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防汛抗洪报道指南
2012-10-07 | 阅:  转:  |  分享 
  


防汛抗洪报道指南

http://www.qianlong.com/2007-06-1509:53:20来源:中国记者

一、防汛报道稿件审核发稿程序

对暴雨、台风、雷电、冰雹、洪水、高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可根据各级气象、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的预报、警报、通报组织报道。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重要数据应送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有关汛情、水旱灾害的数据,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数据为准。

上述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规模较小的,可做一般报道,对内对外编发消息;灾情和规模较大的,要密切跟踪并做好后续报道。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讲话和指示精神、救灾部署、抗灾和灾区重建等情况。国内灾情公开报道,应以抗灾救灾与安定社会等方面的工作为主。

二、防汛基本常识

1.汛期

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每年5至9月,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他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的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每年的7月上旬至8月下旬,是防汛关键时期。这是因为我国汛情主要由集中降雨形成,通常从南方逐渐向北方推移。最先进入汛期的是华南地区。随后,珠江、长江、淮河流域和东南沿海陆续进入主汛期。此后雨带北延,从7月至8月,黄河到松花江等流域主汛期全面来临。夏末,雨带从北向南撤退,约在8月下旬再度滂沱扫过秦岭、淮河分水岭。每年的7月下旬至及8月上旬(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气象和防汛部门把它视为北方防汛的重点时期。以北京市的降水资料为例,7、8月的降水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2%,“七下八上”的平均降雨量为160多毫米,约占整个夏季降雨量的三分之一。华北、东北地区的降水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时间。“七下八上”多雨期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每年到了7月中旬前后,副热带高压再次向北移动,8月份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陆地输送,为华北、东北和京津地区的大降水打下基础,倘遇冷空气活动,就促使水汽发生凝结。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气等条件具备后,大降雨很容易发生。另外,“七下八上”正值三伏天,地面和低层大气的温度高,上冷下暖,大气处在不稳定状态。特别在午后至傍晚,局地性热对流发展,常常出现短时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有些年份,登陆北上台风也给华北各地带来暴雨。

2.涝灾与洪灾的区别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3.洪水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4.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就是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5.防洪调度

防洪调度就是通过蓄、泄、滞、分等措施,人为改变天然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

6.除涝标准

除涝标准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内排除。它是设计排水系统的主要依据。

7.管涌

管涌又称潜蚀、流土,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也有由于水位转落,渗水压力减小,险情暂时稳定下来的;还有由于是潜蚀,没有产生堤(闸)身下挫、溃决险情的。但是,险情是属于流土还是潜蚀,一时难于判明。所以发生管涌时,不论它是流土,还是潜蚀和距堤远近,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迅速予以处理。

8.散浸

散浸,一般又叫“堤出汗”,是指江水上涨,堤身泡水,水从堤内坡或内坡脚附近渗出。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散浸范围就将沿堤内坡上升、扩大,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内脱坡、管漏等险情。

9.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在我国一些大江大河的不同河段,都有一些防洪用的蓄滞洪区。

10.洪泛区和防洪保护区

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地区。

三、汛期发稿部分特殊用词

1.“度汛”不要写成“渡汛”。

2.“山洪暴发”不要写成“山洪爆发”。

3.“水流汇合”不要写成“水流会合”。

4.“泄洪”不要写成“泻洪”。

5.成语“七月流火”不是指天热而是指天要变凉。

6.“首当其冲”往往用在受到攻击和遭灾时,如“山洪袭来时××村首当其冲”,而不是用在遇到好事之时。

7.为体现人文关怀,涉及水灾死难者时,发稿中宜使用“遗体”而不要使用“尸体”。

8.往年发稿时有记者常常将淮河流域的“颍河”错写成“颖河”等,需加注意。

9.如遇各种灾害,一般不突出某一类型群体或者身份。如:不使用“其中有1名北大学生,其余为普通群众”等类似的提法。

10.有的台风先到台湾地区,而台湾地区对台风的译名与祖国大陆的译名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祖国大陆译名之后加注括号说明(台湾地区称“**”)。



献花(0)
+1
(本文系东方文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