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家笔法下的壮美山河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0-06

宋家笔法下的壮美山河

——谈宋文治的山水画

图一
图二
图三

    宋文治是20世纪“新金陵画派”中重要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从清初“四王”入手,兼修宋、元各家;得到过朱屺瞻、陆俨少等前辈的教诲,颇得吴湖帆先生真传。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了祖国河山新貌,形成了一种气势恢宏、清秀刚劲的艺术风格。欣赏宋文治的山水常常让人赞叹于他扎实的中国画功底和饱满的艺术热情。

    宋文治1919年出生于江苏太仓地区,此地位于娄江之东,因此也被称为“娄东”,是吴门画派的发源地,也是清初画坛著名的“四王”之一——王时敏的故里。由于家境贫寒和社会动荡,宋文治的早期艺术教育是在时断时续,辗转流离中完成的。十五岁时,一本《芥子园画谱》为宋文治打开了中国画艺术的大门。1935年,十七岁的宋文治经过亲戚介绍在上海秀堂广告社当学徒,经常利用假日去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画廊观摩齐白石、张大千、任伯年、吴湖帆等人的作品。1938年,宋文治经人介绍担任太仓浏河小学教师,这是他担任的第一份正式与美术相关的工作。1947年至1957年是宋文治先生拜师学艺的时期。他先后求教于朱屺瞻、陆俨少,并受到二位艺术大师的亲自指点。在与二老亦师亦友的交往中,宋文治眼光大开,朱屺瞻介绍宋文治拜张石园为师,张石园是“四王”研究的专家,而宋文治亦从“四王”系统中磨练了自己传统山水画技法。陆俨少先生介绍宋文治与吴湖帆相识,宋文治从吴湖帆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清秀典雅的艺术风格中获益颇多。另外由于这些绘画名家也是收藏名家,宋文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许多观摩古画的机会,他的国画、国学素养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同时,宋文治还和他同时代的杰出画家,如刘海粟、谢稚柳、程十发等人颇有往来,宋文治虚怀若谷的学习精神让他从这些艺术家身上得到了许多创新的借鉴。20世纪六十年代起,宋文治从写生和生活中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20世纪八十年代起,宋文治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入了泼墨泼彩的技法,将泼墨泼彩与点染、笔法相互融合,画面淋漓尽致,生动丰富,《红树青山好放船》等都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泼墨泼彩画法为晚年宋文治的艺术面貌增加了更多的内容。

    宋文治先生一生师法众家,博采众长,同时又十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师造化”,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技法方面的新突破,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形成了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画面风貌和刚健清新、一家独创的笔墨个性。

    正像钱松喦先生评价的那样,“富有真实感,洋溢着生活气息”是宋文治作品的特点,他的艺术给人一种鲜活的生活感受。正是因为来源于生活,才使他的作品这么有感染力。怎样用传统的笔墨描绘现代生活是宋文治等一代艺术家面临的课题。宋文治的山水笔法来源于“四王”,强调布局严谨、笔法细密,宋文治的作品一直都保持着中国画用笔用墨特点,然而在景物的选取上却不介意将现代的房屋、船只画入画中,相反,他常常尝试前人没有画过的题材,例如水电站、码头等等,从这些新的题材中琢磨出新的艺术语言。例如创作于1970年的《长江码头》(图一)描绘了某一个黎明或者黄昏中,长江上一个码头繁忙工作的场景,在这半梦半醒的长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闪耀在远处江岸,一切都沉浸在迷蒙的江雾中,这样的意境无论在宋元还是“四王”绘画中都从来没有表现过。精研传统的宋文治并不是保守的,在新的题材中宋文治充分挖掘了笔墨的潜力。

    宋文治的作品有着江南画家的特质,他的很多作品描写出南方山水烟云弥漫,云横秀岭的气象,然而这种江南的气象不是柔靡的,而是清新乐观的,是“清新隽秀而不纤佻,隽秀中又有苍沉”。例如作品《江南三月春意浓》描写了太湖春天的景色,近处山石皴擦苍莽,中景里几处白砖青瓦的房屋,远处帆影点点,山色有无之中,宋文治笔下的太湖风光不仅是具有文人墨客所推崇的秀丽典雅,而且还有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塑造了新的审美意象。宋文治以写太湖风光闻名,他还被称为“宋太湖”,他的作品《江南春潮》、《太湖帆影》广为人知,在他笔下新中国的江南不仅依然那么温文尔雅,而且还平添了几分天真自然的气息。

    宋文治晚年常用泼墨泼彩画法,泼墨法在中国绘画中是一门绝技,它不仅局限于艺术家对于水墨、笔纸的高度控制能力,而且还需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制约。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泼墨书画作品,然而继之者甚少。宋文治在泼墨泼彩方面的探索是这一古老中国画技法的传承与发展。《华岳积翠》(图二)是早期泼墨泼彩画的代表,在画面的主体,绿色、红色、墨色相互叠加、融合,形成一种苍茫的气氛,细节的勾勒将山石与松树点出,从而使画面更加完整。

    宋文治的中国画早期精于摹古,中期大胆创造,晚期回归人文情怀,又在泼墨泼彩方面继续探索。其早期作品《坚质不凋 惠泽长流》(图三)体现了“四王”山水用笔绵密的画风,十分古雅。中期作品《长征第一关》采用了新的艺术手法,山石、松柏用笔大胆而磊落,笔如坠石取代了细笔描摹,画面立意新颖、用色大胆,取代了因循守旧。这件作品以浪漫的手法描绘了革命圣地,既有山水画中的苍翠欲滴之感也有革命激情,是中国画改造运动的里程碑。晚期作品《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抒发了作者平淡恬静的心境,用笔自由洒脱,表现了文人的理想山居。

    宋文治的作品既让人体味到时代的脉搏,也让人听到作者的心声。无论是和这位艺术家一样经历过红色岁月的长者,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