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经络健康手册》视频

 冉昔 2012-10-07

《小儿经络健康手册》黄海涛 编著 

宝宝推拿“五要”“五不要”


一、“五要”
  1、要在按摩之前准备好一切用品,并预先避免突发噪音,以保持宁静的氛围,以免让宝宝受到惊吓。
  2、要轻轻按摩,以免伤害其幼嫩的血管和淋巴管,所以宝宝的推拿准确地说应该叫“抚摩”。

  3、要按照顺序来做。宝宝推拿的方向与**差别,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一般只推宝宝的左手
  4、要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觉得地板进行按摩不舒服,那么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椅子上时一定要小心,不能让他滚下来。特别是当宝宝长到11~14周,自己会翻身时,妈妈更要当心。
  5、要使用按摩油。按摩油有润滑的效果,在按摩过程中不会因为力道不均衡或因为肌肤太干燥而伤害到宝宝。按摩油通常用姜汁、乙醇、肥皂水等具有天然成分的汤汁为最佳选择。

二、“五不要”
  1、不要在宝宝吃得不饱或过饱的时候进行按摩,否则在抚摩时容易造成宝宝腹部不舒服。
  2、不要在温度太低并且通风的房间为宝宝推拿,以免宝宝在推拿的过程中受风感冒。室温一般在28度左右最合适
  3、不要长时间按摩,对新生儿每次按摩15分钟即可,稍大一点的宝宝约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一般每天进行3次。
  4、不要强行按摩。一旦宝宝开始出现疲倦、不配合的时候,就应立即停止。时间过长,新出生的宝宝就觉得累,开始哭闹,这时候可哄宝宝入睡后再做扶触。
  5、不要给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使用按摩油,新生儿皮肤娇嫩,按摩油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超过三个月的宝宝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按摩油来辅助按摩。

[ 本帖最后由 sala44 于 2009-11-18 12:00 编辑 ]
5楼

常例推法

发表于 2009-12-10 17:22:46
sala44
        1、开天门:天门穴在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父母用两手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直线推动。
        2、推坎宫:坎宫穴是自眉头起沿眉梢成的一直线。父母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两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做分推。
        3、揉太阳:太阳穴在眉毛末端与眼睛的末端的连线中点一指宽的凹陷处。
        4、按总筋:用拇指指甲掐或指端按揉之,分别称掐总筋、按揉总筋。
        5、分阴阳(又名大横文):用两手拇指从总筋处向左右两边分推。
        常例的作用是“开窍”,要推头部诸穴,首先推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然后再推其他穴位。要推手部的穴位,首先要按总筋,分阴阳,然后再推其他穴位。
        针对不同的病症,在常例之后首先要推拿指尖五经。脾肝心肺肾分别位于指尖末端的螺纹处,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分别对应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推拿方法:以脾经为例,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推为补脾经法直推为清脾经法以肝经为例,旋推为补,称补肝经,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其他三穴位推拿方法相同。
        每次推拿结束,都要按肩井2~3次,称为“关窍”。
6楼

发热

发表于 2009-12-15 17:51:25
sala44
        发热是宝宝的多发病、常见病,以宝宝的体温异常升高为主要症状。但也有些宝宝体温正常而用手触摸体表有灼热感,或伴有头痛、鼻塞、流涕、嗓子疼等症状,家长也应注意。
        宝宝发热大多有3个原因:外感发热,就是指感冒而言;肺胃实热,即胃有积食伤害或者长期便秘;阴虚内热,宝宝体弱病多,久病伤阴,导致阴虚发热。
1、外感发热
        发病原因:由于小儿体质弱,抵抗环境的能力不足,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周,易被风寒所侵,风寒侵袭体表,破坏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导致发热。
        症状:外感发热是最常见的宝宝发热,要格外注意的是,要准确分辨宝宝的发热是由于风寒侵犯还是由于风热侵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推拿方法。
        疗法:发现宝宝发热就应该立即使用这个基础疗法,也就是常例(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清心经10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推三关90次,推六腑30次,按肩进2~3次。
◆风寒引起发热
        症状:宝宝会出现头痛、全身疼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涕、咳出的痰液稀薄、舌苔薄白、食指脉络鲜红等症状。
        疗法:基础推拿疗法加上掐二扇门、拿风池穴4~5次。
◆风热引起发热
        症状:宝宝会出现微微汗出、口干、嗓子疼、流黄鼻涕、舌苔薄黄、食指脉络红紫等症状。
        疗法:基础推拿疗法加推脊柱10次、推天河水10次。

2、肺胃发热
        发病原因:由于外感风寒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以致风寒的侵蚀由表入里,导致肺部积热,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功能郁而化热。
       症状:宝宝高热并且便秘3天以上,伴有面红、气促、不想吃东西、烦躁哭闹、口渴而不想喝水、舌红苔燥、指纹深紫的症状,这是肺胃实热的表现。
       疗法:常例(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清脾经400次,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50次,补肾经200次,清大肠经120次,清后溪150次,推六腑150次,水底捞明月、推天河水各20次,按肩进2~3次。
3、阴虚内热
       发病原因:宝宝体质弱、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失调、久病伤阴都可能导致肺肾不足、阴液亏损,引起日久发热不退。
       症状:宝宝发热时间在中午过后,而且手脚都很热,身体瘦小,夜间睡觉出汗,食欲减退,舌红苔剥,食指脉络淡紫。
        疗法:常例(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200次,补肺经350次,补肾经400次。揉上马、清天河水、按揉涌泉各80次,揉按足三里60次,揉中脘90次,按揉内劳宫100次,按肩进2~3次。

注:若高热不退,加推脊,掐大椎;
       兼见腹胀大便秘结,加推下七节,摩腹。

小提示:在小宝宝的房间要注意室内通风,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室温维持在25℃左右。对于发热的宝宝,注意饮食调配,保证充足水分供给,吃容易消化、清淡、低脂肪的饮食。
咳嗽是宝宝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候。无论是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肺部功能失常而引发咳嗽。临床上根据其病因病理及症候特点,大致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

       发病原因:宝宝肌肤柔弱,身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抗病能力很差,另外宝宝寒暖不知自调,难以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所以在冬春这些气候多变的季节,容易被风寒侵蚀。因此,肺部功能失常,引发咳嗽。
       症状:外感咳嗽还可以分为两类,即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这类宝宝的一般症状是咳嗽有痰、鼻塞、流涕、怕冷、头痛、舌苔薄、脉浮。
       咳嗽的基础推拿疗法:常例(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先清脾经200次,再补脾经100次,清肝经250次,清肺经300次,揉外劳宫60次,推三关150次,推膻中120次,推肺俞至发红,按肩井2~3次。
◆风寒咳嗽:
       症状:生病宝宝咳嗽有痰,痰稀颜色清白,鼻塞,流涕,头痛,发热但是无汗,舌苔薄,指纹蓝边红心。
       疗法:基础疗法,加推拿风池,掐二扇门。
风热咳嗽:
       症状:生病宝宝咳痰和鼻涕黄稠,怕冷而微汗出,发热,口渴,喉咙痛,苔薄白,脉浮数,指纹清紫。
       疗法:基础疗法,加清天河水。

2.内伤咳嗽
       发病原因:如果宝宝平时身体虚弱,或久咳不愈,耗伤肺部,肺部功能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则容易出现肺阴不足或肺气虚弱的症候,进而发展成为内伤咳嗽。
       症状:宝宝生病时咳嗽不止,尤其是早上或晚上更加严重;干咳少痰,或咯痰不爽,盗汗;或咳而无力,精神疲惫,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面色白,唇舌淡红,指纹青蓝。
       疗法:常例(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总筋、分阴阳)。补脾经250次,清肝经200次,补肺经300次,补肾经150次,推膻中120次,揉中脘120次,按揉足三里100次,推肺俞到发红,按肩井3~5次。

小提示:父母要特别注意经宝宝保暖,以防风寒再次侵袭,否则咳嗽就会持续不断,同时也应该避免让咳嗽的宝宝去公共场所
 呕吐是宝宝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认为宝宝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因乳食不节、冷热失调或惊吓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食物由胃中经口而出为其主症。
       此外,宝宝哺乳后,乳汁从嘴角溢出,称为“溢乳”,多为乳哺过量或过急所致,应注意改善哺乳方法。如因高热抽风而致频繁呕吐,或腹部突然疼痛而产生呕吐,多为急性热病、肝部急症或外科急腹症的表现,遇到这些情况时必须注意鉴别,不可盲目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一、寒吐
       发病原因:由于宝宝体质虚弱,吃了过量的生冷食物或腹部受寒,导致寒气侵蚀胃部,胃部的吸收功能失调,引起呕吐。
       症状:如果宝宝发病比较缓慢,进食后很久发生呕吐现象,呕吐清稀粘液,无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大便溏薄,小便色清,舌苔淡白,指纹淡红,属于寒性呕吐,宜用温补的方法。
       疗法:常例。补脾经3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100次,补肺经200次,补肾经150次,揉外劳宫200次,揉中脘300次,揉足三里80次,推天柱1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90次,推六腑30次,按肩井2~3次。

二、热吐
       发病原因:由于夏秋季节气候温热,宝宝吃了过量的油腻食物,或由于乳母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品,乳汁蕴热,使宝宝热积于胃,导致胃火上冲而发生呕吐。
       症状:如果宝宝进食后立刻就有呕吐的反应,呕吐物酸臭或为黄水,身热口干口渴,舌苔黄色,烦燥不安,大便稀薄臭秽或便秘,小便色黄量少,则属于热性呕吐,宜用清泻的方法。
       疗法:常例。清脾经350次,清肝经300次,清心经250次,清肺经300次,补肾经200次,清大肠经、后溪各60次,推六腑60次,推天柱、板门、中脘、足三里各90次,按肩井2~3次。

       若便秘腹胀甚者,加推下七节,摩腹;食纳不佳加掐四横纹,捏脊。

三、伤食吐
       发病原因:较小的宝宝哺养不当,乳食过多,较大的宝宝吃了过多的生冷、油腻等不消化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胃部的吸收功能不良,脾的传导功能受到影响,而发生呕吐。
       症状:宝宝不想吃饭、口臭、便秘、腹胀、吐出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并且味道酸臭,有时伴有腹泻现象,大便酸臭,舌苔厚腻。
       疗法:常例。先清脾经200次,后补脾经100次,清肝经250次,清心经150次,补肺经100次,补肾经200次。推揉板门80次,推大肠经、中脘(消导法)各80次,按揉足三里80次,推天柱100次,按肩井2~3次。


呕吐严重可导致患儿处于呼吸暂停的窒息状态,若护理不当,呕吐物吸入,还可能继发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病变,反复呕吐又可能导致脱水、酸中毒等,此时应配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应注意控制宝宝的饮食,使之冷热适中,避免感受外邪,风寒入胃
汗症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或无故而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本节所论的汗属指自汗和盗汗。
       有的宝宝没有服用发汗药或剧烈活动,也没有天气炎热或者衣被过厚等因素,白天自然就汗出,这叫“自汗”。宝宝流汗,虽然当时没有感觉不舒服,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就会损伤心的功能,日积月累,就会酿成严重的疾病。但若宝宝睡时全身汗出,醒则汗止,这就需要引起注意,中医称为“盗汗”,常常伴有烦躁不安、手心出汗、口干口渴的现象。
1、自汗
       发病原因:多为气虚所致,如果宝宝身体虚弱,受了风寒,自身调节能力受损,则会腠理开泄而汗出;或久病体虚,伤及肺,则津液因气虚腠理不密而外泄,所以出汗比正常的宝宝多。
       症状:宝宝如果经常出汗,活动后出汗更多,经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怕冷,面色发白,舌苔成白色,指纹浅红,是自汗的现象。
2、盗汗
       发病原因:多数为阴虚所致。汗为心液,如果宝宝久病损耗心血,血不能充足地供给心脏,心液不藏,宝宝就会睡中盗汗。
       症状:有的宝宝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夜里做噩梦而哭闹,手足心热,舌红,苔薄少津,指纹紫红,是盗汗的症状。

疗法:两者的治疗原则都是经固肾为主,因此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
      常例。补脾经200次,补心经300次,再清心经100次,补肺经250次,补肾经350次,揉太阳、膻中各100次,揉中脘150次,揉丹田200次,推肺俞100次,按肩井2~3次。

注意:
宝宝手足心热,有时感觉到害怕,加推水底捞明月,掐小天心,揉按涌泉;
       若宝宝食欲不振,捏脊,掐捻四横纹;
       若小便黄者,加清后溪。

温馨提示:加强宝宝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且平时就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多吃高蛋白食物和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生病刚刚痊愈的宝宝要做好病后的调养,宝宝出汗时要避免吹风,及时经宝宝擦干,但是不要用冷毛巾,以免宝宝受到惊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