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父母”后遗症多
- 发布日期: 2012-09-23 00:00
- 作者:吴瀛
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加入“周末父母”的行列。所谓“周末父母”,即平日里将孩子交与祖辈照顾,或把孩子“全托”,只等周末才与孩子短暂见上一面的群体。尽管很多80后当上“周末父母”出于无奈,也缓解了自己带孩子的诸多不便:没时间、没精力、没经验等,但在这短暂的轻松背后却存在着长久的隐忧,“周末父母”留给孩子的诸多后遗症有些是终身不能治愈的。
“周末父母”形形色色并非少数
“宝宝,跟妈妈再见,周日妈妈再看你来。”听见隔壁张爷的闺女和她女儿的告别,颇为好奇的张楠和张爷聊了起来:“总看见您老两口哄着孩子在小区玩,怎么也看不见孩子父母呢?”“两人都忙,闺女做完月子就把孩子扔给了我们,周末过来看一眼,没办法。”张爷似乎很无奈。其实,类似张爷闺女这样的“周末父母”在80后已婚人群中已越来越多。
刘彤去年陪老公到英国发展,在当地开了一家餐馆,就把五个月大的女儿佳佳交给自己父母抚养。本来计划半年回国看一下闺女,但因为餐馆繁杂事务太多,回国计划一推就是一年。离开孩子的煎熬让刘彤一到夜深人静时就心酸不已。为了不和女儿疏远,每天晚上,无论打烊后多么疲乏劳累,刘女士都会打开视频,听孩子嗲嗲地喊一声“妈妈”。此外,她还录制了十几盘故事磁带寄回国内,嘱咐爸妈每天晚上睡觉前让孩子听着磁带,“枕着”她的声音入眠。
相比之下,家住河西区的陈小姐则“幸运”多了。陈小姐的孩子三岁多了,上半年因为和老公一起被调到保税区工作,夫妻俩能准点回市里接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小两口曾雇保姆接送,但一次不愉快的合作经历让陈小姐放弃了继续找外人看孩子的想法,而此时退休父母一句“把孩子交给我们看吧”帮夫妻俩解了燃眉之急。此后,每周一至周五,陈小姐两口子住在保税区,周末买些东西带回市里既探望父母,也顺便把孩子接回家一起住两天。但每次和孩子分别时,看着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陈小姐心里总是酸酸的。
但也有一部分80后选择做“周末父母”的理由却是“我还没玩儿够”。小孙今年26岁,妻子比自己小两岁,两人平日里喜欢四处旅游,一有空闲时间,便会约上三两朋友旅行,因为业余生活丰富,小孙夫妇经常把孩子放在父母家抚养,周末再接回自己家,老两口身体不好,照看孩子更是不容易,可这并没有打消小孙和妻子“享受生活”的念头,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趁着年轻多游玩几个地方,老了走不动时哪儿也去不成了。而以后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多太多了,偶尔离开几天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理由简单:忙不过来+玩心重
谈到目前的这种生活状态,陈小姐一脸无奈,“没办法,平常我和老公忙工作,晚上常常加班,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刚开始,我们很想孩子,经常一下班就赶回市里看孩子一眼,然后又急匆匆赶回保税区,可时间一长,来回奔波太劳累只好放弃。我们也是没办法,工作压力太大,如果要自己带孩子的话,我就得辞去工作,可是我们现在还有房贷,况且每人的月收入也就两三千元,还贷款可能就需要一个人全部的月收入,生完孩子后,家里就是三个人了,再加上父母,光靠一个人的收入过日子,难度很大。所以只能辛苦父母多操操心了。”
而陈小姐的父母对于女儿一家的难处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陈母目前是一名退休干部,在她的言语中透露着理解和体谅,但更多的还是疼爱,“我现在和其他退休同事的生活一样,都是在家专门照看自家的孙子、外孙。闺女跟姑爷平时把孩子放在我这里,俩人忙工作,我能理解,毕竟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平日休息时间太少,再带个孩子,我生怕闺女太累,让我心疼。女儿是我从小抚养大的,我知道照顾孩子需要全身心投入,但他们小两口现在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如果孩子因为不能被好好照顾而给耽误了,那太得不偿失了。我现在趁自己身体好,能帮一把就多帮一把,也算减轻他们的负担了,况且闺女做妈妈也没什么经验,外孙吃喝拉撒的事都要问我意见,既然这样,孩子与其交给她带,不如我替她带,她省心我也省心,她也不反对,觉得交给我比交给保姆放心,没想到一带就带了这么长的时间。”
在众多80后“周末父母”的倾诉中,大部分透露一种无奈,但也有一部分像小孙这样持有“不想自己的生活重心只围绕在孩子身上”的年轻父母,认为青春需要尽情享受。“对于孩子的到来,我一直没有心理准备,我始终觉得,我还年轻,我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完成,很多梦想需要实现,如果让我现在全身心扑在照顾家庭和孩子身上,我觉得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没有勇气承担起这个责任,也不想被束缚着,我还有很多国家没去过呢!照顾孩子,我父母可以来做。从小到大无论什么事都是他们来替我做,有他们在我可以尽情去欣赏各国美景!”
孩子“全托”后遗症多
尽管“周末父母”有很多的无奈,但长期把孩子“全托”给长辈的后遗症已经显现。东东总跟着奶奶在楼下玩,看见别人的父母和小朋友在一起便问了一句:“我是怎么来的?”奶奶想都没想就说:“垃圾箱捡来的。” 老人无意间的一句笑话没想到给东东造成了心理创伤,东东长大之后一直很自卑,直到初中才明白自己是妈妈生的。中华育婴协会副秘书长牛莲香说,这是他身边一个工作人员的真人真事,不仅如此,从孩子成长养育的角度来讲,“周末父母”把孩子“全托”给老人在生理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前不久我接待了一个孩子家长,三岁的小女孩说话吐字不清,喊姥姥叫“瑶瑶”,说话一会儿升调一会儿降调,原因就是老人经常学孩子说娃娃语,觉得哏儿,长期下来孩子说话就变得这样了。”
心理咨询师赵励君介绍说,小孩经常由祖辈照看,老人肯定会宠“隔代人”,要什么给什么,不能打骂不能管教,一旦孩子爸妈来看孩子,不买礼物就大哭大闹的例子并不鲜见。有的孩子长大了被爸妈接走后,不会像老人那样娇宠孩子,偶尔打骂管教,孩子就会流露出仇恨的眼光,甚至乱砸家里的东西以示反抗,孩子身上的这些现象追根溯源与“周末父母”和孩子接触少有很大关系。
牛莲香还说,老人在育儿观念上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特别是怕孩子受委屈和过分溺爱,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十分不利。长久远离父母,孩子缺少了与爸妈的皮肤接触、言语接触、情感接触,久而久之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从心理学角度看,成长环境的变化对孩子是很可怕的事情。没有完整的情感系统,养育环境多变、养育人变化等都会扰乱孩子的成长环境,导致孩子今后跟外界特别是跟父母之间的交流、情感、语言和行为习惯等都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后再做调整、扭转都将是很难的。
年轻父母别“抓小放大”
如今,面对年轻80后父母“忙”的现实,请长辈们帮一把也无可厚非,但80后父母必须先做好计划和准备,把隔代抚养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降到最小。特别是80后夫妻片面强调物质而忽略对孩子的培养,这是“抓小放大”的错误之举。
专家建议,如果80后选择由父母替自己照看孩子,可以选择把父母接到自己家住,或者住到父母家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两家的住所调换到一起,这样一来,白天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晚上下班后,80后年轻的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相处,以满足孩子的依恋和情感归属。另外,80后父母每天上班不管多累,回家后也要从长辈手中接过孩子,尽量多陪着孩子。尤其重要的是晚上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睡觉,而不是把孩子丢给父母就不管了。和孩子在一起时,年轻父母不能只陪孩子,而是要采用“高质量”的方式和孩子开展多样的亲子互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等,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在养育理念方面,两代人要预先沟通好、商量好。年轻父母要经常、及时和老人沟通,提醒长辈做到疼爱但不溺爱。其次,年轻父母也要懂得,养育一个孩子的同时也是自己再教育、再成长的过程。通过养育,真正明白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完善自己的情感模式,培养自己的宽容、爱心、耐心等,这些不只是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对小夫妻自己在婚姻、生活方面也都是受益终生的。