一品,清代顺治年间文职正从一品均称光禄大夫,在光禄大夫前加“特进”二字,为正一品官,是文臣最高阶官,相当于现今国策顾问。)

    现代山东巨野人逯钦立先生,字卓亭(1911-1973),笔名祝本,深研古典文学。著有《屈原离骚简论》、《陶渊明集》,辑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散著见重庆《读书通讯》、南京《学原》等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