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歌行》课堂教学评议

 风云际会2009 2012-10-07

    观看了《短歌行》这首诗的课堂教学实录,本人无法认同这位老师所上的这节课,至少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教材内涵把握不准。《短歌行》是汉魏诗歌,本课的教学目标显然是让学生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的风格,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纵观本课的教学,教者没有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课文本身蕴含的思想感情,去引导学生深入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求贤若渴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反而脱离教材单元目标,教师自搞一套,花了近三分之一时间,讨论“酒的遐想”一文。教师在概括提炼该文内容说,“这篇文章很敏感地把握住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酒。他揭示了在不同人心目中酒的不同作用。咱们接触过的酒的文字不少,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结果学生纷纷把自己记住的有关于“酒”的句子说出来,完全脱离作品去展开所谓的“酒的遐想”,教师总结说:“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而古今无数的文人更用酒写出了无数美丽的诗篇,比如今天学的《短歌行》。”在这位教师看来,曹操这篇《短歌行》似乎就是写酒,酒是这首诗的内涵。这不是扯淡吗?

 

第二是导入环节用时过多,且没能切入教材核心。作为新课导入,教师用《酒的遐想》引入话题,这个话题围绕“酒”进行天马行空式的“遐想”,师生开始即兴式其实就是随意性的讨论交流,毫无目的性目标性。教师所选的文章通篇内容都只是在“酒”上面绕圈子。而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胸无成竹,很随意地解读。讨论下来,学生无法从这个所谓的讨论中得到有价值的启发和收获,也根本谈不到从中得到什么帮助。这样的导入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反而搞乱了认识,以为《短歌行》谈的就是酒、由酒生发出的感情。教师的解读更是东扯西拉,根本说不到正题上来。一般来说,导入语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简洁性。很明显,本节课的导入不简洁,占用了许多宝贵时间,不利于学生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第三是教学完全脱离文本,脱离教材特点。《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引导学生从诗作者的经历、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而这位教师这堂课从开始到结束,不是立足课文,从文本教学出发,从文言诗文的特点出发,把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来体会曹操的思想感情,把握曹操的“忧”,从诗歌中感受他因何而忧,从而进一步探掘出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悲悯,而是有一股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气,从而认识到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这位教师完全是自行其是,凭着自己的好恶来处理剪裁甚至于肢解教材,竟然由几乎与课文毫不相干的一篇《酒的遐想》,引到《短歌行》进而想到曹操的“人生苦短”之忧,再说到自己的短文《等死》,完全抛开文本来任意解读。其实曹操的这首诗虽然流露出对于人生苦短的感伤,但是诗人却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脱;又如,诗中洋溢着对于人才渴望的情思,表达了诗人延揽贤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等等,这些教学重点都没有很好的抓住。可想而知,学生上完这节课,学完这首诗所获得的认识必然是肤浅的,零碎的,甚至是错误的。

 

 

宣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程放鸣

 

20109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