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新民晚报
《甜姐儿》红遍上海《永安月刊》 封面女郎是身着比基尼的作家白薇 《永安月刊》百期纪念号 创刊号以郭琳爽的千金郭志媛为封面 《永安月刊》的整理与出版是十分偶然的事。数年前,我在友人、沪上民国版图书收藏家瞿永发先生家里看到了整套118期《永安月刊》,很想一阅为快,但杂事一忙就搁置了。不料,今年夏天,有一位收藏家在《文汇报》上撰文,绍介他所收藏的部分当年的《永安月刊》,并断言“个人收藏全套《永安月刊》几乎不可能”。一句话,刺激了我几年前的阅读欲望。此一读一发不可收,整整三个月,我的目光停留在1939-1949年的上海滩,我的思绪被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市井民俗、霓裳风情所吸引。展现在我面前
生的理想目标。《永安月刊》的编辑们就是抓住了广大青年、市民的观赏心理,以及青年演员追求艺术成功、热渴成名的愿望,在月刊的封面上用明星、名角做主角,确实是上乘之策,于读者、明星、刊物“三得利”之举。据统计,全部118期《永安月刊》采用明星、名媛几乎占了上百幅。其中以电影界为多,也不乏戏曲、体育界的明星、名流。如周璇、周曼华、上官云珠、白杨、秦怡、陈云裳、龚秋霞、蒋天流、王丹凤、王熙春、黄宗英、孙景璐、童芷苓、欧阳沙菲、慕容婉儿、陈燕燕等等。这些明星不仅有靓丽的形象,更有艺术上的成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如电影明星黄宗英一身时髦的马装,手握马鞭,英姿飒爽,据今年已84岁高龄的黄宗英回忆,此幅封面是她当年的成名剧《甜姐儿》的戏装,拍此照时才20岁。话剧《甜姐儿》使她一炮走红,上海滩连演上百场,观众蜂拥;如电影明星上官云珠身着深底色白花旗袍,亭亭玉立,笑容可掬,腊梅陪衬,甜美可爱,拍此照时才二十二三岁;如二十四五岁时的电影明星孙景璐,甜甜的笑脸,眼望远方,清丽的发型,头上扎一只蝴蝶结,围一条彩色丝绸围巾,明星的清纯可爱绝不亚于今日的青年明星、腕儿们;再如白薇,长长飘逸的卷发,扎一条黄带,身穿花环文胸、泳裤,盘腿侧坐,甜笑前方,而拍此照距离世界上首款比基尼诞生才两年时间,可见上海当年海派文化的新潮与开放。除了电影明星之外,还有戏曲、体育界的名角、名流。如39期封面上的京剧名角王熙春;第51期封面上的京剧名角言慧珠;第89期封面上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等;第109期上的名流则是当年红极全国的游泳
冠军、健将,人称“美人鱼”的香港运动员黄婉贞。众多的明星荟萃,构成了一轴绚丽无比、赏心悦目的名流、 名媛长卷。
肆 文坛掌故珍稀史料 118期《永安月刊》除了主要刊登海派小说以外,还刊有大量的文坛掌故、文人轶事、作家的交友录、回忆录等,这也是《永安月刊》能吸引当年上海知识界、文化界及广大市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众多的文坛掌故、轶事,均出于朋友、熟人的第一手资料,有的均系自己亲历、亲为,所以在今天看来弥足珍贵,对于我们后来者研究海派文学、现代文学史都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如陆丹林撰写的长篇笔记《郁达夫“毁家”前后》;如眉君的《林语堂·郭沫若与周树人》;张若谷的《徐悲鸿教授》及记述摄影家郎静山与他的音乐家女儿郎毓秀的《父女艺术家》;郑逸梅的《名人逸事》;自在的《刘海粟与模特儿》;前同济大学校长、园艺建筑家陈从周辑录的《徐志摩家书》《徐志摩杂记》等等,正是由于这些作者与被写者或是朋友、亲人、交往过从者,所以他们的所录、所记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例如刘海粟与模特儿的事件是现代美术史上轰动一 《永安月刊》正是由商家永安公司所办,一般的不入海派文学的主流杂志,所以不被现代文学史研究者们所注意。据了解,图书馆、文史馆也几乎没有全套的《永安月刊》保存,据我粗略估算,全套《永安月刊》约有600余万文字,而绝大多数文章与图片并未被后来的编撰家们选入各种各样的海派文学作品集中,从这一点来看,《永安月刊》里所发表的作品、文史资料更具有它的史料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先生以为《永安月刊》上发表的、尚未被选入已出版的文集中的作品,对研究、开掘海派文学和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孤岛生活,以及民国后期上海社会形态极有参考价值,这块久被遗忘的海派文学处女地,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垦与探索。为迎接百年一遇的上海世博会,传承海派文化的优秀遗产,弘扬海派文化的精粹,目前,由上海永安百货有限公司和文汇出版社联手整理的《永安文丛》已告完成。丛书原封不动地收罗全部名流、名媛封面照片及绝大部分的精美插图、漫画作品;从近600百万文字中遴选出近100万字,汇编成五册,年内即可与广大读者见面。 |
|
来自: 情系故乡 > 《图说故乡 印象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